•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8年  1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杉木造林区种源选择
全国杉木种源试验协作组
1988, 1(1): 1-13.
摘要:
本文对杉木地理种源第一次试验21个试验点上19个种源的六年生幼林和第二次试验45个试验点上43个种源的三年生幼林的生长发育及适应性状进行分析,评定各种源的优劣以及与环境的互作。研究表明:种源间差异极显著,如六年生幼林材积的选择效果平均达20%,优劣种源间平均相差3.3倍。根据生长量、稳定性、开花结实和耐寒性等指标,综合评定选出南岭山地为我国杉木的优良种源区。同时,依据各造林区试验结果,初步确定能获得明显增产效益的优良种源,并提出了杉木种子的调拨意见,定出可作为我国杉木良种基地的最优种源区域。
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引进和利用研究
陈昌洁, 王志贤, 刘革, 高志和, 陶糧, 陈建寅, 王震南
1988, 1(1): 14-24.
摘要:
从日本引进赤松毛虫CPV对我国松毛虫属(Dendrolimus)的七种松毛虫以及棉龄虫有较高的致死效果。根据RNA电泳图谱的研究,赤松毛虫CPV与在中国松毛虫属上的各复制株是不同的。目前,我国已发现有三种RNA类型,日本赤松毛虫CPV 属第一型。JADP-CPV、JYDPW-CPV、CYDPW-CPV等属于第二型,CGDP-CPV离心所得的上带多角体属于第三型。类型Ⅱ、Ⅲ属首次报道。和其他CPV一样,JDS-CPV只侵染中肠上皮细胞。对第一代3龄和5龄虫的LC50分别为1.6×105CPB/ml和3.3×105CPB/ml,对同代3龄虫的LD60为2.1×103CPB/虫。JDS-CPV不仅对幼虫防效好,而且也影响幼虫取食、体重以及下代幼虫存活率。此病毒与BT混用可以减少针叶被害72—80%。在油乳剂中于4℃下保存197天,在水悬液中保存5年,对此病毒活性无明显影响。以林间松毛虫作宿主可进行大量增殖。一头6—7龄幼虫平均可产多角体2亿个。
海南岛尖峰岭半落叶季雨林生态效应的研究Ⅳ—游耕农业的地力分析
卢俊培
1988, 1(1): 25-31.
摘要:
本文根据在海南岛尖峰岭林区半落叶季雨林—褐色砖红壤上所进行的游耕农业生态后果的实验研究,论证了热带森林土壤资源退化的四个方面:凋落物层烬失,使土壤养分补给源和水文功能减弱;水土流失严重;水分的输导、涵贮能力降低;上壤理化性状劣变,肥力下降。文章提出了废除游耕制,建立以木本植物为主的林—农制;合理规划和经营热带林;停止炼山全垦法,推行生态造林技术等项建议,以培育和保持地力,保护热带森林土壤资源。
浙皱-7号等三个千年桐无性系的选育及高产无性系示范推广
王劲风, 方嘉兴, 刘学温, 阮逸, 吴持抨, 王锡如, 何震洲
1988, 1(1): 32-40.
摘要: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我国千年桐在北缘产区,由实生造林发展为无性栽培的途径。通过有性起源的优株无性系化,无性系测定,在13个无性系间选育出浙皱-7号、浙皱-9号、浙皱-8号3个高产优良无性系,表现出早实丰产特点,其中浙皱-7号达到了最高产量的水平。通过研究与生产检验,证明了千年桐高产无性系选择育种程序是科学的、可行的。试验采用边测定、边示范,逐步推广的技术路线,应用快速育苗繁殖技术,使高产无性系推广面积达53960亩。
除花蕾对紫胶虫种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侯开卫, 李金元, 刘凤书, 易鹏, 李绍家, 肖健康
1988, 1(1): 41-47.
摘要:
紫胶虫寄主以灌木生长较快投产较早。但大多数灌木寄主的开花结实率较高,花果期较长,消耗大量的无机元素,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寄主植物营养器官中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等有机物质的合成与运输,从而影响到紫胶虫的生长发育和泌胶状况,且常常导致寄主树本身的生势下降,过早出现衰老,缩短使用寿命。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乙烯利(0.3%)和尿素(2%)的混合水溶液喷洒花蕾,可抑制开花结实,刺激萌芽更新,增多侧枝,从而可提高冬代种胶的产量和质量,缩短寄主轮歇期。人工剪除花蕾,也有利于种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利用航天遥感资料进行森林资源调查的研究
阎兵, 吕江鱼, 李怀仓, 梁炬, 徐冠华, 李志清, 王启睿
1988, 1(1): 48-56.
摘要:
本文着重阐述了研究应用陆地卫星MSS数据进行森林调查的技术流程,评价调查精度并比较外业工作量和生产成本。实验研究表明,利用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数据的计算机分析,可以计算林区各类土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绘制森林分布图和蓄积量分布图。同时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和节省地面工作量的优点。在我国北方林区,特别是交通不便、尚未开发的林区有应用潜力。
初论杉木种子园的园址选择
迟健
1988, 1(1): 57-65.
摘要:
通过6个省内28个种子园的数据分析,发现位于杉木不同产区(北部产区、中心产区、南部产区)的种子园,其开花结实年龄、结实量、种子播种品质等均存在较有规律的差异。中心产区无性系一般开花结实迟于北部产区的无性系;产量和种子品质的年变幅大;历年平均产量、球果出籽率和种子发芽率显著低于北部产区。就上述趋势对影响杉木种子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理论上的讨论分析,并提出杉木种子园园址选择的初步意见。
杨属白杨组新分类群*
张杰, 洪涛, 赵天榜, 陈敬诗
1988, 1(1): 66-79.
摘要:
褐枝银白杨与原变型银白杨的主要区别为:前者小枝褐色,短枝叶下面发绿色,近无毛,基部稍心形;萌枝叶掌状浅裂,具腺齿,基部心形;苞片覆盖柱头,胚珠4(-2)。后者小枝绿色,短枝叶下面密被绵毛,基部心形,萌枝叶浅裂,基部宽楔形或圆;范片较短,柱头外露,胚珠(4-5)-6(-7)。
浙北龙山林区大山雀繁殖季节持续时间、雏鸟食物组成及对松毛虫的捕食作用
楚国忠
1988, 1(1): 80-89.
摘要:
1985—1987年,浙北龙山林场松、栎混交林大山雀繁殖种群的年平均密度为每公顷0.85对,明显高于纯马尾松林的0.57对(t=3.50,P0.05)。1987年招引区的平均密度为每公顷1.48对,分别比同期混交林和纯林内的密度高2.6倍和3.4倍。通过分析大山雀的繁殖生物学,雏鸟食物中松毛虫比率并结合松毛虫种群密度变化,估计在松毛虫种群密度高的年份,大山雀对越冬后松毛虫幼虫的捕食作用约为0.29%,而在松毛虫种群密度低的年份,捕食作用则增加11.24倍,招引区内捕食作用增加29.19倍。
海南岛尖峰岭地区大型真菌考察报告
弓明钦
1988, 1(1): 91-97.
摘要:
本文报道了1981—1983年在海南岛尖峰岭地区开展大型真菌考察的初步结果。分析和研究了该地区大型真菌的组成与特征;主要真菌种群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尖峰岭地区主要资源真菌种类等。
竹荪菌丝体增殖与培养基pH值的关系
裴致达, 陈连庆
1988, 1(1): 98-101.
摘要:
对生长在不同pH值液体培养基中的竹荪菌丝体增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4.1—5.1的条件下,菌丝体增殖最快,对C、N、P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水平最高。
乐昌含笑的立地条件调查
叶桂艳, 盛能荣
1988, 1(1): 102-105.
摘要:
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又名景烈含笑、南方白兰花,系木兰科常绿大乔木,树高30m以上,胸径达1m。其生长迅速,树形壮丽,花白色、芬芳,木材淡黄色,纹理通直,结构细致,尚耐腐,是优良的绿化与用材树种。
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MLO)病原传染长春花研究初报
金开璇
1988, 1(1): 106-108.
摘要:
菟丝子(Cuscuta spp.)是一种寄生植物,利用菟丝子为介体可以将植物病毒或类菌原体(mycoplasma like organism)从一株植物传染到另一株植物上。杨一朗陈景耀分别用大豆菟丝子和南方菟丝子为媒介成功地将甘薯丛枝病从甘薯传到长春花上,产生花器叶化、侧枝丛生病状。
竹子染色体计数初报
黄少甫, 王雅琴, 楼一平, 肖江华
1988, 1(1): 109-111.
摘要:
竹子是禾本科(Gramineae)竹亚科(Bambusoideae)竹类植物的总称。全世界约有78属1400多种,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地处世界竹子的分布中心,是主要产竹国之一。竹子细胞染色体方面的研究,据文献所查,国外已有60多年的历史,对许多种和变种、类型作了染色体计数,而国内除许建昌教授(台湾)外,严天民、张光楚等近年也有报道,到目前为上,约有29属的150多种和变种、类型有染色体资料。
澳大利亚阔叶树引种与栽培的研究——中澳合作研究项目
王豁然
1988, 1(1): 112-113.
摘要:
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政府于1980年和1984年分别在堪培拉和北京签订了科学技术协议和农业合作协议。两国政府同意以这两项协议为基础,发展农业合作研究,并于1984年9月在北京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关于促进农业研究发展合作计划的议定书》,其中林业科学研究是重要内容之一。以这项议定书为基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与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达成了关于《“澳大利亚阔叶树引种与栽培试验”的合作研究谅解备忘录》。
黑荆树栽培和单宁抽取物的利用——中澳合作研究项目简介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黑荆树课题组
1988, 1(1): 114-115.
摘要:
《黑荆树栽培和单宁抽取物的利用》是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政府关于促进农业研究合作计划议定书的重要内容之一。项目研究单位中方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主要负责黑荆树种源试验和含单宁相思属树种引种)和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主要负责单宁抽取物的利用);澳方是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森林研究所和化学与木材工艺研究所。项目从1985年9月起至1988年9月止,为期三年。
中澳互派农用林业考察团
林声
1988, 1(1): 116-116.
摘要:
1987年10月16日至11月7日,中国农用林业考察团一行七人赴澳大利亚考察了农用林业的发展情况。代表团在维多利亚(Victoria)和新南威尔士(N.S.W.)两州,行程六千多公里,详细地考察了澳大利亚私人牧场经营的农用林、森林苗圃、森林公园、桉树天然林和辐射松人工林和无性系造林,以及造纸厂、锯材厂、林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
赴澳大利亚传授泡桐栽培技术
陆新育, 张维栋
1988, 1(1): 116-117.
摘要:
应澳大利亚国际树作物研究所国际秘书Geoff Wilson先生的邀请,我们于1987年9月19日—11月6日,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奥林达村饲料树木有限公司传授泡桐栽培技术。该公司由Chris Lucas先生负责,类似中国的林业专业户,有3—4名雇员,经营土地60亩,全部用来繁殖商品树木。由于市场对泡桐苗木有一定需求量,Lucas本人曾采用大田撒种育苗,但成苗率极低,生长不良,对定植的幼树无从管理。为了准备我们去传授技术,他做好了充分准备,收集了中国和当地泡桐的种子和花粉,树根;盖了塑料大栅,备足了营养土和营养纸袋,购置了农具及肥料,留足了土地。
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研究、日本赤松毛虫CPV病毒研究通过部级鉴定
王志贤
1988, 1(1): 118-118.
摘要:
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承担的“六五”攻关项目“以病原微生物为主的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研究”和“日本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引进与利用研究”,巳于1987年11月3—5日,在林业部科技司主持下,通过了鉴定。这两项研究主要在浙江省安吉县龙山林场进行。课题成果的主要特点是根据害虫综合管理的原则和试验林区的情况,结合历年松毛虫发生情况,对松休类型进行科学的划分。重点抓了松毛虫常发类型区的现有林改造,补植和封山面积占总面积的47.9%,从根本上改善了松林的生态环境。
中国林科院、黑龙江省林科院与阿木尔林业局对口技术协作会议在京召开
尹发权
1988, 1(1): 118-119.
摘要:
中国林科院、黑龙江省林科院与阿木尔林业局于1987年11月25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对口技术协作会议,中国林科院院长刘于鹤、副院长陈统爱、副秘书长洪菊生;黑龙江省林科院副院长翁道史,林业部林工局长刘效林,科技司副司长霍信璟以及有关课题组和管理部门的负责同志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为落实林业部1987年9月召开的“大兴安岭火灾区恢复森林资源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而举行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简介
黄鹤羽
1988, 1(1): 120-121.
摘要: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是林业部直属的综合性科研单位。它的前身是1953年1月成立的林业部林业科学研究所和1957年3月成立的森林工业科学研究所,在此基础上,于1958年10月27日成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到1966年有9所、1室2站,共12个科研单位。1970年农、林两院合并,成立中国农林科学院,大部分研究所建制下放。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在林业部的领导下,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中国林科院有了很大的发展。现设有8个研究所、3个实验局、2个中心。拥有职工5100多人,科技人员1600余人,其中高级研究和管理人员350多人,中级科技人员650多人。科技力量分布在全国七省(区)一市,全国大部分省(区)都设有课题组,开展科研工作。
中国林科院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黄鹤羽
1988, 1(1): 122-122.
摘要:
中国林科院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88年2月2日至2月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统爱主持。第三届学术委员会成员:李文华、裘维藩、侯学煜、李连捷、吴中伦、黄枢、李继书、李石刚、吴博、邱守思、徐化成、周正、王恺、侯治溥、刘于鹤、陈统爱、洪菊生、马常耕、张万儒、盛炜彤、王世绩、蒋有绪、陈昌洁、竺兆华、肖江华、方嘉兴、卢俊培、赖永棋、刘德安、王华缄、杨民胜、成俊卿、何乃彰、董景华、王培元、王定选、宋湛谦、金锡侏、唐守正、朱石麟、施昆山、曾守礼、王棋等4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