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7年  10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三种桉树菌根菌培养条件的研究
弓明钦, 陈羽, 王凤珍
1997, 10(1): 1-5.
摘要:
多根硬皮马勃9215、彩色豆马勃9216及西澳粘滑菇E4070菌株是广东地区应用较多、效果也较好的菌根真菌,为摸清其培养条件,分别进行了适温范围、最适pH以及C源、N源需求的测定。其结果表明:菌株9216适温范围最广,为10~38C,菌株E4070适温范围最窄,为15~30C;最适pH范围以9215菌株最广,为3~7,菌株E4070最窄,仅为5~7;除菌株9216不能利用有机N源中的牛肉膏及酵母浸膏外,其它8种N源均有不同程度的利用,9215菌株对有机N利用较好,而9216菌株对氨态N利用较好;除9215菌株对果糖的利用较差外,其它C源差异不大,菌株9216对麦芽糖及葡萄糖利用较好,而E4070对6种C源利用效果差异不大。
鲁中南山地刺槐萌生更新林经济效果评价
陈尔学, 郭衡, 梁玉堂
1997, 10(1): 6-12.
摘要:
采用企业动态经济评价方法对刺槐萌生林不同轮伐期的经济效果进行了评价;按NPV最大、IRR最大确定了林分经济成熟龄;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了经济成熟龄区间。研究结果表明;以20a以上的轮伐期经营刺槐萌生林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贴现率不低于12%时,在Ⅲ立地级经营刺槐萌生林是不合理投资;以培育干材和小径级矿柱材等工业用材为目的,对刺槐萌生林实施8~13a短轮伐期作业法,从经济效果最佳角度考虑是比较合理的。
雷林1号桉叶片营养诊断研究
李淑仪, 林书蓉, 廖观荣, 蓝佩玲
1997, 10(1): 13-18.
摘要:
对雷林1号桉叶片营养诊断的采样时间、诊断方法,用临界值法和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诊断雷林1号桉施肥“中试”区的营养状况。结果表明:雷林1号桉叶片营养诊断的最佳采样时间是8月龄,其N、P、K临界浓度(g/kg)为 17.2、1.3、4.9,DRIS参数为 K/P、P/N和N/K。
乌兰布和沙区人工绿洲农田防护林小气候效益与作物产量关系的研究
郝玉光, 卢平
1997, 10(1): 19-23.
摘要:
历经4a(1992~1995年)定位研究表明:试区林网内无叶期的防风效能为39%~40%,着叶期为55.8%~56.2%。气温降低0.6~0.8℃,最热月(7月)尤为明显,平均降低1.2℃,蒸发量降低24.3%~24.7%,相对湿度提高8%~15%。干热风发生天数减少58.8%,其中轻型减少33.3%,重型减少87.5%。在林网保护下,作物产量提高5.14%,玉米纯增产量468km/hm2。纯增产值655.2元/hm2,与无林网农田相比,增产效果显著,平均提高了50%~100%。
昆虫种群复合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周国法
1997, 10(1): 24-28.
摘要:
本文提出了昆虫种群空间分布型间复合的三种可能途径:简单转化和两类复合;对这些分布的研究可以更清楚地解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和机理。文中提出的判定复合分布型的方法包括:扩散系效法,空间相关法和改参数法;它们分别用于判定分布的聚集与否,聚集的范围和具体的分布型。对马尾松毛虫幼虫分布的研究表明,本文的模型和方法可以提供许多传统分布方法无法得到的关于分布型形成机理的信息。
塔拉生物生态学习性初步研究
李志国, 杨文云, 夏定久, 吴昊
1997, 10(1): 29-34.
摘要:
1991~1995年在云南省昆明、景东、景洪,四川省布昆、新都等地对塔拉进行了引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年生树开始开花、结实,一年2~3次,荚果单产6.0~7.5 t/hm2,树高3.7m,地径5.5cm。它喜光、喜热、耐干旱,适宜在砂壤土和壤土上生长。
竹木混交林改为毛竹纯林经营后的林分生长动态
楼一平, 吴良如, 李瑞成, 刘仲君, 刘耀荣
1997, 10(1): 35-41.
摘要:
对分别在1974年和1984年实施清除混交乔、灌木,把原竹木混交林改为毛竹纯林经营的两片毛竹林分内,于1985年各设立固定标准地20块,自1985年至1995年对改造后处于自然肥力条件下的林分不同生长阶段的毛竹纯林的生长指标,进行为期11a的观测,结果表明:在竹木混交林改成毛竹纯林后的较长经营期中,各生长因子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即:新竹个体数量增长和粗度下降期(1~4a),主要特征是林分年新成竹数量迅速增加,4a中平均比改造前混交林内的增加50%,井在第3年时达到96株/600m2的成竹峰值,且该时期新竹粗度低于混交林时的水平,但新竹产量上升;新竹粗度和产量上升期(5~11a),其间林分新成竹的平均粗度和产量逐年增加,在第11年时新成竹粗度和产量分别比改造前增大10%和52%,此间,年新成竹数基本稳定;新竹粗度和产量下降期(11~21a),这一时期新竹平均粗度和产量呈下降趋势,平均粗度在第21年时比第11年时下降3.9cm,同期内产量下降17%,表明该时期内出现较明显的林分生产力下降现象。
绿竹滩涂栽培试验
金川, 王月英
1997, 10(1): 42-45.
摘要:
通过对绿竹在沿海滩涂上的耐盐力、抗风表现、生产力水平、笋体品质、经济价值等方面的综合试验分析,揭示出绿竹可承耐土壤含盐量0.41%以下,是沿海滩涂有发展前途的经济防护林树种。
火炬松种源幼龄材材性变异的研究
孙海菁, 刘昭息
1997, 10(1): 46-53.
摘要:
对在广西南宁、广东英德、江西分宜、浙江富阳4个试点的9年生火炬松种源林的木材密度、管胞长度、晚材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4个试验点木材密度在种源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管胞长度与晚材率差异不显著。木材性状有着较强的地理变异趋势,主要表现为以经度为主、纬度为辅的双向倾群渐变模式,木材基本密度美国西部区种源最大,其次是北部区,南部沿海区最小;管胞长度以南部沿海区最长,而东部沿海区最短;晚材率以内陆和北部地区较大。不同试验地点间木材基本密度的差异也较大,从南亚热带到北亚热带逐渐减少。研究还表明,地点与种源的互作效应不显著,绝大部分种源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其中L14和L26为稳定性最好的种源。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和晚材率3个材性性状与生长、产量和形质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木材基本密度和晚材率与生长、产量性状呈负向关系,关系程度前者大于后者;管胞长度与生长、产量性状之间缺乏一定的规律;3个材性性状与形质性状的关系,在方向和密切程度上表现亦不一致。
“五个相思树种纸浆材种源和家系选择研究”通过部级鉴定
陈荷美
1997, 10(1): 53-53.
摘要:
“五个相思树种纸浆材种源和家系选择研究”为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专题”相思类树种纸浆材育种“的主要研究内容,由中国林科院热林所杨民权副研究员主持,于1996年12月6日在本所通过鉴定。该成果研究系统全面、数据翔实,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规模大、内容丰富、成效显著。9位评委一致认为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中食叶昆虫食叶量测试
刘元福
1997, 10(1): 54-59.
摘要:
在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中,对食叶昆虫食叶量测试,供试树种计有27科50种。所得结果表明:昆虫食叶面积或重量百分率,各树种变动幅度在0.45%~28.01%之间,平均为7.71%,这种食叶量水平,对林木生长并无影响。但食叶昆虫的存在,对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来说,在维持生物群落动态平衡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柚木良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通过部级鉴定
聂淑兰
1997, 10(1): 59-59.
摘要: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邝炳朝研究员主持的“柚木良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课题,由林业部科技司主持于1996年12月7日在广州通过鉴定。该项成果涉及到遗传育种、解剖、生物生态和裁培多个领域。研究工作系统、全面,档案资料齐全,数据翔实可靠,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成果在整体上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热带树种山白兰人工幼林的生长规律
郭文福
1997, 10(1): 60-63.
摘要:
对山白兰幼林生长规律研究的结果为;(1)季节性生长节律,一年分为3个生长期,即滞生期(1~3月和11、12月),生长量较小或停缓;生长期(4~10月),生长迅速;高峰期出现在速生期中的6~8月,树高生长出现两次高峰(多为6月和8月),高峰期月生长量平均达20cm,胸径生长出现一次高峰,一般在5~8月,峰期生长量达0.11cm。(2)水热条件对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的相关关系均达显著程度;月平均温度对树高和胸径生长的影响较月降水量为大。(3)幼林的生长过程规律为;树高、胸径连年生长量高峰多在5a以前出现,高峰期树高连年生长量达2.61m,胸径达 4.2cm;7a后分别为1.0m和1.0cm左右。
内蒙古磴口引黄灌溉对土壤影响的研究
王葆芳
1997, 10(1): 64-69.
摘要:
内蒙古磴口河套地区4a灌溉试验表明:①采用目前生产上的15000~22500m3/hm2·a)灌溉量,使土壤表层的含盐量由灌溉前的0.5g/kg上升到1.0g/kg以上。②按合理灌水定额公式计算,年灌溉量以7500m3/hm2为宜;最佳含水率下限19.99%;在灌水期地下水位为1.97~3.02m,变幅1m左右。③年灌水次数应控制在8~12次。
长乐林场湿地松种子园种子丰产技术研究
韩宁林, 赵锦年, 刘昭息, 俞建新, 董耀卿, 曾文胜
1997, 10(1): 70-75.
摘要:
为改变长乐林场湿地松种子园低产现状,1991~1995年间对此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布置了多项试验。在分批将种子园密度由每公顷270株,减少到135株的基础上,找到了确保种子增产的相应配套技术:(1)选择对积温要求不高的优良无性系.筛选出以Ⅲ-33,Ⅳ-60为代表、当地能正常开花结实的16个无性系,普遍具有开花较早的特点;(2)施肥,特别是施磷钾肥,可增产种子1倍多。施用锌肥和磷肥,能提高球果出籽率1倍左右;(3)5~6月份开甲,能使不容易形成雌球花的无性系结果,球果增产率30.4%。与环割等同类措施相比,开甲不会造成树干粗度的上下畸变,适于生产中应用;(4)散粉期采用机动喷粉器吹风,帮助花粉飞散,球果出籽率提高47.6%;(5)开花初期喷施满果粉,球果出籽率提高51.2%;(6)通过清除虫源,诱杀成虫,烟雾剂防治等综合措施,使球果受害率由32.3%降低到5.0%以下。综合应用各项措施,使球果出籽率由0.59%提高到2.05%,种子产量由每公顷不足3kg提高到18.0kg以上。
紫穗槐种子质量分级研究
孙秀琴, 田树霞
1997, 10(1): 76-79.
摘要:
根据《国际种子检验规程》(ISTA)1985和《林木种子检验方法》GB2772-81对不同产地37个样批紫穗槐种子进行了新标准发芽率(幼苗率)和原标准发芽率(胚根露出率)测定。应用加减标准差、样本实际频数、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并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对新标准发芽率进行了综合分级:Ⅰ级70%、Ⅱ级60%、Ⅲ级47%、等外小于47%,同时与原分级标准作了比较。
中国引种加勒比松Ⅱ.培育与发展潜力
王豁然, 王琦
1997, 10(1): 80-85.
摘要:
加勒比松已成为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重要的人工造林树种,商品材人工林发展潜力很大。建立科学的经营栽培措施对当前和今后加勒比松的发展十分重要。选择适于不同立地类型的变种或种源、改良种子的遗传品质和促进优良遗传材料的无性繁殖是提高加勒比松生产力的基础;在经营措施上要注意维持林分的长期生产力和环境安全。
用RAPD技术测定黑荆树种源遗传关系初报
黄少甫, 李桂英, 赵治芬, 陆军
1997, 10(1): 86-89.
摘要:
黑荆树(Acacia mearnsii Willd)系含羞草科(Mimosaceae)金合欢属(Acacia)植物,是一多用途、速生树种。我国引种时间较短,种源混杂,但黑荆树象其它树种一样,表型的变化受环境影响极大,种内各品种之间的差异很小,很难用常规的方法加以识别和划分[1]。而应用RAPD技术可以快速、简便、灵敏地检测DNA的多态性,将品种间的差异显著地反映出来。这已在医学上、农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2、3]。RAPD在林业上也已有应用,例如,苏晓华[4]用RAPD技术估测了柳树种及无性系的变异;李宽鈺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白杨派,青杨派之间的系统进化,毛白杨的起源。青杨DNA多态性及遗传分化等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
火炬松和湿地松幼苗蔗糖含量与生长潜势关系的研究初报
苏梦云, 刘昭息, 周国璋
1997, 10(1): 90-92.
摘要:
火炬松(Pinux taeda L.)和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外引用材树种,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已选出一批较好的种源、家系和单株,并建立了种子园。当前早期鉴定和早期选择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研究内容,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指出,林木幼龄期的某些性状或生理生化指标与成熟期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认为树木生长的早期选择是可能的[1],尤其从生理生化方面来探索林木早期预测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2、3]。但是对火炬松和湿地松的早期生化预测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主要根据蔗糖在植物体中的生理作用,以已知的优良种源、家系和单株的幼苗为试材,用已知生长较差的种源、家系和单株作为对照,对其叶片中蔗糖和淀粉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探索蔗搪含量与幼苗生长潜势的关系及以此作为火炬松和湿地松早期生化预测指标的可能性。
余甘子繁殖试验初报
崔永忠, 陈玉德, 郑德蓉
1997, 10(1): 93-95.
摘要: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又名滇橄榄,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亚热带地区。余甘子果可生食、渍制或榨取果汁,果具清热解毒、降血压、防治肝胆病、收敛止泻作用。果汁及其所配制的饮料对强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在动物和人体内的合成阻断率达90%以上,在防癌方面显示了特殊的功效。
冰核细菌对光肩星天牛幼虫促冻杀虫的初步研究
孙福在, 邢炜, 张永祥, 高瑞桐
1997, 10(1): 96-99.
摘要:
在我国林业生产上,特别是杨树(Populus spp.)栽培中,受到天牛的严重危害[1、2],至今尚无经济有效、简单易行的防治方法。为此在系统研究冰核细菌的基础上,探索利用冰核细菌作为促冻杀虫剂,为控制天牛危害提出一项新的措施。
桉小卷娥发生规律与防治的研究
陈佩珍, 顾茂彬, 郑日红, 严培吉
1997, 10(1): 100-103.
摘要:
桉小卷蛾在我国桉树分布地区普遍发生,危害顶梢和嫩叶,严重影响幼林的高生长。1985~1987年、1991~1993年,先后在海南岛国营上埇林场、广东省雷州林业局对该虫进行了发生规律调查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福建漳州芳香油桉树引种与种源试验
王维辉
1997, 10(1): 104-107.
摘要:
桉树属(Eucalyptus)树种繁多,共70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为澳大利亚的特有树种。芳香油桉树是指以利用桉属树种的叶油腺细胞分泌出来的一种芳香油为主要生产目的的桉树树种。在澳大利亚,芳香油桉树的遗传资源非常丰富[1],桉叶油生产已有上百年历史[2]。桉树芳香油在医药、日化工业、食品和化妆品生产中应用广泛。福建省是我国桉树芳香油的主要产区之一,主要是柠檬桉。为丰富我国南亚热带地区芳香油桉树基因资源,发掘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潜力,中国林科院与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合作进行该试验研究,其中铁木按(E.sideroxylon Cunn.en Woolls)是我国首次引进的树种。
毛竹活立竹竹杆创口的伤流
李雁群
1997, 10(1): 108-110.
摘要:
伤流是代谢的自然现象。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aie)的鞭、杆在竹笋采挖、竹材砍伐、人为伤害、雪压折断、人工砍梢以及虫蛀等情况下均会导致伤流。毛竹的伤流对毛竹个体、竹林的生长发育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生长,也可能影响竹林的质量,削弱林分的长势,甚至会招致病虫害的侵袭。目前有从活立竹体采集竹汁做饮料的做法,以及钩梢以防雪压等,这些均会在不同的程度上导致伤流,故研究伤流的规律和控制对搞好营林管理,适当开发毛竹资源是十分必要的。毛竹伤流曾有过研究[1、2],但都是研究伐竹后造成的伤流,本文是对活立竹竹杆受伤后伤流的情况以及一些影响因素作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