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7年  10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木麻黄弗兰克氏菌接种技术与接种效果的研究
康丽华
1997, 10(4): 341-347.
摘要:
本文对木麻黄接种弗兰克氏菌的时间、方法、接种剂、接种量、菌株混合接种及施肥与接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最适接种时间为幼苗期;接种方法为切根接种法;海藻酸钙胶囊干、湿菌剂、草炭、蛭石菌剂与液体接种剂这五种接种剂之间的接种效果没有显着差异;接种量为高接种量较好;弗兰克氏菌与芽孢杆菌混合接种的效果较弗兰克氏菌单接种的效果好;施营养元素P、Mg、Ca、Co和在红壤中加石灰能促进木麻黄的生长与结瘤;接种弗兰克氏菌不仅明显地提高基质中全N与速效N的含量,而且也增加了有机质、速效K的含量。证明接种弗兰克氏菌能改善土壤营养成分的含量。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群落呼吸量初步测定
李意德, 吴仲民, 曾庆波, 周光益, 陈步峰, 方精云
1997, 10(4): 348-355.
摘要:
用密闭吸收法测定了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主要树种的树干、树枝、树叶、树根等组分的呼吸速率,根据PipeModel理论,测出了主要树种木质器官的直径频度分布模型;树干、树枝及树根的呼吸速率与直径呈良好的幂函数关系;求出了单株林木呼吸总量与胸径之间的经验公式,计算森林群落(乔木层)月呼吸量[t/(hm2·月)]:树干1.69~1.73、树枝0.78~0.79、树叶0.81~0.83、树根0.24~0.25,总计为3.5~3.6t/(hm2·月),由此而推算年呼吸量约为42.2~43.1t/(hm2·a),需消耗干物质约为22.7~23.2t/(hm2·a).
毛竹基腐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
张素轩, 曹越, 张宁, 郑青
1997, 10(4): 356-359.
摘要:
对毛竹基腐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1)寄主的感病期很短,只在基部笋箨稍张开,而表皮未木质化之际才能受病菌侵染;(2)不低于16℃的气温和4mm以上的降雨是病害发生的必需条件,雨量大、持续降雨时间长、气温低,病害将严重,反之则轻;(3)根据该发病规律,结合苏南的气候条件而制定的以物候为基础、气象预报为依据的短期测报技术方案,经1992~1994年的实地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方法简便,准确度高的特点。
火炬松干枯型枯梢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
周建良, 贺正兴, 罗鸣高, 张巧荣, 阳明, 左玉香
1997, 10(4): 360-364.
摘要:
研究表明,火炬松干枯型枯梢病始于6月,在7~9月的高温干旱期,病害较严重,但整个病变过程比较缓慢。1993~1996年防治试验说明,5~6月,土壤或叶面施硼砂、微肥复合晶、钼酸铵、柑桔微肥,防治效果好。尤其是硼砂,防效高,肥效稳定。土壤施硼砂23~25g/株,1a一次;叶面喷0.2%的硼砂水溶液,连喷3次,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巨尾桉人工林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及养分循环的研究
徐大平, 何其轩, 杨曾奖, 龙友深, 简新华
1997, 10(4): 365-372.
摘要:
对1.5~3.5年生巨尾桉扦插苗造林林分的生长、生物量增长、养分积累、凋落物量及其分解、林下植物生物量及养分积累和林分养分循环的调研结果表明,巨尾桉林木生长和生物量增长高峰期为2年生,3年生时开始下降。1.5,2.5和3.5年生林木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14.5,28.5和38.0t/hm2,林下植物地上部分生物分别为2.6、3.4和6.3t/hm2.林下植物地上部分的主要养分元素积累占20%~40%.林分凋落物年平均为5.6t/hm2,凋落物年失重率为55%,1年内凋落物中大部分养分元素已被分解释放,林分能较快地建立起养分循环体系。施N肥能较好地改善林分的N吸收和循环速率,如能施P肥也将会得到较好的效果。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林下植被、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养分的变化
焦如珍, 杨承栋, 屠星南, 盛炜彤
1997, 10(4): 373-379.
摘要:
土壤微生物总数及细菌、真菌数量、土壤酶活性(特别是蛋白酶、磷酸酶和蔗糖酶)及土壤养分状况(主要是有机质含量)从杉木幼龄林到中龄林随着林冠的郁闭,林下植被盖度急剧下降,呈明显下降趋势;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总数,蛋白酶,磷酸酶,蔗糖酶以及土壤有机质从中龄林到成熟林随着林木密度及郁闭度下降,林下植被盖度逐步得到恢复,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降低,有可能导致中龄林土壤中多酚类有毒物质的积累,这或许是杉木连栽产量下降或成活率低的原因之一。
沙棘木腐病菌的新记录种——沙棘针层孔菌
徐梅卿, 戴玉成
1997, 10(4): 380-382.
摘要:
本文报道了中国多孔菌一新记录种,沙棘针层孔菌Phelinus hippop haeicola,根据中国的材料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模式产地的标本和近似种进行了异同比较。该菌为青藏地区沙棘林的重要病原菌。
互叶白千层引种与栽培试验初报
徐英宝, 林仕洪, 甘文友
1997, 10(4): 383-388.
摘要:
对近年新引进的互叶白千层苗期和幼林生长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引种区苗期以湿润沙质壤土生长最好;盆栽施肥在本试验条件下以N:0.5~1.0,P:0.6~0.9,K:0.8~1.2g/盆为适宜施肥量;造林时,施基肥与不施基肥生长差异显着;林地施不同追肥2个月后,根据树高、地径、地上部分生物量得出的施肥效果排序为:复合肥Ⅱ>复合肥Ⅰ>碳氨>尿素。
农田防护林网隔带更新模式的微气象效应研究
陈建业, 孟平, 宋兆民, 辛学兵, 张劲松
1997, 10(4): 389-394.
摘要:
应用微气象学原理对隔带更新模式进行效益的评价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1)隔带更新后的林网仍具有较高的防风效应,平均为22%,仍在有效防护效能范围之内;(2)隔带更新后的林网蒸散与旷野差为1%.土壤热通量和湍流热通量与旷野相比仍具有显着差异,前者增加约33%,后者减少约19%;(3)隔带更新后的林网总辐射及其各分量前后差异不大,更新时可不考虑;(4)隔带更新拟采伐与主害风平行的林带为佳。
火炬松种源遗传变异研究及纸浆材优良种源评选 Ⅱ.间接选择和指数选择
刘昭息, 孙海菁, 吕本树, 姜景民, 徐有明
1997, 10(4): 395-401.
摘要:
经对浙江富阳点11年生火炬松种源林生长性状和木材基本密度指标所作的早晚期相关分析表明,在中龄林阶段,以5~6年生作为火炬松种源早期选择的最低年龄是可行且较可靠的。在同一种源林中,当入选率为10%时,采用树高或胸径来间接选择材积和干材干物质重可获得15%以上的遗传增益;应用恰当的指数来选择纸浆材种源可使指数相对效率达到65%以上。在4片种源林中,用多性状综合选择法共筛选出10个速生、优质、高产的种源,入选种源的平均现实增益和遗传增益,树高分别为6.94%和4.59%,胸径为8.38%和5.55%,材积为20.00%和13.24%,木材基本密度为1.63%和1.08%,干材干物质重为24.78%和16.40%.
江西次生米槠林组成结构及生产力研究
詹有生
1997, 10(4): 402-407.
摘要:
在江西次生米槠林群落中,有维管束植物37科61属76种,其中乔灌木24科44属59种,草本8科10属10种,层外植物5科7属7种。林分直径分布,幼龄林呈倒“J”型,壮龄林近似于正态分布;种群或林分直径分布用Logistic方程预估。次生米槠林有较高的生产力,40年生林分,平均胸径达27.1cm,平均树高达17.0m,蓄积达389.26m3/hm2.
页岩红壤上湿地松幼林施肥效应
纪建书, 钟秋平, 胡炳堂, 李贻铨, 张瑛, 陈道东
1997, 10(4): 408-414.
摘要:
1992~1995年试验结果表明,在江西省分宜县页岩坡积物发育的红壤上,湿地松幼林施用N、P、K肥及其配合,使树高、胸径、蓄积等总生长量分别达到3.72~4.03m、7.20~7.93cm、27.650~34.158m3/hm2,较对照显着增长5.1%~13.8%、7.0%~17.8%、15.2%~42.4%.在各种施肥处理中,以P2K1配合的效果最佳;单施N、P、K肥均有效,但不同剂量间无明显差异。P肥的肥效与施肥时间有关,P肥对高、径的连年生长效应持续到第3年,对蓄积指标则持续到第4年仍显着;单施N、K肥对生长的明显影响主要表现在施肥当年,次年略有后效。
白蜡虫在寄主植物上的分布特征研究
陈晓鸣, 叶寿德, 陈勇, 毛玉芬, 王自力, 王绍云
1997, 10(4): 415-419.
摘要:
白蜡虫在寄主上的分布与方向和寄主枝条的位置有关,不同虫期分布特征不同。在定叶期,白蜡虫种群在方位上差异不太大,但雌雄虫在方位分布上有明显差异。种群数量分布依次为东(28.05%),南(26.55%),西(25.06%),北(20.34%),雌虫依次为东(32.16%),南(27.36%),北(20.34%),西(18.65%);雄虫依次为西(30.76%),南(25.84%),东(24.29%),北(19.1%);在枝条位置上,种群数量分布依次为基部(65.71%)、中部(23.95%)和梢部(13.18%).在定杆期,雌虫定杆数量分布依次为梢部(49.11%)、中部(28.80%)和基部(21.09%),雄虫依次为中部(90.71%)、基部(7.00%)和梢部(2.29%).
年龄隐含的生长模型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应用
葛宏立, 项小强, 何时珍, 方陆明
1997, 10(4): 420-424.
摘要:
根据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特点,将年龄隐含的生长模型应用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这种模型不需要年龄,其误差与预测年限ΔA有关,当ΔA=O时,误差为零。用Johnson-Schumacher模型作为以年龄为自变量的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模型导出的年龄隐含模型为例进行了试验,数据为浙江省的一类连续清查数据中的1989~1994年的马尾松复位样木数据。计算例子表明,5a定期生长量的总和估计精度在95%的概率保证下可达80%以上。文章给出了模型的推导,模型的性质分析,误差及精度估计方法等。这种模型用复位样木建模,应用方便。可以以省为建模单元,一个树种(组)建一个模型,而不区分人工林、天然林,异龄林、同龄林,优势树种、组成树种,林木或散生木。
几种造纸用丛生竹秆节育苗试验
张文燕, 周道三, 马乃训, 叶长青, 曹德友, 张华明
1997, 10(4): 425-428.
摘要:
在福建省邵武市对椽竹、孝顺竹、坭竹等几种造纸用丛生竹进行秆节育苗试验表明,用平埋方法育苗显着优于斜埋和直插,竹蔸平埋效果更佳;不同竹种秆节育苗成活率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年龄的秆节育苗成活率在不同竹种间表现不同;不同育苗时间(3月或5月)的成活率差异不显着。竹秆不同粗细、不同部位、单节段或双节段育苗对比试验,结果以细秆(胸径2.5cm)、上部节段、双节段育苗成活率较粗秆(胸径4.6cm)、下部节段、单节段的为高。椽竹秆节径用不同激素处理后,处理间成苗率差异显着,以2,4-D20mg/kg处理5h和硼酸20mg/kg处理24h的效果最佳。
类菌原体的侵入对泡桐组织和细胞的影响
宋晓斌, 郑文锋, 张学武, 马松涛
1997, 10(4): 429-434.
摘要:
通过类菌原体MLO侵入泡桐筛管,引起寄主细胞变化的观察和对细胞差别透性的分析、病健组织结构的观察,研究了MLO侵入泡桐后对寄主组织和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MLO的侵入使筛管细胞产生胼胝质,胼胝质的聚集堵塞了筛板孔和由胞间连丝连接筛管与相邻细胞的通道,使得皮部细胞的差别透性增大,木质部的差别透性减小,形成层相对厚度变薄。
马尾松遗传改良的成就、问题和思考
周志春, 秦国峰, 李光荣, 黄光霖, 兰永兆, 钟德华
1997, 10(4): 435-442.
摘要:
经过3个连续5年的协作攻关研究,马尾松遗传改良和良种生产获得了重大进展。本文简要介绍在地理变异和种源选择、生产群体和育种群体建设、无性繁殖和无性系育林、工业用材树种定向选育、育种策略和一些基础性研究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对种源研究和推广、育种区划分、优良基因资源保护和利用、建园技术和种子生产、造纸材定向选育、抗性育种、遗传参数估算、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早期选择、育种计划和方案制定等诸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相应看法,希望能为我国马尾松遗传育种一些领域未来研究方案的制定,提供某种有益的启示。
四种药用植物的核型分析
黄少甫, 赵治芬
1997, 10(4): 443-447.
摘要:
豪猪刺(Berberis julianae Schneid.)为小檗科(Berberidaceae)小檗属(Berberis)植物,灌木。分布于贵州、湖北、四川等省海拔1 000 m以上山地。根茎供药用,可治疮毒、痢疾;根茎含小檗碱,是提取黄连素的原料[1]。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为忍冬科(Caprifo liaceae)接骨木属(Sambucus)植物,灌木或小乔木,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广大地域,可作跌打损伤药[1]。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又名香菜、香荽,为伞形科(Umbelliferae)芫荽属(Coriandrum)植物,原产地中海,我国各地均有引种,茎叶可作蔬菜和调料,并有健胃消食作用;果实可提芳香油;果入药有驱风、透疹、健胃、祛痰之效[1]。箭舌豌豆(Vicia sativa L.)为豆科(Leguminosae)蚕豆属(Vicia)草本植物,又名救荒野豌豆,为优良饲料和绿肥;嫩叶可作蔬菜,全草药用,有活血平胃、利五脏、明耳目之效,捣烂外敷可治疗疔疮[1]。
初植密度、间伐对杉木林分优势高生长过程的影响
洪玲霞
1997, 10(4): 448-452.
摘要:
立地质量是决定林分生长和收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用材林经营与管理中,立地质量定义为“生长在某一地位上既定树种或林分类型林木的生产潜力”。以往的研究表明:许多树种的材积生产潜力与树高的生长成正相关;在同龄林中,根据较大林木树高生长过程所反映的材积生产潜力与树高生长之间的关系,受林分密度和间伐的影响不大;许多重要的用材树种其高生长几乎不受林分密度的影响,因而,根据林分优势高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即地位指数法是目前评定人工林生产力(立地质量)的一种通用技术[1]。使用地位指数法的目的有两个:(1)预估指数年龄的林分高(地位指数);(2)确定林分整个生长过程期望遵从的树高生长模型,并由此导出林分其它因子在不同立地质量条件下的生长过程,从而估计林分的生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