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1年  14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林木群体遗传资源可持续经营探讨 Ⅱ.我国重要乡土树种天然与人工群体经营分析
胡新生, 邬荣领, 韩一凡
2001, 14(1): 1-7.
摘要:
分析了我国 14个已进行过种源试验的乡土树种的生长性状变异规律,归纳出一些共同变异特点,这些树种在种源间、地点间、种源与地点互作效应都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根据这些变异特点及某些树种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对有关天然林与人工林遗传可持续资源经营进行了分析,认为天然林的可持续经营需要强化生境保护,采用原境和异境种植保护,减少人为干扰,建议采用适当遗传材料营造不同类型的人工林,以减少由于基因流动引起的对天然林遗传资源的污染。
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林下植被发育的比较研究
范少辉, 马祥庆, 傅瑞树, 刘爱琴
2001, 14(1): 8-16.
摘要: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选择不同栽植代数 (1、2、3代)、不同发育阶段 (5、10、15、20a)、不同立地 (14、16、18地位指数)的杉木人工林,进行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林下植被变化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栽植代数对杉木林林下植被发育有较大影响,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林下植被种类、频度及生物量均存在明显差异。 1、2、3代杉木林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分别为 69、54、59种,并未出现不同代数杉木林的特有种,但不同代数杉木林林下植被物种出现的频度不同;随栽植代数增加,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及其养分积累均呈递增趋势,其养分浓度高于杉木凋落物,2、3代杉木林林下植被的养分积累分别比 1代增加 16.90%和 37.4 9%,杉木林林下植被具有较好的养分富集能力。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林隙更新生态位的研究
臧润国, 蒋有绪, 杨彦承
2001, 14(1): 17-22.
摘要:
通过对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林隙更新生态位的研究表明:同一树种在不同大小和年龄级林隙内的优势度不同,不同树种在同一大小和年龄级林隙内的优势度不同。根据树种在不同大小级林隙内的生态位宽度的变化,可分为生态位幅度宽、中等、较小和狭小 4类;根据树种在不同年龄级林隙内的生态位宽度的变化,可分为对林隙时间生态资源利用充分、利用较充分、利用不充分和利用很少的 4类树种。不同的树种或树种组对不同大小和年龄阶段林隙生态资源利用的不一致性,表明热带山地雨林中不同树种的林隙大小级生态位和林隙时间段生态位是相对分离的。分析表明,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中有很大一部分树种是属于低密度、狭生态位的树种。从物种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大量低密度、狭生态位树种的存在表明热带山地雨林是一种较为脆弱的生态系统类型。
混交林树种空间隔离程度表达方式的研究
惠刚盈, 胡艳波
2001, 14(1): 23-27.
摘要:
混交度表明了任意一个树的最近相邻木为非同种的概率。以参照树及其相邻最近 4株树组成的最小空间结构单元较“结构 4组法”更能恰当地进行林分空间结构分析。当借助整个林分的混交度分布或均值来分析树种空间隔离程度时最好附加说明混交林分的树种组成及其比例。这一点对精确分析树种空间分布及其结构重建意义十分重大。
几种丛生竹根际联合固氮研究
顾小平, 吴晓丽, 汪阳东
2001, 14(1): 28-34.
摘要:
对几种丛生竹种麻竹、吊丝球竹、青皮竹、粉丹竹、马甲竹、绿竹等进行根系固氮能力调查测定,用直接法测定 (干根样品)前 5个种竹种的根系最高固氮酶活性分别为 20.50、2 4.81、10.83、7.4 9、2.4 6nmol(C2H4)·g-1·h-1,用富集培养法测定 (鲜根样品)前 5个种竹种的根系平均固氮酶活性分别为 2.75、4.31、169、188、79nmol(C2H4)·g-1·h-1。不同生境和不同季节丛生竹根系固氮能力的调查显示,充足的水分供应、较高的温度及适当施用有机肥有利于竹子固氮。对几种丛生竹种根际不同部位固氮菌数调查测定显示,根际固氮菌数最多的竹种是吊丝球竹,在根际不同部位固氮菌数由非根际土→根际土→根表→根内依次急剧递增,越往内部根际效应越明显。用 2 #、12 #、14#、7#菌及混合菌液对麻竹组培苗进行接种显示,接种固氮菌可提高苗木成活率和植株含氮量,14#、7#菌和混合菌接种可显著提高麻竹组培苗生物量。
杉木杂交亲本分子遗传变异与子代生长相关的研究
李梅, 施季森, 甘四明, 何祯祥, 李力, 易能君
2001, 14(1): 35-40.
摘要:
以 30个杉木杂交亲本的RAPD分析为基础,对亲本间分子遗传变异与子代树高、胸径和材积及其变异系数和亲本间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只与胸径特殊配合力和材积特殊配合力在0.10显著性水平上呈负相关,而与其它因子相关不显著。分别对亲本聚类分析的组内和不同组间的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组内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各因子的相关基本不显著;在中等平均遗传距离上,组间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子代树高、胸径和 /或材积性状达0.05显著水平的相关,但与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和亲本间特殊配合力相关不显著。共检测到 2 3个标记位点显著影响材积性状 (α0.10)。根据亲本携带的材积显著性位点对各家系进行赋值,家系的显著性位点值与胸径和材积两性状及其变异系数达0.01显著水平的相关,但与树高性状和其它各因子相关不显著。结论认为,杉木亲本的分子遗传变异与子代生长的相关关系较为复杂;亲本的分子遗传变异对亲本选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材积显著性位点对分子标记辅助的亲本选配和子代表现预测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赤霉素对柚木种实发芽率的影响
刘文明, 梁坤南, 潘一峰
2001, 14(1): 41-46.
摘要:
在 35℃高温条件下,赤霉素可促进柚木种实提早发芽、提高发芽率。在黑暗条件下,当赤霉素浓度低于 100mg·L-1时发芽率较高,可达 80%以上,且其种子腐烂率明显较低 (8.6%),同时发芽指数也较高。播种后 2周时,光照强度是影响发芽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未经处理的柚木种实在黑暗条件下催芽效果较好,而石灰浸泡处理对催芽效果不明显。
中国亚热带地区阔叶树上一种新立木腐朽病
戴玉成, 徐梅卿, 吴兴亮
2001, 14(1): 47-49.
摘要:
报道了我国亚热带地区阔叶树上一种新立木白色腐朽病,其病原菌为平丝硬孔菌Rigido poruslineatus,根据中国标本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该菌主要危害洋槐、泡桐及其它阔叶树种。对病害的症状,造成的危害及该病的分布进行了讨论。
杉木种源对断面积模型参数影响的验证
王明亮, 李希菲
2001, 14(1): 50-53.
摘要:
对杉木种源所设 5个种源基因库以及四川省珙县洛表、民胜及邛崃所设种源试验区的 8个种源试验调查材料,用随机效应检查方法检验同一地区不同种源对断面积生长模型参数的影响。结果证明了“同一地区不同种源的断面积模型参数相同”这一结论可靠。
不同磷营养环境下马尾松优良种源的抽梢行为
周志春, 戴德升, 吴吉富, 兰永兆
2001, 14(1): 54-59.
摘要:
在研究马尾松优良种源树高生长对不同磷投入水平遗传反应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优良种源与磷环境有关的抽梢行为和机理。试验林按种源 (5个)和磷肥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磷不投入 (P0)、低投入 (P1,100g·株-1钙镁磷肥)和高投入 (P2,400g·株-1钙镁磷肥) 3种磷肥处理,3年生时的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抽梢次数与磷环境关系较小,年梢生长对磷投入的敏感性因种源不同而异。不同种源年梢长度对施用磷肥的反应可由其固定生长量和自由生长量的变化来解释。与磷环境有关的性状遗传分析显示,随着磷环境的改善,种源间抽梢长度和自由生长量的差异增加,而固定生长量的差异则减小,抽梢次数变化不大。磷环境不仅影响抽梢性状的遗传差异,而且影响抽梢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关系。低磷胁迫下 (P0),年抽梢长度与其固定生长量呈显著负相关(r=-0.6919),与自由生长量呈显著正相关 (r=0.9914)。施用磷肥后,年抽梢长度仅与自由生长有关,固定生长和自由生长间不存在相互制约关系。
枫杨种源苗期生长及生物量地理变异研究
李纪元, 饶龙兵, 王惠雄, 潘德寿
2001, 14(1): 60-66.
摘要:
对采自 15个省区的 55个枫杨种源种子在浙江安吉进行苗期试验。参试种源表现出明显的苗期生长差异,苗高的极差达 163%,地径极差达 180%,生物量极差达 194 %。种源苗高生长表现出明显的南—北纬向及垂直变异趋势,枫杨南部分布区及低海拔种源的高生长一般优于北部分布区和高海拔地区的种源。枫杨在长江中下游亚区、江南丘陵及华南亚区、漓江—湘江—洞庭湖水系、贵川陕西部亚区、北部亚区内表现出各自的亚区变异模式。根据苗高、地径及总生物量等主要性状,构建综合选择指数函数I=0.1167X1(总干质量 /g) +0.0750X2 (苗高 /cm)-0.12 31X3(地径/cm),并评选出 6个苗期生长优良的种源,即江西南部的信丰,贵州东北部的思南,陕西中部的汉中,湖南洞庭湖的益阳,重庆的涪陵以及福建东北部的福安种源。
津巴布韦火炬松遗传资源林的评价与选择
钟伟华, 石斌, 陈炳铨, 黄章平, 周宏, 张民兴
2001, 14(1): 67-72.
摘要:
研究了由津巴布韦引入的以家系为代表的火炬松遗传资源 50个号的苗期与幼林生长表现。结果表明,5年生的单株材积差异显著,有 14个系 (含 3个对照)与最劣系有显著差异,可列为优系。在 30%的家系入选率下,配合选择的材积遗传增益为 3.1%,入选优株 148株;1、3年生树高与材积的早期相关为较显著或极显著,故早期试验林可测定树高为主,以减少工作量;还比较了 3种统计分析方法应用效果和选留前 1/ 3和淘汰后 1/ 3,5年生时优系的保持率和丢失率,并主张早期选择以淘汰劣系,以指导育种与生产工作为好。
杜仲茶风味化学的研究 Ⅲ.复火对杜仲红茶品质成分的影响
董尚胜, 翁蔚, 查森俊, 童启庆
2001, 14(1): 73-77.
摘要:
试验研究了复火温度 (95、110、12 5℃)和复火时间 (1、2、3h)两因素三水平交叉试验对杜仲红茶精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氨基酸、还原糖、茶黄素、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均随复火温度的递增和复火时间的延长而递减;茶红素含量在 95℃复火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05℃复火 2h时达到最高值,12 5℃复火时则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递减;糖胺化合物含量在复火处理的前 1h内均比对照有所增加,增幅以 95℃时最高,但复火 1h后均持续下降,且处理的温度越低,降速越快。结合综合品质的感官审评结果判断,110℃复火 1~2h较有利于杜仲红茶良好品质的形成。
滇中华山松人工林的水文特征及水量平衡
孟广涛, 郎南军, 方向京, 李贵祥, 袁春明, 温绍龙
2001, 14(1): 78-84.
摘要:
根据滇中高原的华山松林集水区径流场连续 3a的降雨和径流观测数据,进行了华山松人工林的水文特征及水量平衡的研究。结果表明:(1)本区域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湿季 (6~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 80%,降水量主要由大于 10mm以上的降雨带来,且降雨强度大部分小于 5.0mm·h-1。 (2)集水区年平均降雨量 1005.6mm,在林冠作用面降雨量的分配中,林冠截留雨量 2 10.6mm,截留率 20.9%;穿透过林冠层的降雨 74 5.3mm,树干茎流量 4 9.7mm,分别占降雨量的 74.2 %和 4.9%。 (3)集水区径流的月变化滞后于降雨,总径流量 172.2 9mm,总径流系数 17.13%,其中,地表径流 8.03mm,地下径流 164.2 6mm;地表径流主要集中在雨季产生,一次性降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显著 (R =0.91)。 (4)土壤蓄水年变化量 11.2mm,约占年降水量的 1.1%,但月变化较大;系统水量最大的输出是蒸散,每年以气态形式返回大气的水量 82 2.1mm,占降水量的 81.8%;在蒸散的水量中,林冠截留雨量的直接物理蒸发量 2 10.6mm,占总蒸散量的 2 5.6%。
印榕仙人掌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杨时宇, 杨文云, 李志国, 赵一鹤
2001, 14(1): 85-89.
摘要:
印榕仙人掌用途非常广泛,可作果、菜、药、饲料用的经济植物,又是荒山绿化、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的先锋树种。同时,也是胭脂虫的优良寄主植物以及居室、办公室的净化,街道、公园、单位绿化美化的好树种。我国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元江等干热、半干热河谷,山大、坡陡、石多,造林极为困难,可用印榕仙人掌绿化、固土、保水,这将会产生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就印榕仙人掌的综合利用以及发展前景提出几点建议,供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 (草)、生态环境治理时参考。
锥栗果实经济性状的数量化分析
杨志玲, 龚榜初, 陈增华, 吴士元, 吴连海, 余建功
2001, 14(1): 90-94.
摘要:
四参数柱干比曲线式应用研究
孟宪法, 李悦黎, 张方秋
2001, 14(1): 95-99.
摘要:
紫胶虫、白蜡虫、倍蚜虫主要寄主植物种类研究
陈玉培, 李文良
2001, 14(1): 100-105.
摘要:
银杏种子生长、脱落及其与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关系
王建, 王九龄, 魏刚, 辛学兵
2001, 14(1): 106-109.
摘要:
水土保持林土壤改良效益评估模型的研究
沈慧, 姜凤岐, 杜晓军
2001, 14(1): 110-11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