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1年  14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鹅掌楸种源遗传变异和选择评价
李斌, 顾万春, 夏良放, 李锡泉, 干少雄
2001, 14(3): 237-243.
摘要:
在中国鹅掌楸全分布区内抽样 15个种源, 于长江中下游 5省区按统一试验设计营造种源试验林。 7年生时全面测定其树高(H)、胸径(DBH)、冠幅(RC)等主要生长性状, 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鹅掌楸生长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地点间差异极显著, 种源对环境反映灵敏, 种源与地点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H、DBH和材积(V)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 0.503、0.526、0.521,受较强的遗传控制; RC受遗传控制程度相对较低(H2 =0.301)。相继进行了遗传稳定性、生长适应性分析和幼成龄相关分析, 分析结果为种源选择和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多点综合选择选出黎平、叙永两个优良种源, 遗传增益 11.8%。单点选择分别选出 1~3个丰产种源, 遗传增益达 15.4 %~51.5%。
人工经营对毛竹秆形结构变异的影响
汪阳东
2001, 14(3): 245-250.
摘要:
在毛竹中心分布区福建省邵武市和江西省宜丰县调查研究了人工经营干扰对材用毛竹秆形生长和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经营强度下毛竹的秆形结构变异差异显著。立竹密度基本相似的纯林中, 材用毛竹秆形生长表现为: 集约经营优于一般经营, 一般经营优于粗放经营。在中心分布区, 不论立地条件是否相同, 多年采取集约经营的毛竹的竹秆不仅尖削度小, 枝下高长, 壁厚, 而且全杆高度比一般经营的平均约高出 5%, 比处于粗放经营的高出达 12 %; 采取集约经营的毛竹的平均秆鲜质量可达 31.37kg,而一般和粗放经营状态下分别仅为 28.46kg和 23.33kg。不同经营强度下毛竹秆高随胸径的基本变化规律相似, 但是集约经营的毛竹全秆高随胸径稳定增长, 而经营水平低的变化幅度大。即使毛竹的胸径相同, 处于集约经营状态下毛竹秆高、秆鲜质量均比一般经营和粗放经营的明显大。
落叶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激素的311-A最优回归设计筛选
齐力旺, 李玲, 韩一凡, 韩素英, Dietrich Ewald
2001, 14(3): 251-257.
摘要:
采用 311-A最优回归设计, 对落叶松胚性细胞诱导中激素种类与浓度优化筛选, 建立胚性愈伤组织量依 2, 4-D、BA、KT的多项式回归方程。分析了试验因子的主效应和互作效应, 借助此方程获得了 3因子的最佳配比组合以及最佳胚性愈伤组织发生量。 2, 4-D为 1.2 9mg· L-1、BA为0.39mg· L-1和 KT为 0.58mg· L-1时, 落叶松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量可达到 13.9317mg·个-1(外植体)。
根癌农杆菌对感染植原体的泡桐组培苗症状的影响
田国忠, 朱水芳, 罗飞, 李怀方, 裘维蕃
2001, 14(3): 258-264.
摘要:
采用含有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根癌农杆菌, 伤口接种已感染植原体的泡桐丛枝组培苗和健康组培苗, 结果发现对丛枝苗的致瘤能力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苗, 且被接种病苗的丛枝症状缓解。从健苗获得的 T-DNA转化泡桐瘤组织细胞能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稳定生长和连续继代培养2年以上, 说明瘤组织细胞自身已获得了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合成能力。根据已报道的根癌农杆菌株系p Til5955T-DNA的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ipt)的保守序列, 设计了一对引物(CYT和 CYT′), 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了我国杨树致瘤农杆菌ipt基因部分序列(427bp片段), 也从遗传转化的两个泡桐无性系瘤组织 At-ZH和 At-T35扩增出此特异片段, 从而进一步肯定了T-DNA已被整合到泡桐的染色体上, 表明泡桐易于通过 Ti质粒载体途径进行基因转移操作, 但用此引物未能从泡桐、甘薯健株和感染植原体的组培病苗扩增出相应的427bp特异片段。当用此遗传转化瘤组织嫁接病苗时, 可减轻丛枝症状的严重度, 延长病苗的存活时间和诱导病株生根, 这进一步证实了泡桐在与植原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激素代谢发生了变化
全林蓄积模型的研究
李希菲, 王明亮
2001, 14(3): 265-270.
摘要:
在全林整体模型思想的基础上, 提出建立全林蓄积模型, 并叙述了建立蓄积模型的方法。全林蓄积模型包括蓄积模型、优势高模型、平均高模型和形高模型, 由这组模型可以导出其它派生模型, 经验证其结果可以满足要求。
马尾松管胞长度分布规律及计算机随机模拟
侯祝强, 姜笑梅, 殷亚方
2001, 14(3): 271-277.
摘要:
根据 2 0年生人工林马尾松早晚材管胞长度测量结果, 运用随机变量正态性检验的偏斜系数和峰态系数方法, 系统地分析了 6株马尾松标准试材测量样品不同组合的偏斜系数和峰态系数。结果表明, 马尾松木材的管胞长度是服从正态的随机变量, 3株试材测量样品就可揭示出其正态分布特性。
南酸枣8个种源的早期表现
陈益泰, 李桂英, 何贵平, 封剑文, 刘化桐
2001, 14(3): 278-282.
摘要:
以南方 6个省 8个地点的种子为试材, 研究发现南酸枣在种子形态、种子大小、苗期生长节律和造林初期生长量上均存在种源差异。西部种源种子明显小于东部种源, 偏南部种源的苗木生长停止期较迟, 江西会昌种源生长最佳, 其 2年生幼林树高和胸径生长量超过试验群体平均值的11.75%和 8.21%。南酸枣幼年期生长迅速, 在优良圃地条件下育苗密度不宜超过每公顷 10.8万株。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林分密度调控技术研究
林星华
2001, 14(3): 283-287.
摘要:
对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保留不同萌芽条数即不同密度的林分生长、生物量及林分结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每伐桩保留 1~2株萌芽条的林分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全留萌芽条的林分; 提出保留适宜萌芽条数量、合理整理萌芽条的时间和方法等林分密度管理技术措施; 综合考虑培育目标和立地条件, 提出巨尾桉二代萌芽林分密度应以 1650~2500株· hm-2 为宜。
油松无性系开花物候特点的研究
张华新, 陈丛梅
2001, 14(3): 288-296.
摘要:
在河南卢氏油松种子园对 46个无性系结实初期和结实盛期开花物候作了观测。结果表明, 一般雌球花可授期比雄球花散粉期来得早, 持续时间长, 散粉期含在可授期内; 散粉期和可授期同步性较好; 在不同年份开花始期前后相差 2~3d,开花始期早晚与当年≥10℃的活动积温有关。由于受花期温度和降雨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年份花期长短可相差 10 d左右, 但不存在花期不遇; 不同无性系在开花物候上存在很大差异, 但在不同年份各无性系在始花时间上序次则相对稳定, 无性系内分株间开花物候仅有 1~2d的差异; 位于树冠北向的雌雄球花各日期在开花频率上与其它3个方位有较大差异, 始花期推后1d左右。
马占相思及其杂种优树嫁接技术研究
孟宪法, 叶永昌, 陈祖旭, 朱剑云, 张方秋, 刘水娥
2001, 14(3): 297-300.
摘要:
采用髓心形成层对接法对马占相思及其杂种优树开展嫁接研究, 结果表明: 优树的基因型对于嫁接结果具有显著影响, 杂种无性系平均嫁接成活率达 82 %, 高出纯种无性系 2倍; 嫁接季节对接活率有很大影响, 春季接活率为 76.9%~82.0 %, 分别比夏季、秋季提高 130 %、190 %以上, 冬季嫁接成活率很低; 砧木地径以 0.5~0.8cm为佳, 接口高度 30~4 0 cm为优, 接穗以具有 4~5个腋芽的穗段为优。
泡桐苗期年生长参数的分析研究
傅大立, 杨绍彬, 丛培生, 李宗然
2001, 14(3): 301-306.
摘要:
对位于河南省通许县试验点的 16个泡桐无性系进行苗期测定的基础上, 研究分析其苗期生长规律及生长参数。结果表明, 泡桐苗期年生长符合 S型生长曲线, 16个无性系 185株苗木年生长进程平均为: 地径生长速生始期为 6月 12日, 此时生长速度为 0.033cm· d-1,生长量达 1.08cm;7月 16日达到全年最大生长速度(0.049cm· d-1), 此时生长量达 2.57cm,8月 2 0日生长量达到 4.05cm。速生期 6月 12日至 8月 2 0日, 持续 69d。全年生长量 5.13cm。苗高速生始期晚于地径, 为 7月 8日, 此时生长速度为 0.049m· d-1,生长量达 0.86m;7月 27日达到最大生长速度(0.073m·d-1), 此时生长量达到 2.04 m;8月 15日生长量达到 3.22 m。速生期 7月8日至8月15日, 持续 37d。全年生长量为 4.09m。
番禺地区引种种植红树林的研究
陈文沛, 郑松发, 黎锐成, 陈玉军, 郑德璋
2001, 14(3): 307-314.
摘要:
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广东番禺地区人们一直关心的“可否利用当地滩涂构建多用途的生态公益红树林体系”的问题, 提出了在构建过程中的合理化建议。首先从多个理论角度论证在广东番禺地区引种种植红树林可以取得成功, 然后通过在 3个地点营造 4个树种、遍布 14.2 km长的潮滩带、总面积达 13.7hm2 的试验林进行实际检验。结果表明: 实际试种检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论基本吻合, 几个树种的保存率和生长情况与我国其它红树林主要分布地区相同树种的情况相当; 适宜当地发展红树林的较佳树种为无瓣海桑、秋茄和木榄, 适合它们生存的滩面高程分别为相对于海平面-0.8m,-0.74 m和-0.4 3m以上。
大树法选优及其增益估测的研究
钟伟华, 何昭珩, 吴精南
2001, 14(3): 315-321.
摘要:
在开展火炬松、湿地松优树选择工作中, 为使“五株优势木对比法”在应用上更简便快捷, 在研究该方法的优良度与小样地法的缩差值相关关系基础上, 筛选出运用优良度估测树高、胸径和材积缩差值的 9个回归方程, 以及仅用胸径(火炬松)或树高(湿地松)优良度估测材积缩差的 2个回归方程; 建立起以缩差 U查对入选率 P、选择强度 i的三维换算表, 以及用胸径或树高优良度估测材积缩差及其估测误差查算表。提出了确定优良度选择下线的依据, 简化了估测遗传增益和选择效果的方法。
白蜡虫卵营养价值与食用安全性研究
冯颖, 陈晓鸣, 陈勇, 王绍云, 叶寿德, 王自力
2001, 14(3): 322-327.
摘要:
从白蜡虫卵的综合利用角度出发, 研究了白蜡虫卵和卵囊壳的营养成分和食用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 白蜡虫卵及卵囊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矿质元素、维生素等, 卵的粗蛋白含量为 4 4.6%, 卵囊壳中为 53.57%, 氨基酸总量分别为 33.16%和 50.53%, 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2.38%和 17.90 %, 是一种极具营养价值的昆虫食品。
马鹿花受冻害与恢复能力的研究
谷勇, 邹恒芳, 孙汝林, 周榕, 朱绍星
2001, 14(3): 328-331.
摘要:
马鹿花(Pueraria w allichii DC.),原产于南亚热带的疏林丛中,具有喜温,不耐寒,耐旱,耐瘠,速生、萌生力强,生物量大等特点。目前已在澜沧江、珠江、怒江流域作为云南干热河谷的先锋树种大面积推广种植,起到了很好的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效果。1999年12月下旬,由于冷空气积聚的影响,云南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降温,造成持续低温霜冻,旬均温比历年的低1.8~4.5℃,局部地区还出现大雪天气,使种植的部分马鹿花不同程度地遭受低温冻害。为及时探讨研究马鹿花的耐寒能力,进行了该专题的调查研究。
保松灵防治松墨天牛的林间试验
梁细弟, 蒋平, 张晓华, 应松康, 骆建平
2001, 14(3): 332-335.
摘要: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 hilus(Steiner et Buhrer)Nickle]严重威胁我国的森林资源。浙江等地每年因该病造成大量松树枯死,防治松材线虫病刻不容缓。当前,我国防治该病主要措施是清理枯死松树,降低媒介昆虫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密度,减缓病害扩散蔓延。但在风景名胜区的松林和古树名木等,一旦发生该病,仅清理死树是不够的,必须采取保护性措施,防止因病害导致大量宝贵松树枯死。
杨树不同栽培模式生长量、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研究
孙翠玲, 佟超然, 徐兰成
2001, 14(3): 336-339.
摘要:
林木生长量是衡量林分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它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组成及其转化有直接关系,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之一[1]。河南省位于黄泛平原,是杨树(Poplusspp.)栽培中心区。近年来,由于连栽等经营措施不当,又无力施肥,不少地方杨树人工林地力退化,土壤肥力下降,严重影响杨树人工林生产力持续发展。研究表明,杨树与豆科(Lezumlnosae)植物混交或与其它乔灌树种轮作,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经营措施。杨树作为短周期(7~10 a)纸浆材用材林,在生长过程中,分段系统研究其不同栽培模式生长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变化规律,为杨树人工林生长制定分段经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目前这方面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
截干对叶用银杏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谢友超, 曹福亮, 吕祥生
2001, 14(3): 340-344.
摘要:
银杏(Ginkgo biloba L.)又名白果,单属单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集材用、果用、叶用、园林绿化等于一体,我国的人工栽培历史已有3000余年。银杏专用叶用园的建立于80年代初起步,建园技术模式尚处摸索阶段,缺乏系统的研究。截干是培育银杏专用叶用园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本研究对1年生、2年生和3年生幼龄银杏实生苗分别以不同留桩高度截干(或抹顶芽)处理,通过测定当年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含水率、总黄酮含量、叶产量和总黄酮产量,揭示了各处理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及单株产量的差异,为高效丰产银杏叶用园的培育提供理论根据和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橡胶树AM菌根研究进展
王真辉
2001, 14(3): 345-348.
摘要:
橡胶是四大工业原料之一,在交通、军用工业中尤为重要。其中天然橡胶的主要来源是巴西橡胶树(H evea brasiliensis M uell.A rg.),它在我国南方热带地区广为栽培,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和用材树种,因而是工业与民用的重要资源。已有研究证实:橡胶树根系可以形成AM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菌根是广泛分布的一类内生菌根,能够促进宿主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增强宿主的抗逆性,有利于植物生长。近30a来,国外一些学者对橡胶树菌根真菌的资源与分布,菌根真菌对苗木营养和生长效应以及提高苗木抗逆性方面进行了研究。而国内尚未有此方面的研究报道。本文的报道旨在对我国橡胶树栽培菌根化研究方面能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