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3年  16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提高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香石竹遗传转化效率的研究
林荣呈, 陈龙清, 包满珠, 孙振元
2003, 16(2): 123-128.
摘要:
以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在根癌农杆菌介导下建立并优化了香石竹5个品种的遗传转化体系。预培养2d可明显提高转化率;香石竹品种间在转化上存在差异;培养基中添加20μmol的AgNO3抑制不定芽的分化。转化植株在含25mg·L-1卡那霉素的生根培养基上培养,生根率为72.1%,GUS检测结果55%的转化植株呈蓝色,PCR扩增表明阳性率为32.2%,Southern杂交证实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
林药间作系统中药用植物光合生理适应性规律研究
王继永, 王文全, 刘勇
2003, 16(2): 129-134.
摘要:
通过设置不同毛白杨行距梯度,观测了不同毛白杨行距以及同一行距下的不同林地位置间作的甘草、桔梗、天南星3种耐荫性不同的药用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分析了3种药用植物的光合日进程和日平均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从而得出了不同药用植物对间作环境适应的生理生态学机制,为林区开展多种经营以及我国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发展林药间作模式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紫胶虫种群死亡率探讨与计算方法改进
陈又清, 陈晓鸣, 李昆
2003, 16(2): 135-140.
摘要:
对紫胶蚧夏代的7种寄主植物生长情况及紫胶蚧死亡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生长速度不一样,到紫胶蚧世代末,不同寄主植物未被紫胶蚧寄生枝条的面积增长值为30%~50%,被紫胶蚧寄生枝条面积增长值为15%~40%;紫胶蚧寄主植物枝长和枝径的增长速度差异为5倍;紫胶蚧寄主植物在紫胶蚧世代初(前45d)的生长量约占整个世代生长量的15%,而在紫胶蚧成虫期的生长量占整个世代中的生长量的85%。紫胶蚧在幼虫期死亡率较高,到世代末,紫胶蚧累计死亡率达到90%以上。目前的紫胶虫死亡率计算公式是:M=(d-d')/d,该公式没有考虑紫胶虫寄主植物的生长对紫胶虫死亡率统计的影响,本研究结合紫胶虫寄主植物的生长情况,采用校正系数C对紫胶虫死亡率计算公式进行了改进,新的公式为:M=(d-Cd )/d,并对利用校正系数改进原统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美洲黑杨×青杨F2代基本材性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黄秦军, 苏晓华
2003, 16(2): 141-145.
摘要:
利用美洲黑杨×青杨杂交三代谱系探索了木材密度、纤维长、纤维宽、纤维长宽比和微纤丝角等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基本密度与纤维长受主基因的控制,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其杂种优势明显且在F2代中继续存在;纤维宽与微纤丝角表现出较为典型的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特点;纤维宽与基本密度、纤维宽与纤维长宽比均为显著负相关;基本密度与纤维长和微纤丝角均为弱负相关,与纤维长宽比为弱正相关;纤维长和纤维宽、纤维长和纤维长宽比显著相关;而微纤丝角与纤维长、纤维宽和纤维长宽比之间不相关。
海南岛热带天然林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价值核算及生态公益林补偿探讨
李意德, 陈步峰, 周光益, 曾庆波, 吴仲民, 骆土寿
2003, 16(2): 146-152.
摘要:
概述了森林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价值核算基础和现状,并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过去几十年的研究结论和参数,对海南岛热带天然林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核算,总价值达43.9×108元人民币·a-1,其中森林固定CO2的价值占20.53%,O2释放价值占22.82%,森林凋落物制肥效益占6.44%,固土价值占0.81%,保肥价值占4 .19%,蓄水价值占13.49%,调洪补枯价值占24.70%,改善环境价值占7.02%。按单位面积计算,热带原始林的价值接近7000元·hm-2·a-1,天然更新林超过6500元·hm-2·a-1。最后对海南岛以热带天然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提出了建议。
久树开花结实习性及繁殖技术研究
李昆, 孙永玉, 杨成源, 韦宏游
2003, 16(2): 153-158.
摘要:
久树引种到云南干热河谷区能正常生长和开花结实,其植株开花率约30%,19.2%开雄花,10.8%开杂性花;风媒为主;花期主要集中在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结果率为开花数的39.9%,存果率仅为开花数的6.3%,大量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是3—4月的河谷大风和雨季初期的大风降雨;在元江河谷区于7月下旬至8月初可采种,其它地方稍晚。久树种子育苗需对种皮进行处理,机械破壳是目前最简便、经济和有效的方法,育苗地要选择光照和通风好的地方。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马尾松毛虫发生量预测模型的研究
陈绘画, 朱寿燕, 崔相富
2003, 16(2): 159-165.
摘要: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和方法,根据相关系数法和逐步回归法分别选取与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虫株率相关关系密切的气象因子作为样本的输入特征,分别建立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虫株率与气象因子的BP网络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各BP模型,具有令人满意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当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15个,预报因子数为8个时,2组预留有虫面积的2a平均预测误差为3.15%;虫口密度BP模型的隐层神经元个数为8个,预报因子数为6个时,预留样本的平均预测误差为5.91%;虫株率BP模型的隐层神经元个数为4个,预报因子数为5个时,预留样本的平均预测误差为10.65%。
常绿和落叶阔叶树叶中N和P的变化及转移
薛立, 罗山
2003, 16(2): 166-170.
摘要:
从叶完全展开到生长季结束对常绿阔叶树种铁冬青、红楠和海桐及落叶阔叶树种日本朴、银杏和木叶的N和P浓度进行了定期测定。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树种新叶的N和P浓度从5—7月急剧下降,然后小幅波动,而老叶的N和P浓度变化缓慢。落叶阔叶树种的N和P浓度随着季节的推移而明显下降。大多数树种的P转移率大于N转移率。常绿阔叶树种的N和P的转移率大于落叶阔叶树种。
银杏苗期施P效应研究
吴家胜, 曹福亮, 应叶青, 潘春霞
2003, 16(2): 171-176.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P水平对2年生银杏苗木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及叶片含P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P(P2O5)量在0~3g·盆-1范围内,总的趋势是,银杏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均随施P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P(P2O5)量超过3g·盆-1后,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均表现下降。(2)银杏苗木叶片全P含量在适量的供P范围内随施P量的增加而增加,含P(P2O5)量最高出现在3.0g·盆-1,超过此值后,随施P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3)银杏苗木各项生长指标与施P量之间存在二次函数关系,根据回归方程求得本试验条件下2年生银杏苗木的合理施P(P2O5)量为2.11~2.38g·盆-1。
南酸枣地理种源苗期性状变异研究
何贵平, 陈益泰, 孙银祥, 张建忠, 孙海菁, 卓仁英
2003, 16(2): 177-182.
摘要:
对采自8个省(区)的26个南酸枣种源种子在浙江余杭进行了苗期试验。结果表明:南酸枣的苗高、地径、发芽率和发芽株数4个苗期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均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南酸枣苗木高生长7—8月份为速生期,高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79.0%以上,月生长高度在90.0cm以上,7月份前和9月份以后苗高生长量分别只占总生长量的13.9%和7.0%。苗高和地径与种源地理纬度间呈弱度负相关,与经度间则分别表现出0.10和0.01水平的负相关。根据苗高和地径,采用独立选择法选择出南丹、华安、融安和贺州4个苗期较速生的优良种源。采用系统聚类法将种源划分为三大种源区:以南亚热带种源为主的速生种源区,以中亚热带种源为主的中速生长种源区和以中亚热带偏北种源为主的生长相对较慢种源区。
泡桐修枝促接干技术及其效应的研究
王保平, 李宗然, 文瑞钧, 乔杰, 周海江, 韩保军
2003, 16(2): 183-188.
摘要:
对2~5年生未接干泡桐修枝的研究结果表明,修除顶部分杈枝和部分下层枝是促进接干形成和生长的有效方法,最适宜修枝促接干的时期为造林后第3年的春季,适宜的修枝强度为50%~70%、保留下层2~3轮侧枝;按此法修枝,接干成功率达97.5%,接干高、径、接干形率在修枝当年可分别达5.7m、10.4cm、0.59,且具有不显著影响下部径生长和材积生长,而较显著促进上部径生长和显著促进主干总材积生长、降低原主干削度的效应;在对照采用高苗干、修枝处理采用矮苗干的情况下,修枝接干后的主干高仍要高于对照71 1%;5~6年生时接干与原主干已形成通直主干,接干材积已占总材积的27.1%~32.3%,与对照相比,原主干下部径生长及其材积无显著变化,而其上部径生长和主干总材积分别高7 .2%~8.5%、42.2%~45.6%,且原主干的削度显著降低,形数极显著提高。
不同经营模式的水源涵养林生态防护功能研究
周择福, 林富荣, 宋吉红
2003, 16(2): 189-195.
摘要:
在山西五台山研究了不同经营技术措施的水源涵养林的生态防护功能。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纯林的林冠截留率最大,桦木纯林的林冠截留率最小;针阔混交林林地的持水量较高,其次为阔叶林、人工针叶林;阔叶林地土壤入渗率较针阔混交林高;经过封禁和封育后的灌木林改良土壤的作用明显;抚育型的林木生长量比封育和封禁型的大。不同经营技术措施的水源涵养林的生态防护功能不同,应根据具体的立地条件和林分结构以及植被类型选择不同的经营模式。
人为经营干扰对人工雷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余树全, 姜春前, 李翠环, 周国模
2003, 16(2): 196-202.
摘要:
研究结果表明:(1)人为干扰导致了雷竹林群落层次结构简化,灌木层消失,草木层不明显。(2)不同干扰的雷竹林下植物变异大,群落相似系数低,优势种不同。(3)人为干扰强度增大,雷竹林下植物的丰富度,Shannon 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随之减少。(4)同样的干扰强度对差的立地条件上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更大。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持续稳定雷竹林的经营措施。
马尾松优良种植材料现实遗传增益验证
陈跃, 周志春, 吴吉富, 戴德升
2003, 16(2): 203-208.
摘要:
利用设置在福建省武平县的马尾松遗传增益测定林材料,以验证优良种源、母树林及种子园混系的现实遗传增益。种源中试林和示范林测定结果都显示,选用优良种源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在较好立地上,8年生时广西宁明和广东信宜种源的高径生长分别增益17%~47%和12%~25%。通过福建武平、江西吉安、广东信宜和广西宁明4处母树林子代5年生测定林材料,未发现预期显著的改良效果,有些母树林子代生长甚至低于相应试验对照。广西藤县和贵州黄平种子园混系在不同地理和立地环境上的生长表现验证了种子园混系较高的遗传增益,但这种增益估算值与测试点立地条件和种子园无性系构成有关。广西藤县种子园混系只有在较好立地上增产显著,而在较差立地上则难显其增益效果。贵州黄平种子园混系因速生和遗传稳定性高,在不同立地上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增益。
华山松疱锈病发生与林分因子关系的研究
杨松, 谢开立, 陈留山, 孙天华
2003, 16(2): 209-215.
摘要:
在云南巧家县和东川区二二二林场华山松疱锈病发病高峰期,通过典型抽样调查,经数据处理后得出影响华山松疱锈病发生的主导林分因子,在巧家县为:林木长势、林内卫生状况、样地内松树密度、郁闭度;在东川二二二林场为:林木长势、坡位、郁闭度。两地病害发生的主导林分因子有一定的差异,为两地采用有针对性的林业技术防治措施、可持续控制病害提供了依据。
红松混交林中红松幼树生长环境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张群, 范少辉, 沈海龙
2003, 16(2): 216-224.
摘要:
针对我国东北东部山区典型地带性森林植被红松混交林的恢复与发展,已有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红松混交林中红松幼树阶段生长环境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林分结构、光照条件、伴生树种、立地条件等几方面的因子对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白皮松分布特点与研究进展
李斌, 顾万春
2003, 16(2): 225-232.
摘要:
综述了白皮松在我国的天然分布概况,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白皮松在分类学、抗逆性、种子及球果形态变异、种子休眠与萌发、育苗技术、利用价值、形成层超微结构等多方面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白皮松研究领域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昆虫病原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李建庆, 张永安, 张星耀, 杨忠歧, 袁锋
2003, 16(2): 233-239.
摘要:
根据昆虫病原真菌毒素的分子量和结构分为低分子量毒素和高分子蛋白毒素两大类,根据结构将低分子量毒素分为环缩肽类、色素类、有机酸类和其它类,根据功能将大分子蛋白毒素分为酶类毒素和非酶类蛋白毒素。对白僵菌素、破坏素等多种昆虫病原真菌毒素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阐述。从昆虫病原真菌产毒素的适宜培养条件到毒素的分离纯化方法、毒素毒力的生物测定和毒素的致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评述。
单叶省藤组培苗造林初步研究
曾炳山, 尹光天, 许煌灿, 刘英, 冯昌林, 吕世安
2003, 16(2): 240-244.
摘要:
单叶省藤(Calamus simplicifolius C F Wei)是我国华南地区的优质商品藤种,其藤茎质量好,为编制家具的优质原料。70年代以来的栽培试验表明,它不仅适应性强,而且速生,可广泛栽培于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等省区,为我国棕榈藤栽培的首选藤种。但野生资源由于长期过度采伐而枯竭,少量试验林未结实或结实甚少,推广栽培因种质资源奇缺而受到严重制约。通过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工厂化快繁单叶省藤,是解决扩大栽培种苗问题的最好途径。因而开展了单叶省藤组培和造林技术研究,现将组培苗造林试验结果及其特殊性予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