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5年  18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甜菜碱合成调控基因共表达载体的构建与抗盐初步研究
高志民, 彭镇华
2005, 18(3): 231-235.
摘要:
甘氨酸甜菜碱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通过逐步克隆方法,将甜菜碱合成途径中编码三个关键酶(PEAMT、CMO和BADH)的基因构建到同一表达载体中,并经过酶切检测,证明得到了正确表达载体质粒---pCBP。将pCBP转入农杆菌GV3101,用真空渗透法转化拟南芥(Col-0)植株,通过抗性筛选获得了转基因植株,PCR检测证实三个目的基因已经转入到拟南芥植株中。抗盐性检测表明,在含NaCl125mmol·L-1的1/2MS培养基上,转基因植株的生长明显优于Col-0。
高CO2和纯N2冲击处理对板栗货架期品质变化的影响
梁丽松, 王贵禧
2005, 18(3): 236-240.
摘要:
以’燕昌’板栗为试材,研究了经180d冷藏的板栗出库前分别用50%CO2和纯N2冲击处理对板栗货架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0%CO2和纯N2处理对板栗货架期内糖代谢有显著影响,对蛋白质代谢影响不大。50%CO2处理5d以及纯N2处理5d和10d有利于板栗淀粉的保存。50%CO2处理可明显降低板栗的发芽率和腐烂率,货架期结束时,冲击处理5d和10d的板栗发芽率分别为2.07%和3.65%,显著低于对照(18.06%),腐烂率均为2.67%,显著低于对照(5.33%),而纯N2处理则显著促进板栗发芽,且不能有效控制腐烂的发生。研究证明:50%CO2冲击处理5d既能使板栗保持较好的货架期品质,又能显著抑制发芽及腐烂。
地锦与五叶地锦原生质体分离及培养研究
李正红, 孙振元, 刘秀贤, 彭镇华
2005, 18(3): 241-245.
摘要:
用纤维素酶、果胶酶、甘露醇的混合酶液提取地锦和五叶地锦无菌苗幼叶、五叶地锦胚乳愈伤组织及地锦幼胚愈伤组织的原生质体,对影响原生质体提取得率及活力因素进行分析,对不同材料原生质体得率进行比较,对提取的原生质体进行液体浅层、固液结合及固体等方式培养,对原生质体形成的愈伤组织以MS和改良B5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NAA、6 BA、2,4 D、PEG、KT、ZT等进行分化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对原生质体提取得率有极显著影响,适宜地锦幼叶原生质体提取的酶液组合为: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甘露醇0.6mol·L-1、酶解8h;不同材料原生质体提取得率有显著差异;仅五叶地锦胚乳愈伤组织来源的原生质体在固体培养基中形成新的愈伤组织,其它方式培养的不同材料原生质体均无分裂或仅形成数十个细胞的细胞团后便解体;用30余组配方进行了五叶地锦胚乳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形成的新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继代6~10次后仍无分化迹象。
柴河铅锌尾矿耐性植物与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含量研究
刘成志, 尚鹤, 姚斌, 于成志, 梁景森, 胡希优
2005, 18(3): 246-249.
摘要:
通过实地调查取样,分析了辽宁省铁岭柴河铅锌尾矿库内受尾矿污染的土壤重金属含量,以及生长于其上的9种植物对Cu、Cd、Pb和Zn的吸收和富集能力。结果表明,Zn在小叶杨和刺玫蔷薇体内的含量较高;Cd在小叶杨和白莲蒿体内积累较多;而Pb在绣球绣线菊和华北蓝盆花中积累较多。但各种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均未达到超富集植物的要求,需采取综合农艺措施进行铅锌尾矿库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重建工作。
大木竹纤维形态与组织比量的研究
苏文会, 顾小平, 马灵飞, 吴晓丽, 岳晋军
2005, 18(3): 250-254.
摘要:
通过对浙江南部大木竹的纤维形态和组织比量测定,并与造纸性能良好的青皮竹和当地分布较广的绿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大木竹竹材属于长纤维原料,纤维长2.24mm,比青皮竹(2.29mm)略小,而比绿竹(1.87mm)为大;纤维长宽比达166,较青皮竹和绿竹的相应值147和131均大,其中与绿竹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壁腔比为3.5;纤维组织比量达48.68%,比青皮竹(50.19%)略小,而比绿竹(45.78%)为大。大木竹纤维形态和组织比量各指标在竹秆的纵向和径向均有一定变异,主要表现为,纤维壁腔比和纤维组织比量随秆的高度增加而增大;在径向部位,纤维长度和长宽比均为竹壁中部较大,而壁腔比则为竹壁外侧较大。竹龄主要对壁腔比产生影响,1年生、3年生大木竹的壁腔比明显大于当年生竹。
元宝槭幼树施肥研究 Ⅱ .对叶内黄酮、绿原酸及养分的影响
苏建荣, 邓疆, 罗香, 杨文云
2005, 18(3): 255-259.
摘要:
测定9个不同施肥处理下元宝槭叶内黄酮类化合物、绿原酸和N、P、K、Ca、Mg、Fe、Zn、Cu、Mn和B的含量与积累量,通过主成分分析影响黄酮类化合物、绿原酸含量的因子。研究结果表明:N0P250K75和N0P125K37.5处理下元宝槭的黄酮类化合物、绿原酸积累量比对照增加1~1.5倍,是叶用原料林的最佳施肥配方;施肥处理下营养元素的含量与积累量呈正相关,但黄酮类化合物、绿原酸含量与积累量并不呈正相关;"光合与氮素代谢促进"因子和"酶促反应促进"因子是影响黄酮类化合物和绿原酸含量的两个最主要的成分,其变异积累贡献率在87%以上,且以P、Cu、Mg的负荷量最大,可通过调节叶内营养元素的含量对黄酮类化合物和绿原酸的含量进行调控。
侧柏挥发性化学成分的鉴定及其对双条杉天牛的触角电位反应
孔祥波, 张真, 王鸿斌, 杨杰, 胡玉田
2005, 18(3): 260-266.
摘要:
行为试验发现侧柏饵木对双条杉天牛有很强的引诱作用。采用顶空吸附采样方法林间采集侧柏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经热脱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发现侧柏释放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脂肪族的绿叶成分和单萜烯组成。固相微萃取和水蒸汽蒸馏采集侧柏韧皮成分,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由单萜烯、倍半萜烯及其衍生物组成,两种采样方法的采样效果有一定的差异。触角电位研究表明,双条杉天牛触角对挥发性绿叶成分正戊醇、正己醇、2 乙基1 己醇和1 辛烯3 醇有很强的触角电位反应;对醛类化合物触角电位反应较弱;对单萜烯类化合物香桧烯、侧柏醇和(一) 柠檬烯有很强的触角电位反应。双条杉天牛对小蠹虫的信息素都有很强的触角电位反应,特别是对3 甲基2 环己烯1 醇及其酮类化合物。含6个碳或8个碳的醇类成分与马鞭草烯酮结合和侧柏挥发性的单萜烯类成分对双条杉天牛寻找寄主的行为可能有很大影响。
褐环粘盖牛肝菌生态学特性研究
应国华, 吕明亮, 陈奕良, 陈连庆, 梅建伟, 贾亚妮, 姚月华
2005, 18(3): 267-273.
摘要:
对低海拔马尾松林中冬季出菇的优良菌根食用菌褐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luteus),进行了3a的调查观测,研究了其形态特征、子实体发生发育、子实体发生的林分结构以及气象因子,揭示了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与气象、植被、土壤关系。提出决定褐环粘盖牛肝菌等菌根食用菌子实体能否发生和发生最大产量的根本因素是共生树种类型、立地、林分结构、土壤;降雨量、温度等气象因子是决定每年子实体发生的时间和当年产量高低的关键。
毛竹林等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水文特性的研究
高志勤, 傅懋毅
2005, 18(3): 274-279.
摘要:
2002年12月采集位于浙江省富阳市毛竹产区试验林分枯落物,测定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枯落物的水文特性并与阔叶林对照,结果表明:24h内枯落物持水进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阶段Ⅰ(0~8h)和阶段Ⅱ(8~24h)。阶段Ⅰ不同林分枯落物持水量约占饱和持水量(24h)的比例范围为:23.85%~30.39%。枯落物持水量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加,6~8h后基本趋于稳定。枯落物浸泡1h的平均持水率为1.958g·g-1·h-1,浸泡4h后降低为0.419g·g-1·h-1,降低至初始值的22%。在浸泡2~8h后,毛竹纯林枯落物持水率是竹阔混交林的1/3~1/8。阶段Ⅱ各林分枯落物在不同时段的持水量表现出相似规律,即在8~12h呈现下降趋势,12h后各时段枯落物持水量又有所回升至24h达到饱和。相比之下竹阔混交林枯落物持水量下降幅度最快。各森林类型枯落物对降水的拦蓄能力依此排序为:常绿阔叶林竹阔混交林未垦复毛竹纯林垦复毛竹纯林。从林地枯落物的现存量及饱和持水量着眼,竹阔混交林的水文生态效应优于毛竹纯林而次于常绿阔叶林,垦复毛竹林不利于枯落物水文效应的发挥。
中国东北杨树上两种新多孔菌
姜俊清, 袁海生
2005, 18(3): 280-283.
摘要:
本文报道了两种生于杨树上的多孔菌,杨生薄孔菌(AntrodialeucaenaY.C.DaiNiemel)和西伯利亚毡被孔菌(Spongipellissibirica(PenzinaRyvarden)PenzinaKotir.)。根据所采集标本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杨生薄孔菌的主要特征为子实体平伏反转,二系菌丝系统,生殖菌丝具锁状联合,担孢子圆柱形,造成杨树木材褐色腐朽。杨生薄孔菌目前只发现在中国东北,该种与垫状薄孔菌(Antrodiapulvinascens(Pilat)Niemel)和大孔薄孔菌Antrodiamacra(Sommerf.)Niemel 较类似,但垫状薄孔菌的担子果不形成真正的菌盖,其担孢子为椭圆形,菌丝组织中无结晶体存在。大孔薄孔菌也生长在杨树上,但该种只形成平伏的子实体,其孔口和担孢子均比杨生薄孔菌大。西伯利亚毡被孔菌目前只发现在中国东北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其主要特征为子实体盖状、白色、肉质,单系菌丝系统,生殖菌丝具锁状联合,担孢子椭圆形至近圆形,通常生长在杨树活立木上,造成木材白色腐朽。该种与同属的松软毡被孔菌Spongipellisspumea(Sower by:Fr.)Pat.很接近,但后者的孔口为圆形且完整,其担孢子比西伯利亚毡被孔菌的大。
县级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洪玲霞, 陆元昌, 雷相东, 谢阳生, 国红, 牟惠生
2005, 18(3): 284-291.
摘要:
运用建模工具软件、采用可视化建模的方法及标准的建模语言,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通用且符合"数字林业标准与规范"的县级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主要内容及建立方法。内容包括:(1)系统开发思想与方法;(2)系统设计目标与要求;(3)系统分析及设计;(4)县级森林资源管理系统开发方法等。
气调贮藏过程中冬枣果实的几种生理变化
宗亦臣, 王贵禧, 冯双庆
2005, 18(3): 292-295.
摘要:
以冬枣为试材,研究了在气调贮藏(CA)和冷藏(对照)条件下冬枣果实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与冷藏对照相比,适合的气调贮藏(O2体积分数12%~15%,CO2体积分数为0)能够保持冬枣果肉较高水平的酚类物质(总酚含量与果实组织电导率之间表现为极显著的负相关,CA的相关系数是-0 99);可以有效抑制冬枣果实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并推迟多酚氧化酶活性高峰的来临;保持果实中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并较好地减缓了冬枣果实中乙醇的积累;气调贮藏可以有效地抑制冬枣果实的褐变和酒化,延长了冬枣的贮藏时间。
钝叶黄檀地理种源变异研究
孙永玉, 李昆, 杨文云, 李立
2005, 18(3): 296-299.
摘要:
对云南双江、龙陵、镇源、云县、石屏和墨江6个地理种源的钝叶黄檀在种荚长、宽、颜色、种子千粒质量、育苗发芽势、发芽率、幼苗苗高等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的钝叶黄檀各项指标都有差异,同一地理种源的不同家系各项指标上也有明显的变异。不同地理种源的种子千粒质量、种荚内种子数量、种荚的宽度与种源地温度关系密切,与其它地理因素相关性不大。
脂氧合酶、脱落酸与茉莉酸在合作杨损伤信号传递中的相互关系
张可文, 安钰, 胡增辉, 杨迪, 沈应柏
2005, 18(3): 300-304.
摘要:
以合作杨为实验材料,检测了人为机械损伤后2、4、8、12、24、48h损伤叶片与邻近健康植株叶片内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活性、脱落酸(ABA)、茉莉酸(JA)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人为损伤不但引起损伤植株体内ABA、JA含量及Lox活性的升高,而且健康植株体内该三种物质的变化与之有相同的升高趋势,表明植物体受伤后,在体内迅速合成信号物质发生防御反应,这种防御反应不仅在受损伤的植株体内发挥作用,还可以释放某种挥发性物质并通过空气传递到邻近健康植株,诱导邻近植株产生抗性;(2)在ABA、JA积累的同时,Lox的活性也升高且趋势一致,Lox与ABA、JA的合成有密切关系。
社区森林经营的生态可持续性度量
姜春前, 余树全, 张守攻, 竺肇华, 刘微
2005, 18(3): 305-309.
摘要:
利用参与式方法在浙江临安市3个乡的9个村制定了度量森林经营生态可持续性的标准与指标,并结合专家法确定各指标的阈值和标准与指标的权重,同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3个乡的森林经营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该度量体系由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产力的维持、维持森林的健康、森林经营活动的环境响应4个标准的11个指标组成,在每个指标下面设定验证参数,以利于数据采集和量化。在3个乡的评价结果表明:森林经营生态可持续性的分值在1994年和2002年分别为昌化5.65和5.64,高虹4.68和5.09,临目5.47和6.88。与1994年相比,昌化、高虹和临目在2002年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可持续性得分分别增加-0.18%,8.76%,25.78%。12年来临目在森林经营的生态目标上比其它2个乡提高了很多。这3个研究地点的生态可持续性的现实值都大于预先设定的5分,说明目前这3个地点的森林经营状况都是良好的,但离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想状态还有较长一段距离。
混交林分中乳源木莲冠层特性与生长的通径分析
李生, 陈存及
2005, 18(3): 310-314.
摘要:
对17年生混交试验林(杉木×乳源木莲)中的乳源木莲冠层特性与单株材积生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乳源木莲单株材积指数D2H与各冠层因子间的相关系数不同,除单株叶面积指数LAI、冠层密度CLD外,单株总叶面积TLA、树冠表面积TCA及冠形率CSR与单株材积指数均达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TCA对单株材积生长的=1 2013),是乳源木莲单株材积生长的主导因子,TLA、CLD、CSR是通过TCA起作用的,以上5直接作用最大(Pyxi个主要冠层参数对乳源木莲单株材积生长相对重要性的大小为:TCALAITLACSRCLD。在分析冠层空间结构对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中发现:垂直方向,冠层中、下层的叶面积对单株材积生长有决定性作用,而上层作用较小;水平方向,以叶面积多集中于内部、外部的有利于乳源木莲单株材积生长,而中部叶面积作用较小。
肉苁蓉采挖坑对梭梭根际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
郭泉水, 谭德远, 王春玲, 史作民, 马超
2005, 18(3): 315-320.
摘要:
在新疆吉木萨尔县林木良种试验站的肉苁蓉良种繁育基地内,选择立地条件、梭梭树龄、林分密度、林木株行距、接种肉苁蓉方式以及管理措施等基本一致的梭梭人工林为试验地,开展肉苁蓉采挖坑对坑侧土壤水分和采挖肉苁蓉后不回填采挖坑、采挖肉苁蓉后回填采挖坑、不采挖肉苁蓉(对照)等对梭梭根际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采挖肉苁蓉后形成的采挖坑对坑侧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影响,其影响范围因土壤层次而异。在0~20cm的土层内,离采挖坑越近,土壤含水率越低;在20cm以下的土层中,这种变化趋势依然存在,但在距采挖坑45cm处以远,土壤含水率受采挖坑的影响逐渐减弱。肉苁蓉采挖坑不同处理方式之间的土壤含水率存在显著差异。在0~10cm土层内,土壤含水率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是:对照回填坑侧回填坑内不回填坑侧;在10~30cm土层内,回填坑侧对照回填坑内不回填坑侧;在30~50cm土层内,对照回填坑内回填坑侧不回填坑侧。不回填坑侧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是采挖坑增加了土壤水分蒸发的界面,使深层土壤直接暴露于大气之中,从而引起采挖坑坑壁土壤水分不断蒸发所致;采挖肉苁蓉后回填采挖坑,可以延缓或阻止坑侧土壤水分向大气中扩散,但是,由于回填土的土壤结构在回填过程中已经发生改变,所以回填土的土壤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与未破坏土壤结构的对照、回填坑侧以及不回填坑侧的土壤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不完全一致。
多年生黑麦草核型分析与组织培养再生植株染色体变异研究
冯霞, 孙振元, 刘建锋, 彭镇华, 杜小娟
2005, 18(3): 321-324.
摘要:
对多年生黑麦草核型及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细胞染色体变异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多年生黑麦草为二倍体,属中等染色体,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属"1A"型,其核型公式为2n=2x=14=2sm+12m(2SAT)。组培再生苗根尖细胞有40%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中以非整倍体变异居多;同时存在一定数量的染色体倒位、断裂、凝聚、双着丝点等染色体结构变异及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染色体不均等分裂等染色体有丝分裂异常现象。
湿地松×加勒比松F1杂种的扦插苗与实生苗早期生长比较
赵奋成, 张应中, 李福明, 钟岁英, 刘宏杰, 黄永权
2005, 18(3): 325-330.
摘要:
利用湿地松与加勒比松的7个杂交组合的扦插苗和实生苗营建对比试验林,扦插苗和实生苗的造林成活率分别为97.19%和97.55%;造林后第4年,杂种松无性群体和实生群体相对于湿地松种子园种的树高、胸径、材积现实增益分别达29%与26%、34%与34%、133%与135%;杂种的无性群体在种植后的1~3a内生长比实生群体慢,但年生长量逐年增大,到第4年时可超过实生群体。初步的试验结果表明,优良杂种的扦插苗可在我国南方地区推广应用。
马占相思树干液流的研究
肖以华, 陈步峰, 陈嘉杰, 陈勇, 李东文, 吴统贵
2005, 18(3): 331-335.
摘要:
采用ICT-2000TE树干液流测定系统,对华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马占相思的液流变化进行了为期1a的观测,并对树干液流变化特征、液流量日变化、各位点液流及全年液流量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马占相思的树干液流量日进程呈单峰型曲线,雨、旱季的全天总液流量分别为10.988×103、5.082×103g,全年总液流量为2238.265×103g;马占相思木质部不同部位输水能力差异较大,液流速率最大的位点位于木质部15mm处;马占相思单位边材面积日累计液流量在雨、旱季分别为85.203×103、57.463×103g·m-2左右,整个过程呈"S"形。
土壤盐分胁迫对三种暖季型草坪草保护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周兴元, 曹福亮
2005, 18(3): 336-341.
摘要:
对土壤盐分胁迫下的3种暖季型草坪草的保护酶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6%~0.8%土壤盐分胁迫下的假俭草各类保护酶活性(SOD、CAT、POD、APX)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0.2%~0.4%盐分胁迫的假俭草以及结缕草、沟叶结缕草随盐分胁迫程度的增加,保护酶活性上升。MDA、RPP均随胁迫程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假俭草,最小的是沟叶结缕草。PAL活性,三种草坪草除0.8%条件下假俭草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外,其余均随盐分浓度的升高而上升。各类保护酶的活性大小和MDA含量、RPP高低,与三种草坪草的耐盐能力有关,认为耐盐能力最强的是沟叶结缕草,最弱的是假俭草。
5种不同品系相思木材的化学性质 Ⅱ.pH值和酸、碱缓冲容量
黄洛华, 秦特夫
2005, 18(3): 342-344.
摘要:
对5种相思树人工林木材的pH值和酸、碱缓冲容量的研究结果表明:5种相思树人工林木材之间pH值变异较小,其pH值在4.8~5.9之间;厚荚相思木材心材、边材之间pH值变化较大;木材的酸缓冲容量在2.7~8.35mL范围,碱缓冲容量在21.05~42.00mL范围内变化;5种相思树人工林木材的酸、碱缓冲容量的变化曲线变化趋势大体相同。
我国木麻黄种质资源引种与保存
仲崇禄, 白嘉雨, 张勇
2005, 18(3): 345-350.
摘要:
木麻黄科有4个属96个种,天然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垂直分布于海平面潮线开始至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目前,我国引种木麻黄已有107a的历史,但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才开始系统地从事木麻黄种质资源引种工作,开展了木麻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优良种源、家系筛选,无性繁殖、共生菌等研究。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海南、广东、福建、浙江和广西等省区,引进了2个属(Casuarina,Allocasuarina)、23个木麻黄种、200多个种源和260多个家系,通过试验筛选出了一些适合不同立地的优良树种、种源或家系,其中短枝木麻黄和山地木麻黄为全分布区种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异木麻黄属树种,进行了重点引进,共引进了10余种异木麻黄属植物,增加了我国木麻黄遗传资源,并对主要木麻黄种质资源进行了保存和利用。引进的木麻黄树种包括田野木麻黄、迪尔斯木麻黄、双针木麻黄、费雷泽木麻黄、休格尔木麻黄、矮木麻黄、滨海木麻黄、利曼氏木麻黄、纳纳木麻黄、沼泽木麻黄、小松木麻黄、多纹木麻黄、森林木麻黄、轮生木麻黄、山神木麻黄、鸡冠木麻黄、细枝木麻黄、短枝木麻黄、粗枝木麻黄、大木麻黄、山地木麻黄、肥木木麻黄、小齿木麻黄。论文着重介绍了我国木麻黄种质资源的引种驯化历史、研究、保存现状等。
现代竹业栽培的土壤生态管理
陈双林, 萧江华
2005, 18(3): 351-355.
摘要: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在定义森林土壤生态管理概念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竹林土壤管理的历史,分析了现行竹林主要经营措施对土壤生态质量的负面影响,提出了竹林土壤生态管理领域今后应重点研究的方向。
矿山矸石台地植被恢复栽培模式研究
孙翠玲, 苏铁成, 郭玉文
2005, 18(3): 356-361.
摘要:
松材线虫雌虫尾部形态和寄主的关系
赵文霞, 杨宝君
2005, 18(3): 362-363.
摘要:
转双价抗蛀干害虫基因杨树的获得及其抗虫性鉴定
张冰玉, 苏晓华, 李义良, 张永安, 曲良建, 王玉珠, 田颖川
2005, 18(3): 364-368.
摘要:
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与生产线
许传森
2005, 18(3): 369-369.
摘要:
该项目是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工厂化育苗研发中心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充分学习国内外先进育苗技术的基础上,经不断改进和创新,研发形成的具有现代工业装备水平的林木工厂化育苗生产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多项专利。主要技术环节包括:以农林生产废弃物为主要成份的轻型育苗基质生产技术;网袋容器生产技术;轻基质网袋容器播种、芽苗转植、大苗移植、全光雾插育苗生产技术和网袋容器空气切根、物理修根育苗技术;组培、胚状体微型容器苗培育和生产技术。上述技术组成了一条现代工厂化育苗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