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年  22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退田还湖工程前后洞庭湖区湿地变化分析
2009, 22(3).
摘要:
通过对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工程实施前后(1996年、2004年)两期TM遥感影像分析,进行湿地变化及湿地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4年,洞庭湖区湿地面积减少了3 753.99 km2,其中天然湿地面积减少了1 213.19km2,人工湿地减少了2 540.80 km2.围垦区湿地变化主要表现为人工湿地(水稻田)大面积减少,旱地面积大量增加,同时芦苇和林地面积增加.外湖区湿地变化主要表现为天然湿地的减少和林地面积的迅速增加,主要源于苔草滩地的减少,同时林地逐渐向泥滩地方向发展.退田还湖工程对湿地的减少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仍存在一定区域内的围湖造田现象.从整体上来看,洞庭湖区的天然湿地仍处于退化状态.
盐胁迫对6个树种的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2009, 22(3).
摘要:
采用水培方式对6个树种盐胁迫后的生长、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对不同树种苗高净生长量和生物量、根、茎、叶干质量抑制明显,各树种根冠比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上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浓度梯度上差异显著,并随NaCl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在中低盐度胁迫下增加趋势不明显,在高盐度胁迫下迅速上升;各指标在胁迫浓度和胁迫时间上存在交互作用,不同树种对盐胁迫的响应浓度和时间有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苗高增长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叶片盐害指数、生物量、相对电导率6个指标作为树种耐盐性评价的指标,采用生长、生理指标与对照的比值,用坐标综合评定法评定的树种耐盐性依次为:旱柳、弗栎>美国皂荚、洋白蜡、蜡杨梅>美国悬铃木.
油茶籽残饼油制备生物柴油研究及工艺优化
2009, 22(3).
摘要:
研究了油茶籽残饼油制备生物柴油碱催化酯交换反应动力学过程,探索了反应动力学因素醇油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生物柴油得率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油茶籽残饼油酯交换反应的理想条件为:反应温度70℃,醇油物质的量比为6:1,催化剂用量为油质量的0.6%,反应时间90 min;此条件下生物柴油得率为94.43%.经权威机构检测,所制得生物柴油主要性能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GB/T 20828-2007,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古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马尾松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2009, 22(3).
摘要:
通过样方法进行群落调查,每个样地大小为20 m×20 m.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公式统计分析了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马尾松林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青冈、石栎和木荷等种群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其Bi、Ba值分别为0.9040、0.7818,0.8421、0.5853,0.8055、0.6292和0.7850、0.4572,而杨梅的生态位宽度最小,其Bi、Ba值分别为0.2505和0.0533.生态位较大的物种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高,如马尾松与木荷为0.5670、甜槠与木荷为0.6775、马尾松与石栎为0.6144.马尾松林中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1的比例达到89%,生态位重叠较小,表明马尾松林种间竞争不大,资源较为充分,能为更多物种的侵入和生存提供充足的空间与资源.
水分胁迫下2种沙枣的抗旱性比较
2009, 22(3).
摘要:
在新疆和田墨玉县选取2年生大果沙枣和尖果沙枣实生苗,移植于苗圃对其进行不同灌水量的处理,不同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5%、70%,47%和24%.测定了不同处理的大果沙枣、尖果沙枣的水势、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稳定碳同位素.结果表明:大果沙枣、尖果沙枣在一天中的水势变化趋势呈"V"字型,大果沙枣的日平均水势((-0.87±0.18)Mpa)比尖果沙枣的大;相同处理下大果沙枣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10.03±1.19)μmol·m-2·s-1)和蒸腾速率((11.06±0.88)mmol·m-2·s-1)均比尖果沙枣的大;大果沙枣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0.80±0.09)μmol·mmol-1)也比尖果沙枣的高;大果沙枣的δ13C值(-26.06‰±0.08‰)显著比尖果沙枣的大.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85%、70%和47%时,大果沙枣和尖果沙枣生长状况都良好,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24%时,大果沙枣和尖果沙枣干旱胁迫明显,但是大果沙枣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比尖果沙枣分别高3.26μmol·m-1·s-1、0.06μmol·mmol-1,大果沙枣水势比尖果沙枣低0.06 Mpa,运用隶属函数对各个指标的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大果沙枣比尖果沙枣的抗旱性强.
天然林林分经营迫切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2009, 22(3).
摘要:
运用系统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以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为目标,从林分的空间结构和非空间结构特征2个方面选择了8个指标,提出了林分经营的迫切性指数(Mu)的概念、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并应用于贵州黎平2个阔叶混交林和2个针阔混交林分的评价,结果表明:4个林分的经营迫切性不同,2008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4个研究林分(样地A、B、C和D)的林木个体破坏严重,常绿阔叶混交林(样地A和B)的树种组成、针阔混交林(样地C和D)的林木分布格局、成层性以及直径分布等不合理;此外,样地B的树种多样性和样地C的顶极树种优势度较低,4个林分都需要从提高林木个体的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经营措施,常绿阔叶混交林还需要调整树种组成,提高树种多样性;针阔混交林则还需要调整林木分布格局、直径分布及成层性,优化空间配置.
不同植物的咸水滴灌量试验研究——以新疆尉犁县为例
2009, 22(3).
摘要:
2008年在新疆尉犁县的苗圃地,通过测定不同咸水滴灌量(3000,4 500,6 000 m3·hm-2·a-1)下5种植物的主要形态指标的生长量,包括株高、地径、冠幅和根冠比,确定了各植物合适的咸水滴灌量.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的3个咸水滴灌量中,多枝柽柳和银新杨的合适咸水滴灌量为6000m3·hm-2·a-1,9月份时该咸水滴灌量下多枝柽柳的株高生长量为26.2 cm,冠幅生长量为9 925.7 cm2;银新杨的株高生长量为8.3 cm,地径生长量为0.242 cm,冠幅生长量为605.0 cm2;中天杨和四翅滨藜的合适咸水滴灌量为4 500 m3·hm-2·a-1,9月份时该咸水滴灌量下中天杨的株高生长量为23.5 cm,地径生长量为0.269 cm,冠幅生长量为4 560.0 cm2;四翅滨藜的株高生长量为50.8 cm,冠幅生长量为24 900.0 cm2.不同咸水滴灌量下,土壤表层0~5 cm的含水量最低,而含盐量最高;当土壤深度超过10 cm时,土壤的水盐变化已经不明显.
翅荚木苗木田间抗寒能力的地理种源变异
2009, 22(3).
摘要:
为了探讨翅荚木苗木田间抗寒力的地理种源变异,并为浙西南地区初选一批优良抗寒种源,采集了翅荚木天然分布区湖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10个种源的种子,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开展了连续3年的田间苗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遭遇的极端低温为-6.1℃,全部种源苗木寒害平均受害率为71.95%,受冻苗木整株枯死,第2年不能萌发新梢;2006年遭遇的极端低温为-4.3℃,所有种源苗木没有发生寒害;2007年苗木遭遇的极端低温为-5.4℃,寒害率平均为24.91%,所有种源苗木根部没有枯死,第2年可以萌发新梢,抗寒力指标为1.04~2.88,抗寒力等级为Ⅰ~Ⅲ.不同种源翅荚木苗木田间抗寒力从大到小的排序为:贵州兴义>湖南通道>广东英德>广西靖西>湖南江华>广西桂林>广东翁源>广西忻城>云南河口>广西平果,与实验室测定的半致死温度和过冷点温度基本一致.湖南通道种源连续3年的田间育苗均没有出现明显的寒害,2007年抗寒力指标为1.04,抗寒力等级为Ⅰ,综合实验室测定结果认为其具有较强的抗寒力,在浙西南地区可以选择合适的立地试验发展.
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粉叶柿群落的结构特征
2009, 22(3).
摘要:
在对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粉叶柿群落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粉叶柿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以及粉叶柿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等特征.结果表明: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79种,隶属37科66属,单属种植物较多.植物区系具有热带起源性,是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阶段.群落垂直层次分明,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和均匀度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粉叶柿种群结构呈纺锤型,幼苗严重不足,种群有衰退的趋势.种群分布格局整体上呈集群分布,在不同发育阶段,种群分布格局有所差异:幼树为集群分布,中树和大树为随机分布,种群呈扩散趋势.这种差异与其牛物学、生态学特性及与物种的竞争排斥作用有密切联系.
香榧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2009, 22(3).
摘要: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采用8对引物对6个香榧天然群体的92个个体进行了总基因组DNA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共检测出36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3个.方差分析表明:基因谱带频率在群体间差异不明显,方差分量贡献率在群体间占11.14%,群体内占88.86%.6个群体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9.73%~98.41%,其中绍兴>东白湖>磐安>钟家岭>嵊州>黄山,且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大于群体间遗传多样性.等位基因数为1.7939~1.9841,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416~1.6759,Shannon信息指数为0.4548~0.5471.群体分化系数为0.1136,群体内遗传多样性为0.3512,基因流为3.8997.遗传一致度平均值为0.9174,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0797.根据遗传一致度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
滇丁香的繁育系统研究
2009, 22(3).
摘要:
从花部形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粉与胚珠比、杂交指数、套袋实验、传粉观察等方面,对花柱二型植物滇丁香的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型花植株的单株花序数明显较多,而花冠管和柱头裂片长却明显较短;散粉8 h后,滇丁香的花粉活力达到最高值70%左右,从花药始散粉期至末花期其柱头均具过氧化物酶活性;针型花和线型花的花粉与胚珠比分别为1641.7±365.84和947.3±194.84,杂交指数均为3.结合套袋实验和传粉观察结果认为:在自然条件下,滇丁香为虫媒花植物,其中针型花和线型花所接受的亲和性花粉分别为异株同型花和异型花提供.滇丁香不仅是形态意义而且是功能意义上的花柱二型植物.
长白山杨桦次生林生长过程与演替动向分析
2009, 22(3).
摘要:
以长白山金沟岭林场的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山杨、白桦解析木资料,利用Richards方程拟合了白桦和山杨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方程,分别编制了二者的生长过程表;同时根据径阶组划分标准,统计各树种在不同径阶组中的株数及其所占的比例,从而对林分内各乔木树种的演替动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杨和白桦作为林分内的先锋树种,处于衰退趋势;红松、冷杉与云杉为地带性顶级树种,将在地带性顶级群落中占据为优势树种;其他树种在演替过程中变化不明显.
不同年龄巨桉人工林枯落物和细根碳储量研究
2009, 22(3).
摘要:
以巨桉工业人工林为对象,采用"空间换时间法",研究一个轮伐期巨桉林枯落物和细根碳储量,结果表明,1~6年生巨桉林枯落物碳储量为0.641~6.648 t·hm-2,不同年龄巨桉林枯落物碳储量1年为2.263±1.022 t·hm-2,2年为3.414±1.873 t·hm-2,3年为2.270±1.262 t·hm-2,4年为2.305±1.664 t·hm-2,5年为3.011±1.630 t·hm-2,6年为4.139±2.509 t·hm-2,6年生巨桉林枯落物碳储量最大.枯落物凋落量在年龄序列中表现为"高-低-高"的趋势;1~6年生巨桉林细根碳储量为0.101~0.637 t·hm-2,不同年龄巨桉细根碳储量1年为0.318±0.109 t·hm-2,2年为0.308±0.139 t·hm-2,3年为0.255±0.154 t·hm-2,4年为0.263±0.076 t·hm-2,5年为0.390±0.128 t·hm-2,6年为0.438±0.199 t·hm-2,6年生巨桉林细根碳储量最大,3、4年生较小,这与细根生物量的年龄变化趋势相一致.
山西太宽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
2009, 22(3).
摘要:
太宽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中条山中段,经调查该保护区有维管植物119科464属887种.种子植物为112科455属870种,其中10属以上的科有10个,共215属411种;仅含1属的科有48科,其中1属1种的为29科.该区分布有较多的只含1种植物的属,有277属.科分布类型主要是世界广布(36.61%)、泛热带分布(29.48%)和北温带分布(21.43%).属种分布类型中温带成分占优势,各类温带分布属高达262属,占该区总属数的57.58%;各类温带分布种(不包括中国特有种)有482个,占该区总种数的55.4%.植物区系特征表现为种类丰富、起源古老、温带特性和过渡性明显及分布有较多的珍稀濒危植物.
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分泌的纤维素酶系研究
2009, 22(3).
摘要:
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微晶纤维素(MC)和水杨素(SC)三种底物,用刚果红染色法和DNS法分别定性和定量分析了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分泌物中纤维素酶系组分和酶活力.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分泌物中存在完全降解纤维素所需的3种酶系组分:内切-β-1,4-葡聚糖酶、外切-β-1,4-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松材线虫分泌物中三种酶活力明显高于拟松材线虫酶活力.研究结果为更好的解释松材线虫致病机理提供了科学数据.
褐斑凤蝶和斑凤蝶幼期形态特征记述及生物学初步观察
2009, 22(3).
摘要:
记述了褐斑凤蝶(Chilasa agestor(Gray))和斑凤蝶(C.clytia(Linnaeus))的幼期形态特征、成虫和幼虫的主要习性.在四川峨眉,褐斑凤蝶1年1代,以滞育蛹越夏、越冬;成虫发生期在春季,访花;卵散产,幼虫5龄,分散栖息;以樟(Cinnamoneum camphors(Linn.)Presl)和楠木(Phoebe zhennan S.Lee et F.N.Wei)为寄主.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坪管理站,斑凤蝶实验种群1年发生5代,以蛹越冬;成虫访花,卵散产,幼虫5龄,分散栖息,末龄幼虫有鲜艳的警戒色;以玉兰叶木姜子(Litsea magnoliifolia Young et P.H.Huang)和潺搞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 (Lour.)C.B.Rob.)为寄主.
受小蠹虫不同阶段为害的云南松光合生理反应分析
2009, 22(3).
摘要:
分析了15年生云南松在横坑切梢小蠹、云南纵坑切梢小蠹在蛀梢和蛀干为害期的针叶光合生理反应.Dun-can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云南松在小蠹虫蛀梢和蛀干期显著影响了针叶同化CO的能力,针叶净光合速率分别下降了31%和65%,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也出现极显著下降(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针叶净光合速率与各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关系以及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小蠹虫不同的蛀害期而不同.小蠹虫蛀梢和蛀干为害显著降低了针叶叶绿素含量(P<0.05),但受蛀梢为害的云南松针叶叶绿素a/b值显著高于健康或受蛀干为害的云南松.针叶最大荧光(Fm)、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以及Fv/Fo均因小蠹虫蛀梢和蛀干为害而显著下降,尤以在被蛀干时的针叶Fm、Fv/Fm、Fv/Fo下降幅度更大.综合分析表明:受小蠹虫"胁迫"(蛀梢、蛀干)后针叶叶绿素合成受到显著影响,引起了寄主云南松光合机构的破坏,导致寄主云南松树势下降,这必为喜欢攻击亚健康或衰弱林木的次期性昆虫创造合适的寄主.
樟科10属14种木材解剖学特征的比较研究
2009, 22(3).
摘要: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樟科10属14种木材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除檫木外,其它木材的管孔分布均为散孔材,具较高的单孔率;导管分子穿孔板兼有单穿孔和梯状穿孔2种或者仅具有单穿孔;导管间纹孔式为互列;导管-射线间纹孔式类型丰富,主要为刻痕状和大圆状.木射线有单列和多列射线2种类型,单列射线稀少、短,多列射线数量多;射线组织主要为异形Ⅲ和异形Ⅱ;轴向薄壁组织以傍管状为主,少数有带状或轮界状.油细胞和粘液细胞普遍存在于射线薄壁细胞或轴向薄肇细胞中.木纤维由韧性纤维和纤维管胞组成,部分树种具分隔纤维.从樟科木材结构特征与系统演化关系看出:樟科木材结构表现为过渡型,即不完全低级,也不完全进化.
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昆虫区系分析
2009, 22(3).
摘要:
据有较详细资料的1498种昆虫区系分析,本区昆虫以东洋界为主体计901种,占总数的60.15%,古北界71种,占总数的4.74%,东洋、古北二界共有种328种,占总数的21.90%,本区昆虫属东洋界范畴;按中国动物区划分析表明,华中、华南、西南三区的昆虫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在我国东部地区,按长江、淮河、黄河等9条自然分界线,记述了官山产196种昆虫分布区的南北限.
松阿扁叶蜂性信息素研究
2009, 22(3).
摘要:
为研究松阿扁叶蜂性信息素,于2008年5月上旬在河南省灵宝市苏村乡林场对松阿扁叶蜂进行了野外观察、诱捕实验,结果表明:松阿扁叶蜂未交配雌蜂对雄蜂有显著的引诱作用;雄蜂对未交配雌蜂的昼夜趋性反应发生在白天,有两个反应高峰,大的峰在10:00-12:00时,小的峰在14:00-16:00时;总体上,随着雌蜂日龄的增加,其诱捕的雄蜂数量逐渐下降,2 日龄雌蜂诱到雄蜂数量最多,占总量24.58%,1~4日龄雌蜂的雄蜂诱捕量占总量80.73%;未交配雌蜂性信息素的正己烷粗提物引诱雄蜂效果最好.
NaCl胁迫对构树幼苗叶片水势、光合作用及Na^+、K^+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2009, 22(3).
摘要:
将1年生构树幼苗置于不同NaCl浓度的土壤下,就其叶片水势、光合特性、Na+、K+在不同器官的吸收和分配对盐胁迫响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当土壤NaCl浓度大于3 g·kg-1,构树幼苗叶片的水势显著降低.构树幼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随土壤NaCl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非气孔限制.在盐胁迫下构树选择Na+而排斥K+,叶片中积累的Na+大于根系,这与多数非盐生植物所具有的排钠特性不同.盐胁迫下净光合速率与叶片水势旱显著的正相关,叶片中Na+、K+含量与叶片的水势分别成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
园林绿化树种灰色综合评价与分级选择的研究
2009, 22(3).
摘要:
本文确定了生态适应性、观赏性、生态效益、保健功能、抗病虫能力、抗污染能力和经济效益7个评价指标,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建立了园林绿化树种灰色综合评价与分级模型.对衡阳市常见的84种绿化树种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级,评价结果为:Ⅰ级树种有20种;Ⅱ级树种有22种;Ⅲ级树种有23种;Ⅳ级树种有19种.
木本药用植物红豆杉研究的新进展
2009, 22(3).
摘要:
红豆杉是当今十分重要的一种木本药用植物,从中提取出的二萜类抗癌化合物紫杉醇在全世界已广泛应用于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癌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近年来,人们还发现紫杉醇在其它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很好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红豆杉人工栽培、紫杉醇化学半合成、红豆杉细胞培养、产紫杉醇内生真菌培养、代谢工程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有关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8种杀虫剂对竹林金针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2009, 22(3).
摘要:
金针虫是鞘翅目(Coleoptera)叩甲科(Elateri-dae)昆虫幼虫的通称,是一类重要的地下害虫,在世界各国广为分布[1-3];金针虫食性杂,危害农作物、林木、果树、中药材及牧草等[4].
毛竹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克隆及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2009, 22(3).
摘要:
苯丙烷类代谢途径是植物代谢中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一切含苯丙烷骨架的物质都是由这一途径直接或间接生成.
不同种源黄连木苗光合特性的研究
2009, 22(3).
摘要:
黄连木(Pistacia chinesis Bunge)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及用材树种,也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木本生物质能源树种.随着能源危机和人们对林业生物质能源的重视,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掀起了大面积发展黄连木能源林的热潮[1].
中国多孔菌属-新记录种——摩鹿加多孔菌
2009, 22(3).
摘要:
海南省位于我国南海的北部,地处18°10'~20°10'N,108°37'~110°03'E之间,属于季风热带气候地区[1].这一较典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条件,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是我国多孔菌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2-3].
美国白蛾化学不育试验初报
2009, 22(3).
摘要: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灯蛾科(Arctiidae),是一种国际性检疫害虫,具有食性杂、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繁殖力强等特点,常造成重大的生态灾害和经济损失.
2009, 22(3).
摘要:
不同年龄巨枝人工林枯落物和细根碳储量研究
2009, 22(3).
摘要:
以巨桉工业人工林为对象,采用“空间换时间法”,研究一个轮伐期巨桉林枯落物和细根碳储量,结果表明,1~6年生巨桉林枯落物碳储量为0.641~6.648t#183;hm^-2,不同年龄巨桉林枯落物碳储量1年为2.263#177;1.022t#183;hm^-2,2年为3.414#177;1.873t#183;hm^-2,3年为2.270#177;1.262t#183;hm^-2,4年为2.305#177;1.664t#183;hm^-2,5年为3.011#177;1.630t#183;hm^-2,6年为4.139#177;2.509t#183;hm^-2,6年生巨桉林枯落物碳储量最大。枯落物凋落量在年龄序列中表现为“高一低一高”的趋势;1~6年生巨桉林细根碳储量为0.101~0.637t#183;hm^-2,不同年龄巨桉细根碳储量1年为0.318#177;0.109t#183;hm^-2,2年为0.308#177;0.139t#183;hm^-2,3年为0j255#177;0.154t#183;hm^-2,4年为0.263#177;0.076t#183;hm^-2,5年为0.390#177;0.128t#183;hm^-2,6年为0.438#177;0.199t#183;hm^-2,6年生巨桉林细根碳储量最大,3、4年生较小,这与细根生物量的年龄变化趋势相一致。
樟科1O属14种木材解剖学特征的比较研究
2009, 22(3).
摘要: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樟科10属14种木材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除檫木外,其它木材的管孔分布均为散孔材,具较高的单孔率;导管分子穿孔板兼有单穿孔和梯状穿孔2种或者仅具有单穿孔;导管间纹孔式为互列;导管-射线间纹孔式类型丰富,主要为刻痕状和大圆状。木射线有单列和多列射线2种类型,单列射线稀少、短,多列射线数量多;射线组织主要为异形Ⅲ和异形Ⅱ;轴向薄壁组织以傍管状为主,少数有带状或轮界状。油细胞和粘液细胞普遍存在于射线薄壁细胞或轴向薄壁细胞中。木纤维由韧性纤维和纤维管胞组成,部分树种具分隔纤维。从樟科木材结构特征与系统演化关系看出:樟科木材结构表现为过渡型,即不完全低级,也不完全进化。
中国多孔菌属一新记录种——摩鹿加多孔菌
2009, 22(3).
摘要:
海南省位于我国南海的北部,地处18#176;10′~20#176;10′N,108#176;37′~110#176;03′E之间,属于季风热带气候地区^[1]。这一较典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条件,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是我国多孔菌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2-3]。2007年笔者到海南进行考察,采集到数个多孔菌标本,这些标本代表多孔菌属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