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25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川滇高山栎林土壤氮素和微生物量碳氮随海拔变化的特征
胡宗达, 刘世荣, 史作民, 刘兴良, 何飞
2012, 25(3): 261-268.
摘要:
川滇高山栎林是川西亚高山地区地带性的灌丛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水文功能。本文在川西巴郎山东南坡沿海拔梯度(2 551、3 091、3 549 m),研究了川滇高山栎林表土层(0~15 cm)和亚表土层(15~30 cm)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有机碳(TOC)和氮素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海拔3 549 m和3 091 m处两土层土壤TOC及其储量、总氮(TN)、水解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其含量均显著高于海拔2 551 m处;海拔3 091 m处表土层与亚表土层的铵态氮(NH4+-N)含量显著比3 549 m的高,但与2 551 m处的NH4+-N含量差异不显著;在3个海拔梯度,土壤层硝态氮(NO3--N)含量差异不显著;3个海拔梯度的总无机氮含量在表土层差异不显著,而亚表土层无机氮含量在海拔3 091 m和3 549 m处差异显著;表土层微生物量碳含量变化与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一致,亚表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在3个海拔梯度差异显著;表土层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在海拔3 091 m处最高,但3个海拔梯度的差异不显著,亚表土层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随海拔梯度降低而减少,但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水解氮、TOC、TN和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之间极显著相关(PP4+-N与pH值极显著负相关。
盐胁迫对16种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杨升, 张华新, 刘涛
2012, 25(3): 269-277.
摘要:
采用盆栽的方法,对16种2年生幼苗盐(NaCl)胁迫40 d,并进行耐盐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盐浓度的升高,各树种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和甜菜碱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在400 mmol·L-1盐浓度下,沙枣和水蜡的脯氨酸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662.0%和562.8%,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各树种间差异较大;Na+和Cl-含量在不同部位(根、茎和叶)均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加,鞑靼忍冬、药鼠李、风箱树和醉鱼草叶片中Na+含量增加了5~20倍。K+和Ca2+含量随树种不同表现各异。综合各树种盐害症状和渗透调节物质变化特性,认为柽柳、唐古特白刺、西伯利亚白刺、卫矛和沙柳具有高度耐盐性,水蜡、沙枣、糖朴、美国皂荚和药鼠李具有中高度耐盐性,杜梨、竹柳、鞑靼忍冬、醉鱼草、风箱树和美国白蜡具有中度耐盐性。脯氨酸、可溶性糖和矿质元素含量(尤其是Na+、K+和Cl-)的变化对植物耐盐能力的影响较普遍也较大。
广州机场路景观防护林的环境效应特征
陈步峰, 潘勇军, 肖以华, 吴敏, 杨宏宇
2012, 25(3): 278-284.
摘要:
为了计量城市路网景观防护林的环境效应,采用群落生态学及水平多点定位同步观测方法,对机场路景观防护林群落结构及消减路面热岛、污染气体浓度效应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显示:防护林群落呈4层垂直结构(上层乔木平均高(H)=12.6 m、中层乔木H=6.3 m、灌木层H=3.2 m、草本层H=0.6 m),水平30~50 m沿机场路侧带状分布;防护林群落的Shannon(H)达2.39,均匀度达0.76,而森林群落郁闭度达0.68。相对路面空气SO2、NO2 (0.150、0.083 mg·m-3)的日均浓度,防护林林内20 m则减小到0.05 mg·m-3以下,空气温度则减小2.0 ℃,空气湿度增加2.4%,风速减小0.7 m·s-1;雨季晴天日,13:00-15:00、林内20~30 m空间相对路面的气温减小值大于2.0 ℃,而林内10~30 m空间相对路面的空气湿度增加5.0%~7.1%;林内20~30 m空间空气SO2浓度≤0.05 mg·m-3的白昼持续时间达8.3~9.0 h,而林内30~40 m空间空气NO2浓度≤0.05 mg·m-3的白昼持续时间达8.3 h;机场路景观防护林群落对路面热岛强度、空气SO2、NO2浓度消减效应极其显著。采用趋势面回归方法,获得的机场路面至林内水平尺度空气SO2、NO2浓度时空分布拟合方程适宜于估算应用。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土壤物理性质小尺度空间异质性研究
时雷雷, 骆土寿, 许涵, 林明献, 杨怀, 陈德祥, 李意德
2012, 25(3): 285-293.
摘要:
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土壤物理性质小尺度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各物理性质空间异质性明显,其半方差函数可以用指数模型、高斯模型和球状模型拟合,变程变化范围为10.810~48.650 m,块金值与基台值比值范围为10.2%~87.8%,表明各物理性质有不同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孔隙度和持水特性有较大的块金值,说明存在小尺度(<10 m)的空间异质性;(2)普通克里格插值及绘制物理性质空间分布轮廓图表明,土壤各物理性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斑块性,各物理性质在不同土壤深度的空间分布有一定的一致性,地形是影响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布格局的一个主要原因。
甘肃小陇山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王宏星, 孙晓梅, 陈东升, 沈亚洲, 马建伟
2012, 25(3): 294-301.
摘要:
采用时序研究法对甘肃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6、15、23、35 a)的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行多因子综合比较,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以主成分特征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分析土壤性质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发育至近熟林阶段,土壤物理性质变差,表现为土壤密度最大1.62 g·cm-3,毛管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降至最低,分别为29.69%、24.45%,并且土壤有机质、氮、磷、钾、镁、钙含量也明显降低;而到成熟林阶段,土壤理化性质有显著改善,土壤密度降低为1.21 g·cm-3、毛管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恢复至45.56%、42.65%,土壤养分含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超过了中龄林阶段的水平;同时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土壤性质综合得分分别为-0.329、0.188、-0.565、0.739,也表明近熟林土壤性质最差,成熟林土壤性质最好。
云杉花粉的贮藏及萌发研究
马建伟, 王军辉, 张守攻, 赵秋玲, 韩云花, 张增顺
2012, 25(3): 302-307.
摘要:
研究了云杉花粉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蔗糖浓度、pH值、贮藏条件对其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同时还优化了培养基的组分配比。结果表明:培养基中蔗糖浓度和pH值对云杉花粉的萌发影响显著,并有明显的交互效应。蔗糖低浓度和高浓度都不利于云杉花粉的萌发。不同的云杉种对培养基中蔗糖浓度要求不同,粗枝云杉和欧洲云杉花粉萌发的适宜培养基的蔗糖浓度和pH 值分别为7.5%、5.5,10%、5.5。在暗培养条件下,欧洲云杉花粉6 h开始萌发,粗枝云杉8 h开始萌发,欧洲云杉较粗枝云杉提早2 h,同时欧洲云杉花粉萌发率总体高于粗枝云杉;欧洲云杉花粉管的生长历程为20~22 h,而粗枝云杉为16 h左右;欧洲云杉的花粉管长度比粗枝云杉长10 μm以上。2种云杉不同个体基因型间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存在极显著差异。贮藏方法对花粉的生活力有很大影响,在云杉花粉保存过程中温度是主要条件,冷冻比冷藏好,不宜常温保存。
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森林类型与植物多样性研究
李广良, 薛亚东, 张于光, 宿秀江, 杨敬元, 王秀磊, 李迪强
2012, 25(3): 308-316.
摘要:
在神农架川金丝猴生境典型地段设立样方,分析了植物群落种群的物种多样性和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α多样性,乔木层在低海拔的常绿阔叶林带最高,灌木层随海拔升高呈单峰格局,草本层在较高海拔物种多样性较高;β多样性总体上呈单峰变化,在中海拔建群种发生更替的落叶阔叶混交林区最高,物种更替速率最快,其次是山顶附近。沿海拔梯度升高,水热组合发生变化,在建群种发生更替的中海拔过渡带形成混交林带,总体上体现了过渡带具有高的物种多样性和更替速率,总物种丰富度呈沿海拔先升高而后降低的单峰格局。
不同灌水强度下中国沙棘苗木生长过程
魏巍, 李根前, 李甜江, 代光辉, 李孙玲, 肖智勇, 高海银, 刘丹一
2012, 25(3): 317-324.
摘要:
为探讨水分条件对中国沙棘动态生长及生产力的影响,通过田间灌水试验模拟不同水分梯度下的中国沙棘生长情况,以其动态生长量数据为基础材料,基于多形曲线方法并以灌水强度代替此法中的地位指数,构建中国沙棘苗高(新梢)和地径的多形灌水强度年生长模型。结果表明:(1) 不同灌水强度处理间,苗高和地径的Logistics模型3参数皆体现出一定程度差异,参数K和参数b存在极显著差异(Sig.≤0.01),参数a存在显著差异(0.01<Sig.≤0.05)。(2) 根据生长模型5个生物学意义在灌水处理间的多重比较可知:灌水强度主导的参数差异性使苗高、地径生长模型具备了多形性。(3) 在0~6倍灌水强度内,苗高、地径生长模型参数K符合二次曲线,参数a符合幂函数,参数b符合二次曲线,并据此回归结果构建了中国沙棘苗高和地径的多形灌水强度生长模型。(4) 分析多形灌水强度模型的生产力可知:灌水量为天然降水量的4.83倍时苗高年生长量最大,而地径年生长量最大所需的灌水倍数略低于苗高,为天然降水量的4.53倍。
黑龙江大小兴安岭红皮云杉种群更新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赵丽玲, 孙龙, 王庆贵
2012, 25(3): 325-331.
摘要:
在大、小兴安岭地区12个红皮云杉种源分布区内,分别选取调查样方,进行红皮云杉种群更新研究,同时以12个种源的144个样本为材料,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在种群更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最终为谷地红皮云杉衰退机制研究提供种群水平及分子水平的相关证据。结果表明:红皮云杉在DNA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多态位点百分率达到98.81%;红皮云杉种源总的Nei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363 2,Shannon指数(I)为0.540 5;种源间和种源内遗传分化分别为27.72%和72.28%,12个红皮云杉种源间的基因分化指数Gst=0.277 2,基因流系数Nm为1.304 0;各种源间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一致度,变化范围为0.751 1~0.948 1。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明,12个种源可聚为3大类:新青、乌伊岭、红星种源为第1类;五营、友好、美溪、乌马河、带岭、南岔、双丰种源为第2类;蒙克山、塔林为第3类。种群更新数据表明: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新青、乌伊岭、红星种源为进展种群,小兴安岭五营、友好、美溪、乌马河、带岭、南岔、双丰种源为衰退种群,与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结果一致。这一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寻找谷地云冷杉林衰退机制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也可为红皮云杉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以及种群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矿山型东南景天cDNA表达文库构建与耐镉基因筛选
刘明英, 乔桂荣, 蒋晶, 邱文敏, 卓仁英
2012, 25(3): 332-338.
摘要:
以筛选出的镉超积累矿山型东南景天为材料,经镉胁迫后提取总RNA,纯化mRNA,利用改良SMART技术合成了全长cDNA,回收500 bp以上cDNA大片段克隆到改造过的大肠杆菌/酵母穿梭载体pYES2.0G中,建成东南景天镉全长cDNA文库,对随机挑取的阳性克隆进行PCR鉴定,插入片断大小在1 000 bp左右,说明所构建的文库达到了用于目的基因分离筛选和表达的建库要求,为将来筛选克隆与东南景天抗重金属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金苍林场蒙古栎天然中龄林竞争关系研究
沈琛琛, 雷相东, 王福有, 马武, 沈剑波
2012, 25(3): 339-345.
摘要: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仓林场2块面积为0.25 hm2的蒙古栎天然中龄林固定样地为对象,采用8个竞争指标,研究蒙古栎天然林种内、种间竞争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分竞争激烈,蒙古栎与其他各树种存在种间竞争,但其主要竞争压力来自种内,种外竞争压力主要来自黑桦与白桦。其它树种的竞争主要为种间竞争。蒙古栎竞争能力处于中等,白桦与黑桦最强。各竞争指标结果存在差异性,但均能反映蒙古栎天然林竞争状态。蒙古栎竞争强度与胸径存在幂函数关系,竞争强度随个体大小的增大而减小。
转Bt基因南林895杨抗虫性及对土壤微生物影响分析
张雁, 郭同斌, 潘惠新, 黄敏仁, 王明庥, 诸葛强
2012, 25(3): 346-350.
摘要:
以转Bt基因南林895杨株系B1、B4、B17、B21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在室内和野外自然条件下对靶标害虫杨小舟蛾幼虫的抗虫性。结果表明:转Bt基因杨树4个株系均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株系B21对杨小舟蛾1龄幼虫12 d校正死亡率高达95.3%;虫试表明转Bt基因杨树各株系扦植苗在野外自然条件下的12 d幼虫校正死亡率8月份为35.0%~88.8%,9月份为40.5%~95.3%。用转Bt基因杨树叶片饲养杨小舟蛾,对照植株杨小舟蛾幼虫化蛹率为83.3%~96.0%,而转Bt基因株系幼虫化蛹率为8.0%~76.7%,二者有显著差异。转Bt基因杨树对杨小舟蛾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饲喂8 d后害虫取食量、体质量增长速率显著低于对照。此外,为了解转Bt基因杨树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转Bt基因杨树株系及对照进行了根际土壤微生物可培养类群的分析,初步结果显示:转Bt基因杨树根际土壤微生物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与对照比较无显著差异。
角倍中一种炭疽菌病害初报
邵淑霞, 杨子祥, 陈晓鸣
2012, 25(3): 351-354.
摘要:
报道了从角倍中分离得到一种病原菌,描述了危害状况,并对该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该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分类上隶属于半知菌门(Deuteromycotina)、腔孢纲(Coelomycetes)、黑盘孢目(Melanconiales)、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不同密度毛竹林枯落物层水文特性研究
余林, 范少辉, 苏文会, 刘蔚漪, 封焕英
2012, 25(3): 355-359.
摘要:
对黄山区4种密度毛竹纯林枯落物层的储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吸水速率、有效拦蓄量等水文特性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密度毛竹林枯落物储量、厚度及自然含水率均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林分枯落物储量为3.98~6.00 t·hm-2,其中,以3 000 株·hm-2的林分枯落物储量最高。(2)4种密度毛竹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317.09%~347.58%,密度为3 000 株·hm-2时,毛竹林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达到20.70 t·hm-2。(3)4种密度毛竹林枯落物层持水量(S)与浸泡时间(t)的关系为S=alnt+b(a为方程系数,b为方程常数项),其吸水速率(V)与浸泡时间(t)的关系为V=ctd(c为方程系数,d为方程指数);在0~4 h内枯落物吸水速率急剧下降,4 h后明显减缓。(4)密度对毛竹林枯落物水文特性有一定影响,选择适宜的营林密度对于提高毛竹林枯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长蕊杜鹃扦插内源激素变化及解剖结构观察
李朝婵, 赵云龙, 张冬林, 巫华美, 陈训
2012, 25(3): 360-365.
摘要:
以野生长蕊杜鹃半木质化茎段为试材,采用植物生长激素KIBA,KNAA和Hormodin对插穗进行处理,测定不同生根期内源激素IAA、GA3、ZR、ABA含量,对扦插不同时期插穗茎段进行电镜扫描。结果表明:先快蘸液态KNAA(3 000mg·L-1),再迅速蘸取粉状Hormodin#1处理对插条生根具有显著影响,插穗生根率达到了81.25%;较高浓度的内源IAA含量有利于根原基分化形成,GA3含量上升与插穗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根的形成呈正相关性,低水平的ABA更有利于长蕊杜鹃扦插生根;插穗在根原基分化和愈伤组织形成时期消耗內源ZR,在不定根长出后自身合成ZR;通过对淀粉粒研究表明扦插期补充糖类物质是必要的,簇状晶体产生表明钙调控等生理机制形成。
马尾松花粉仓贮害虫印度谷螟的生物学特性
赵锦年, 何玉友, 李国松, 丰忠平, 俞文仙
2012, 25(3): 366-372.
摘要:
研究了马尾松花粉重要仓贮害虫印度谷螟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印度谷螟在浙江省富阳市1年发生5代,以成熟幼虫散居包装箱、家具、室内墙角等缝隙和纸张等堆积物间越冬。成虫、幼虫行动极其敏捷,能迅速从存贮被害物的器物空隙中溜飞、爬离,扩散蔓延能力较强。越冬代成虫羽化呈现次高峰期、主高峰期两个高峰期,分别为5月12—13日和22—23日。第1、2、3和4代成虫的羽化高峰期分别为7月3—4日、7月28—29日、8月27—29日和10月5—6日。雌、雄成虫平均交配时间为75.8 min·次-1。交配当天,雌成虫即可产卵,每头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128粒。成虫平均寿命8.0天,雌雄性比为1.0︰1.2。卵平均历期为4.9天。成熟幼虫平均爬行速度为25.2 cm·min-1,直线型爬行占总虫数的62.5%。每头幼虫平均取食花粉片的质量为0.055 g。幼虫食物缺乏或成熟时,迁移寻觅新食源或隐蔽场所化蛹。蛹平均历期为9.9天。
诱导和非诱导条件下喙尾琵甲幼虫抗菌肽分离及抑菌活性比较
孙龙, 冯颖, 何钊, 陈智勇, 赵敏, 和锐
2012, 25(3): 373-377.
摘要:
对混合菌液诱导和非诱导处理的喙尾琵甲幼虫抗菌肽进行了分离纯化及抑菌活性比较。结果显示:诱导组和非诱导组粗提物无抑菌活性,但是经凝胶色谱分离后,从非诱导组获得组分DZP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表现出抑制作用;从诱导组获得组分YDP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脓杆菌具有活性,且YDP1活性明显强于DZP1;Tricine-SDS-PAGE检测表明DZP1和YDP1组成、种类基本一致,主要由20 kD以下分子量的小肽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喙尾琵甲幼虫在诱导和非诱导条件下均可分离到具有抑菌活性的抗菌肽,菌液诱导可增强抗菌肽的活性和抑菌谱。
岛屿地理隔离对山茶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
林立, 李纪元, 倪穗, 陈越, 范正琪, 李辛雷, 应震
2012, 25(3): 378-384.
摘要: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分子标记对分布于我国浙江和山东的8个山茶种群共24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20条引物扩增得到210条清晰条带,其中184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87.62%。经POPGENE1.32软件分析,山茶种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68.9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56 9,Shannon信息指数(H)为0.377 9,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基因分化系数Gst = 0.182 9,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个体间。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具有显著相关性(r =0. 856 7, P<0.05),岛屿地理隔离对山茶种群的遗传分化具有重要影响。UPGMA聚类表明:浙江5个山茶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较高,山东青岛的植物园种群和五四广场种群可能移植自长门岩岛。我国野生山茶资源受人为破坏严重,建议在加强现有岛屿自然种群就地保护力度的同时,建立山茶种质资源库,促进基因交流。
阔叶红松混交林不同大小林隙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异质性
段文标, 冯静, 陈立新
2012, 25(3): 385-393.
摘要:
在小兴安岭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混交林林隙及其周围郁闭林分内,通过网格法布点,于2010年7—9月使用TDR200测定中、小林隙I~III层的土壤含水量。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基本特征及同一林隙各样点土壤含水量的差异性,利用surfer 8.0软件进行克立格空间局部插值,并绘制各土层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图,分析林隙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小林隙I~III土层土壤含水量均呈中等程度变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含水量的斑块连接度增大。土壤含水量最大值出现在林隙中心和近中心区域,并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面积扩大并向中心靠拢的变化趋势;土壤含水量最小值出现在扩展林隙及其郁闭林分内。中、小林隙中心与边缘土壤含水量的差异均为II层较I和III层大。7—9月土壤含水量均值呈单峰型变化,最大值出现在8月,且中林隙土壤含水量较小林隙的大;9月I和II层土壤含水量较8月大幅度减小,但III层与8月相比差异较小。
巨桉无性系EG5叶片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邓艺, 曾炳山, 刘英, 裘珍飞, 李湘阳
2012, 25(3): 394-399.
摘要:
以巨桉栽培无性系EG5无菌苗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愈伤组织高效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改良MS+0.12 mg·L-1TDZ+0.25 mg·L-1 NAA;硝酸铵对EG5叶片愈伤组织生长及植株分化的影响较大,最适宜质量浓度为0.412 5 g·L-1 ;最佳伸长培养基配方为改良MS+0.3 mg·L-16BA+0.05 mg·L-1IBA+0.3 mg·L-1IAA;暗培养10 d能促进不定芽分化,延缓愈伤组织老化和褐变速度。生根培养基为改良MS+ 0.4 mg·L-1NAA时生根率最高,为65.47%,移植成活率为90%以上。
基于变权欧式距离模型的森林流域地表水水质评价
向仰州, 徐大平, 杨曾奖, 张宁南, 郭俊誉
2012, 25(3): 400-406.
摘要:
通过利用变权欧式距离模型对海南黎母山次生林、桉树人工林、橡胶人工林流域地表水2010年4月到2011年2月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并与灰色关联分析、灰色聚类以及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作比较,结果表明:3种森林流域地表水的变权欧式距离模型和灰色聚类评价结果均为Ⅰ级水体,基于灰色关联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次生林流域地表水的评价结果为Ⅰ级水体,而2010年6月桉树林流域地表水和2010年8月橡胶林流域地表水评价结果为Ⅱ级水体,其余月份均为Ⅰ级水体,这说明该地区人工林对流域水质没有产生负效应。
竹林专用矿渣肥对毛竹发笋成竹影响的研究
封焕英, 范少辉, 苏文会, 余林, 刘广路
2012, 25(3): 407-410.
摘要:
以复混肥和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了两种竹林专用矿渣肥(1号肥和2号肥)对毛竹发笋、成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配方的发笋量、退笋量、成竹量和新竹产量均表现为1号肥最高,2号肥次之,复混肥第3,CK最低。方差分析显示,毛竹发笋盛期1号肥发笋达2911株·hm-2,与复混肥和不施肥的差异显著且较二者分别提高了34.35%、46.93%;成竹量和新竹胸径各施肥配方间的差异均不显著,不同施肥处理新竹产量均显著高于CK,以1号肥新竹产量最高,达32.29t·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