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26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日本落叶松体细胞胚胎发生相关基因LaSERK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李龙, 张立峰, 齐力旺, 韩素英
2013, 26(6): 673-680.
摘要:
本研究克隆了日本落叶松体细胞胚胎发生相关受体类蛋白激酶基因 LaSERK1,并检测了在不同培养条件下LaSERK1的表达情况,发现LaSERK1与已发现的其他物种SERK1 基因有高度相似性,qRT-PCR结果显示: LaSERK1在体胚发生早期高表达。结果表明:LaSERK1可能在落叶松体胚发育早期起重要作用,LaSERK1 也可能成为早期胚性细胞的标记基因。
白蜡虫热激蛋白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刘魏魏, 杨璞, 陈晓鸣
2013, 26(6): 681-685.
摘要:
白蜡虫对低温的高度耐受性对其生存、繁殖及白蜡生产都至关重要。为探讨低温胁迫对白蜡虫hsp表达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白蜡虫二龄雄虫在低温胁迫下7个不同的 hsps(hsp21.5,hsp21.7,hsp40,hsp60,hsp70,hsc70,hsp90)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除hsc70外,其余hsps均能被低温不同程度地诱导,其中hsp70、hsp21.7和hsp90的上调量十分显著。说明多数hsps都与白蜡虫幼虫应对低温胁迫相关。
马尾松产脂力与生长性状的家系变异及优良家系早期选择
刘青华, 周志春, 范辉华, 刘月荣, 沈丹玉, 陈文荣
2013, 26(6): 686-691.
摘要:
利用设置在福建南平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马尾松高产脂半同胞家系测定林,研究其产脂力与生长、树冠性状在家系间的遗传变异以及它们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并进行脂用马尾松优良家系及优良单株选择。结果表明,马尾松产脂力与生长、树冠性状皆存在显著的家系差异,相对于生长、树冠性状,产脂力变异较大,变异系数高达61.91%,具有丰富的选择基础。产脂力受中度遗传控制,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42和0.31,表明对马尾松产脂力通过家系和单株选择可取得较好的改良效果。性状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马尾松家系产脂力与胸径、树高和材积呈较高的正遗传相关,表明在遗传育种进程中可同时对生长性状和产脂力进行改良。此外,产脂力与冠幅、冠高、轮盘数、活枝数也呈较高的正遗传相关。综合生长、树冠性状的遗传力以及与产脂力相关程度,认为胸径是高产脂优树间接选择的最佳指标。以单株产脂量和单株材积生长作为综合选择指标,共选出20个优良家系和16株优良单株,选出的优良单株产脂力遗传增益在52.54%~154.40%,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在0.22%~31.85%。
基于竞争指数的杉木林分生长可视化模拟研究
张宁, 张怀清, 林辉, 蒋娴
2013, 26(6): 692-697.
摘要:
以我国南方速生丰产林——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过的Hegyi的简单竞争指数模型对杉木纯林间的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并建立单木生长模型,再通过径阶模型将其应用于全林分,将单木生长模型研究扩展到全林分生长模型研究。同时,通过可视化模拟技术,为更加逼真的恢复和重建林分空间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油松当年生小枝异速生长规律研究
国红, 雷相东, 刁军
2013, 26(6): 698-703.
摘要:
通过标准化主轴估计分析了10余年生油松一级枝、二级枝、三级枝的当年生小枝的异速生长规律,包括当年生小枝的节间生物量-节间长度、节间生物量-针叶生物量、节间截面积-节间生物量、节间截面积-针叶生物量两两相关关系,进而剖析了油松当年生小枝的生物量分配方式、传输模式和形态结构关系,并通过独立样本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异速生长关系的相关关系均非常显著,观测值和预估值之间的相关系数除了节间截面积和针叶生物量外均大于0.85,说明上述异速生长关系的相关关系非常显著;一级枝、二级枝、三级枝的SMA斜率没有明显差异,说明不同级别的枝的异速生长关系是相同的;小枝生物量和叶生物量的权度关系明显小于1;叶生物量和小枝截面积的权度关系接近于1,说明二者为等速生长。
参数化林木个体及林分场景可视化模拟技术
李永亮, 鞠洪波, 张怀清, 蒋娴, 刘海
2013, 26(6): 704-709.
摘要:
以湖南攸县黄丰桥国有林场为试验区,以1块林分边界规整的典型杉木人工同龄纯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林木胸径、树高、冠幅、冠高与活枝下高等测树因子及林木位置信息。研究冠形曲线函数,利用Direct 3D技术,实现冠形控制下的参数化林木模拟。研究林木模型格式转换方法,为林分场景构建提供模型数据,结合MOGRE技术,研究林分场景模拟技术方法,实现林分场景可视化模拟。结果表明:参数化林木个体建模算法简单适用,测树因子信息可直接用于林木个体可视化模拟,所建模型可体现林木个体差异,形态逼真;利用MOGRE技术可快速、有效模拟林分场景,所建场景真实感较强。此方法所需数据易于获取,适用性强,可对林木个体及林分场景进行逼真模拟,可为研究林木竞争关系、林分生长、林分结构与林分经营提供新思路。
云南6种竹子种子萌发和贮藏特性初步研究
杨汉奇, 梁宁, 李春芳, 李体初, 孙茂盛
2013, 26(6): 710-714.
摘要:
对马来甜龙竹Dendrocalamus asper (J. A. et J. H. Schult) Backer ex Heyne、黄竹D. membranaceus Munro、巨龙竹D.sinicus Chia et J. L. Sun、“大白竹”Schizostachyum sp.、灰香竹Chimonocalamus pallens Hsueh et Yi和筇竹Qiongzhuea tumidissinosa Hsueh et Yi等6个坚果状颖果、典型颖果和浆果状颖果3类竹子种子进行了萌发和贮藏试验。6个竹种种子均未观测到明显的休眠期,新鲜的成熟种子播种后5~15 d内发芽,约15 d内完成整个发芽期。场圃发芽率以坚果状的马来甜龙竹(发芽率84.0%)、黄竹(81.0%)表现较好;典型颖果类中,巨龙竹(43.3%)和大白竹(73.5%)种子发芽率差异明显;而浆果状的筇竹的发芽率最低(25.0%)。MS+BA0.5+NAA0.2的培养基适合于竹类种子萌发。室温(20~25℃)层积的发芽率明显高于4℃层积的发芽率。浸种10 d后黄竹、马来甜龙竹、大白竹、筇竹的种子的发芽率降至0~5.5%。在4℃冷藏或室温阴干贮藏条件下,三类竹子种子发芽率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急剧下降,贮藏3个月后,发芽率下降到0~4.0%;种子拌土对延长其种子寿命有一定促进作用。
华北低丘山区核桃-决明子复合模式的根系分布
何春霞, 孟平, 张劲松, 陈平, 孙守家, 高峻
2013, 26(6): 715-721.
摘要:
采用分层挖掘法,对株行距为3 m×8 m的核桃-决明子复合模式中的根生物量、总根长密度、吸收根的根长密度和根系直径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核桃单作的总根长密度比核桃间作的高7%左右,且在各个土层中吸收根的根长密度都高于核桃间作,而二者的总根生物量和根系直径则差异较小。决明子单作的根系直径比间作决明子的大27.73%,但二者的根长密度和根生物量则差异不大。在核桃-决明子复合模式中,核桃总根生物量和吸收根长均占复合模式总根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在水平方向上,决明子在树行南侧2.5、4.0 m位置根系分布最多,而树行南北1.5 m范围内则较少;核桃根系则主要分布在树行两侧1.5 m范围内。垂直方向上,核桃在30~80 cm土层中的根生物量和吸收根长分别占其总量的64.79%和61.17%,而59.54%的决明子根系分布在0~20 cm土壤中。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大五家流域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与林分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吴丽芝, 高岗, 秦富仓, 姚云峰
2013, 26(6): 722-729.
摘要:
以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大五家流域内不同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以林分涵养水源功能为目标,研究涵养水源功能与林分因子的相关性,旨在通过林分因子来评判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高低。结果表明:平均树高、胸径、冠幅、冠层厚度、公顷蓄积量、年蓄积生长量、郁闭度、地被物盖度、下木盖度、群落结构的相关关系最密切,影响也最大,该10个林分因子可作为评价不同林分类型涵养水源功能高低的因子。与枯落物层涵蓄水分能力相关性较大的林分因子为胸径(0.734 7)、年蓄积生长量(-0.806 8)、冠层厚度(0.464 7)、冠幅(-0.674 6)、群落结构(-0.370 0)、地被物盖度(0.677 6)、公顷蓄积量(-0.617 9)、郁闭度(-0.587 2);土壤层涵蓄水分能力相关性较大的林分因子为树高(0.592 1)、胸径(0.275 0)、公顷蓄积量(0.827 5)、郁闭度(0.317 3)、年蓄积生长量(0.767 7)、冠幅(0.749 0)。枯落物层有效拦蓄水量和土壤层有效涵蓄水量相关性较大的因子为郁闭度、公顷蓄积量、下木盖度、胸径、冠幅;林地总的蓄水量相关性较大的因子为地被物盖度、公顷蓄积量。
FISH-AFLP分析新疆核桃品种遗传多样性
何健, 马庆国, 雪来提·牙生, 孙东, 孙世国, 裴东
2013, 26(6): 730-735.
摘要:
采用FISH-AFLP技术,选取8对EcoRⅠ+3和MseⅠ+3引物组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24个核桃品种(无性系)、2株实生古树及4个农家类型在DNA水平上进行了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在获得的1 011条谱带中,981条呈多态性,多态性百分率达97.5%;不同引物组合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188 7~1.234 7,平均为1.208 5;基因多样度为0.118 3~0.141 2,平均为0.129 7;Shannon信息指数为0.184 6~0.225 8,平均为0.206 6。总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为中等。经8对引物检测的30个品种及类型均得到数目不等的特异带型,能将30个核桃良种及类型完全区分,建立了它们的指纹图谱。
基于3S技术的天保区植被变化监测方法研究
陈巧, 陈永富, 鞠洪波
2013, 26(6): 736-743.
摘要:
以甘肃省清水县天然林保护区植被时空变化为研究对象,以2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以植被面积和植被覆盖度为监测指标,采用最大似然方法进行监督分类获得土地利用分类图和植被面积,采用NDVI像元二分法获得植被覆盖度图。利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将土地利用分类图和植被覆盖度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揭示研究区1996—2004年间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并对天保区与非天保区以及不同天保区内部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2004年间甘肃省清水县天然林保护区森林面积和植被覆盖度得到了明显改善,且天保区优于非天保区; 不同类型天保区植被变化状况有差异,3种类型天然林保护区中以重点生态保护区植被改善状况最为显著。
普通油茶泛素结合酶UBE2-J2的cDNA序列及蛋白质结构分析
林萍, 姚小华, 曹永庆, 龙伟, 王开良, 滕建华
2013, 26(6): 744-751.
摘要:
泛素结合酶(E2)是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中3个关键酶之一,在靶蛋白识别、与泛素连接酶(E3)互作等蛋白的泛素依赖性水解和N-末端规则依赖性水解途径的关键环节中起重要作用。采用Solexa测序技术获得了1条普通油茶E2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 UBE2-J2, 该基因编码239AA,与其它物种的E2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同源建模的结果表明:普通油茶UBE2-J2蛋白具有泛素结合酶催化位点(UBCc),第8~122位氨基酸碱基为其泛素结合酶基因家族的保守区域,第75~122位氨基酸残基区域中有17个可与泛素形成硫酯键中间产物的残基,其中,87位的半胱氨酸残基是该酶活性中心位点,另有5个残基是与E3酶相互作用的位点。UBE2-J2具有C端延伸结构,故普通油茶UBE2-J2蛋白属于Ⅱ类E2基因家族成员。
赣县稀土采矿区巨桉林地土壤抗蚀性评价
涂淑萍, 周桂香, 郭晓敏, 张文元, 胡冬南, 牛德奎
2013, 26(6): 752-758.
摘要: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衡量土壤抗蚀性的16个指标中,优化得到赣县稀土采矿区巨桉林地土壤抗蚀性7个最佳评价指标:分散系数(X1)、团聚度(X2)、>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X3)、>0.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X4)、X5)、>0.25 mm团聚体破坏率(X6)和X7),并以此为变量分析比较不同林龄巨桉林地土壤抗蚀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巨桉林地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大小为:1年生林地>2年生林地>4年生萌芽1 a林地>裸露地。在此基础上,以上述7个评价指标为自变量,以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Y)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稀土采矿区土壤抗蚀性综合评价方程为:Y=0.309 X1+0.038 X2 -0.161 X3 -0.643 X4 +0.491 X5 -0.032 8 X6 +0.129 X7 +41.637,因子决定系数R2=0.991 5,F=49.84,各因子间显著相关,方程拟合较好,可为构建稀土采矿区土壤抗蚀性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南岭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叶片中11种化学元素含量特征
许伊敏, 龚粤宁, 习丹, 李炯, 旷远文, 王发国
2013, 26(6): 759-765.
摘要:
为探讨南岭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叶片营养特征及重金属含量水平,测定了保护区16个优势树种叶片中N、P、K、Ca、Al、Na、Mg、Mn、Ni、Cu和Pb共11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并分析了其在叶片中的变异特征和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地区植物叶片N、P含量均低于我国陆生植物叶片含量的平均值,叶片Ca、K、Mg含量处于陆地植物叶片的正常范围,叶片Mn含量与广东植物叶片含量接近;16个优势树种叶片重金属含量均处于正常范围;南岭自然保护区优势树种受P限制强烈;尽管16个优势树种叶片暂未受到重金属和Al毒危害,但因华南地区酸沉降引发土壤重金属活化的风险仍存在,应加强对该地区森林土壤化学性质和树木叶片化学元素含量的定期监测研究。
地面滴灌对107杨人工林根系分布的影响
傅建平, 兰再平, 孙尚伟, 刘俊琴, 张勇
2013, 26(6): 766-772.
摘要:
为了探索地面滴灌栽培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人工林根系的生长和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采用全挖法和分层分段挖掘法对北京市永定河故道沙地滴灌栽培和常规栽培的2年生杨树个体和林分根系进行了全面调查,系统分析了2种栽培条件下杨树个体和林分根系的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及其垂直和水平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 滴灌栽培杨树的主根分布深度仅为1.3 m,而常规栽培杨树的主根分布深度达到4.5 m;滴灌栽培杨树根系行间方向分布范围是常规栽培的1.8倍,顺行方向分布范围是常规栽培的1.2倍;滴灌栽培杨树侧根数量是常规栽培的2.0倍。(2)滴灌栽培杨树个体根系总长和生物量分别是常规栽培的1.8倍和1.2倍,主根和Ⅰ级侧根的总长和生物量与常规栽培近乎相同,而Ⅱ级和Ⅲ级侧根的总长和生物量则远远大于常规栽培。(3)滴灌栽培杨树林分根系总长和生物量分别是常规栽培的2.0、1.1倍,径级在5≤DDD≥15 mm的根总长和生物量与常规栽培相近,而径级在DDD<1 mm)分布在0~20 cm深的土层内。(5)滴灌栽培和常规栽培杨树林分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距离树干基部0~1.0 m的范围内,滴灌栽培杨树林分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株间方向(滴灌带铺设方向),常规栽培杨树林分的吸收根则相对均匀分布在树体四周。
云南南滚河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区系分析
宋扬, 徐正会, 李春良, 张宁, 张力, 蒋华, 莫福燕
2013, 26(6): 773-780.
摘要:
丽江云杉天然种群针叶功能性状及其随海拔的变异
李青粉, 王军辉, 贾子瑞, 齐秀兰, 齐德新, 侯晓柱, 安三平
2013, 26(6): 781-785.
摘要:
苹小吉丁(鞘翅目:吉丁甲科)幼虫龄数的测定
王智勇, 张彦龙, 杨忠岐, 王小艺
2013, 26(6): 786-789.
摘要:
盐胁迫对红楠幼苗生长及Na+、K+吸收和分布的影响
刘军, 徐金良, 邹军, 陈文荣, 姜景民
2013, 26(6): 790-794.
摘要: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杜仲遗传多样性体系建立
黄海燕, 杜红岩, 乌云塔娜, 朱高浦
2013, 26(6): 795-799.
摘要:
杨树伐桩嫁接与植苗林的生长及碳储量的比较
李国会, 吴丽娟, 张友焱, 党宏忠, 武晓莉, 周泽福, 刘志仁, 张猛
2013, 26(6): 800-80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