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邱建生
, 张彦雄
, 陈菊艳
, 田茂娟
, 谢正华
, 陈晓鸣
. 12个山茶属植物花的挥发性物质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3): 358-364.
|
[2] |
于建国
, 叶水英
, 赵玉娟
, 孙英昌
, 王铁章
. 生化腐植酸对苹果轮纹病树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11(6): 623-628.
|
[3] |
赵一鹤
, 李建宾
, 杨时宇
, 陈疏影
, 希从芳
, 李体初
. 干旱胁迫下3个甜角品种幼苗的生理生化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5): 569-575.
|
[4] |
喻锦秀
, 何振
, 李密
, 邬颖
, 彭邵锋
, 钟杰
, 高必达
. 油茶炭疽病拮抗细菌P-14的拮抗物质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1): 118-124.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1.016
|
[5] |
刘建民
, 贾波
, 曹帮华
, 张秀秀
, 王超
. 山东主栽光皮木瓜品种香气成分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4): 597-601.
|
[6] |
. 4种地被观赏竹的抗旱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2): 221-226.
|
[7] |
刘云鹏
, 徐福元
, 朱兴俊
, 严相进
. 杨树黄化苗木叶部氧化酶及MDA响应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3): 355-361.
|
[8] |
陈敏
, 李永和
, 王晓佳
. 华山松树皮挥发性诱虫活性物质成分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3): 428-432.
|
[9] |
刘志红
, 解庆
. 腥臭卫矛花发育过程挥发性成分的SPME-GC-MS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6): 131-138.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6.016
|
[10] |
高茜
, 严东辉
, 王凯英
, 李鸿昌
, 任菲
. 囊盘菌(Ascocoryne)挥发性气体成分多样性及其产烃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3): 376-383.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3.003
|
[11] |
朱莉
, 郭泉水
, 金江群
, 刘建锋
, 李志勇
, 颜华
. 崖柏和侧柏幼苗对自然降温的生理生化反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2): 220-226.
|
[12] |
孔祥波
, 张真
, 王鸿斌
, 杨杰
, 胡玉田
. 侧柏挥发性化学成分的鉴定及其对双条杉天牛的触角电位反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3): 260-266.
|
[13] |
王元成
, 张萌
, 周晓星
, 单玉莹
, 孙振元
, 李振坚
. 基于GC-MS的五种石斛花朵挥发性成分鉴定与差异性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1): 132-14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1.015
|
[14] |
刘奉觉
. 新西兰树木生理学家爱德华博士来华进行学术活动.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6): 704-704.
|
[15] |
雷淑慧
, 裴淑兰
, 雷斌
. 圆柏与月季、大叶黄杨混合扦插试验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6): 871-874.
|
[16] |
姜春前
, 何艺玲
, 韦新良
. 森林生态旅游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3): 334-339.
|
[17] |
顾茂彬
, 王宝生
, 李意德
, 杨曾奖
, 邱坚锐
, 陈佩珍
, 陈芝卿
, 连俊和
, 翁锦泅
. 松突圆蚧对马尾松危害程度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6): 562-567.
|
[18] |
叶建仁
, 吴小芹
. 树木抗病的生理生化学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3): 311-317.
|
[19] |
曹月华
. 巨尾桉种质胶丸常温保存生理生化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2): 130-136.
|
[20] |
陈隆升
, 陈永忠
, 彭邵锋
, 马力
, 王瑞
, 王湘南
. 油茶对低磷胁迫的生理生化效应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5): 782-7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