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8年  1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建院以来科研工作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纪念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成立三十周年
刘于鹤, 黄鹤羽
1988, 1(4): 351-358.
摘要: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林科院)于1958年10月27日成立。三十年来,在林业部的领导下,经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在坚持贯彻党的科技发展方针,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在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上取得了较大成绩,为发展林业作出了贡献。值此三十周年之际,总结科研工作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把我院的科学研究和各项工作进一步搞好,以便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林业现代化服务。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研究(续)——Ⅲ.热带林水热状况Ⅳ.热带林物质循环
联合课题组
1988, 1(4): 359-366.
摘要:
热带林的反射率平均占辐射量的17.4%,向大气的有效长波辐射约占13.7%,净辐射约占70%。蒸散值约占年降水量的36-57%,平均为43.6%。水量平衡各分量、土壤CO2释放量、森林小气候特征都与干湿季节的变化有明显的关系。山地雨林的年凋落物量平均为7.7±1.2t/ha,半落叶季雨林为9.7±2.3t/ha。物质循环的研究表明,热带林的有机物归还量大、分解快,在较少人为干扰下元素的输出较少,多用于系统内的循环利用。
海南岛尖峰岭半落叶季雨林生态效应的研究Ⅴ.-土壤水分状况
刘其汉, 李艳敏, 卢俊培
1988, 1(4): 367-375.
摘要:
本项研究采用小区对比实验,用电阻法连续5年测定半落叶季雨林及其游耕地的土壤水分含量。据此探讨了不同植被和人为干扰下,褐色砖红壤水分动态以及热带林的水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00cm土层的年贮水量是垦地林地≥撩荒地,土壤水分含量随降水、植被的季节变化而变化,而与降水量的相关不显著;森林的水文效应,反映在土壤的含水量上,不一定是增值,而主要是输导、调节。
油橄榄根系与土壤物理因子关系的研究
邓明全, 朱长进, 赵丽华
1988, 1(4): 376-381.
摘要:
通过对油橄榄根系类型、剖面须根的调查和土壤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物理性质是影响根系生长发育的主导因素。在质地粘重、通气不良与生长期多雨的条件下,油橄榄根系均表现为水平根型。而适宜根系生长发育的土壤条件是,砂粒40%、粘粒30%、渗透性80-150mm/h、非毛管孔隙度20%、坚实度2.5-4.5kg/cm3。
大岗山实验局杉木人工林可变密度收获表的编制
李希菲, 唐守正, 王松林
1988, 1(4): 382-389.
摘要:
本文利用推广的Richards生长模型编制了大岗山实验局杉木人工林的可变密度收获表,在这模型中包括地位指数及密度指数。误差分析表明此表适用于该地区的杉木人工林,这种编表方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杉木人工林经营的计算机模型-CHIFIR
徐德应, 盛炜彤
1988, 1(4): 390-396.
摘要:
杉木人工林经营的计算机模型——CHIFIR,是在杉木生长过程表的基础上,考虑不同整地、抚育方法和间伐对杉木生长的影响而建立的,该模型能对杉木生长进行预测和经济分析。根据树冠影响系数(I)对直径生长的影响,考虑了树冠对光的竞争,建立了树冠影响系数与重叠度关系的回归方程。用71个样地的调查资料对模型进行F检验和U检验,模型的预测精度比较好。该模型运用于杉木分布的中带,它可在生产中试用,并可用于杉木经营方式最优化组合的理论计算。
马尾松林昆虫群落及其时空结构的研究
任立宗, 王淑芬
1988, 1(4): 397-404.
摘要:
本文对湖南省靖县排牙山林场六种不同类型马尾松林的昆虫群落(包括蜘蛛)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所获688种昆虫和蜘蛛中,没有一种在群落中占有绝对优势,其数量分布比较均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林分,其昆虫群落的稳定性有差异。在林龄和郁闭度这两个重要的林分因子中,以林龄对稳定性的影响较大。本文提出用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的年极差(ED)及天敌/害虫比值(NE/P)这两个指标来评定群落的稳定性,试图从实质上阐明昆虫群落是否稳定的原因。在马尾松林由幼林向中林、成林发育的过程中,昆虫群落的天敌数量逐渐增多,害虫数量则相
我国榆树死亡原因探讨——兼析是否发生荷兰榆病
刘惠珍
1988, 1(4): 405-412.
摘要:
60年代以来,新疆、内蒙、河南等地的白榆人工林和次生林陆续出现成群或成片死亡。1982-1985年,作者曾先后对其死亡情况进行了大量调查,并对病榆木质部变色条纹和危害榆树的小蠹虫做了分离培养和接种试验。从榆木枯萎症状,病菌形态及接种后无死亡现象的结果表明,均与世界流行的荷兰榆病无相似之处。初步认为齐腹小蠹是导致榆树死亡的直接原因,而干旱为小蠹虫的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杉木造林密度试验研究Ⅰ.密度对幼林生物量的影响
惠刚盈, 童书振, 刘景芳, 罗云伍
1988, 1(4): 413-417.
摘要: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loata(Lamb.)Hook]为我国南方重要用材树种,造林历史悠久,分布面积广,集约化经营程度高,经济效益大,深受群众喜爱。研究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对了解我国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86年2月我们在江西大岗山实验局年珠林场的五年生杉木造林密度试验林内,进行了生物量测定,旨在探讨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幼林生物量的影响,研究其分配规律,为今后科学造林和营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型的主分量排序
郑德璋, 李立, 蒋有绪
1988, 1(4): 418-423.
摘要:
尖峰岭林区位于北纬18°23'13"-18°52'30",东经108°46'04"-109°02'43",在中国植被区划中属琼南丘陵山地季雨林湿润雨林区。植被种类极其丰富,野生高等植物有1500多种,植被可分为四个垂直带,六个类型:1.稀树草原带:(1)稀树草原,(2)砂生植被,2.常绿季雨林带:(3)常绿季雨林,(4)沟谷雨林,3.山地雨林带:(5)山地雨林,4.山顶苔藓矮林带:(6)山顶苔藓矮林。
油桐属与石栗属叶绿体的核酸、蛋白质及超微结构的初步研究
苏梦云, 周国璋
1988, 1(4): 424-427.
摘要:
叶绿体超微结构是叶绿体形态和功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叶绿体除在光合作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外,在高等植物细胞质遗传中,作为细胞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据估计,叶绿体DNA的信息量足以编码分子量为40000道尔顿的多肽约150-300个[7]。不同种的叶绿体蛋白质存在差异[2]。不同品种的叶绿体显微结构也存在明显差异[4]。前文[6]已发现油桐属和石栗属在叶片的核酸、蛋白质以及叶绿素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本文试图对该两属的叶绿体超微结
泡桐无性系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力的研究
熊耀国
1988, 1(4): 428-432.
摘要:
泡桐为我国的重要造林树种,总株数巳达七亿株左右,农桐间作面积2200万亩,遍及20多个省(区、市),已推广的泡桐良种约2亿多株。据估计,全国至少还可发展泡桐10亿株。如能选用优良无性系造林,木材增产的潜力是很大的。为了对已经推广的和将要推广的优良无性系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估计,就需要对泡桐的主要性状遗传力及其它遗传参数进行研就。
马尾松嫩枝嫁接愈合成活过程的研究
王培蒂, 秦国峰
1988, 1(4): 433-437.
摘要:
嫁接技术作为马尾松无性繁殖的主要手段,在无性系种子园、收集区、采穗圃的建设中已被广泛应用。马尾松嫩枝嫁接,以当年生嫩梢为接穗,砧木为三年生幼龄植株。嫁接之后的穗、砧接合部,从机械结合开始,经接面愈合,到输导组织沟通,最后来自不同母体的两部分组织,形成一个具同步代谢机能的个体。这一过程长达1-2个月之久。
茶花切花保鲜技术研究
邵蓓蓓, 高继银, 杨楩林, 陈旭新, 陈志新
1988, 1(4): 438-444.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对切花保鲜的研究多数以香石竹、月季等为对象,并侧重于瓶插保鲜为主。对茶花切花保鲜,特别是从花枝选择、贮运到瓶插保鲜进行系列配套技术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有报道。为了开发茶花切花保鲜技术,自1986年起进行了保鲜剂筛选、花枝选择、贮运保鲜等一系列试验,已取得初步成果,现报道如下。
杉木球果和种子发育节律的研究初报
迟健, 邵蓓蓓
1988, 1(4): 445-449.
摘要:
杉木为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研究也较充分,但对球果和种子发育的研究比较薄弱。蒋恕(1980年)[1]和华中农学院植物教研组(1975年)[2]等从解剖学角度研究过杉木的受精过程。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1973年)[3]和唐午庆等(1964年)[4]从物候学角度报告过杉木球果的大小和重量变化。我们则想从种子生产角度观察球果,特别是种子的发育过程,了解不同季节的种子品质变化,以便为最适采种期找到一些客观指标,并为种子园
松材线虫在我国的分布
杨宝君, 王秋丽
1988, 1(4): 450-452.
摘要: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 Buhrer,1934)Nickle,1970]引起的松树萎蔫病(Pine Wilt Disease)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松树感染此线虫后可很快死亡。作者在温室用松材线虫接种三年生黑松苗,35d后76%的松苗即枯死了。据记载,在日本由于松材线虫为害引起的木材年损失量最高可达240万m3。自1981年以来,在我国湖南、贵州、云南、浙江、江苏等省都有松树枯死现象。1982年首次在南京发现松材线
球果害虫对湿地松球果发育的影响*
赵锦年, 陈胜, 陆增法
1988, 1(4): 453-455.
摘要: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Engelm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好,松脂产量高,是重要的造林树种。浙江省自1975年至今栽植面积已逾4700ha。余杭、安吉、淳安、临安、天台、富阳和衢州等县市均已建立母树林和种子园。1978年建立的浙江省余杭县长乐林场湿地松种子园现已结实,但球果却连年遭受球果害虫的钻蛀,重则颗粒无收,轻则由于果轴和果鳞被蛀成纵横坑道,影响种子的质量和产量。
海涂引种秃杉初报
叶桂艳, 盛能荣
1988, 1(4): 456-459.
摘要:
秃杉(Taiwania flousiana)又名“(木屠)杉、土杉,系杉科台湾杉属的大乔木,树高可达75m,胸径2.5m。本树种寿命长(滇西有一千多年的老树)、出材率高(如云南台山,54年生的人工林,每公顷出材达1729.9m3)、生长迅速、树形挺拔壮丽;材质轻软、结构细致,是优良的绿化和用材树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树种。
入渗速度的前期土壤含水量的校正
王彦辉
1988, 1(4): 460-463.
摘要:
在研究不同植被类型、不同人为活动对土壤的涵养水源作用影响时,常应用“入渗速度”的比较。目前,作入渗速度试验时的水体温度校正已考虑到了,但前期土壤含水条件的校正却易被忽略。如不注意这一点,入渗速度的比较便失去了共同基础,所得结论也会出现偏差甚至错误。
紫胶园间作牧草的初步研究
刘化琴, 李昆
1988, 1(4): 464-466.
摘要:
本试验从广西引入卡松古鲁狗尾草(Setaria anceps)、格来姆柱花草(Stylosanthes gracilis)、大翼豆(Phaseolus atropurpureus var. siratro)、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从贵州引入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白三叶(T.repens)、意大利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成立生物化学实验室
林雁
1988, 1(4): 466-466.
摘要:
为提高林业科研水平,适应当前引进、开发和利用新的生物技术的需要,特别是解决科研工作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林业培养高科技人材,不久前在中国林科院林研所成立了生物化学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