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2年  5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
张万儒, 盛炜彤, 蒋有绪, 周政贤, 汪祥森
1992, 5(3): 251-262.
摘要:
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以森林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采用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途径,以与森林生产力密切相关的自然地理因子及其组合的分异性和自然综合体自然属性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为依据进行分类。根据上述原则将我国960×104km2的土地,先按综合自然条件的重大差异,概分为三大立地区域:东部季风森林立地区域、西北干旱立地区域、青藏高寒立地区域,再根据温度带、大地貌、中地貌、土壤容量分为森林立地带、森林立地区、森林立地类型区、森林立地类型。东部季风森林立地区域分为9个森林立地带、44个森林立地区、107个森林立地亚区;西北干旱立地区域分为干旱中温带、干旱暖温带2个立地带,11个立地区,38个立地亚区;青藏高寒立地区域分为高原寒带、高原亚寒带、高原中温带和高原亚热带5个立地带,10个立地区,17个立地亚区。
二元立木材积动态模型研究
骆期邦, 宁辉, 贺东北, 蒋菊生, 吴志德, 曾伟生, 张曙光
1992, 5(3): 263-270.
摘要:
为提高二元立木材积模型的精度,以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 Fish.et Mey.)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两个树种为例,研究提出了能充分利用样本信息的二元立木材积动态模型(其通式为V=C0·Df1D,H·Hf2D,H)及其建模原理与方法。这种模型不仅可显著提高精度,而且其参数可依据样本资料所反映的客观规律作出解释,模型稳定可靠。
大小年毛竹林改制技术研究*
萧江华, 楼一平, 吴良如
1992, 5(3): 271-277.
摘要:
对大小年毛竹林施行单株立竹断鞭(A)、大年春季强度疏笋(B)、改变立竹砍伐期(C)和自然留养小年竹(D,作对照处理)等改制技术措施,经三度(1985~1990年)的试验表明:单项技术处理中以强度疏笋对小年竹的诱发及林分的改制速度作用效果最为明显,较对照处理达到极显著差异,在三度半立竹年龄结构的竹林中小年竹数占立竹总数的42.6%,完成了大小年毛竹林到花年毛竹林的改制。A和B两项措施合并施行(B+A)的改制效果优于A或B,与对照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三度半立竹年龄结构的林分中小年竹占49%。断鞭处理在第三度时出现明显的改制效果,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差异。改变伐竹期(C)的改制效果与对照处理无显著差异。
中国梨木虱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李大乱, 张翠疃, 苏海峰, 徐国良
1992, 5(3): 278-283.
摘要:
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sis在冀中南梨区一年发生6~7代,6~7月份为猖獗发生期。确定了各代各虫态历期和各龄历期。若虫开始产生分泌物时间为3~7天,4~20天粘液将若虫包埋.分泌物主要成分是含=CH2、-OH、-NH2、-C≡N和=C=O基的高分子有机物。若虫在梨园和树冠的空间分布均属于聚集型。确定了危害部位和造成早期落叶的最低虫口密度,叶柄基部为4头,叶片上为12头。成虫主要越冬场所在落叶枯草间。
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径流特征的研究
马雪华, 杨茂瑞, 刘永敏
1992, 5(3): 284-289.
摘要:
为探讨亚热带人工林的水文效应,1984~1990年,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22年生杉木和马尾松林中,对降雨、径流等进行定点测定,结果表明:试验区林地的年平均径流量为15.648~31.148mm,年平均径流系数为1.245%~2.537%。降雨量与径流量的较佳回归模型为y=ab。
“笋竹两用丰产林培育和加工利用”通过鉴定
郑义和, 李惠丽
1992, 5(3): 289-289.
摘要:
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笋竹两用丰产林培育和加工利用》,由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和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共同承担,经过四年多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预定任务。
抗锈病3070、3072号柚木种源的选择
邝炳朝, 郑淑珍
1992, 5(3): 290-297.
摘要:
经过多年观测、重复试验,选出了对柚木锈病侵染具有很强抵抗力的3070、3072号柚木种源,其感病指数分别为标准种源的3.5%与9.9%,病情指数分别为2.0%与9.4%,且抗病性能相当稳定。综合适应性、生长、干形、分枝特性、开花结实等7个性状,其聚合指数分别为标准种源的143%~197.5%与131.4%~186.8%,为缅甸(对照)、泰国、越南、老挝等国诸种源平均值的1.5~2.25倍,是海南省当前的优良种源。
杉木优良家系区域测定的研究
洪昌端, 陈天霞, 张萍, 王赵民, 何贵平, 吕本树
1992, 5(3): 298-303.
摘要:
以全国10个省(区)14个杉木初级种子园的112个优良家系为试材,在浙江两个点进行区域性试验,5年的调查资料分析结果如下:①选出了41个优良家系,其选择率为39.4%,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23.9%。②地点、种子园的效应及种子园×地点的互作效应都极显著,说明选择是可行的,但环境对杉木生长起很大的作用。③营建种子园增产效益明显,参试的14个种子园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18.6%,并且,来自中心产区种子园大于一般产区。
火炬松早期性状鉴定技术的研究
谭碧霞, 钟伟华
1992, 5(3): 304-310.
摘要:
多年来作过火炬松种子重量与苗木高生长相关性、种子发芽速度与苗期形态测定、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苗期测定和等级苗造林测定的早期性状鉴定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火炬松种子(含优树自由授粉种子)重量对苗期80天或苗高未达15cm前有影响,随后逐渐消失,子代1年生苗高可预测同一家系5年生植株高生长;种子发芽早晚与苗高生长没有相应的关系;出圃前苗木轮枝数与高生长呈正相关;顶芽数在等级苗间没有明显的差异,Ⅰ级苗(超级苗)造林后6年其树高、胸径生长保持优势,树干材积比林分平均木材积大14.5%。
生长调节剂与板栗生长、成花及结果的研究*
朱长进, 刘庆香, 赵丽华, 巨关升, 王蕤
1992, 5(3): 311-316.
摘要:
应用生长调节剂对板栗处理的结果表明,BA1000ppm促进了结蓬量、出实率及单株产量而抑制了新梢的粗生长和叶片扩大;青霉素150ppm和自配的稀土制剂RS300ppm都能增加出实率,前者能明显促进雌性成花并对抑制新梢伸长生长有一定作用,后者则加速了新梢的粗生长;自配的生长调节剂MN500ppm在雌性成花、结蓬量、出实率和单株产量四个方面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无其它方面的不良影响;PP333500ppm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结实率并减缓新梢伸长生长,同时也抑制了叶片扩大;GA3200ppm尽管能增加结实率,但主要表现为加速新梢伸长生长,减少结蓬量,抑制雌性成花,降低雌雄比例,显示出雄性化趋势。对内源激素的分析结果也表明,较高浓度的GA3更利于雄花分化及发育。
ZT、ABA等内源物质与杉木树龄及其组培复壮的关系
费学谦, 阙国宁, 周立红
1992, 5(3): 317-320.
摘要:
对不同树龄的杉木嫩梢及其培养体中ABA、ZT和单宁含量的变化作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季节ABA和单宁的含量均和树龄呈正相关。三种年龄杉木的嫩梢中ABA含量的年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以抽梢旺季较低,盛夏季节较高。根据ABA水平,组培材料的采集应在春梢生长旺季进行。采自2、10年生母本的外植体材料,经初代培养后,ZT含量均有明显上升。但在2年生母本培养体中尤为明显。与此同时ABA含量却大幅度下降。经4次继代培养后两种材料中ZT含量均有所下降,且差异缩小。ABA含量却出现回升。它们的消长与嫩梢增殖能力有关。
鞭角华扇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的研究
崔相富, 陶华齐, 王于荣, 郑永祥
1992, 5(3): 321-327.
摘要:
鞭角华扁叶蜂是柏木、柳衫的重要害虫,一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室中变为预蛹越夏、越冬,翌年5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6月中下旬为幼虫危害盛期。林间防治采用3Y-35型喷烟机,5%溴氰菊脂1份和柴油20份的混合剂雾化熏杀1~4龄幼虫效果良好。
低海拔地区白蜡虫的繁殖研究
张再福, 王源楠, 高刚峰, 林敬德, 高善发, 张长海
1992, 5(3): 328-334.
摘要:
1985~1987年,分别从云南省昭通地区海拔1350m的永善县万和乡和海拔1950m的昭通市卡子村,引白蜡虫种虫在福建三明市海拔185m的岩前地区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白蜡虫世代稳定,一年发生一个世代,种虫平均长9.58mm,宽8.4mm,高8.08mm,怀卵量平均5718粒,最多12789粒,最少1674粒;性比平均1:3.04,最高1:3.8,最低1:2.34;蜡花平均5.61mm,最厚7.74mm,最薄3.74mm;蜡熔点82~83℃,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从而突破了白蜡虫在海拔200m以下地区不能繁殖的界线。
科技进步对营林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李智勇, 黄鹤羽
1992, 5(3): 335-341.
摘要:
本项研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AHP)对营林科技进步的经济贡献率进行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测算,以寻求我国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评价计量的新途径。研究结果指出,营林科技进步的经济贡献率为22%,在15%~25%取值区间内。
马尾松穗条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结构、营养成份与嫁接效果
王培蒂, 秦国峰
1992, 5(3): 342-346.
摘要:
应用嫁接技术建立无性系种子园,是马尾松良种繁育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十多年来的摸索和实践,利用嫩枝接穗嫁接不论是小范围试验还是大面积生产,均表现出质量高、效果好的优良特点。广东韶关地区林科所应用嫩枝嫁接,平均成活率达84.1%以上,比老枝嫁接高2~3倍[1]。广西贵县覃塘林场连续4年分别不同季节进行嫁接对比试验,嫩枝嫁接成活率达84.5%~100%,而老枝嫁接仅有10%~21.4%[2]。
红藤种子储藏条件的初步研究
尹光天, 许煌灿
1992, 5(3): 347-350.
摘要:
红藤(Daemonorops margaritae(Hance)Becc.),俗名黄藤,属棕榈科有刺攀缘藤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藤种之一。天然分布于华南地区的海南省和广东、广西南部地区,分布海拔为0~1200m,是仅分布于我国的特有藤种。但由于对野生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目前天然资源已近枯竭,亟待发展人工栽培。红藤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容易丧失活力,如即采即播,发芽率低且极不整齐,发芽期可长至10~12个月,甚至更长[1],致使苗木来源缺乏,价格较高,这势必限制人工栽培的推广。因此,提高红藤种子发芽率,促使种子发芽整齐和降低苗木成本,已成为急需解决的生产问题。本试验旨在探索种子储藏温度和湿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以便为生产上采种、运输和育苗提供科学依据。
杨毒蛾抽样调查技术的研究
牛延章, 王福维, 张红岩
1992, 5(3): 351-355.
摘要:
杨毒蛾(Leucoma candida Staudinger)是吉林省西部防护林杨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先后在白城、洮南和镇赉等市(县)成灾。在杨毒娥的综合治理中,已有了该虫的危害指标及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但由于没有统一、可行的杨毒蛾抽样调查方法,限制了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本项研究就是针对这一突出问题而进行的。本文对杨毒娥幼虫进行了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以及序贯抽样的研究、比较,提出了杨毒蛾估值抽样和风险决策抽样的方法、公式及抽样数。
松花粉开发利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1992, 5(3): 355-355.
摘要:
1992年5月3日,在北京由中国林科院院长刘于鹤主持,举行了松花粉开发利用新闻发布会。参加该发布会的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林业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18家新闻单位;有于若木、胡昭衡、奚惠达、陈统爱、刘与任等嘉宾;有国家计委、林业部、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所、中华医学会、中国农科院原子能所、水稻所、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代表,共54人。
天敌昆虫对马尾松毛虫控制作用及其群落的研究
夏育陆, 周健生, 吴正坤
1992, 5(3): 356-360.
摘要: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的天敌,国内研究已久,为马尾松毛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依据。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安徽省安庆地区马尾松毛虫三个不同发生类型区天敌昆虫种类及对马尾松毛虫的控制作用,比较研究了三个不同发生类型区天敌昆虫群落的差异,为防治马尾松毛虫提供理论根据。
白蜡虫寄生树良种选育研究
刘化琴, 张长海
1992, 5(3): 361-364.
摘要:
我国白蜡生产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云南、四川、湖南、西藏等20多个省区都有白蜡虫分布。但长期以来,广大产区仅用女贞树和白蜡树养虫、产蜡,寄主树种单一,成为影响我国白蜡生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吴次彬教授提出,为发展白蜡资源开展寄主树选育研究。1986年笔者分别从福建、四川、湖南、辽宁、云南等省的白蜡产区引入11个寄主树种,在云南景东育苗造林,放养白蜡虫,从中选出优良寄主树种华南小蜡、散生女贞。现将2树种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山楂丛枝病类菌原体(MLO)的电镜观察
金开璇, 汪跃, 张锐, 王敏, 王以莲
1992, 5(3): 365-366.
摘要: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var.major N.E.Br.)为我国特产果树,全国已有十多个省市栽培山楂,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仅北京市就达10万亩,约400万株,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一种重要途径。近年来,由于山楂丛枝病的发生,造成山楂苗木和大树枝条枯死,影响果实产量。据在北京市各区县调查,在山楂种植地区内,病害严重发生的约达20%左右。该病1988年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果所资源圃内发现,危害山楂品种较多,以小楂或以小楂为砧术的品种发病严重。病害有不断发展的趋势,成为当前山楂生产中的一大障碍。
北京九龙山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张理宏, 李昌哲, 杨立文
1992, 5(3): 367-370.
摘要:
试验地属北京市门头沟区,地处116°6'E,39°42'N,属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海拔220~599m。年平均气温11.8℃,一月份平均气温-4.1℃,七月份平均气温25.6℃;年平均降水量623.0mm,多雨年份达974.7mm,少雨年份仅285.3mm,其中1988、1989年的降水量分别为974.7mm、600.3mm,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而7、8两月的降水量又占这一期间的80%以上;年平均蒸发量1870.7mm;年平均风速2.5m/s,主风向为西北风。属南温带亚湿润区和南温带亚干旱区。
有关桉树组培几项新技术研究进展
曹月华
1992, 5(3): 371-371.
摘要:
将长约1.5~2.0cm长的巨尾桉继代苗,不必分头尾投入装在三角瓶深约3mm,添加2~10mg/L、IBA、液体的、修改的MS培养基内,只要苗的任一部分(茎顶、叶子或茎基部)接触到培养液,7~10天后可有80%以上生根。生根苗移栽成活率80%左右。这一方法较一般生根法降低成本3/4,并便于今后组培苗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