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4年  7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木麻黄苗期接种弗兰克氏菌效应及其与营养元素的关系*
康丽华
1994, 7(2): 129-132.
摘要:
试验结果表明,细枝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的接种效果较山地木麻黄明显。接种不同弗兰克氏菌的木麻黄苗木,其高、地径和生物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营养元素Ca、Co、P和Mg有效地提高苗木的接种效果,其中P是木麻黄生长和固N的限制因子。接种苗木的含N量均高于对照的苗木。
黑荆树优良地理种源选择研究*
高传壁, 郑芳楫, 任华东, 方玉霖, 刘石俊, 张庆华
1994, 7(2): 133-142.
摘要:
30个黑荆树国内外种源,在我国南方四省(区)5个点营造了13hm2种源试验林,5年生时的调查材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生长、发育、通直度、树皮厚度、单宁含量、抗性等性状差异显着。各试点6个入选种源的平均单株材积,比总体平均值大21%~95%,单宁含量比总体均值高2%~7%,种源与地点的互作不显着,说明种源表现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根据生长量、产皮数量与质量、抗逆性及种源稳定性等指标,综合评定出6个适合在我国黑荆适生范围推广的优良种源。
北京九龙山灌丛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分析*
刘创民, 李昌哲, 苏云良, 张满屯, 焦桐林, 金铃
1994, 7(2): 143-148.
摘要:
应用物种多样性的Shannon-Wiener指数(H)、均匀度(J)、生态优势度(C)等指标,测定了北京九龙山18个天然次生灌丛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结果是;H为1.55~3.44,J为0.54~0.89,C为0.12~0.41.物种多样性随生境条件渐好、海拔的递增以及群落结构的复杂性而递增。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有密切关系,它随均匀度增大而增加,与生态优势度的增加而递减。这项研究有助于对水土保持天然灌木林结构模式的研究水平的提高。
泡桐苗期性状差异和相关的研究*
熊耀国, 竺肇华, 林镜中, 曾宗泽
1994, 7(2): 149-154.
摘要:
1983年至1985年在四川省资中县林场对泡桐属9个种的16个苗期性状进行了观测,并通过两两性状的相关分析和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包括苗高和地径在内的13个性状之间存在着显着的表型相关性;各种间、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和重复力的差异显着。与苗高相关紧密的主要因子有节数、地径、维管束痕长、叶痕宽、叶宽和叶柄夹角;影响地径的主导因子为维管束痕宽、叶长和苗高。
泡桐对丛枝病原MLO的抗性研究*
田国忠, 熊耀国, 汪跃, 赵丹宁, 李峰, 徐刚
1994, 7(2): 155-161.
摘要:
本试验通过试验林自然发病调查、病根苗抗病性测定及DAPI染色等方法,对不同无性系及杂交组合的泡桐试材抗病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5~6年生泡桐自然感染MLO后的地面部分发病现象可归纳为四种类型;丛枝型(WB)、黄化型(Y)、丛林黄化型(WB+Y)和丛枝花变叶型(WB+P).外部发病差异与其韧皮部筛管中MLO的含量有直接联系。一般情况下,MLO的浓度高低依次为花变叶部位、丛枝部位、黄化部位、无症或健康部位。在根部MLO浓度低,且无性系间差异不显着。不同无性系间或杂交组合间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别。根据病状反应、病情指数和病组织MLO浓度测定结果,可以区分为高抗、中抗和感病三种类型。初步筛选出一批抗病性强、生长性状好有可能被利用的试材,以及生长性状差但表现出较强抗丛枝病特性的无性系或杂交组合。
北京九龙山林地对降雨的调蓄功能*
张理宏, 李昌哲, 杨立文
1994, 7(2): 162-167.
摘要:
对北京九龙山油松林、侧柏林、阴坡灌木林、阳坡灌木林的林冠层、枯落物层及土壤层对降雨的调蓄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种不同林地的林冠截持率为22%~32%,大暴雨下的截持率为7%~10%;枯落物层的有效调蓄为0.46~2.42mm;50cm土层的快速、慢速和变化调蓄量分别为35~48mm;54~48mm,28~52mm;四种林地调蓄功能的顺序从大到小为油松林、阴坡灌木林、阳坡灌木林、侧柏林。
杨树新无性系扦插生根特性的研究
李桂英, 吕士行
1994, 7(2): 168-174.
摘要:
以杨树新无性系NL-80l06、NL-80121和NL-80351为材料,从解剖学角度研究其扦插生根的机理。结果表明,无性系NL-80106的生根能力较NL-80121和NL-80351强;插穗的不定根原基在母株生长早期形成,起源于射线与形成层交叉处;不定根原基的数量随着苗高的增长而增多;但插穗的生根能力与不定根原基的数量关系不大。
落叶松人工林间伐技术优化研究*
张会儒, 姜文南
1994, 7(2): 175-180.
摘要:
本文以林分生长模型为基础,将林分的经营指数作为状态变量,将主伐时林分平均直径作为目标,将达到这一目标时林分总收获蓄积量作为指标函数,建立了离散确定性动态规划模型,编制了计算机模拟系统。利用此系统即可对落叶松不同培育目标下的最佳间伐时间、间伐强度和主伐年龄等进行决策。结果表明,优化决策方法在保留株数、间伐次数和总收获蓄积量上都优于一般决策方法,它既可对落叶松林分进行生长预测,也可为制定经营单位的经营方案提供依据。
林业专家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郭志伟, 王振琴, 朱彤, 郭纯良, 王秋丽, 王琰
1994, 7(2): 181-186.
摘要:
该研究采用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建立了我国林业系统第一个专家数据库,研制出了林业专家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共收录全国200个科研、教学、生产管理单位的专家学者584人。这些专家学者分布于26个学科,96%的人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较丰富的业务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知名度。研制的专家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存贮、维护、统计、查询和输出等基本功能。用户不需编程,可随时提取、增加和修改有关专家的基本情况和科研活动等信息。
英德跳(虫脩)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研究
陈世兰, 徐世多, 赖新红, 胡斯林, 林隆福
1994, 7(2): 187-192.
摘要:
英德跳(虫脩)是我国森林昆虫竹节虫目的一新虫种。在广东省英德县首次发现危害黎蒴栲林成灾得名。若虫和成虫危害黎蒴栲为主的壳斗科树叶,以成虫危害最烈。该虫在英德县1a发生2~3代,世代重叠。以第1、2代成虫产的卵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翌年2月下旬卵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为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在5月上、中旬使用3%666烟剂15kg/hm2防治,效果达85%以上,使用绿僵茵1.5×1013个/hm2孢子防治,效果可达70%以上。
长期贮藏对马尾松种子品质的影响*
王培蒂, 秦国峰
1994, 7(2): 193-198.
摘要:
利用3个气候带5个产地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种子,采取2种贮藏方法贮藏,在采种后11a里对贮藏种子逐年进行品质测定。常温开放贮藏法,种子贮藏3~4a发芽率降到2%~0%,几乎丧失生活力;而2~4℃低温密封贮藏法,可使北亚热带种子贮藏8a,中亚热带种子10a以上,南亚热带种子3~4a,此时,种子发芽率仍能保持在贮藏前发芽率的70%.可供生产上继续使用。贮藏种子必须是发育正常、完全成熟的种子,为此应在最适采种期采种。
不同种源巨桉生长与材性变异*
王豁然, 柴修武, 郑勇奇, 臧道群, 方玉霖, 王维辉
1994, 7(2): 199-202.
摘要:
在我国南方,巨按(Eucalyptus grandis W.Hill ex Maiden)是生长最快的桉树之一,现已被选作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的主要树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与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于1986年在福建省长泰县首次建立巨按全分布区种源试验林。
山楂丛枝病过氧化物同工酶的研究*
汪跃, 金开璇, 张锐, 王敏
1994, 7(2): 203-205.
摘要: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var.major N.E.Br)为我国特产果树,全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仅北京市即达400万株左右,成为山区发展经济的一大优势。近年来,部分地区发生山植丛枝病,造成苗木和大树枝条枯死,据在北京各区县调查,病害严重的地区约达20%左右。
落叶松外生菌根真菌优良菌株筛选及其在造林中的应用*
周玉芝, 韩桂云, 齐玉臣, 刘忱, 何兴元
1994, 7(2): 206-209.
摘要:
菌根真菌与树木共生营养,对提高育苗、造林成活率及林木速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为了研究东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落叶松的菌根真菌及选育优良菌株,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早期生长效果,实现苗木人工菌根化,从全国各地松树林下采集能形成菌根的真菌子实体,分离得到菌根真菌纯培养菌株。
抚宁吉松叶蜂幼虫种群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温秀军
1994, 7(2): 210-214.
摘要:
进行抚宁吉松叶蜂(Gilpinia sp.)种群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的研究,对虫情监测,种群密度的准确估计,有关种群资料的统计分析以及对此虫的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南京地区松褐天牛成虫发生、补充营养和防治
徐福元, 席客, 杨宝君, 葛明宏, 孙永春
1994, 7(2): 215-219.
摘要:
松褐天牛(Mon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干热河谷区滇刺枣生物学特性
喻赞仁
1994, 7(2): 220-223.
摘要:
滇刺枣(Ziziphus mauritiana Lam.)是信德紫胶虫[Kerria sindica(Mahd.)]的主要寄主植物,我国以台湾省和云南省分布最广。在云南以怒江、金沙江及大盈江流域分布较多,海拔1200m以下的潞江、元江、元谋等干热河谷区分布较为集中。
野生滇刺枣的改造利用
李金元, 胡学明
1994, 7(2): 224-226.
摘要:
滇刺枣(Ziziphus mauritiana Lam.)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1],而且还是优良紫胶虫─-信德紫胶虫[Kerria sindica(Mahd.)]和四号紫胶虫[K.lacca(Kerr)]的主要寄主[2],为南亚和东南亚紫胶产区普遍使用[3]。近年来在云南省的元江、元谋、双柏等县利用滇刺枣放养紫胶虫生长发育正常[4],产胶稳定,平均胶厚度0.5cm以上,胶质优良[5]。对老龄野生滇刺枣进行改造利用时省时省事,每年可生产大量的优质紫胶。为此,1986-1989年在云南省元谋县设点对老龄野生滇刺枣进行了改造试验。
肉花卫矛种子休眠及其解除的研究
陈钧林
1994, 7(2): 227-229.
摘要:
肉花卫矛(Euonymus carnosus Hesml)属卫矛科,国内分布于湖北东部、安徽、浙江、台湾等省海拔60~900m的丘陵山地,为一落叶或半常绿乔木,秋天叶色转红并伴以红色下垂的朔果,是一有待于开发,观赏价值很高的秋色叶树种。
赤峰小黑杨群状栽植试验*
赵天锡, 王富国
1994, 7(2): 230-233.
摘要:
赤峰小黑杨群状栽植试验赵天锡,王富国关键词赤峰小黑杨,树高,胸径,间作群状栽植是一种不均匀配置的造林方法,过去曾在恶劣条件下造林应用过[1,2],但在杨树集约栽培中尚未见使用。该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在单位面积上既提高中、小径材产量,又延长间作年限,从而提高造林经济效益的可能性。
基因库中21个美洲黑杨无性系的抗寒性*
徐红, 张崎纹, 陈一山, 解荷峰
1994, 7(2): 234-237.
摘要:
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 Marsh)无性系具有生长迅速,抗病虫性较强等优良性状。历史上引种成功的几个美洲黑杨无性系已成为我国杨树人工林中主栽树种和改良乡土杨树的重要亲本材料。
马尾松雄花枝性状研究
黄少甫, 陈孝英, 吴天林, 赵治芬
1994, 7(2): 238-238.
摘要:
马尾松雄花枝性状研究几年来对马尾松雄花枝(着生雄球花的短枝)作了一些试验;花枝长度与雄花数目的关系;花枝上球花出粉量;花粉含水率、体积等。这方面的资料,国内未见有报道,但它对杂交育种和花粉交易中合理使用劳力、花枝采集量、花粉的保存等均具理论和生产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