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5年  8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马尾松天然林木材化学组分和浆纸性能的地理模式*
周志春, 秦国峰, 李光荣, 黄光霖, 陈炳星, 程传演
1995, 8(1): 1-6.
摘要:
通过对马尾松自然分布区内14个天然群体木材化学组分的分析和浆纸性能的测试,发现木材戊糖、灰分含量、纸张抗张、耐破和撕裂强度呈现随纬度变化的地理模式,与经度无关。和北部天然林相比,南部林分的木材戊糖和灰分含量较低,在相同的蒸煮条件下,浆的Kappa值较高,纸张抗张和耐破指数较低而撕裂指数较高。木材α-纤维素、木素、苯醇抽出物含量以及制浆得率与经纬度无关。研究还发现木材灰分含量和纸张撕裂指数与树木年龄有关,其它性状的年龄效应则较小。
“面向对象的地理信息系统WINGIS”达国际先进水平
袁凯先
1995, 8(1): 6-6.
摘要:
该项研究属1993年中国林科院基金资助项目,由本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承担。该研究是在以往多个地理信息系统(GI3)的基础上开始的,集国内外经验在微机上开发基于WINDOWS环境的地理信息系统。
应用32P对马尾松、黎蒴栲种间关系的研究*
陈红跃, 徐英宝
1995, 8(1): 7-10.
摘要:
应用32P分别对马尾松、黎蒴栲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树种根系的吸收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结构中树种对32P的吸收能力有差异,大小顺序为:混交林黎蒴栲>混交林马尾松>纯林马尾松。应用32P研究马尾松、黎蒴栲的异株克生作用,结果表明:(1)黎蒴栲的根及其它器官组成的7种试验液对马尾松苗叶子的32P水平有提高作用;马尾松的枝、根等5种试验液则对黎蒴栲苗叶子的32P水平也有提高作用。(2)两个树种地上部分的相互作用使马尾松和黎蒴栲苗叶子的32P水平分别比其对照组提高41.1%和55.8%.
西澳粘滑菇在尾叶桉上的菌根合成*
弓明钦, Nicholas Malajczuk, 王凤珍, 陈羽
1995, 8(1): 11-13.
摘要:
利用经特殊培养的西澳粘滑菇菌种,人工接种在尾叶桉幼苗根部,35d后有60%的幼苗根部都长出1~2个子实体,经鉴定,该子实体为原接种菌。菌根感染率检查结果表明,有80%幼苗形成菌根。生长8个月的幼苗其平均树高比未接种苗增加52.2%,地径增加29.4%,地上及地下部分生物量(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268%及214.3%.西澳粘滑菇不仅在华南地区桉树上可以完成菌根合成,而且对幼树生长的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是华南地区桉树的优良菌根菌。
马尾松球果和种子的生长发育及养分动态*
王培蒂, 秦国峰
1995, 8(1): 14-19.
摘要:
1990~1993年连续4a,对马尾松球果和种子的生长发育与养分动态,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马尾松球果系2年成熟,授粉(4月上旬)后当年为幼球果形成期;第2年受精前的6月至以后的9月中旬为球果迅速生长期,9月下旬至10月为球果成熟期。(2)在2年生球果生长期间,球果干物质不断增加,而水分含量逐渐减少,10月底干物质与水分的含量达到平衡点。(3)球果养分的含量,l年生球果幼期N>K>P,三者变化趋势近乎一致,2年生球果含N量明显下降。种子内的N、K含量在7月中两者相当,此后N含量上升直至成熟期,到10中K与P的含量相近。(4)胚胎发育进程中,球果和种子的体积与养分含量在原胚和幼胚阶段(7月至9月中旬)的变化最大,以后渐趋平缓。
中国紫胶虫生活史及其胶表物候
杨星池
1995, 8(1): 20-24.
摘要:
中国紫胶虫(Kerria chinensis)与其它胶蚧一样,均隐匿在其胶被内生长发育,外观难以看到各虫龄期的体形特征。用图表形式把各虫龄期及其相关的泌胶形态和冬夏两代各自所需无数标出,即可清楚看出该虫生活史、生活周期及各发育阶段期间的变化和关系。同时,列出各虫龄期特征检索表,便于在科研与生产中应用。
林分密度研究评述──关于3/2乘则理论*
李凤日
1995, 8(1): 25-32.
摘要:
通过回顾近30a来对植物种群自然稀疏规律──3/2乘则理论的研究结果,全面评价了这一密度理论及其对林分自然稀疏上限线的适合性,并得出结论: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树冠形状及林隙发生动态变化,因此不满足3/2乘则。建议采用同一林分的林木大小及林木株数之间动态变化规律,重新建立林分密度理论。
木兰科两种濒危树种早期生长特性的研究*
孙冰, 粟娟
1995, 8(1): 33-38.
摘要:
选择树高、胸径月生长数量化指标,应用逻辑方程Y=K/(1+ea-bt)描述石碌含笑和华中木兰引种到广州后的早期生长表现,相关系数均大于0.90.通过各树种年生长节律、连年生长变化和速生长的模型构造与分析,揭示了濒危树种在迁地保存区的早期生长规律、与气候因子的相互关系、随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对濒危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引种适应性作了初步探讨。
不同覆盖物对雷竹林笋生产的影响*
曹群根, 冯世祥, 何月祥
1995, 8(1): 39-43.
摘要: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8种覆盖物对林地土壤温度的调节和对雷竹林笋期、笋产量及竹林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覆盖物均提高了林地土壤温度,提早了始笋期,延长了产笋期,增加了竹林的笋产量与产值。经综合评定,若糠覆盖为最佳处理,与对照相比,其试验林地表层土壤(0~25cm)温度提高3.83℃,始笋期提早41d,笋期延长40d,产量、产值和纯收益分别增长29.4%、270.3%和310.2%.
马尾松容器育苗菌根化对苗木生长及基质的影响*
陈连庆, 裴致达
1995, 8(1): 44-47.
摘要:
马尾松容器育苗菌根化促进了苗木生长,苗高比非菌根化的提高109.7%,地径提高66.4%,干物重提高411.2%;改善了容器基质的理化性质,使其结构疏松良好,水分涵养能力增强,提高了有机质、N、P、K等养分含量;促使微生物总量和细菌、放线菌、真菌比例的变化,R/S比值减小。
“余甘子加工利用技术”研究成果通过鉴定
张玲
1995, 8(1): 47-47.
摘要:
“余甘子加工利用技术研究”系1989年林业部课题,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承担。经过5a研究,于1994年12月10日由林业部科技司主持在昆明通过技术鉴定。
采穗园母株生根性状遗传变异和选择效应*
王笑山, 郑先武, 王建华, 许传森, 王有才, 杨焕君
1995, 8(1): 48-53.
摘要:
对3.5年生日本落叶松采穗园4个家系40株母株生根率、生根量和偏根率遗传变异,不同生根性状间表型相关研究表明,家系间生根率、生根量和偏根率差异尚达不到0.05的显着水平。但不同母株间上述差异均极显着。单株生根率、生根量等的遗传力大于家系,方差分量分别比家系大4~36倍。部分家系生根率与生根量、偏根率之间相关关系紧密程度不同,但生根量与偏根率之间各家系均呈极显着负相关。根据生根率、生根量综合评价结果,按50%入选率对采穗园进行淘汰,或用生根性状优异的母株扦插苗建第二轮采穗园,插穗生根率、生根量比总体利用水平可分别提高20.3%和29.8%,而又不致严重减少采穗园母株的遗传多样性。
刚竹属部分竹材纤维形态与主要理化性状*
张静文, 王华忠, 马乃训, 张文燕
1995, 8(1): 54-61.
摘要:
对刚竹属34种散生竹种竹材的纤维形态、组织比量、纤维素含量和基本密度测试结果表明:34个竹种竹材的纤维长为1.545~2.119mm;纤维宽为12.20~17.64μm;长宽比为96.6~150.4;壁腔比为2.46~5.62;纤维素含量为41.26%~49.29%;纤维组织比量为29.47%~56.55%;基本密度为0.559~0.809g/cm3,各竹种之间竹材纤维形态和主要理化性状统计分析结果都存在极显着差异。
新疆北部阿尔泰地区鸟类调查研究*
邓杰, 张孚允, 杨若莉, 郑荣光, Mark R. Fuller, Williams S. Clark
1995, 8(1): 62-66.
摘要:
1991年6~7月,对新疆北部阿尔泰地区的鸟类进行了广泛调查,共记录到120种鸟(包括猛禽22种),其中40种为当地首次记录,蜂鹰(Pernis apivorus Linnaeus)和黑翅燕(Glareola nordmanni Nordmann)两种为中国首次的正式记录。考察还收集到有关阿尔泰隼[Falco altaicus(Menzbier)]栖息环境的有关资料,并在文中对其分类地位和中国两种新记录鸟种进行了讨论。
海南岛清澜港红树树种适应生境能力与水平分布*
郑德璋, 廖宝文, 郑松发, 许达桂, 韩智
1995, 8(1): 67-72.
摘要:
红树植物的器官形态变异反映了它们对于不同潮间带生境的适应能力,灰色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杯萼海桑、海桑、正红树属于适应潮间带生境能力强的种类,木榄、海莲属于适应潮间带生境弱的种类。适应能力强者在低、中潮滩组建群落,适应能力低者在高、中潮滩组建群落。随潮间带淤积升高,适应能力强者不断向外占领裸滩,适应能力弱者不断侵入适应能力强者的迹地。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不同株系酶电泳的研究*
胡凯基, 杨宝君
1995, 8(1): 73-77.
摘要: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来自国内及日本、加拿大、法国、挪威的松材线虫及拟松材线虫株系作酶电泳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株系的苹果酸脱氢酶及纤维素酶酶谱各不相同。超氧化物歧化酶有1条在不同株系中迁移率相同的酶带。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在酯酶谱上差异明显,但培养于裂褶菌、多毛孢和葡萄孢上的来自南京黑松上的同一株系线虫的酯酶谱也显示了明显差异,表明了该酶的不稳定性。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是唯一可区分两种线虫的酶,松材线虫只有1条迁移率0.39的带,拟松材线虫只有1条迁移率0.51的带,可用于两种线虫的生化鉴定。对可溶性蛋白质及过氧化物酶的分析,未检测到清晰可辨的酶带。
诱导杨树抗溃疡病机理的研究
杜建玲, 项蔚华, 沈瑞祥
1995, 8(1): 78-81.
摘要:
用100、500、1000ppm-浓度的5406细胞分裂素和稀土分别诱导群众杨的离体枝条,3d后进行接种。实验证明,用“5406”发病率降低了63.3%~70%,病情指数降低了51.5~65.2;用稀土发病率降低了60%~70%,病情指数降低了29.1~73.9.接种后的群众杨皮部SOD活性在72~96h内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呼吸强度48h达到最大值,96h明显减弱,并基本稳定。发病后,皮部总蛋白含量增加1.7~4.4倍(对照总蛋白含量仅增加0.9倍),增加的量随诱导剂的浓度增大而增多。
白花泡桐树冠结构、生长性状的选择对于形改良的影响*
赵丹宁, 熊耀国, 宋露露, 王华, 曾旭, 徐作华
1995, 8(1): 82-87.
摘要:
为了改良白花泡桐的干形,对树冠结构、生长性状与干形的遗传相关进行了剖析和通径分析,计算出主要树冠性状、生长性状对干形的63个选择指数方程。结果表明,胸径、小枝数、分枝总长、冠表面积和树高对形数、圆满度的决定系数在0.405~0.940和0.426~1.064之间。由以上5性状和形数或圆满度组成的综合选择指数方程效果最好。对形数选择的遗传进度、相对效率分别为0.155和159.0157%.对圆满度选择的遗传进度、相对效率分别为0.174和128.3679%.
五台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生产力与营养元素的积累*
刘再清, 陈国海, 孟永庆, 李建国, 刘命荣
1995, 8(1): 88-93.
摘要:
在太行五台山地区,调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16块标准地,并测定了单株平均木各器官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含量,拟合了华北落叶松林木各器官生物量随年龄变化的logistics生长方程。试验表明:华北落叶松立木及林分生物量年平均生长随年龄呈抛物线变化,24年生时达到高峰,而叶片对干材的净光合同化率18年生时即达顶峰,约为400g/m2.15年生林木各器官主要营养元素总积累量,从大到小顺序为N、Ca、K、Mg、P,林分每公顷可积累以上五种营养元素的总量是888.91kg.N为406.86kg,其中叶片中N积累214.56kg,占总N积累的52.74%;干中N积累54.35kg,占总N积累的13.36%.15年生华北落叶松林分,生产1吨干物质即固定N3.5kg;而生产1m3木材需固定N4.6kg;伐倒1m3木材所消耗的N仅为0.611kg,占1m3木材需固N总量的13.36%.
干旱区杨树人工用材林灌溉量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王葆芳, 朱灵益
1995, 8(1): 94-100.
摘要:
对内蒙古干旱河套黄灌区,群众杨人工用材林灌溉量与土壤水分试验表明:(1)在1500~7500m3/(hm2·a)供水量范围内,灌溉效果以7500m3/(hm2·a)灌溉量最佳。(2)1500m3/(hm2·a)灌溉量的有效浸润层为20~50cm;4500m3/(hm2·a)的有效水分层为50~70cm;7500m3/(hm2·a)为50~100cm;22500m2/(hm2·a)为0~70cm.(3)7500m3/(hm2·a)灌水量与1500、4500、22500m3/(hm2·a)灌水量相比;在20cm土层内最大吸湿量分别提高2.25、0.44、0.67m3;30cm土层提高3.71、1.12、1.63m3;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百分比分别提高26.9%~23.3%、5.7%~5.0%、16.2%~7.1%;土壤总蓄水量分别提高310.4、456.6、1190.2m3.(4)0~100cm各土层的水分亏缺值(K)分别降低23.3%~26.8%、5.1%~5.8%、7.2%~16.3%.(5)土壤盐分变化随灌溉量增大而加剧。
山杨材性群体变异趋势及个体遗传差异的研究*
顾万春, 李斌, 郭文英
1995, 8(1): 101-106.
摘要:
在山杨主要分布区随机抽取6个天然群体,每群体随机抽样15株采集木芯,分析结果表明:群体间及个体间的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差异都极显着。群体平均密度0.4321g/cm3,极差0.0662g/cm3;平均纤维长度1.0775mm,极差0.2650mm.东北、华北群体的密度呈梯度变异,纤维长度的梯度变异不明显。木材密度群体重复率0.541,个体重复率0.471;纤维长度重复率分别是0.471与0.412.不同群体、不同年轮组的密度与纤维长度的个体重复率有所不同。密度、纤维长度等与生长性状呈微弱遗传相关,可以进行材性与生长的同步遗传改良。
毛白杨优树无性系相关选择研究*
王琦, 朱之悌
1995, 8(1): 107-111.
摘要:
从全国选出的毛白杨优树中选择树龄50年生以上的老树55株,采用根繁获得的3年生无性系作为研究材料。通过方差分析估算了个体的重复力并分析了性状的稳定性;通过相关分析,特别是相关遗传力的通径分析,找出了影响苗木材积生长的主要性状,进而获得了优良基因型的表型标志。叶干重大、叶片窄而长、叶缘锯齿大而疏、叶柄较长、枝角适中(45°左右)、枝数较多是毛白杨速生的主要特征。枝角和叶基用较大是毛白杨木纤维长度较长的标志之一。
四川桤木幼林施用磷肥效应*
杨志成, 叶长青, 封建文, 蔡仁和
1995, 8(1): 112-114.
摘要:
四川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属桦木科(Betulaceae)桤木属,为中国特有种。原产四川邛崃山脉,栽培历史已逾千年,是国产桤木属11个种中最重要的一个种。
国际菌根研讨会在广东开平举行
弓明钦
1995, 8(1): 114-114.
摘要:
国际菌根研讨会在广东开平举行由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资助,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组织(CSIRO)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广东省开平市林业局协办的国际菌根研讨会,于1994年11月7~11日在开平市日开。
不同土壤质地泡桐幼龄林生长的研究*
张春味, 姚远强, 刘同彬
1995, 8(1): 115-118.
摘要:
泡桐(Paulownia Sieb.etZucc)是侧根发达的深根性树种,其适生范围很广[1]。在其适生范围内,由于土壤质地的不同,同种泡桐的生长差异是十分明显的,有些土壤能充分发挥泡桐的速生性,有些则不然。同时,在某些特殊的土壤条件下,采取不同的整地、造林方式,其生长表现也有明显差异。本文即是这方面的研究,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