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1年  14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华南地区桉树可持续遗传改良与育种策略
徐建民, 白嘉雨, 陆钊华
2001, 14(6): 587-594.
摘要:
从华南地区发展桉树工业纤维用材林对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需求的迫切性出发,分析了桉树引种成功之后遗传改良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要实现华南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必须建立和完善桉树长期可持续遗传改良体系,坚持以多世代群体遗传改良为基础,种间杂交无性转化利用为突破,加快育种增益转化为生产力的育种思路;强调新世纪桉树育种要重视常规育种与分子遗传研究相衔接。
千岛湖常绿阔叶林水文生态效益的研究
秦国峰
2001, 14(6): 595-602.
摘要:
198 6~1993年连续 8a,设置三角量水堰,对千岛湖常绿阔叶林的水文动态进行了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在年降水量 140 9.9mm与年蒸发量 90 7.8mm的气候条件下,以苦槠、石栎为建群树种组成的 10.8hm2常绿阔叶林,小流域年均水流量平均每公顷达 4 0 79m3,折合降水量为4 0 7.9mm,占全年降水量的 2 8.9%。常绿阔叶林小流域,在多雨季节日水流量为 10 8~15 8m3,少雨季节为 6 8~86 m3,干旱季节少于 4 0 m3,最少的一天水流量为 7.9m3 。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东坡水平带蚂蚁群落研究
徐正会, 吴定敏, 陈志强, 蒋兴成
2001, 14(6): 603-609.
摘要:
研究了高黎贡山东坡水平带蚂蚁群落特征,结果表明,除中南段 2 5 0 0 m等高线外,东坡各水平带的不同位置均有特有种。在 10 0 0 m、15 0 0 m、2 0 0 0 m、2 5 0 0 m等高线上,从北到南特有种数目依次递增,但北段 15 0 0 m和 2 0 0 0 m等高线出现特有种增高例外。在东坡不同海拔等高线上,大多数物种只在 1个样地中表现为优势种,北段与南段的优势种通常不同。在 10 0 0 m和 2 0 0 0m等高线上北段的优势种多于南段,而在 15 0 0 m等高线上南段优势种多于北段,2 5 0 0 m等高线上不同地段优势种趋于相等。东坡水平带上物种数目和密度表现出普遍规律性。从北到南,10 0 0 m和 2 5 0 0 m等高线上物种数目和密度依次递增,在 15 0 0 m等高线上物种数目和密度依次递减。在10 0 0 m等高线上优势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具有明显规律性,从北到南,优势度依次递减,多样性和均匀度依次递增,但在北段出现例外。在 15 0 0 m、2 0 0 0 m和 2 5 0 0 m等高线上,蚂蚁群落的优势度、多样性和均匀度缺乏规律性,可能与植被的次生化和片断化等因素有关。尽管东坡水平带上同一海拔植被类型相似,但是蚂蚁群落之间差异显著,相似性系数在 0~0.5 0之间。
深圳福田无瓣海桑+海桑-秋茄人工林结构的研究
昝启杰, 王勇军, 廖宝文, 郑德璋, 陈玉军
2001, 14(6): 610-615.
摘要:
深圳福田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前缘种植无瓣海桑、海桑、秋茄的试验表明,7a后,群落明显分为乔木层、幼树层和幼苗层 3层。乔木层的无瓣海桑、海桑、秋茄的平均高分别为 9.1、 8.0 6、2.89m。在群落形成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先下降,后上升,并超过种植时的多样性;无瓣海桑和海桑的死亡率第 1年最高,后趋于稳定,秋茄的死亡率最高是第 4年,后趋于降低;7年生时无瓣海桑、海桑、秋茄的存活率分别为 5 6.3%、5 1%、39%。无瓣海桑和海桑的高度和地径的生长速度明显比秋茄快。
鞭角华扁叶蜂预蛹呼吸代谢的特点
王满囷, 庞辉, 李周直
2001, 14(6): 616-620.
摘要:
用 Warburg呼吸器测定了鞭角华扁叶蜂滞育预蛹的呼吸代谢 (μL(Ο2)· mg-1· h-1)。结果表明,预蛹呼吸代谢速率呈 U -型曲线变化。预蛹呼吸代谢的特征是:代谢速率显著降低;底线延续很长时间,且在这一时期,代谢速率与温度无关。预蛹的呼吸商为 0.76,说明滞育期间脂类是主要的代谢底物。
无花果组织培养再生系统的研究
段新玲, 任东岁, 赵书珍
2001, 14(6): 621-627.
摘要:
以无花果展叶腋芽、休眠腋芽、室外嫩茎和水培芽为外植体,通过初始培养获得无菌苗后,选取无菌苗的不同部位作外植体,如茎段、叶片、愈伤组织等,经过诱导培养、分化培养及生根培养,形成再生植株。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虫生真菌资源及杀虫活性研究
宋东辉, 宋淑梅, 张作刚, 贺运春, 王建明, 李玉社
2001, 14(6): 628-632.
摘要:
对地处山西东南部的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虫生真菌种类资源及其杀虫活性作了初步的研究。共分离鉴定真菌 3目 13属 19种,2种为山西特有种,其中的丝孢目真菌为该地区的优势种群。选取其中的多形白僵菌和印度轮枝菌,分别对林业害虫杨二尾舟蛾、杨梢叶甲幼虫进行杀虫活性试验,多形白僵菌的平均杀虫效果高于印度轮枝菌 16.4 %。
低温胁迫对马占相思树代谢的影响研究
巫光宏, 詹福建, 黄卓烈, 罗焕亮, 邵志芳
2001, 14(6): 633-640.
摘要:
报道了马占相思 QL D19835家系 7个月苗龄的树苗在低温胁迫下,电导率、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变化及 ATP酶 (ATPase)、过氧化氢酶 (CAT)、过氧化物酶 (POD)、超氧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动态变化,揭示了在低温逆境下,由于细胞膜系统受到寒害而使电导率不断升高,ATPase活性亦有所下降,而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则显著升高。
湿地松半双列子代遗传分析
赵奋成, 张应中, 李宪政, 李福明, 何木晋, 黄永权
2001, 14(6): 641-647.
摘要:
根据 10年生湿地松 6× 6半双列子代在两个试验地点的生长量、木材基本密度、树干通直度和抗风性数据,研究了该树种目的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地点间存在着显著的生长差异和通直度差异,但两点的木材基本密度非常一致;所有研究性状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地点与基因型互作,其中胸径、基本密度均达到了显著以上水平;在一般配合力 (GCA)均方差显著地大于特殊配合力 (SCA)均方差的前提下,胸径、材积、基本密度、通直度、抗风性的加性方差占总遗传方差的 96.4 1%~10 0 %。但是,树高性状以非加性方差居优。决定子代表现的遗传因素,主要是亲本的GCA,SCA和反交效应也有影响,但程度较低;两块测定林中,树高、胸径、材积、基本密度、通直度、抗风性的单株狭义遗传力分别为 0.0 0 1和 0.0 74、0.0 80和 0.144、0.0 6 8和 0.137、0.10 8和 0.6 0 9、0.0 5 2和 0.2 5 2、0.0 5 8(单地点)。
毛竹竹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研究
徐秋芳, 姜培坤
2001, 14(6): 648-652.
摘要:
采样分析了毛竹竹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毛竹竹根区土壤细菌数量明显多于林间土,其 R/S值 (土壤酶活性比值)平均为 1.5 3;从不同年龄竹来看, 、 度竹竹根区细菌数量多于 度竹。毛竹竹根区土壤真菌数量也明显多于林间土,R/S值平均为 2.0 5;其中 度竹竹根区真菌数量显著多于 、 度竹根区,差异达显著水平。放线菌数量无论是毛竹竹根区与林间土之间还是不同年龄毛竹竹根区土之间均无明显不同。
青杨楔天牛对杨树危害的研究
王福维, 皮忠庆, 高立军, 陈域横, 程彬, 李晓颖
2001, 14(6): 653-656.
摘要:
定量研究青杨楔天牛对白城杨的危害表明:寄生直径小于 0.5 cm的枝梢,侵入初期 92.2 %枯萎风折;寄生直径小于 1.0 cm的枝梢,侵入后期 11.5 %风折,成虫出孔后 87.4 %的寄生枝梢干枯风折。青杨楔天牛形成的虫瘿对枝梢的连年生长量影响时间长,影响量大。每主梢有 1只和 2只虫瘿其第 1、2、3年连年生长量分别减少 2 8.3%、16.4 %、9.8%和 4 2.0 %、2 8.9%、17.2 %。每侧枝上有 1只和 2只虫瘿其第 1、2、3年连年生长量分别减少 2 1.7%、12.1%、6.3%和 34.8%、2 2.8%、13.8%。
我国主要树种人工林生产力现状及潜力的调查研究Ⅱ.桉树、落叶松及樟子松人工林生产力研究
孙长忠, 沈国舫, 李吉跃, 贾黎明
2001, 14(6): 657-667.
摘要:
在对我国桉树、落叶松及樟子松主要栽培区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有关地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样地测定资料,以气候生产力为指标,比较评价了广东和海南桉树人工林、广西桉树人工丰产林和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落叶松、樟子松人工林现实生产力。结果表明,广东粤西、海南省桉树人工林现实生产力分别是当地气候生产力的 2 2.81%和 4 1.0 8%;广西速丰林平均达73.78%。落叶松、樟子松分别达当地气候生产力的 2 5.70 %~4 1.6 8%和 2 8.4 5 %~5 1.5 5 %。以典型局、场或丰产林项目为基础,对各研究树种人工林生产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在现有技术与经济条件下,桉树人工速丰林应达到气候生产力的 80.0 0 %以上;落叶松在≥ 14指数、樟子松在≥12指数立地上的生产力应分别达气候生产力的 70 %和 80 %以上。
西南桦的栽培技术
郑海水, 曾杰, 翁启杰, 汪炳根, 陈玉培, 黎明
2001, 14(6): 668-673.
摘要:
在对西南桦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用途以及分布区较详细论述的基础上,主要对西南桦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展西南桦人工林的关键在于选用适生种源,适时采种,正确处理和保存种子,种子必须低温 (10℃以下)保存。造林最好用营养苗,7~8月播种,10月中~11月中将芽苗移入营养袋内继续培育,3~4月出圃造林。育苗基质要疏松,排水性能要好,苗期要加强水肥管理,苗高 2 0~30 cm时出圃造林。在上年的 11~12月整地,采用带状或穴状整地方式,穴要大(5 0 cm× 5 0 cm× 4 0 cm)。造林要适时,一般 3~4月,在干湿季明显的地区,7~8月雨季定植,造林密度 2 m× 3m或 3m× 3m。造林前施基肥,造林后要加强抚育管理和追肥,连续进行 3a。对造林密度为 2 m× 3m的林分,植后 6~8a要进行第 1次间伐。
中国木豆研究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
李正红, 周朝鸿, 谷勇, 张建云
2001, 14(6): 674-681.
摘要:
综述了中国木豆资源状况、主要利用方式及病虫害、新品种特性和新用途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根据引进木豆新品种的优良特性,结合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展望木豆在中国作为蔬菜资源、优质蛋白源及混农林作物的开发前景。
香梓楠栽培试验研究
李运兴, 吕广阳, 麻静
2001, 14(6): 682-687.
摘要:
杀螟·噻嗪酮乳油防治松褐天牛的研究
孙继美, 汤宗斌, 蒋德骥, 范立芳
2001, 14(6): 688-691.
摘要:
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森林资源信息更新与制图方法研究
谭炳香, 杜纪山
2001, 14(6): 692-696.
摘要:
辽东栎苗木早期生长与光的关系
贺顺钦, 王发其
2001, 14(6): 697-70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