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4年  17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桤木属植物的引种和早期适应性
陈益泰, 卓仁英, 吴天林
2004, 17(2): 139-146.
摘要:
引进国外桤木属植物11种54个种源,在浙江富阳进行育苗和适应性观察。绿桤木、欧洲绿桤木、裂叶桤木、毛赤杨和南美桤木共5种20个种源,幼苗因不能越夏而全部死亡。其它6种桤木存活苗木表现不一。其中,欧洲桤木表现最佳,在夏季高温干旱气候下未见受害,其4个优良种源2年生苗高达2.18~2.41m,与我国桤木相当。锯叶桤木生长正常,无受害症状。灰桤木和齿叶桤木轻度受害,但不同种源之间存在差异。红桤木和薄叶桤木苗木遭受严重高温干旱危害,7、8月发生叶枯、脱落、梢枯现象,生长停止,部分植株死亡。台湾桤木放叶最早、落叶最迟,生长快速,但易受冬季低温冻害。在桤木、赤杨、台湾桤木、欧洲桤木和齿叶桤木5个树种之间,叶绿素a、b及总量和气孔导度存在显著差异,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也有可见的差别。今后可以进一步挑选欧洲桤木、锯叶桤木和灰桤木优良种源扩大引种试验,尤其欧洲桤木有望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引种成功和推广应用。
印楝人工林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刘新龙, 王瑞波, 张燕平
2004, 17(2): 147-153.
摘要:
以种植在元谋不同年龄的印楝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内的植物群落种类组成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内的植物种类以泛热带分布和全世界分布为主。用Gleason丰富度指数、Simpson和Shannon Wei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对调查样地多样性进行分析,获得如下结果:(1)生物多样性指数随印楝林盖度的提高而逐渐下降,说明盖度是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子;(2)印楝林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主要通过林荫,印楝盖度40%时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不明显,而当盖度40%时,影响明显;(3)印楝林下植物生长好于对照,印楝枯枝落叶对林下植物生长没有抑制作用。
刺槐种子凝集素对舞毒蛾幼虫营养代谢影响的初步研究
刘红霞, 严东辉, 张星耀, 梁军, 王臻
2004, 17(2): 154-158.
摘要:
在室内饲养舞毒蛾的条件下,用刺槐种子凝集素处理的叶片喂食舞毒蛾幼虫,对幼虫取食叶片后的死亡率、消化率、转化率和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取食处理叶片的幼虫,有较高的死亡率,达59%;刺槐种子凝集素对舞毒蛾幼虫的营养代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紫胶蚧觅食时对寄主植物枝条的选择
陈又清, 陈晓鸣, 李昆, 石雷, 陈智勇
2004, 17(2): 159-166.
摘要:
研究了紫胶蚧觅食行为特点和紫胶蚧觅食时对寄主植物枝条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紫胶蚧觅食时有向前、向上寻找的特性,觅食初期前进路线的选择也采取ESS对策。紫胶蚧选择在1年生及其以下枝条上固定取食的比率达95%以上,1年生以上2年生以下枝条上固定取食的比率为5%,基本不在2年生及其以上枝条上固定取食。紫胶蚧分布与不同方向枝条之间无关。紫胶蚧取食久树枝条的枝径范围在0.47~1.60cm之间,枝径在0.6~1.1cm之间的占88%。在直立枝条上,紫胶蚧呈环状带分布,在多数倾斜枝条上,紫胶蚧分布在背阴面。比较解剖结果发现,久树2年生枝条背阴面的周皮、皮层明显比1年生枝条的增厚;石细胞和纤维细胞在皮层中分布数量多,连成带状,比久树1年生枝条中石细胞和纤维细胞组成的带状物要厚27μm;从周皮到韧皮部筛管的距离,久树2年生枝条的比1年生枝条要厚,枝条上端树皮的周皮、皮层比枝条基部树皮的要薄。枝条向阳面韧皮部厚度要比背阴面薄。
梨麦间作系统水分效应与土地利用效应的研究
孟平, 张劲松
2004, 17(2): 167-171.
摘要:
对黄淮海平原农区宽带距多行带梨麦间作系统水分效应、产量效应与土地利用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拔节—乳熟期间,间作系统内小麦日蒸腾耗水比单作麦田低21.6%;距梨树0.0~7.0m,为土壤水分的降低区,7.0~25.0m为土壤水分提高区,间作系统总体上使麦田0~200cm土壤贮水量提高11.81%;间作系统内小麦水分利用率比单作麦田约高8.7%;间作系统小麦单产量比单作麦田高6.6%,土地当量值可达1.19。就水分效应和土地利用效应而言,在黄淮海平原农区发展这种宽带距多行带梨麦间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印楝种源间抗寒能力比较研究
廖声熙, 张春华, 李立, 李文良, 赵培仙
2004, 17(2): 172-177.
摘要:
通过组织褐变法、膜脂脂肪酸含量分析和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求拐点温度的方法,对引种的4个种源抗寒力进行研究评价。结果表明:(1)印楝是一种不耐寒的植物,0℃以下的短暂低温可对其嫩叶造成伤害,低于-1℃保持1h即可造成部分幼苗死亡;(2)印楝种源间抗寒能力差异不显著;(3)叶膜脂脂肪酸组成含量与抗寒力大小无明显相关关系;(4)印楝4种源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651、-1.675、-1.750、-1.682℃。根据上述试验研究和冷冻处理实验结果,4个印楝种源抗寒力大小排序为IND95003IND95004IND95001IND95002,在我国有低温寒害的地区引种印楝应该慎重,在轻霜地区可选择抗寒力稍强的IND95003种源先行试验性引种。
杉木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动态变化及其密度效应的研究
段爱国, 张建国, 童书振, 保尔江, 何彩云
2004, 17(2): 178-184.
摘要:
利用杉木人工林固定样地的观测数据,采用偏度、峰度、直径变动系数、径阶株数分布及累积直径频率等指标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密度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在6~20a内,偏度先为负值,后由负值逐渐趋向于正值,表现为先右偏后左偏,偏度绝对值先变小后变大,任何时期,密度高的林分其偏度值越大,由负向正变化的时间越早;(2)峰度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相对于高密度的林分,低密度林分的峰度值更大,且不论低密度还是高密度,峰度值都趋向于0;(3)直径变动系数随着林分年龄的增长总体上呈微弱增加的趋势,而且前期逐渐减小,后期(郁闭后)缓慢增大,高密度林分的直径变动系数较低密度的大,也更早地呈增大趋势;(4)对于任一相同的株数累积频率范围,密度越高的林分所对应的直径区域中值越小;(5)林分径阶株数分布直观地说明了上述结论。
杜仲果实内杜仲胶形成积累规律的研究
杜红岩, 杜兰英, 李芳东
2004, 17(2): 185-191.
摘要:
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杜仲果实含胶率的年变化及逐年变化特点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杜仲果实内含胶特性的年变化特点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在果实基本停止生长以前,果皮和果实含胶率变化与果实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果皮和果实含胶率随着果实的生长而迅速提高;在果实基本停止生长以后,含胶率提高缓慢。不同树龄杜仲果皮和果实的含胶率比较稳定。采用高接换雌建园和嫁接苗建园两种方式建立杜仲高产胶果园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增产效果。
木荷苗木性状的种源变异和地理模式
张萍, 金国庆, 周志春, 余琳, 范辉华
2004, 17(2): 192-198.
摘要:
利用来自7省区36个木荷种源在浙江淳安和福建建瓯两试验点的苗期测定材料,研究其苗木生长、根系特征和叶片形态等12个性状的种源差异及其地理变异模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主根长、侧根长和叶片颜色在种源间无显著差异外,其它性状的种源效应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种源苗木性状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苗高、叶片特征(叶片数、叶片宽、叶片厚)及秋末嫩叶颜色等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产地温度则是造成这种纬向变异模式的主要环境作用因子。与北部种源比较,南部种源生长快,叶片数量多,但叶片较薄较窄,其秋末嫩叶颜色变化对寒冷信号反应敏感。影响木荷种子性状表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产地的年降水量。以苗高为标准,分别在两地点初选出优良种源10个,它们多来自25°N左右的木荷自然分布区。
沙田柚树施用活化磷肥的效果及机理研究
李淑仪, 廖新荣, 张凤明, 蓝佩玲, 徐胜光
2004, 17(2): 199-205.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与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用相应活化剂处理水溶性P并配成沙田柚专用肥,进一步对其在广东梅县沙田柚产区施用的效果及机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在沙田柚产区施用含活化P肥的专用肥,能有效改善柚树各生育期的P营养,从而能显著提高柚果产量和品质。(2)在梅县砂页岩赤红壤条件下,土壤中的Fe、Mn与P素有效性关系密切;Si可促进土壤中P的释放,适量的Ca可增加P的活性。(3)供试活化剂可控释水溶性P的释放,使土壤供P性能平稳。(4)在砂页岩赤红壤.植物体系中,活化剂对P的控释机理与不同地带性和不同母质的玄武岩砖红壤一样,是通过对土壤Fe、Mn、Al含量的调节而实现对P的活化。
南酸枣人工林早期生长特性及其与杉木混交效应研究
何贵平, 陈益泰, 余元华, 刘化桐, 蔡宏明, 陈永志
2004, 17(2): 206-212.
摘要:
以营造在福建邵武6年生南酸枣与杉木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和5年生南酸枣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对南酸枣人工林早期生长规律、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林生长差异、不同造林密度对南酸枣早期生长的影响、以及与杉木混交后不同模式林分的生产力、生物量差异和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酸枣早期生长快,在中等肥力立地上,6年生平均高为8.53m,平均胸径9.74cm,立木蓄积量86.08m3·hm-2,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差异明显;造林密度对南酸枣早期生长的影响表现出密度越大立木蓄积量和枝下高越大,冠幅越小的趋势。与杉木混交后能促进杉木的生长和有利于维护地力,其中以杉3∶南1(3∶1)混交模式生产力和生物量较高,蓄积量为76.42m3·hm-2,生物量为41.5127t·hm-2,与杉木纯林相比,分别提高了74.55%和97.27%,是值得推广的杉阔混交模式。
不同土壤水分含量下落羽杉根、茎、叶营养水平的差异
汪贵斌, 曹福亮
2004, 17(2): 213-219.
摘要:
应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土壤水分含量对1年生落羽杉实生苗的营养吸收及分配的影响。试验共有5种处理,即W1(淹水,水深为土壤表面以上5cm)、W2(渍水,水面与土面保持水平)、W3、W4、W5(土壤含水量分别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5%、50%和25%),处理时间为130d。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落羽杉根、茎和叶中全N质量浓度均逐渐升高,根、茎、叶中全P质量浓度则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以W3水分处理最高,根、茎和叶中全Ca、全K、全Na、全Mg、全Fe质量浓度则有不同的变化趋势;(2)所有处理根、茎、叶中全Fe、全N、全P、全Mg、全Na、全Ca、全K质量浓度大小的顺序为叶根茎;(3)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落羽杉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累积量减少,分配到根和茎中的比例增加,分配到叶中的比例逐渐减少。
韦塔桉种源多性状综合评价及育种值的估算
陆钊华, 徐建民, 卢国桓, 赵汝玉, 黎元伟, 李光友
2004, 17(2): 220-225.
摘要:
6个韦塔桉种源生长性状、形质性状的差异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各性状的差异极显著,种源层次各性状遗传力为68.65%~93.45%,单株层次各性状遗传力为42.20%~82.63%,呈中等至强度遗传;除干形与保存率外,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均呈紧密的正相关。4.5年生时17831种源生长最优,平均单株材积达0.08970m3,比生长最劣的种源增加85.87%,17834种源形质指标最优,成活率与保存率最高。经综合评价,17834、17831和17835为较好种源。估算了6个种源的各个性状的育种值。
太行山石质山地植被结构优化评价
贾志清, 郭保贵, 李昌哲
2004, 17(2): 226-230.
摘要:
以太行山石质砂岩区山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在对典型植被类型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价山地植被水土保持效益的10项指标,并通过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效能指标测定和径流小区泥沙对比分析,认为人工—天然复合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乔木林最适郁闭度为0.6~0.7。阐述了突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的植被优化结构建设是太行山石质山地植被恢复的根本途径和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英、拉、汉树木名称电子词典TreeName的研制
郑勇奇, 张川红, 郑洪涛, 郑志华, 李伯菁
2004, 17(2): 231-236.
摘要:
英、拉、汉树木名称电子词典第1版(TreeName1.0)具有树种的英文、拉丁文和中文名称的相互翻译查询功能。软件包含了1.5万余条英、拉、中树木名称词条,能够进行快速有效的检索查询,为工作提供极大的帮助。整个软件采用基于对话框模式的查询界面和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库作为整个查询系统的框架。本系统在设计中采用了比较灵活的功能模块设计,利于软件的更新。与印刷版的各种词典相比,电子词典系统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它能够及时进行修改、补充,使系统不断得到完善,及时根据用户的反馈信息进行改进,有利于软件质量的提高和功能的完善。
物理和化学方法对五叶地锦的防控作用
武菊英, 王庆海, 孙振元, 江国铿
2004, 17(2): 237-240.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火烧、修剪和化学药剂处理对五叶地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返青前火烧、修剪以及快速生长期喷施除草剂对五叶地锦的扩展蔓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火烧后30~60d内覆盖度平均比对照降低36.2%;齐根修剪和留茬20、40cm的修剪50d后的覆盖率分别只有对照的61.8%、73.3%和78.1%。100g·L-1的草甘膦1500g·hm-2或草甘膦750g·hm-2和100g·L-1的森草净75g·hm-2(混用),50d后的抑制率为24%~38%;250g·kg-1的多效唑120g·hm-2和330g·L-1的除草通990mL·hm-2单用或混用均不能有效抑制五叶地锦的快速生长。因此认为,五叶地锦的生物入侵风险是可以通过火烧、修剪和除草剂施用等方法得到有效控制的。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复合农林业优良乔、灌、草选择的研究
高喜荣
2004, 17(2): 241-245.
摘要:
根据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的特点及复合农林业结构配置的需要,进行了水保林树种、牧草植物、中药材品种的筛选实验。结果表明:(1)火炬树、刺槐、五角枫、臭椿、侧柏5个乔木树种为低山石灰岩区水保林适生树种;(2)紫花苜蓿为石灰岩地区林草复合首选草种;(3)石灰岩区适用于复合经营的中药材品种有太子参、半夏、白芨、细辛4种。
红汁乳菇菌种分离培养及其对马尾松苗木生长效应研究
刘君昂
2004, 17(2): 246-250.
摘要:
红汁乳菇菌种分离实验表明,红汁乳菇可通过组织分离获得纯菌,不同地域的红汁乳菇子实体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分离时,菌丝生长的快慢不同。红汁乳菇一级菌种培养时,菌丝在PDA、MMN、酵母葡萄糖酸钙培养基上生长较快和旺盛,菌丝在MS、查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且生长很弱。用液体培养的红汁乳菇接种马尾松幼苗可形成菌根化苗,苗木菌根形成率为73.3%,且菌根明显促进马尾松苗木生长。马尾松菌根化苗可以提高马尾松苗出圃率及造林成活率,促进马尾松生长,为实现红汁乳菇的半人工栽培提供基础。
四川栲树心材腐朽病研究
戴玉成, 魏玉莲, 徐梅卿, 杜丽艳
2004, 17(2): 251-254.
摘要:
根据野外调查,四川青城山和峨嵋山地区栲树心材腐朽病的病原菌为淡黄木层孔菌(Phellinus gilvus(Schwein:Fr.)Pat.),造成心材白色腐朽,最终导致受害树木枯死或风折。本文对此病害的症状进行了报道,并对采集的病原菌标本材料作了详细描述,对该菌的种内分化进行了探讨。
云杉表型与同工酶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罗建勋, 顾万春
2004, 17(2): 255-262.
摘要:
综述国内外30多年主要云杉属植物的表型与同工酶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群体间(内)表型多样性丰富,群体间性状表型变异一般均呈一定的地理变异模式。同工酶主要遗传多样性参数为:多态位点百分数,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平均每个位点期望杂合度,有效的等位基因数目和基因分化系数的变幅分别为23%~84.6%,1.33~2.70,0.016~0.306,0.230~1.32和0.022~0.11。群体间的变异量只占总变异量的2%~13%,约87%~98%变异存在于群体内。从表型、同工酶和DNA水平等多层次对云杉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偶合研究,同时加强对影响遗传多样性及其结构的外因探讨,及该研究在基因资源保护策略上的应用是云杉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发展趋势。
吡虫啉杀虫剂注干对4种鞘翅目害虫毒杀效果研究
高瑞桐, 冯秀丽, 沈波, 胡殿芹, 李永志, 刘全会, 李国宏
2004, 17(2): 263-266.
摘要: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 L.)、白星花金龟(Liocola brevitarsis(Lewis))和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 Motschulsky)属鞘翅目(Coleoptera),危害多种林木和果树。1980年以来,光肩星天牛在三北防护林中严重发生,1995-1996年仅宁夏回族自治区因受该虫危害被迫砍伐虫害木8000余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