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7年  20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金沙江干热河谷主要植被恢复树种叶水势的时空变化规律
段爱国, 张建国, 张俊佩, 王军辉
2007, 20(2): 151-159.
摘要:
2005年和2006年在金沙江干热河谷,选择不同季节的典型晴天测定了18个试验树种的叶水势,结果表明:(1)金沙江干热河谷主要植被恢复树种叶水势在不同季节的日变化曲线均有一个明显的高峰,绝大多数呈单峰状分布,高峰值大多数出现在下午14: 00;干热生境中的树种具有丰富的叶水势多样性。(2)元谋干热河谷主要树种的叶水势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所有树种均表现为3月份叶水势大于5月份叶水势以及5月份叶水势小于10月份水势, 5月干热胁迫的加深加剧了树种间水势的进一步分化,而雨季后干热胁迫的解除能降低分化的程度;各树种叶水势日变化在干热的5月份变动幅度最小。(3)各树种叶水势与温度、湿度及光照强度分别呈负、正、负相关,相关性可由线性方程予以恰当描述。(4)不同海拔区域所引起的环境因子与物候的差异能影响到某些树种水势的日变化幅度以及季节变化规律;以坡位而言,相对低的坡位有利于各树种叶水势维持在一个相对高的水平;印楝在3种混交模式中叶水势高低依次为:印楝与大叶相思>印楝与银合欢>印楝与久树,这种排序与印楝所受到的竞争强烈程度紧密相关,极度的干热环境降低了不同混交模式对植物水势的影响程度;灌溉有利于缓解或解除5月极度干热所形成的水分胁迫。
天然红松阔叶林林木分布格局研究的最小样本量
徐海, 惠刚盈, 胡艳波, 李储山, 林天喜, 张显龙, 吴相菊
2007, 20(2): 160-164.
摘要:
利用角尺度法分析了天然红松阔叶林林木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采用数学模型对抽样点数与对应林木空间分布格局吻合率的关系进行拟合,将拟合方程二阶导数开始趋近于0的点对应的样点数确定为林木空间分布格局抽样调查的最小样本量,并利用9块模拟样地及2块厄瓜多尔天然林样地的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求证最小样本量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天然红松阔叶林空间分布格局调查的最小样本量为49。
我国南亚热带珍优乡土阔叶树种大径材人工林的培育
蔡道雄, 贾宏炎, 卢立华, 郭文福, 张万幸
2007, 20(2): 165-169.
摘要:
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培育珍优阔叶树种大径材人工林,可以兼顾珍贵用材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效益最大化追求、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近20余年的研究和实践增进了人们对珍优乡土阔叶树种的了解,必须重新评价其林学特性和重要性。经营珍优乡土阔叶树种大径材人工林的关键技术环节在于:依据生境异质性和树种特性细致规划林地,使用良种壮苗,适时调控林分密度,运用多树种混交,通过抹芽修枝培育无节良材,实施择伐和林隙更新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本文以红椎为例,对经营珍优乡土阔叶树种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概算,并提出了珍优阔叶树种大径材培育的未来优先研究方向。
两种蛀干昆虫消化酶组成和活性比较
王健敏, 陈晓鸣, 冯颖, 段兆尧
2007, 20(2): 171-175.
摘要:
研究了松墨天牛幼虫、纵坑切梢小蠹幼虫和成虫消化酶的主要种类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 松墨天牛幼虫有10种消化酶, 纵坑切梢小蠹幼虫和成虫有8种消化酶。松墨天牛幼虫的消化酶活性大小排列顺序为: 果胶酶> 淀粉酶> Cx酶> 半纤维素酶> 转化酶> β-1, 4??葡萄糖苷酶> C1酶> 脂肪酶> 类胰蛋白酶> 胃蛋白酶; 小蠹幼虫和成虫不含Cx酶和β-11, 4??葡萄糖苷酶, 活性顺序均为: 果胶酶> 淀粉酶> 半纤维素酶> 转化酶> C1酶> 类胰蛋白酶>脂肪酶> 胃蛋白酶。在55 ℃ 、pH 值8. 6时, 果胶酶活性最高。
胞外多糖和脂多糖在青枯菌对尾巨桉根部吸附和侵入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王胜坤, 王军, 徐大平
2007, 20(2): 176-180.
摘要:
通过测定青枯菌的根表吸附量和根部侵入量,研究了胞外多糖( EPS)和脂多糖(LPS)在青枯菌对尾巨桉根部吸附和侵入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接种青枯菌的6 h内, EPS处理后尾巨桉根部青枯菌GN1和93B的吸附量和侵入量明显升高,而LPS处理后尾巨桉根部GN1和93B的吸附量和侵入量都明显下降;无EPS菌株的根表吸附量和根部侵入量都明显降低,无EPS及LPS菌株的根表吸附量和根部侵入量亦有所下降,但没有无EPS菌株下降明显; EPS具有促进青枯菌对尾巨桉根部吸附和侵入的作用,LPS则具有抑制作用。
福建中亚热带7个桉树无性系多点造林对比试验研究
李宝福
2007, 20(2): 181-187.
摘要:
在福建中亚热带开展7个桉树无性系的区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巨桉3号速生性、适应性和耐寒性强, 生长量高, 稳定性较好, 可耐- 4~ - 4. 5 ?? 的低温。DH 201??2、巨桉1号和DH184??1 生长量较高, 速生性、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 稳定性好, 可耐- 3. 5~ - 4. 0 ?? 的低温。这4个无性系适合在福建中亚热带年均温19 ?? 以上的不同区域选择应用; 柳窿桉9号速生性中等, 耐寒性有限, 只可耐- 2. 0~ - 2. 5 ?? 的低温, 而赤桉1 号和赤桉3号虽耐寒性强,可耐- 5 ?? 的低温, 但速生性差、产量低, 而且这3个无性系的变异性大, 稳定性差, 适应范围窄, 只适合局部小区域生长, 作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不提倡在该区发展。
光周期和温度对美凤蝶滞育诱导的影响
易传辉, 陈晓鸣, 史军义, 周成理
2007, 20(2): 188-192.
摘要:
对光周期和温度对美凤蝶峨眉种群滞育诱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周期对美凤蝶滞育的诱导作用与温度有关,在20 ℃的恒温条件下,光照在12~13 h范围内,随着光照时间的缩短,滞育个体增加,在光照时间短于12. 5 h后达到100%;在25 ℃时,光照时间在11~13. 5 h范围内,随光照时间的缩短,滞育率增加,但没有出现全部个体滞育的情况,最高滞育率为94. 5%;在30 ℃时,在实验光周期范围内没有出现滞育个体。温度对滞育的影响受光周期的影响,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滞育率下降,当温度上升幅度达到30℃,无论长短光照条件下均不出现滞育个体。只有在短光照条件下,低温才有利于滞育,而长光照和高温则有利于个体的发育而抑制滞育产生。短光照对滞育的诱导作用具有累积效应。在20 ℃恒温条件下,美凤蝶的临界光周期为LD 13 h 11 min∶10 h 49 min;而在25 ℃恒温条件下,美凤蝶的临界光周期为LD 12 h 49 min∶11 h 11 min。随着温度的升高,临界光照长度缩短。美凤蝶对光周期的敏感期为5龄幼虫。
不同地区文冠果种仁油脂肪酸组分及含量的变化规律
牟洪香, 侯新村, 刘巧哲
2007, 20(2): 193-197.
摘要:
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对14个地区的文冠果种仁油脂肪酸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测得种仁油含有棕榈酸(C16∶0) 、硬脂酸(C18∶0) 、油酸(C18∶1) 、亚油酸(C18∶2) 、花生酸(C20∶0) 、亚麻酸(C18∶3) 、廿碳二烯-11, 14酸(C20∶2) 、山俞酸(C22∶0) 、“蜜”酸(C20∶3) 、木焦油酸(C24∶0) 、神经酸(C24∶1)等11种脂肪酸,碳链长度主要集中在C16~C18之间,适合生产生物柴油。亚油酸、“蜜”酸、亚麻酸、廿碳二烯-11, 14酸、山俞酸、木焦油酸、神经酸的含量随着地理纬度和经度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棕榈酸、花生酸、硬脂酸的含量随着地理纬度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但随着经度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油酸的含量随着地理纬度和经度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
美国紫树属树种引种研究
陈益泰, 王军, 束云山, 何贵平, 王树凤, 李云松, 晁得旺
2007, 20(2): 198-203.
摘要:
从美国引进4种紫树属树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试种,重点对水紫树、沼地紫树与国产蓝果树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适应性和耐涝性等进行比较研究。3~4 a引种结果表明:水紫树和沼地紫树生长良好,未出现冻害、病虫害和其它不适应表征。水紫树幼年高生长和耐涝性超过沼地紫树和蓝果树。水紫树和沼地紫树对水分需求高,适宜在平原水网地区防护林建设中推广应用。种子播种前须经层积沙藏,选择低湿地育苗造林,在培育管理过程中保持土壤的湿润环境,切忌干旱,是保障成活率和促进快速生长的关键。
马鞍山林场松墨天牛病原微生物种类调查鉴定及毒力测定研究
韩兵, 朴春根, 汪来发, 李永, 申相澈, 郑荣镇
2007, 20(2): 204-208.
摘要:
在马鞍山市马鞍山林场, 对松材线虫病( Bursaphelenchus xy loph ilus )的传媒昆虫松墨天牛(M onochamu s alternatus ) 的病原微生物进行调查, 结果鉴定了8种真菌和1种细菌。对松墨天牛幼虫的致病率测定显示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和同一种白僵菌( B eauveria bassiana )的不同菌株均有显著差异。白僵菌的高毒力菌株营养生长无明显差异, 而产孢量有明显差异。通过测定, 白僵菌菌株226可能是优良菌株, 对生物防治松黑天牛方面有潜在的实用价值。
西南桦花粉离体萌发的适宜条件与萌发特征
程伟, 赵志刚, 曾杰, 郭俊杰, 赖家业, 温远光
2007, 20(2): 209-212.
摘要:
应用各种浓度蔗糖、蔗糖+硼酸培养基于系列温度下开展西南桦花粉萌发对比试验,研究了蔗糖、硼酸浓度对西南桦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西南桦花粉萌发培养基的适宜组分和适宜培养温度,并应用4个单株的花粉对其萌发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蔗糖基本培养基上添加硼酸能够显著促进西南桦花粉萌发;西南桦花粉离体萌发的合适培养基为15%蔗糖+ 200 mg·kg-1硼酸,适宜培养温度为30 ℃;在此条件下培养3 h后花粉萌发率基本稳定,培养7 h后花粉管长度也趋于稳定。
中山杉和落羽杉木材解剖性质研究
虞华强, 费本华, 赵荣军, 刘君良, 张训亚
2007, 20(2): 213-217.
摘要:
以12年生中山杉和落羽杉胸高处木材为研究对象, 利用纤维测定仪测定其管胞长度、宽度, 采用图像分析仪测定其管胞壁厚、壁腔比和各种组织比量, 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树种因素、距髓心生长轮数对管胞形态和组织比量等特征的影响。中山杉木材的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均值分别为2 737. 84 μm、44. 84μm 和60. 86, 落羽杉木材的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的均值分别为2 698. 52 μm、43. 44μm 和61. 51; 中山杉木材的早材和晚材管胞弦向壁厚均值分别为5. 91μm 和7. 57μm, 落羽杉木材的早材和晚材管胞弦向壁厚均值分别为5. 89μm 和6. 54μm;中山杉早材和晚材管胞壁腔比均值分别为0. 15和0. 35, 落羽杉的早材和晚材壁腔比均值与中山杉的一致。双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 除了中山杉晚材的管胞壁厚显著大于落羽杉晚材的管胞壁厚之外, 这两个树种其它管胞形态特征、各种组织比量的差异在0. 05水平不显著, 该结果表明这两种木材的解剖特征很接近; 中山杉、落羽杉幼龄木材除了管胞早材的壁腔比、薄壁细胞组织比量在不同生长轮之间的差异在0. 05水平不显著之外, 测试的其它特征在不同生长轮之间的差异在0. 05水平具有显著性。中山杉、落羽杉木材的解剖特征的径向变异具有相同的规律: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弦向壁厚、管胞组织比量从髓心向树皮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而射线组织比量从髓心向树皮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薄壁细胞比量较小, 径向变异也较小、没有明显的规律。
杨树舟蛾优良白僵菌菌株的筛选及林间不同剂型防治试验
黄金水, 汤陈生, 黄金聪, 陈元德
2007, 20(2): 218-223.
摘要:
为了有效控制杨树舟蛾的危害, 对林间采集的7种白僵菌进行优良菌株的筛选, 并应用筛选出的优良菌株进行不同剂型、不同施菌量的林间防治研究。结果表明, 杨树舟蛾优良菌株B jy, 在菌落形态、生长速度、产孢量、孢子萌发率以及毒力方面, 均表现出较其他同期菌株优良的性状, 产孢量为3. 81 × 108个·cm-2, 分生孢子在24 h内萌发率达96. 67%, 在毒力方面, 20 d幼虫校正死亡率达94. 4%, 处理僵虫率达92. 2%; 对杨树舟蛾最好的剂型是超低量油剂和超低量复合油剂, 其中超低容量油剂以施菌量1. 5 × 1013或2. 0 × 1013个 ·hm-2为宜, 校正死亡率达95. 4%和100%,白僵率达84. 6%和90. 2%, 树叶受害率39. 7%和32. 3%; 超低量复合油剂以施菌量1. 0 × 1013个· hm-2的油剂中添加3. 0 mL hm-2的杀灭菊酯为最佳, 校正死亡率达93. 8%, 白僵率达67. 9%, 树叶受害率26. 1%。
黑松花粉体外萌发与花粉管生长的研究
李国平, 黄群策, 杨鹭生, 秦广雍
2007, 20(2): 224-229.
摘要:
应用荧光标记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术研究了黑松花粉和花粉管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黑松成熟花粉含2个退化的原叶细胞、1个生殖细胞和1个管细胞;花粉水合12 h后才开始萌发,花粉萌发后管细胞核移动进入花粉管内,而生殖细胞仍留在花粉粒内;伸长的花粉管可分淀粉粒区和透明区;花粉管内原生质的流动呈喷泉式;花粉管壁具纤维素层;年青的花粉管壁有胼胝质沉积,而较老的花粉管壁不具胼胝质层,花粉管内亦不具胼胝质塞;花粉管易于形成分枝,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与分枝的形成有关;培养基中高浓度蔗糖可抑制花粉管的伸长。裸子植物在花粉结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形态结构方面与被子植物存在较大差异。
EST-CAPS标记在尾叶桉和细叶桉遗传图谱构建中的应用
张照远, 甘四明, 李发根, 李梅, 翁启杰, 胡哲森
2007, 20(2): 230-234.
摘要:
以已构建的尾叶桉和细叶桉RAPD连锁图谱为基础,利用CAPS技术对54个细叶桉EST序列在尾叶桉和细叶桉遗传图谱上的定位研究表明: 7个EST序列在作图群体中呈等位片段多态性,包括母本尾叶桉特有的3个(其中1个偏分离) 、父本细叶桉特有的2个和父母本共有的2个;共有4个EST-CAPS标记整合到尾叶桉RAPD连锁图谱,分散于不同的连锁群,各连锁群大小均有小幅增加;细叶桉RAPD连锁图谱上也整合了4个EST-CAPS标记,分散于不同的连锁群,各连锁群大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另外,尾叶桉上的1个偏分离标记未整合到任何连锁群。EST-CAPS可以有效用于桉属树种遗传图谱构建。
北亚热带高山区日本落叶松造林整地与抚育技术的研究
孙晓梅, 张守攻, 祁万宜, 王军辉, 张鲜艳
2007, 20(2): 235-240.
摘要:
对?? 八五 期间在湖北省宜昌市大老岭林场按4 × 3 析因设计的日本落叶松不同整地与抚育方式试验林15 a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不同整地方式、抚育方式及其交互作用对日本落叶松历年生长量的影响, 并对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 为该区发展短轮伐期纸浆用材林提出了适宜的整地、抚育方式。研究结果表明: 整地方式对日本落叶松生长和造林保存率有一定影响, 尤其对造林次年高生长量影响显著, 对15 年生蓄积量的影响也达10%的显著水平, A1 ( 60 cm × 60 cm × 35 cm )的造林次年高生长、15a蓄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 15年生时A1的胸径、树高、单木材积和蓄积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 36%、3. 61%、12. 29%和38. 98%。抚育方式对造林后第3年保存率的影响达10%的显著水平, B2 ( 7月上旬挖坑除草1次, 在8月中旬再全面割灌1次的抚育方式)的保存率显著高于B3 ( 8月上旬全面割灌1次的抚育方式) , 但3种抚育方式对各年生长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尽管整地方式与抚育方式的交互作用对各年生长量的影响并没有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水平, 但整地抚育组合A1B2的各年生长量均高于其它组合, 15年生时其胸径、树高、材积和蓄积量比A0 (对照) B2分别提高12. 56%、14. 65%、53. 13%和68. 16%, 且A1 B2的净现值最高, 资金利用效果也较好; 而A3B3的盈利率最高, 其净现值也高于平均水平。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何友均, 崔国发, 邹大林, 郑杰, 董建生, 李永波
2007, 20(2): 241-245.
摘要:
应用典型抽样法研究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4个主要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采用多种测度方法计算了各森林群落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结果表明: (1)青海云杉林、川西云杉林、紫果云杉林、大果圆柏林内部, 3个层片间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都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反映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林区森林群落层片的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 (2)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从高到低依次为青海云杉林>紫果云杉林>大果圆柏林>川西云杉林,主要与群落分布的地理位置、海拔等环境因子和建群种生态学特性有关; ( 3)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分布在阴坡地段的青海云杉林、川西云杉林和紫果云杉林差别不大,但都比分布在阳坡地段的大果圆柏林高,主要与阳坡早春树木生理干旱和放牧有关; (4)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从高到低的顺序基本与灌木层相反,分布在阳坡的大果圆柏林草本层物种多样性高于分布在阴坡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 (5)β多样性表明,紫果云杉林与川西云杉林之间在物种多样性组成方面相似性最大;大果圆柏林和川西云杉林物种组成多样性的相似性位居第二;大果圆柏林和青海云杉林之间的物种多样性相似系数最低,可见,森林群落物种组成相似性程度,首先取决于群落建群种生态幅的宽窄,其次与建群种之间的生态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有关。
长期贮藏对茶油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影响
丛玲美, 姚小华, 费学谦, 王开良, 王亚萍, 王年金
2007, 20(2): 246-250.
摘要:
对长期贮藏在室温、避光条件下的茶油进行酸值和过氧化值测定。结果表明,茶油经过长期贮藏后,其酸值和过氧化值均有所增加,贮藏时间越长,增长速度越快,品质越容易劣变;在相同贮藏条件下,对于浸出成品茶油来说,精炼程度越高,越容易氧化酸败;对于不同工艺的茶油来说,浸出成品茶油比压榨成品茶油更容易氧化酸败。贮藏时间对不同质量等级茶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影响不同。
配比施肥对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的影响
金国庆, 余启国, 焦月玲, 王月生, 王晖, 周志春
2007, 20(2): 251-256.
摘要:
研究了配比施肥对2年生红豆杉幼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中下,N、P及有机质含量稍低的情况下,N、P、K适当配比施肥能显著促进南方红豆杉生长,但过量施肥,则会抑制其生长。N、P、K不同配比施肥对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施肥在抽梢长度、地径年生长量、分枝数和干物质积累(株干质量)上分别比CK高33. 14%~80. 77%、100. 00% ~161. 90%、11. 81%~47. 17%和207. 42% ~325. 05%。试验设置的15个配比处理中,以7号处理最佳, 12号处理最差,前者在上述4个生长性状上分别较后者高47. 63%、61. 90%、35. 36%和117. 63%。P素对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影响最大,缺P时增施N和K效果较差。N ×P互作效应显著,配比施用N、P能显著促进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
基于GIS平台的公别拉河流域水源涵养林景观格局与功能分析
孙晓娟, 范文义, 蔡体久
2007, 20(2): 257-262.
摘要:
以增加流域内水源涵养能力这一生态功能为核心,借助于GIS平台对公别拉河流域现有植被类型的地理空间分布、林种和树种组成、景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建立了区域水源涵养能力定量评价的直观影像数据库,确定了流域内适宜的覆盖率,为科学合理的进行区域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浙江红花油茶果实形态变异研究
刘子雷, 杨水平, 姚小华, 王开良, 叶秀萍, 丁敏
2007, 20(2): 263-266.
摘要:
在浙江红花油茶主要分布区广泛设点采样,对其果实的形态变异及其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果实在产地间及产地内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6个产地果实总体变异幅度最大的是果实质量(变异系数CV为42. 07% ) ,其次是果高(变异系数CV为15. 79% )和果径(变异系数CV为14. 77% ) ,果实的高径比的变异幅度最小(变异系数CV为10. 14% ) ,产地内变异幅度较大的仍是果实质量,变异幅度较小的是高径比;不同产地果实果高与果径呈紧密线性相关,即随着果实果高的增大果径也随之增大,各个产地果实的果高和果径与果实质量均达到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果实的高径比与单果质量则没有一致的相关关系。
10种杨属植物树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程立超, 迟德富
2007, 20(2): 267-271.
摘要: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了10种杨属植物白城二号杨、小黑杨、俄罗斯杨、中东杨、小青杨、小青×黑杨、大青杨、斯大林杨、银中杨和小叶杨树皮中的挥发性物质。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分别发现了19、22、29、20、10、36、20、14、16和10种物质,从中分别确定了15、21、27、18、9、33、17、11、13和9种化合物。已醛、糠醛、邻羟基苯甲醛、(E, E) -2, 4-癸二烯醛和亚油酸5种组分是10种杨树树皮挥发油的共有组分,邻羟基苯甲醛在10种杨树树皮挥发油中的含量都在12. 16%以上,在小叶杨中的含量高达90. 15%。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醛类、酯类、烃类等,所鉴定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5. 06%、98. 34%、96. 91%、91. 08%、100%、96. 00%、90. 69%、89. 65%、95. 31%和99. 55%。
晋西黄土高原天然次生林木本植物垂直分布格局
周金星, 董林水, 陈浩, 张旭东, 许炯心
2007, 20(2): 272-277.
摘要:
对晋西黄土高原土石山区天然次生林乔灌层优势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木本植物优势种组成受海拔梯度影响明显, 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升高而呈下降趋势, 总体上灌木的丰富度比乔木高, 且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存在明显差异, 乔木树种在海拔较高地段丰富度较大, 而灌木树种则是在海拔较低地段丰富度较大; 乔木层??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而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则随海拔升高呈缓慢下降趋势。采用Cody指数和W h ittaker指数计算了各海拔群落的??多样性指数, 得出各海拔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多以相邻海拔群落的指数值最小, 群落间海拔差异越大指数值越大, 其中在海拔高度1 650 m 左右??多样性指数变化最为显著。
油茶优良无性系ISSR分子鉴别
张国武, 钟文斌, 乌云塔娜, 谭晓风, 杜天真
2007, 20(2): 278-282.
摘要:
采用ISSR分子标记,以1个普通油茶实生苗作为对照,对我国南方10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实验从99条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较高的16条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3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为114个,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4. 44%。基因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GD)为0. 419,其中优良无性系与对照之间的GD值相对较大,平均为0. 58。聚类结果表明,油茶优良无性系与普通油茶实生苗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同时也较准确地进行了各优良无性系的分子鉴别,为油茶的良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韩国、美国和中国栗疫病菌的遗传变异分析
朴春根, Kim Kyung-hee, Lee Sang-hyun, Lee Seung-kyu, Moon Byung-ju
2007, 20(2): 283-286.
摘要:
用RAPD方法, 对来自韩国、美国和中国的26个栗疫病菌菌株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使用筛选的12个随机引物, 共扩增了115个0. 19~ 3. 1 kb大小的扩增片段, 其中多态性片段占61. 7%。聚类分析结果, 相似系数为0. 92时, 26个菌株分为两大组, 一组由21个菌株组成, 包括大部分韩国菌株和美国菌株; 另一组包括部分韩国菌株和中国菌株。表明美国菌株和大部分韩国菌株的遗传相似性很高, 部分韩国菌株有较大的变异, 而中国菌株则表现出了遗传上的远缘关系。
派间杂种110杨再生系统的建立
陈彩霞, 沈昕, 王祎宁, 陈少良
2007, 20(2): 287-291.
摘要:
发根农杆菌诱导牡丹生根的初步研究
杨至德, 王雁, 刘雪梅, 缪崑, 汤巧香
2007, 20(2): 292-295.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