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7年  20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落羽杉地理种源变异与选择
黄利斌, 李晓储, 张定瑶, 陆兴安, 汪企明
2007, 20(4): 447-451.
摘要:
从落羽杉原产地美国6个州引进19 个落羽杉(包括4个池杉)种源, 以国内早期引种的河南鸡公山落羽杉( CK1) 和池杉( CK2)为对照, 于1993年3月在江苏东海进行种源试验造林。在苗期和幼林期测定基础上, 对13 a种源试验林生长测定结果表明: 种源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存在显著变异, 其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2. 91%、23. 51%和48. 51%, 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 51、0. 65和0. 60。在同一区域, 既有生长表现较好的种源, 也有生长表现较差的种源, 种源生长变异未见明显的地理趋势。落羽杉种源苗期( 1 a) 与13 a生长没有相关性, 3 a 开始与13 a生长相关性显著。落羽杉种源早期选择的合适年龄为3-5 a初选, 8 a决选。按单株材积比CK1增加50% 的选择强度, 选出路易斯安娜Q. R. ( 1600号) 、密西西比R. F. ( 503号)、阿肯色O. M. ( 304号) 和佛罗里达N. L. ( 701号) 4个优良种源。其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平均表型增益为13. 86%、21. 78%和61. 11%, 遗传增益达7. 07%、14. 16%和36. 67%; 与CK2相比, 平均表型增益和遗传增益分别达14. 29%、59. 89%、148. 64%和7. 29%, 38. 93%、89. 18%, 丰产性十分显著。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分级木生长特性分析
玉宝, 王立明
2007, 20(4): 452-457.
摘要:
本文通过设置样地,作树干解析,阐明了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分级木(优势木、平均木、被压木)生长特性,并分析了分级木生长特性与林分因子和立地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分级木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相互转换现象,其转换率38. 9%, 其中,平均木转换率占50%, 优势木和被压木转换率均33. 3%。分级木从优势木转平均木和平均木转被压木的转换率最高,相反方向则低。优势木转被压木和被压木转优势木的转换率最低;随着林分密度和林分中落叶松比例增加,分级木相互转换数也增多;分级木转换现象主要集中在海拔 17 cm的林分中;被压木中,无转换的占66. 7%, 抚育采伐时应考虑伐除这些被压木。
杜仲高产胶无性系遗传参数估计与改良效果分析
李芳东, 乌云塔娜, 杜红岩
2007, 20(4): 458-463.
摘要:
以杜仲35个无性系为研究材料,以5 a的性状测定数据为基础,对杜仲无性系叶片性状、树皮性状、果实性状、产量进行了遗传参数估计和改良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性状、树皮性状、果实性状、产量性状的重复力均较高,为0. 54~0. 97。表型变异系数叶片性状和树皮性状的较低,而果实性状和产量性状的相对较高。分别根据叶片含胶率、树皮含胶率、果实含胶率和产量筛选出了4个高产胶无性系,其遗传改良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含胶率、树皮含胶率、果实含胶率和产量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1. 10 %、54. 95%、12. 17%和55. 22%。说明这些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均较好,所筛选出来的无性系可以大大提高产胶量和果实产量,该研究为杜仲高产胶优良无性系的进一步栽培和推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地形对大光斑激光雷达森林回波影响研究
庞勇, 李增元, Sun Guoqing, Michael Lefsky, 车学俭, 陈尔学
2007, 20(4): 464-468.
摘要:
利用三维激光雷达森林回波波形模型模拟了地形对波形的影响,并用ICEsat GLAS的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坡度对大光斑激光雷达波形影响较大,随着坡度的增大,地面回波和树冠回波都展宽,波形长度也随之增加,同时地面的波峰和植被的波峰值都降低,来自地面的回波明显减少,并逐渐与靠近地面的回波发生信息混叠。鉴于二者的关系呈近似线性正相关,在实际的森林参数反演中可望通过减去一个含有坡度或地形起伏度的因子进行地形效应纠正。
美洲黑杨雄性花芽全长cDNA文库构建
周祥明, 张冰玉, 苏晓华, 王大海, 黄秦军, 张香华, 张志毅
2007, 20(4): 469-472.
摘要:
以美洲黑杨雄性花芽为材料,利用SMART技术构建全长cDNA文库。该库的滴度大于106 pfu·mL-1, 重组率达95%, 平均插入片段大小为1 kb左右,说明所构建的文库达到了用于目的基因分离筛选和表达的建库要求,为将来克隆与杨树花发育相关基因及研究其它树种花发育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联合固氮菌对桉树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马海宾, 康丽华, 江业根, 郑翠梅
2007, 20(4): 473-476.
摘要:
采用纸碟法和液体比浊法研究了联合固氮菌对桉树青枯病菌茄拉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 E. F.Smith) Yabuuchi)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两株联合固氮菌1和固氮菌2及其培养物上清液对青枯菌Ra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上清液抑制效果好于菌悬液抑制效果,混合菌株的抑制作用高于单一菌株的抑制作用。温室接种结果表明,接种固氮菌1 和同时接种固氮菌1 及青枯菌Ra的处理比不接种对照(CK)桉树苗高增加33. 19%和31. 09%;单接种固氮菌1的桉树苗地上干质量比对照(CK)增加123. 23%, 同时接种固氮菌1及青枯菌Ra的桉树苗比对照(CK)地上干质量增加93. 22%;接种固氮菌1和同时接种固氮菌1及青枯菌Ra的处理比对照(CK)桉树苗地下干质量分别增加101. 52%和71. 81%。接种固氮菌可以降低桉树苗木死亡率38. 24%。桉树幼苗温室接种试验证明接种固氮菌的桉树苗木生长旺盛,茎干较对照粗壮,长势整齐,固氮菌可以提高桉树苗木对青枯病的抗性。关键词:桉树;联合固氮菌;青枯病菌;抑菌作用
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TOPOG在温带山地小流域的应用———以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为例
董晓红, 于澎涛, 王彦辉, 王金叶, 王顺利, 刘贤德, 徐丽宏, 吴旭东
2007, 20(4): 477-484.
摘要:
TOPOG模型是基于热带森林小流域研究而开发的生态水文过程模型。为了检验该模型在模拟温带小流域森林水文影响方面的适用性,本文应用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2001年和2002年生长季的生态水文数据,运用TOPOG模型的“水量”模式模拟了流域的林冠截留、蒸散与径流等生态水文过程,并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 TOPOG模型能准确的模拟雨量为5~25 mm的次降雨截留量;也能较准确的模拟海拔2 730~3 100 m的青海云杉林总蒸散量及其组成,以及海拔2 700~2 800 m的阳坡草地总蒸散量;模拟的生长季小流域径流量与实测值相一致。
采前DA-6和DCPTA处理对冬枣果实品质发育的影响
谭晓红, 王贵禧, 陈金印, 梁丽松
2007, 20(4): 485-489.
摘要:
2005年, 在天津市大港区大安村矮化密植园内, 研究了采前喷施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 DA-6)和2-( 3, 4- 二氯苯氧基) - 乙基- 二乙胺( DCPTA)处理对冬枣果实品质发育的影响。在盛花期、盛花期后20、40 d用15 m g·kg-1的DA-6 0. 67 mL·L-1的DCPTA和清水(对照)喷施树冠, 并在冬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定期取样进行品质指标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 2种药剂采前处理增大了冬枣果实的单果质量, 但对果形指数没有影响; 处理增加了果实硬度,提高了V c含量, DA-6处理优于DCPTA处理; 2个处理对SSC及TA 均没有显著影响; 处理提高了冬枣果实在发育初期的GSH 含量(与对照相比, DA-6处理提高了23. 77%, DCPTA 处理提高了15. 09% ), 但在后期差异不显著。总体看来, DA-6和DCPTA 处理对冬枣果实的品质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 DA-6处理优于DCPTA处理。
栽植密度对小黑杨边材、湿心材生长量的影响
刘杏娥, 王小青, 任海青, 费本华
2007, 20(4): 490-494.
摘要:
以山西朔州地区的人工林小黑杨为研究材料, 研究不同栽植密度( 2 m ×5 m、4 m ×5 m、4 m×10 m )对小黑杨边材、湿心材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栽植密度间边材年轮数差异不显著, 而湿心材年轮数差异显著; 栽植密度对边材宽度影响不大, 而对湿心材宽度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对边材面积和湿心材面积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随着栽植密度的减小, 小黑杨边材、湿心材宽度及面积均呈增加趋势, 但湿心材增加得更快。湿心材比例为60% ~68%, 且随着栽植密度的减小而增大。总体而言, 栽植密度对小黑杨边材、湿心材生长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且对湿心材生长量影响较大。
梭梭被肉苁蓉寄生后的生理代谢反应
谭德远, 郭泉水, 刘玉军, 马超, 王祥福
2007, 20(4): 495-499.
摘要:
在新疆吉木萨尔县林木良种试验站肉苁蓉良种繁育基地内,选择立地条件、梭梭树龄、林分密度、林木株行距、接种肉苁蓉方式以及管理措施等基本一致的梭梭人工林为试验地,以被肉苁蓉寄生、未被肉苁蓉寄生和曾被肉苁蓉寄生但已解除寄生关系的梭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梭梭同化枝的相对含水量、束缚水/自由水、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等水分代谢和生化指标的测定,研究梭梭被肉苁蓉寄生以后的生理代谢反应。结果表明:与未被肉苁蓉寄生的以及曾被肉苁蓉寄生但采收了肉苁蓉种子的梭梭比较,被肉苁蓉寄生的梭梭同化枝的相对含水量有所降低,而束缚水/自由水的比值有所提高;与此同时,被肉苁蓉寄生的梭梭同化枝的叶绿素含量降低,而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有所提高。三者之间的各项测定指标的差异达到显著程度。梭梭被肉苁蓉寄生以后引发的一系列生理代谢反应,既是梭梭被肉苁蓉寄生以后的一种生理代谢适应,也是引起被肉苁蓉寄生的梭梭生长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国黄松的生长特性和抗寒性研究
周永学, 樊军锋, 龚月桦
2007, 20(4): 500-505.
摘要:
采用大量野外调查数据, 对美国黄松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 并通过实验手段测定了其抗寒性相关指标, 对抗寒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 美国黄松苗木根系发达, 垂直根生长能力强, 植苗成活率高, 地径生长量明显大于油松。幼树生长进程与油松基本一致, 造林后第7年进入速生期, 树高年均生长量45 cm, 而且仍处于上升阶段。美国黄松胸径年生长量和总生长量都大于油松, 而树高小于油松, 18年生单株材积0. 0177 m3, 比油松大10%。不同引种地美国黄松胸径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 年均生长量介于0. 30~ 0. 94 cm。气象因素对生长有一定影响, 随着活动积温、日照时数的增加生长量明显增大。树高与胸径、新梢长、冠幅存在显著相关性, 与胸径的相关系数随着树龄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胸径与冠幅的相关系数随树龄的增大而变小。抗寒性测定结果表明, 各个低温阶段美国黄松的电解质渗出率都大于油松, LT50为- 10. 7℃, 油松为- 17. 9℃。美国黄松针叶组织中束缚水、可溶性糖、K+ 、类胡萝卜素和ABA 含量较低是其抗寒性弱的内在原因。
齿瓣石斛栽培基质筛选及其栽培方式研究
孙永玉, 昝少军, 徐永艳, 罗长维, 李昆
2007, 20(4): 506-509.
摘要:
通过对齿瓣石斛栽培基质和栽培方式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1)不同栽培基质中,树皮∶苔藓(1∶1)中新枝数最多,树皮中枝条生长最好,树皮∶锯末∶羊粪(5∶3∶2)中产量最高; (2)不同栽培方式中直立捆绑产量最高。因此在齿瓣石斛生产中宜选择树皮基质和直立捆绑栽培方式。
不同管理措施对杏园昆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阿地力.沙塔尔, 叶尔江, 张新平, 罗卿
2007, 20(4): 510-514.
摘要:
为全面了解杏树林害虫的危害与发生规律, 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应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了英吉沙县不同管理措施杏园生态系统中昆虫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在3 种类型的杏园中有昆虫37 种, 分别隶属于9 目26科; 不同杏园昆虫群落的科数、物种数及丰富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不同生境集中性指数也有一定的差异; 各园的优势种主要以刺吸式口器的朝鲜球坚蚧为主; 不同杏园昆虫群落及各类群生态优势集中性在不同时段并不一致。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自然封育灌丛群落特征
张炜银, 陶建平
2007, 20(4): 515-519.
摘要:
在岷江上游大沟流域,以受干扰而退化,经封育后自然恢复至灌丛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恢复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在1 hm2的灌丛群落样地中,共调查到木本和草本植物43科, 88个属, 135种,其中:草本21科44属49种、木本34科47属86种。木本物种数和个体密度都随着基径级、高度级而递减;不同高度级和不同基径级的个体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恢复后的灌丛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岷江上游自然恢复灌丛阶段的植物群落其外貌虽然呈现灌丛状,但其组成成分却相当丰富,其中本研究区域的顶级乔木树种如辽东栎等已在群落中出现并占有较大的优势。对于该区的退化群落而言,封育为一种有效的植被恢复和物种多样性保育方式。
窄冠刺槐无性系的选育
兰再平, 马可, 张怀龙, 苏衍修, 刘义
2007, 20(4): 520-523.
摘要:
对选自河南省淮阳县的窄冠刺槐优良无性系的选育过程及其生物生态学特性、无性系繁殖与育苗方法以及无性系林分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表现进行了研究。多点测定结果表明:窄冠刺槐生长快,在不同栽培条件下4~8年生时,树高年平均生长量达1. 5~1. 8 m,胸径2. 1~2. 5 cm;干形好,树干通直,形率达0. 7~0. 8;树冠窄,紧凑而圆满,分枝角度< 35°;托叶刺少或无。窄冠刺槐无性系是营建速生丰产用材林、生态防护林、农林复合系统以及园林绿化的优良无性系。
壳聚糖对长白落叶松和侧柏种子萌发的影响
李庆梅, 付增娟, 张洪燕
2007, 20(4): 524-527.
摘要:
用0. 5、1. 0、1. 5、2. 0 g·L-1 4种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分别对长白落叶松和侧柏种子浸种处理18、24 h,对照为始温45 ℃清水浸种24 h、恒温25 ℃培养21、28 d。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处理后,长白落叶松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平均发芽速率和发芽指数都有显著提高,以1. 0 g·L-1壳聚糖浸种24 h效果最佳;侧柏种子发芽率、发芽速率以2. 0 g·L-1壳聚糖浸种24 h后效果最好。
短角幽天牛成虫林间种群动态的监测研究
赵锦年, 唐淑琴
2007, 20(4): 528-531.
摘要:
以安徽省黄山风景名胜区等为试验基地,应用蛀干类害虫引诱剂,系统地研究了短角幽天牛成虫林间种群分布和种群动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短角幽天牛种群最高可分布于海拔1 700 m高山,高密度的分布区为海拔300m以下的低山马尾松地区;林间活动期长达150 d以上,具两个明显的峰期,主峰期为6月上、中旬,次峰期为9月。林间诱获的短角幽天牛成虫种群个体雌、雄性比为1. 0∶1. 4。
贮藏条件对油茶饼残油品质的影响
方学智, 费学谦, 丁明, 姚小华, 王开良, 欧资东
2007, 20(4): 532-536.
摘要:
对20种不同来源、不同榨取方式(液压和螺旋榨)的油茶饼含油率和含水量进行了分析,并从中选取浙江淳安、广西岺溪、贵州黎平、江西平江四地的油茶饼进行常温和冷藏条件的贮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20种油茶饼的平均含油率为7. 62%, 平均含水量为12. 13%; 2种榨取方式含水量差异显著( p 2。
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idum )试管苗基部切块诱导类原球茎研究
吴开云, 黄敏仁, 王明庥
2007, 20(4): 537-541.
摘要:
以大花蕙兰试管苗基部切块为外植体,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培养诱导类原球茎( PLB), 研究不同激素配比以及外植体来源基因型对PLB诱导的影响。低水平的2, 4-D和较高水平的62BA对于试管苗基部切块诱导PLB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2, 4-D浓度高于0. 60 mg·L-1时, PLB诱导受到显著抑制。不同基因型有不同的最佳激素组合。NAA对特定基因型诱导PLB有效。以试管苗基部切块组织培养方式诱导大花蕙兰PLB是可行的,为转基因研究提供了植株再生技术基础。
抗风耐盐常绿树种弗吉尼亚栎引种初步研究
陈益泰, 陈雨春, 黄一青, 孙海菁, 陈丹凤
2007, 20(4): 542-546.
摘要:
引进美国弗吉尼亚栎在浙江、上海、江苏三省市海涂和内陆多个地点试种3~4 a,均能正常生长,在杭州湾滨海盐土上生长良好。弗吉尼亚栎苗缺乏发达的侧根和须根,不易移植成活,采用容器育苗和带土大苗造林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
光周期和温度对美凤蝶幼虫发育历期的影响
易传辉, 陈晓鸣, 史军义, 周成理
2007, 20(4): 547-550.
摘要:
观察了人工气候箱中不同光周期和温度条件下美凤蝶幼虫生长发育。结果表明:光周期和温度对美凤蝶幼虫发育历期影响明显;在相同温度下,不同光周期下幼虫历期差异明显;在20 ℃12~14 h、25 ℃11~15 h、30 ℃11~15h光照下,历期分别为39. 3~48. 5、25. 4~36、19. 6~29 d,最长和最短历期分别相差9. 2、10. 6、9. 6 d。随着温度升高,在相同光照下,幼虫发育历期缩短;在12. 0、12. 5、13. 0、13. 5、14. 0 h光照下,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 6、13.3、9. 2、12. 2、7. 5 ℃,有效积温分别为332. 7、340. 5、372. 1、350. 9、475. 4日度;光周期对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有一定影响。
五种双翅目昆虫细胞系染色体分析
张欣, 冯颖, 马涛, 马艳, 丁伟峰
2007, 20(4): 551-555.
摘要:
采用直接法制备传代细胞染色体标本、常规Giemsa染色、显微镜下计数中期分裂相染色体数目的方法对5个双翅目昆虫细胞系进行了染色体分析。结果显示: C6 /36染色体众数为6,为二倍体细胞系; SL2染色体众数为8~12,超二倍体细胞系; L-2 /M delta 2-3染色体众数为8~20,超二倍体细胞系; Aedes albopictus Skuse染色体众数为6,为二倍体细胞系;NIH-SaPe-4染色体众数为10条,为二倍体或亚二倍体细胞系。与来源细胞相比,以上5种细胞染色体数目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湿加松在粤北山区早期生长表现初报
张应中, 赵奋成, 林军, 赖旭恩, 黄永权, 蔡坚
2007, 20(4): 556-562.
摘要:
利用种植于粤北乐昌龙山林场的6 年生湿加松测定林数据, 分析了湿地松与洪都拉斯加勒比松杂种家系( PEE×PCH )、湿地松与巴哈马加勒比松杂种家系( PEE×PCB)、湿地松改良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 PEE ( op) )、洪都拉斯加勒比松1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 PCH ( op) )、马尾松初级种子园混合子代( PMA( p) )、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初级种子园混合子代( PCH ( p) )、古巴加勒比松初级种子园混合子代( PCC( p) )、巴哈马加勒比松初级种子园混合子代( PCB( p) )、湿地松改良代种子园混合子代( PEE( i) )、湿地松1代种子园混合子代( PEE( o) )、湿地松初级种子园混合子代( PEE ( p) )、火炬松初级种子园混合子代( PTA( p) )间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量差异。结果表明:树种间及树种内类型间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存在差异, 生长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材积生长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PEE× PCH > PEE×PCB > PCH ( p) > PMA( p) > PCH ( op) > PEE ( op) > PEE ( i) > PEE ( p) > PCB ( p) > PCC ( p) > PEE( o) > PTA( p); 湿加松当年造林成活率平均达96. 2%, 6年生时保存率平均达87. 2%; 21个家系间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 从中初选出10个最优家系, 其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6. 35 m、10. 85 cm、0. 035 48 m3, 与PMA ( p) 、PCH ( p)、PCB ( p) 、PEE( o) 、PTA( p)比较, 材积现实增益分别为59. 39%、48. 76%、134. 97%、162. 23%、172. 29%。
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进展与展望
杨振寅, 苏建荣, 罗栋, 李正红, 陈晓鸣
2007, 20(4): 563-568.
摘要:
干热河谷因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而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难点,且一直是生态恢复的热点区域。本文从干热河谷的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植被恢复历史、恢复目标、植被种类筛选、恢复技术、人工植被生态评价等方面概括总结了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的进展与现状,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评述,提出未来研究应予重视或优先研究的方向。
我国桉树青枯病研究进展
吴志华, 谢耀坚, 罗联峰, 张维耀
2007, 20(4): 569-575.
摘要:
桉树青枯病害是危害桉树生产的主要病害,近年来桉树青枯病的流行和发生对我国南方桉树产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本文对当今主要桉树青枯病病害特点,青枯病的发生和流行因素,青枯假单胞杆菌对寄主桉树的致病机制及对抗病的差异和抗病机理等研究成果和现状作一概述,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AM菌和施肥对仙人掌植物苗期生长效应的研究
陈羽, 仲崇禄, 周光益, 张勇, 陈珍
2007, 20(4): 576-580.
摘要:
七叶树种间和种内生长与形态差异
李永胜, 周志春, 金国庆, 江志标, 饶龙兵, 陈仲良, 余雪琪
2007, 20(4): 581-585.
摘要:
适于杨树功能基因组研究的T-DNA激活标签构建
王曙光, 栾维江, 乔桂荣, 孙宗修, 卓仁英
2007, 20(4): 586-59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