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1年  24卷  第5期

显示方式:
灰叶丛枝病病原的分子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李永, 田国忠, 朴春根, 郭民伟, 林乐民
2011, 24(5): 549-553.
摘要:
实验应用PCR扩增、iPhyClassifer分析、序列同源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等方法对海南省灰叶丛枝病病害进行了分子检测及其病原的鉴定、系统进化研究。iPhyClassifer结果显示:灰叶丛枝病植原体为花生丛枝组(16SrⅡ组)16SrⅡ-A成员。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灰叶丛枝病植原体与16SrⅡ、 16SrⅡ-A成员同源性最高,如与花生丛枝病植原体16S rDNA的序列同源性为99.9%,rp基因为99.9%。基于16S rRNA和rp两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灰叶丛枝病植原体与花生丛枝病植原体、甘薯丛枝病植原体起源相同,且关系相当接近。根据以上结果,灰叶丛枝病植原体归为花生丛枝组(16SrII组)16SrⅡ-A亚组,与Candidatus Phytoplasma australasiae候选种相关。
2种类型阔叶红松林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赵中华, 惠刚盈, 胡艳波, 周红敏, 张连金
2011, 24(5): 554-562.
摘要:
以吉林蛟河2块1 hm2阔叶红松林样地全林每木定位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RipleyK(d)函数和Mark相关函数的O-ring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2块样地中红松种群与主要优势种群林分中层与林分上层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水曲柳红松林中的红松种群和水曲柳种群在小尺度上为聚集分布的趋势,林分中层的红松种群尤为明显,椴树红松林中的红松和椴树种群在多个尺度上呈聚集分布。2个类型阔叶红松林中相同林层中红松种群与水曲柳种群、椴树种群总体上呈现不相关的空间关系,但不同林层的种群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水曲柳红松林中,林分上层中的红松与林分中层的红松在0~19 m的尺度内存在显著地负相关,在椴树红松林中不明显;林分上层水曲柳与林分中层水曲柳、林分上层椴树与林分中层椴树在小尺度上存在明显地负相关关系;林分上层的红松与林分中层的水曲柳及椴树都在较大尺度上存在显著负相关的空间关系,而林分中层的红松与林分上层的水曲柳、椴树的空间相关关系为不相关。
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三种不同演替阶段 典型植物苗期光合特性研究
毛培利, 臧润国, 丁易, 李意德, 林明献
2011, 24(5): 563-571.
摘要:
为研究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的光合特性,比较了不同光梯度下3个典型树种幼苗在晴天和阴天时的光合生理日变化过程。先锋种黄桐有最强的叶温控制能力,日变化中叶温低于中期种显脉杜英和顶极种乐东拟单性木兰。中期种显脉杜英有最高的光合生理可塑性,晴天时,显脉杜英净光合速率与黄桐差异不显著,叶温低于乐东拟单性木兰;阴天时,净光合速率和叶温与乐东拟单性木兰差异不显著。与显脉杜英相比,黄桐和乐东拟单性木兰的水分利用能力高,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低,水分利用效率高;黄桐的光合能力高,净光合速率比乐东拟单性木兰高。植物在光合能力、叶温控制能力、光合生理可塑性和水分利用能力上的差异对植物群落的演替有重要影响。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林火干扰下不同恢复阶段栎林群落幼苗库动态特征
朱学灵, 崔向慧, 刘晓静
2011, 24(5): 572-578.
摘要:
依据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地表火干扰下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幼苗库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在地表火干扰后栎林群落内有木本幼苗25科37属49种,随着火烧迹地植被的恢复,乔木幼苗种类数量增多,灌木幼苗数量减少,但栎类幼苗始终占据优势;林下幼苗库的密度随恢复时间增加逐步变小,栎类幼苗密度则呈现出从高到低再升高然后变低的趋势,栎类幼苗密度在火后1年最高,平均达到(2.30±2.9)株·(10 m2)-1;林下幼苗库恢复1年与恢复10年之间、恢复15年和对照林的密度差异显著,但恢复1年与恢复5年、恢复10年的幼苗库与对照林的幼苗密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栎类幼苗密度变化出现2个过程,恢复1年与恢复5年、恢复10年与恢复15年幼苗密度之间有显著差异,但不同恢复阶段的栎类幼苗库与对照林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幼苗库不同恢复阶段的Shannon-Wiener指数(H')之间有极显著差异;相邻恢复阶段共有的幼苗物种较多,相似系数较大,以每2种不同恢复阶段的栎林群落进行比较,其共有物种数量为4~17种。随演替时间的增加,乔木实生苗比例逐渐增加,乔木根蘖苗的比例不断减少,到植被恢复后5年,栎类群落林下没有发现根蘖苗生存,而林下灌木幼苗也在恢复10年的群落内消失。林火干扰对栎类Ⅰ、Ⅱ和Ⅲ级的幼苗高度分配和苗木转化率有显著影响,但火烧干扰对Ⅳ级以上幼苗的高度分布和转化率影响不显著。
更新期橡胶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分布
王春燕, 陈秋波, 彭懿, 刘建波, 杨礼富, 王真辉
2011, 24(5): 579-584.
摘要:
对处于更新期30 年橡胶人工林含碳量、生物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树组分的含碳量在29.94%~52.90 %之间,大小表现为:树叶>树干>树根>树枝>树皮>胶乳,相同器官的含碳量枯样的要比鲜样的高。凋落物层含碳量平均为51.90 %,林下植物为46.09 %。土壤含碳量平均为0.54%,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层次土壤含碳量逐渐减少,相邻土层差异不显著。橡胶林生态系统现存碳贮量为219.68 t·hm-2,其中乔木层为140.21 t·hm-2,占整个生态系统碳贮量的63.82 %,凋落物层和林下植被层为3.99 t·hm-2,仅占1.82 %,土壤(0~100 cm)的碳贮量为75.48 t·hm-2,占34.36 %。橡胶树各器官的碳贮量与其生物量成正比关系。树干的生物量最大,其碳贮量也最高,占乔木层碳贮量的55.67%。
白蜡虫不同虫态及不同地理种群越冬雌成虫过冷却点的研究
杨璞, 陈晓鸣, 谢正华, 刘魏魏
2011, 24(5): 585-590.
摘要:
对昆明地区白蜡虫不同虫态的过冷却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昆明地区雄虫真蛹期过冷却点最低,中值为-15.81 ℃,符合正态分布;雌虫越冬时期过冷却点最低,中值为-20.41 ℃,符合正态分布;对于不同地理种群白蜡虫越冬雌成虫过冷却点的测定表明,长春地区越冬雌成虫在3月份过冷却点显著低于其它地区,过冷却点中值为-23.19 ℃,不符合正态分布。测定结果表明:白蜡虫在严寒地区抗寒能力增强。
冰雪灾害对粤北九峰阔叶林枯落物量及水文功能的影响
邱治军, 吴仲民, 王旭, 邹滨, 罗鑫华
2011, 24(5): 591-595.
摘要:
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对2008年冰雪灾害后广东乐昌杨东山十二度水自然保护区九峰山不同海拔受损阔叶林枯落物量、持水量、持水率、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地枯枝落叶层总量为25.34 t·hm-2,其中叶、枝、干分别为8.84、6.01、10.49 t·hm-2;枯落物量及各组分的比例与样地植株受损形式、受损比例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枯落物持水实验表明:各组分中,叶、枝、干的最大持水量分别为27.8、8.2、13.8 t·hm-2,最大持水率分别为314.2%、136.4%、131.7%;叶、枝、干的持水量、持水率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呈自然对数曲线增长,各组分的吸水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呈幂函数曲线降低。
冬枣的穿刺质地及其影响因素
马庆华, 王贵禧, 梁丽松, 李琴
2011, 24(5): 596-601.
摘要:
采用质构仪整果穿刺法,研究了不同地点、不同选优单株、不同果实发育阶段和不同贮藏时间冬枣的穿刺质地,结果显示:冬枣的各项穿刺质地参数为,果皮强度为69.28 g,果皮的破裂深度为0.18 mm,果皮脆性为386.71 g·s-1,果皮韧性为7.04 g·s,果肉的最大硬度为309.40 g,平均硬度为159.32 g。冬枣的穿刺质地在不同采样地点间差异显著,与冬枣的果实大小和营养品质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同一选优园冬枣的果实质地也存在差异,果皮质地的变幅大于果肉质地;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和贮藏时间的延长,冬枣的穿刺质地也存在差异;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本文对提高冬枣质地品质的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高温胁迫下花楸树幼苗的生理响应
彭松, 郑勇奇, 马淼, 张川红, 杜小娟, 李涛, 倪延生
2011, 24(5): 602-608.
摘要:
在40 ℃下对1年生花楸树幼苗进行0、2、4、6、8、10 h的高温胁迫,测定不同胁迫时间的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等生理生化和形态指标。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叶绿素含量下降,MDA含量增加,相对电导率增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含量先增加后降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都呈下降趋势,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呈上升趋势。 高温胁迫0、 6 h叶绿体超微结构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但是高温胁迫8 h,叶绿体超微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质膜受到严重破坏,基粒片层变得模糊并且受到破坏,基质片层出现紊乱、排列错位等现象。
牡丹愈伤组织扫描电镜观察
朱向涛, 王雁, 彭镇华, 律春燕, 郑宝强
2011, 24(5): 609-612.
摘要:
为揭示牡丹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的细胞变化规律,以牡丹品种“凤丹”花瓣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利用电镜扫描的方法,观察了不同培养时间愈伤组织表面结构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牡丹花瓣愈伤组织类型不同,表面结构有较大差异,同一块愈伤组织上存在不同的发育时期,继代的时间不同,愈伤组织的表面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继代后15[XC~.TIF]20 d为愈伤组织结构变化最大的时期。初步了解了愈伤组织分化植株的过程,为建立牡丹高效再生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浙江东明山森林公园毛竹林节肢动物的组成和多样性
舒金平, 刘立伟, 黄照岗, 宋洋, 徐天森, 王浩杰
2011, 24(5): 613-618.
摘要:
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2005—2007年对浙江东明山森林公园毛竹林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采集到42~439号标本,隶属于17目,126科,511种。结果表明:无论是从种类还是个体数上,均以鳞翅目最为丰富,其次为鞘翅目。毛竹林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冬季和夏季,相对丰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等指标均有所下降,总体随着季节变化呈现双峰型的变化趋势,高峰期分别出现在每年的6月和9月;从功能集团角度分析,植食性集团无论在物种的种类及个体数上均占有明显优势,其次是天敌集团,中性集团最少。植食性集团中昆虫种类多,但优势物种不突出;中性集团中华按蚊及伊蚊等优势种地位明显;天敌集团中捕食性天敌(蜘蛛和捕食性昆虫)占主导地位。
坡柳种子对脱水干燥的生理生化响应
崔凯, 李昆, 廖声熙
2011, 24(5): 619-626.
摘要:
为研究超干燥保存手段运用于坡柳种子的可行性,采用正交设计从种子含水量、包装方法、保存温度和预回湿方法4个因素来分析。用硅胶将种子脱水至1.12%~6.13% 6个含水量梯度,结合不同处理密封保存1年,随后测定发芽率和一些生理生化指标,包括相对电导率(RC)、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总糖含量和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种子含水量是对发芽率影响最显著的因素,较为适宜的脱水范围为4.28%~5.25%;超干种子发芽率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脯氨酸含量和3种抗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超干种子的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比对照提高。坡柳种子保存过程中的劣变是由细胞膜损伤和脂质过氧化所引起,而适宜的脱水处理能使抗氧化酶活性增强,使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从而维持种子生活力的稳定。
中国竹亚科植物的耐寒区位区划
马丽莎, 史军义, 易同培, 杨汉奇, 杨林
2011, 24(5): 627-633.
摘要:
将中国原产及引进的禾本科竹亚科植物的43属711种、52变种、98变型、4个杂交种、共计865个种及种以下分类群,按其自然分布和温度生态幅进行耐寒区划,从而为生产实践中竹类植物的引种和培育提供参考。
文峪河上游河岸林凋落物及其分解过程研究
张芸香, 张晋明, 郭晋平
2011, 24(5): 634-640.
摘要:
通过凋落物定点收集调查和分解袋定点埋置实验,对文峪河上游山地溪流河岸带寒温性针阔叶混交林的年凋落量动态和凋落叶在不同环境中的分解进程进行了周年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地区山地溪流河岸林在河岸带和溪流中的年凋落量分别为3.46 和4.09 t·hm-2·a-1;河岸带和溪流凋落物中阔叶凋落量占优势,分别占40.55%和40.19%,针阔叶凋落量分别占到总凋落量的62.00%和59.64%,枝和叶凋落量分别占总凋落量的81.09%和77.92%,凋落物各组分的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阔叶>针叶>枝条>杂物>花和果实>树皮;河岸带和溪流的凋落量年动态均呈双峰态,其中秋季高峰期出现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高峰期凋落量分别占年凋落量的56.5%和52.7%;春季高峰期出现在4月到6月,高峰期凋落量分别占年凋落量的23.3%和30.3%。在本研究地区,凋落叶分解速率总的来说低于亚热带地区,但高于许多温带森林;凋落叶在水体中的分解速率比在河岸带林下快,分解系数为0.712 9,半衰期为0.97年;而在河岸林下,距离河岸近的地方阳坡的分解速率比阴坡快,分解系数和半衰期分别为0.531 9、0.433 7和1.30年、1.60年;距离河岸远一些的地方阴坡的分解速率比阳坡快,分解系数和半衰期分别为0.604 2、0.440 1和1.15年、1.58年。
I-69杨年轮宽度和密度变异规律
王家祥, 夏萍, 刘盛全
2011, 24(5): 641-645.
摘要:
以I-69杨木材为试样,运用树木年轮图像分析系统和树木年轮分析系统获取年轮宽度和年轮密度数据,并对组成成分径向变异和轴向变异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I-69杨木材密度的径向变异规律随树龄增加而增大,最大密度波动较大,最小密度随树龄增加总体趋势下降,早材密度、晚材密度随树龄增加而增加;年轮组成成分各项指标株内径向变异极显著,株间径向变异不显著。年轮密度各组成成分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其中年轮平均密度、早材密度、最小密度增加量较小,年轮最大密度、晚材密度增加量较大;相对而言,I-69杨木材密度径向变异大于轴向变异。
白花泡桐优树试管嫁接幼化及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邓建军, 李芳东, 乔杰, 刘昌勇, 夏辛, 黄琳
2011, 24(5): 646-650.
摘要:
以白花泡桐优树'白优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组织培养和试管嫁接方法,对白花泡桐优树材料的幼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初代培养萌发的嫩芽为最适合的接穗;'建始桐3号’为试管嫁接较合适的砧木;采用劈接进行;MS+NAA 0.3 mg·L-1 +蔗糖30 g·L-1为试管嫁接培养基; 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基分别为1/2MS+6-BA 6.0 mg·L -1 + NAA 0.3 mg·L-1+蔗糖20 g·L-1和1/2MS+NAA 0.1 mg·L-1。
阿尔山地区兴安落叶松林下植物种群生态位
李菁, 骆有庆, 石娟, 马凌云, 陈超
2011, 24(5): 651-658.
摘要:
将由林龄(AG)、海拔(AL)以及物种数目(IS)组合而成的综合资源位指数(RGI)作为资源轴的划分标准,应用Levins(B(sw)i)和Shannon-Wiener(B(L)i)生态位宽度指数,生态位重叠指数(Lih和Lhi)以及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Cih)等将阿尔山地区不同起源的兴安落叶松林(天然林、人工林及火烧迹地恢复林)划分为6个资源位,在此基础上进行群落调查,对林下植物种群的生态位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兴安苔草和黑麦草的重要值最大,不同资源位重要值之和达到114.924 8%和70.911 1%。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有北方拉拉藤、粗根老鹳草、黑麦草及兴安苔草,这些物种适应能力强,分布范围大,倾向于泛化种。生态位狭小的植物种群则可能成为林区进行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需要引起特别关注。本研究证实生态位宽度较大种群与其他种群存在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和相似性,而这在某些重要值较低且生态位宽度较窄的种群也会出现(如铁杆蒿、黄花委陵菜及巴天酸模),生态位重叠和相似性并非仅仅取决于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既能反映两种群在共享资源时的竞争关系,也能反映两者在利用资源时相互促进的关系。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植物种可作为植被恢复阶段的先锋种,而与其生态位重叠较大的物种以及与先锋种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小的物种则可作为伴生种,以便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逐步恢复受损地区的植被。
天山云杉种群结构的研究
刘贵峰, 臧润国, 丁易, 郭仲军, 张炜银, 成克武, 白志强, 张新平, 巴哈尔古丽·阿尤甫
2011, 24(5): 659-662.
摘要:
马尾松3代种质苗高生长参数的配合力分析
谭小梅, 金国庆, 周志春
2011, 24(5): 663-667.
摘要:
油桐DGAT2基因克隆及其RNAi双元表达载体构建
徐玲娜, 汪阳东, 陈益存, 张姗姗
2011, 24(5): 668-673.
摘要:
降香黄檀嫁接技术研究
杨曾奖, 徐大平, 张宁南, 姚庆端, 郭俊誉, 林清锦
2011, 24(5): 674-676,封三.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