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5年  28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日本落叶松纤维素合酶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易敏, 张守攻, 谢允慧, 孙晓梅
2015, 28(3): 303-310.
摘要:
[目的] 纤维素合酶(cellulose synthase, CesA)在植物纤维素合成途径中发挥主要调节作用, 是控制木材纤维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基因。从日本落叶松中分离克隆与纤维素合成相关的LkCesA基因, 并对其进行核苷酸多样性以及连锁不平衡分析, 为在日本落叶松中开展基于LkCesA基因的连锁不平衡作图及其辅助日本落叶松木材纤维性状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依据日本落叶松转录组数据库检测到的纤维素合酶(CesA)基因ESTs序列设计引物, 从日本落叶松中分离获得LkCesA基因片段。在此基础上, 利用DnaSP5.0软件对日本落叶松40株基因型个体的LkCesA序列进行核苷酸多样性和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 从日本落叶松中成功克隆了CesA基因片段:该片段长1 209 bp, 包含部分开放阅读框, 长度为1 053 bp, 可编码350个氨基酸, 所推导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与火炬松PtCesA2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4%。在日本落叶松40株基因型个体的LkCesA序列中共检测到83个SNP位点, SNP发生频率为1/21 bp, 多样性指数πT为0.006 05。在这些SNPs中, 69个属于转换, 14个属于颠换, 其中19个为常见SNPs, 64个为罕见SNPs。在外显子区域, 共检测到54个SNP位点, 其中34个为错义突变, 20个为同义突变。进一步的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 随着核苷酸序列长度的增加, SNP连锁不平衡程度逐渐减弱。[结论] 克隆到的LkCesA为植物CesA基因家族中的一员。LkCesA基因的连锁不平衡在基因内部就已衰退, 说明选择该基因作为候选基因, 在日本落叶松中开展连锁不平衡作图用于指导日本落叶松的定向培育及木材品质改良是可行的。此外, 在LkCesA基因中检测到多个常见SNP位点, 为进一步开展该基因的连锁不平衡作图提供了材料。
内蒙古柠条和山杏单株生物量模型研建
曾伟生, 白锦贤, 宋连城, 赵学军, 王雪军, 邢利军, 张振荣
2015, 28(3): 311-316.
摘要:
[目的] 针对现有灌木生物量模型存在的分量与总量、地上与地下生物量不相容等问题, 探索利用联立方程组 方法, 建立灌木林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方法] 以内蒙古自治区的2种常见灌木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山杏(Armeniaca sibirica)为研究对象, 基于大样本的生物量实测数据, 利用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 建立了地上生物量模型及其相容的地下生物量模型和根茎比模型。[结果] 表明:基于植冠面积和丛生枝个数(或植株高度)的地上生物量模型, 其确定系数能达到0.67以上, 但地下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要低些, 其中山杏仅0.36;2种灌木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模型的平均预估精度均能达到80%以上, 全株生物量的平均预估精度, 山杏能达到86%以上, 柠条能达到92%以上。[结论] 对于无明显主干的丛生状灌木, 不论是地上生物量还是地下生物量, 植冠面积是首要的相关因子, 其次才是丛生枝个数和植株高度;利用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 能有效解决不同生物量之间的相容性问题, 同步建立地上生物量模型及其相容的地下生物量模型和根茎比模型;所建模型完全可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相应灌木林的生物量估计。
旱柳无性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及去除氮磷能力
施翔, 陈益泰, 王树凤, 王小雪, 李霞, 潘红伟, 孙海菁
2015, 28(3): 317-324.
摘要:
[目的] 比较旱柳无性系的生长以及对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 以筛选出处理富营养化水体效果较好的无性系。[方法] 利用8个旱柳无性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进行静态培养试验, 研究各无性系的形态特征、叶绿素相对含量指数、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以及对废水中氮、磷的去除效率。[结果] 旱柳无性系在整个试验期间生长良好, 无死亡现象。各无性系最终生物量、苗高和相对生长率有显著差异, 其中, 旱59和旱97整体表现最好。旱柳无性系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吸收较好, 地上部分营养元素浓度较高。旱柳各无性系对总氮、氨氮和硝态氮的去除效率分别为87.17%96.94%、90.35%99.33%和66.66%88.19%, 对总磷的去除效率为76.59%83.15%, 无性系旱13总的去除效率最高。[结论] 参试8个旱柳无性系均能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正常生长, 但各无性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响应有较大差异。综合多个指标并结合长期野外试验观察, 旱13、旱59、旱97是适合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较好材料。
两种热带森林覆盖变化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范应龙, 谭炳香
2015, 28(3): 325-331.
摘要:
[目的] 以热带森林复杂区域为对象, 对两种缨帽变换"衍生数据"检测热带森林变化的方法的优劣进行比较。[方法] 对两期数据进行缨帽变换, 同时结合黑暗对象掩膜与局部直方图阈值提取等方法, 获取亮度、绿度、湿度指数组合(MKT)和干扰指数(DI)。采用MKT差值(MKT-D)、干扰指数差值(MDI-D)进行变化信息识别, 然后, 根据植被覆盖与亮度、绿度、湿度之间的变化关系, 通过决策树分类提取变化信息, 最后, 对不同检测结果进行验证与比较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两种方法都能检测出森林内部的细微变化, 但对小图斑变化, MKT-D检测优势明显, 且MKT-D的kappa系数为0.763 0, MDI-D的kappa系数为0.655 9, 两者相比, MKT-D方法优于MDI-D方法。[结论] MKT能够增强短波红外与近红外波段对森林变化信息的敏感性, 有效地消除噪声等非目标信号, 突出目标信号, 此外, MKT-D为RGB彩色图像, 更利于变化信息的目标提取与解译。
木荷1代育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辛娜娜, 张蕊, 徐肇友, 肖纪军, 王帮顺, 周志春
2015, 28(3): 332-338.
摘要:
木荷为我国亚热带地区主要的珍贵优质阔叶用材树种和生态防护树种。利用筛选的14对多态性强的SSR引物, 对木荷1代育种群体中来自15个产地133个亲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为其优异种质资源保存、杂交亲本选配及新种质创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4对引物共扩增86个位点, 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Na)变异范围为211个, 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6.14个, 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23个, 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572 0, 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和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Nei)分别为1.224 7和0.599 0, 说明木荷1代育种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其中, 福建建瓯产地遗传多样性最高, 浙江遂昌产地遗传多样性最低。木荷1代育种群体中成对亲本间遗传距离为0.023 31.633 8, 平均为0.606 7。不同产地遗传多样性与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16 2, p=0.048 9)。通过UPGMA聚类, 可将133个育种亲本分成3个类群, 其中, 类群3又分为4个亚类群。木荷亲本选配时, 应充分考虑优树的产地来源。
高CO2浓度和干旱胁迫对4种树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刘娟娟, 李吉跃, 张建国
2015, 28(3): 339-345.
摘要:
在不同CO2浓度(380、720 μmol·mol-1)的密闭式生长箱内, 对5年生油松和侧柏苗、3年生元宝枫和刺槐苗进行培养, 研究CO2浓度升高与干旱胁迫对4种树苗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CO2浓度均能增加正常水分和重度干旱胁迫下4个树苗的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 而降低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Cond);在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条件下, Pn、Ci、Tr、Cond和WUEi增加, 刺槐的WUEi却减少。CO2浓度增加, 4个树种在同一干旱时期的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减少。随着干旱胁迫加剧, 不同CO2浓度下4个树种的Pn、Tr和Cond减少, 而720 μmol·mol-1 CO2浓度下4个树种和380 μmol·mol-1 CO2浓度下刺槐和元宝枫的WUEi和δ13C增加, 而380 μmol·mol-1 CO2浓度下油松和侧柏的WUEi和δ13C先增加, 到重度干旱时又下降。CO2浓度增加与干旱胁迫的交互作用减弱了干旱胁迫或者CO2浓度增加中的某一因子对气孔变化的敏感性, 使得气孔变化缓慢, 延迟了水分胁迫的发生。
共和盆地塔拉滩不同类型草地群落组成与土壤特性
王学全, 尹书乐, 杨占武, 卢琦, 杨恒华, 陈琦
2015, 28(3): 346-351.
摘要:
共和盆地塔拉滩草原植被3个代表性植物群落是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群落、芨芨草群落和川青锦鸡儿灌丛群落。在19个样地95个样方植被群落和土壤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3个不同群落结构及土壤质地和养分含量变化特征, 调查样地共出现植物32种, 其中, 川青锦鸡儿灌丛草地出现植物11种, 芨芨草草地22种, 青海固沙草草地21种。群落生物量和盖度表现为芨芨草草地显著大于青海固沙草草地, 青海固沙草草地又显著大于川青锦鸡儿灌丛草地, 青海固沙草是3类草地的优势种。020 cm 的土壤粒度组成以细砂粒为主。川青锦鸡儿灌丛群落全N、P、K含量比青海固沙草草地和芨芨草草地的高, 表现出明显表聚现象。芨芨草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并有弱盐渍化, 土壤可溶性盐含量达0.26 ms·cm-1。群落植被和土壤系统的适应性为退化草地修复提供依据。
不同产脂量云南松树脂道解剖学比较研究
王海林, 杨文云, 高成杰, 李昆, 熊晖, 杨发成
2015, 28(3): 352-357.
摘要:
为确定高产脂云南松的早期选择指标,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不同海拔、不同产脂量云南松的针叶、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的组成性树脂道特征进行解剖观察, 结果表明:高产脂与低产脂云南松的针叶树脂道个数、树干木质部树脂道密度、韧皮部树脂道大小及单位长度树脂道数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但不同海拔之间无显著差异;高、低海拔高产脂云南松针叶树脂道数量分别比低产脂的高38.89%、30.34%, 树干木质部树脂道密度分别高58.06%、48.48%, 韧皮部树脂道大小分别高32.20%、29.73%, 韧皮部单位长度树脂道数量分别高21.95%、38.51%。说明针叶树脂道数量、树干木质部树脂道密度及韧皮部树脂道大小3项指标, 也可作为云南松产脂力评价的部分指标。
12个山茶属植物花的挥发性物质研究
邱建生, 张彦雄, 陈菊艳, 田茂娟, 谢正华, 陈晓鸣
2015, 28(3): 358-364.
摘要: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 对贵州、云南两省12种山茶属植物物种及类型花的挥发性物质及其相对含量进行分析。共分离鉴定出237种挥发性化合物, 占总挥发性化合物种类的99.58%。主要包括醛类、酮类、醇类、酯类、萜烯类、烷烃类、酸类及其他类等8类化合物。以怒江山茶花的挥发物种类最多(88种), 离蕊金花茶最少(41种)。有51种化合物为12个物种及类型中的多数植物所共有。其中, 100%共有的5种;90%共有的8种;80%共有的10种;70%共有的10种;50%共有的18种;50%以下共有的100种。有86种化合物为各物种所独有。归类分析表明, 醇类比例最高, 达29.87%;萜烯类次之, 为27.79%;再次为酯类, 为22.48%。化合物中相对含量第1为L-芳樟醇, 相对含量达75.94%;第2为(Z)-3-己烯酯, 为42.48%;第3为庚烷-2-酮, 为31.67%;第4为(Z)-3-己烯-1-醇和(S)-2-庚醇, 分别达23.79%和20.95%。
降雨对华北石质山地侧柏林土壤温湿度及水分运移的影响
田超, 孟平, 张劲松, 孙守家, 黄辉, 贾长荣, 李建中
2015, 28(3): 365-373.
摘要:
以华北石质山地侧柏林为研究对象, 运用氢稳定同位素(δD)技术, 结合大气、土壤的温湿度, 探讨雨季和旱季降雨对不同深度土壤温湿度动态及水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在雨季随降雨产生先减小后增大, 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 而旱季初期则随降雨持续减小, 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升高。雨季和旱季, 土壤湿度随降雨先增大后减小, 且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雨季前期土壤湿度较低时, 中雨可使表、中层土壤湿度增加较多, 且该层土壤水δD贫化, 即降雨优先补给表、中层土壤;而前期降雨充足时, 中雨使下层土壤湿度增加较多, 而所有土壤水δD均贫化, 即降雨可较快入渗到深层土壤。大雨使所有土层湿度增加且差异较小、δD贫化, 即降雨可迅速入渗全部土层。旱季初期, 中雨使表层湿度增加较多, 即使前期土壤湿度较低时, 雨后全部土壤水δD均贫化, 即中雨也可较快入渗到深层土壤, 进一步补给地下水。表层枯落物水δD值受降雨δD值直接影响, 随降雨产生先贫化后富集;而浅层、深层地下水δD值皆较稳定, 几乎不受短期降水影响, 可为干旱季节植被生长提供重要水源。
耐冬山茶花粉储藏条件及其活力的动态变化
贾文庆, 王少平, 范正琪, 李纪元
2015, 28(3): 374-379.
摘要:
以山东青岛耐冬山茶花粉为试验材料, 采用离体培养基法研究了花粉的萌发特性, 并探讨了不同贮藏温度与贮藏时间对花粉萌发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冬山茶花粉萌发的最适宜培养基为:150 g·L-1蔗糖+0.05 g·L-1硼酸+100 mg·L-1 GA3+900 g·L-1 Ca(NO3)2;花粉最佳贮藏温度为-80℃;-80℃贮藏360 d后, 花粉萌发率仍达到原来的58.19%, 3种保护酶活性较高, 花粉抗氧化、衰老能力较强;贮藏过程中, 3种保护酶活性出现最高峰值前后花粉萌发率出现大幅度下降;不同贮藏温度下, 3种保护酶的作用不同, 室温下POD、CAT为敏感性保护酶, 4℃下SOD 为敏感性保护酶, -20℃、-80℃下CAT为敏感性保护酶;3种保护酶活性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依次为:SOD>POD>CAT。
对两个分离自海南尖峰岭的木本豆科植物根瘤菌菌株的多相鉴定
程涛, 焦如珍, 高俊莲
2015, 28(3): 380-386.
摘要:
对分离自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木本豆科植物的2个根瘤菌菌株RIF200835和RIF200845进行了鉴定。这两个菌株的16S rDNA序列同模式菌株Rhizobium miluonense CCUAU 41251T的相似度分别为98.28%和98.51%。对这两个菌株进行全细胞脂肪酸组分和全细胞醌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 菌株RIF200835和RIF200845在组分上与模式菌株较为一致, 但在含量上稍有差异。RIF200835和RIF200845这两个菌株的DNA G+C mol % 含量分别为63.68%和60.56%, 介于根瘤菌G+Cmol%含量范围(57%65%)之内。这两个菌株的看家基因atpD、glnII、recA和rpoB, 不同于模式菌株, 而独立聚成一个分支。研究结果表明, 菌株RIF200835和RIF200845可能为根瘤菌属Rhizobium中的新种。
杜仲基因组微卫星特征及SSR标记开发
吴敏, 杜红岩, 乌云塔娜, 刘攀峰, 荆腾
2015, 28(3): 387-393.
摘要:
为全面解读杜仲的遗传背景, 本研究在基因组测序(数据未公布)的基础上, 通过MISA软件搜索杜仲基因组(26 947/854 758 160 bp)中的完整型(17核苷酸重复)及复合型SSR序列, 共查找出25 694个Scaffolds含有488 592个SSR位点, 占总Scaffolds的95.3%。从SSR位点分布密度上讲, 平均每1 749 bp出现1个微卫星, 其中单核苷酸重复单元的SSR含量最多, 约占总数的54.34%, 其次为二核苷酸 (20.47%), 而复合模式、三核苷酸、四核苷酸、五核苷酸、六核苷酸和七核苷酸重复分别占20.29%、23.89%、0.77%、0.13%、0.10%和0.01%, 并发现SSR中均以含A、T的重复类型占主导地位。根据SSR位点设计并合成引物290对, 162对SSR引物扩增出清晰的目的条带, 其中16对引物多态性高、稳定性好, 在8份杜仲资源中共检测到84个等位基因, 平均每个SSR位点检测到5.25个等位基因。本研究对于进一步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杜仲遗传多样性、遗传图谱构建、杜仲雌雄株早期鉴定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盐碱胁迫对平欧杂种榛生长及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张丽, 贾志国, 马庆华, 王贵禧
2015, 28(3): 394-401.
摘要:
利用中性盐NaCl、碱性盐Na2CO3及混合盐碱(NaCl:Na2CO3=1:1)设置3种盐碱胁迫处理, 研究平欧杂种榛"辽榛3号"在不同类型、不同浓度的盐碱胁迫下生长指标及内源激素的变化, 分析各内源激素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种盐碱胁迫对平欧杂种榛株高、新梢长度及叶片数净生长量、地上部生物量、总生物量抑制作用明显, 且NaCl胁迫 > 混合盐碱胁迫 > Na2CO3胁迫, 而各处理根冠比显著增加;低浓度盐碱胁迫对地径有明显的增粗效应, 在50、100 mmol·L-1 Na2CO3胁迫下, 地下部生物量显著增加;此外, NaCl胁迫还显著降低了平欧杂种榛叶片含水量。3种胁迫条件下, 平欧杂种榛叶片的ABA含量明显增加, 且(GA+IAA+ZR)/ABA比值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 同时发现Na2CO3胁迫下ABA积累更快, 且与胁迫浓度无关, 而NaCl胁迫下ABA含量与胁迫浓度显著正相关。相关分析表明:(GA+IAA+ZR)/ABA比值与株高、新梢长度、新梢叶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 而与根冠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由上可知, 平欧杂种榛在中性盐下的生长指标受抑制程度大于碱性盐和混合盐碱, 不同盐碱胁迫下内源激素响应特征也存在差异, 表明平欧杂种榛对Na2CO3的耐受力高于NaCl。
泡桐优良无性系“TF33”干材表型性状杂种优势研究
王楠, 李芳东, 马跃, 叶金山
2015, 28(3): 402-408.
摘要:
以"毛泡桐×白花泡桐"的优良无性系TF33和两个标准对照品种(白花泡桐C001与兰考泡桐C125)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泡桐优良无性系干材表型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TF33、C001、C125无性系间各性状存在广泛和显著的变异;(2)3个生长性状(接干高、接干材积和主干材积)与3个干形性状(通直度、接干形数和主干平均削度)为高度变异性状(CV≥30%), CV变幅为33.10%53.19%;(3)接干因子是影响和决定性状杂种优势最终状况和总体表现的最重要因素;(4)通直度性状的遗传改良是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无性系干形遗传改良的关键和瓶颈;(5)多数性状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性, 且不同的性状间相关性变化较大;(6) TF33较C001有显著的材积生长杂种优势, 较C125没有显著杂种优势。
红壤区油茶根际解磷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解磷能力
王舒, 张林平, 张扬, 郝菲菲, 肖金香, 胡冬南
2015, 28(3): 409-416.
摘要:
研究油茶根际解无机磷细菌的解磷能力对提高红壤丘陵区土壤磷素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从油茶根际分离筛选出97株具有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 采用NBRI-BPB培养基进行复筛获得5株解磷能力较强的解无机磷细菌, 并测定其在NBRIP培养基中有效磷含量, 采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Biolog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细菌种类, 确定WB38为耳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uricularis), WB39(WB75)为杓兰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ypripedii), WB53(WB68)为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研究了解磷菌株WB38在不同条件对解磷能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因子对该菌株解磷能力均有显著影响, 其中温度对其解磷能力影响最大;该菌株培养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NH4NO3;解磷细菌WB38解磷的最佳培养条件为A2B1C1D1, 即温度28℃, 初始pH值6.5, 接种量1%, 溶氧量25 mL。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油松人工林枯落物截留雨量模拟研究
尹准生, 孙长忠, 赵明扬
2015, 28(3): 417-420.
摘要:
为建立合适的枯落物截留雨量预估模型, 利用2008—2011年定位观测数据, 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油松人工林枯落物对降雨的截留与林外降雨量(P)、林内穿透雨量(TF)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研究;运用Bootstrap方法, 对模型进行参数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枯落物截留与林内外降雨量均可用非线性模型Ic=aPb进行回归模拟, 回归方程分别为Ic=0.499P0.627和Ic=0.717TF0.513。该模型不仅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且拟合方程参数稳定性良好, 经检验方程均达到显著性要求, 可用于预估该区域油松人工林的枯落物截留量。
特有种野生血皮槭的生长状况
张川红, 王佳慧, 于雪丹, 陈朋, 孙圣, 郑勇奇
2015, 28(3): 421-425.
摘要:
采用线路调查法对血皮槭野生资源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血皮槭单株平均胸径为13.6 cm, 胸径范围3.545.1 cm, 地径范围为11.863.0 cm, 树高范围为2.025.0 m。根据每个群体单株的最大胸径和地径, 推测将11个群体大致划分为3个区域:第一区域为地理起源中心区, 最大胸径达40.0 cm以上, 包括重庆城口群体和湖北兴山群体;第二区域为扩张分布区, 最大胸径28.040.0 cm, 最大地径达60.0 cm以上, 包括湖北神农架、河南内乡宝天曼, 陕西太白山和河南栾川老君山;第三个区域为边缘分布区, 最大胸径小于20.0 cm, 最大地径在24.044.0 cm之间, 包括湖北五峰、山西阳城蟒河、湖南沅陵借母溪、河南西峡和甘肃天水小陇山。
滴灌施肥条件下107杨幼林N、P、K养分吸收量与施肥量研究
贺勇, 兰再平, 孙尚伟, 傅建平, 刘俊琴
2015, 28(3): 426-430.
摘要:
以北京永定河故道沙地上地表滴灌栽培的107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 探索不同年龄107杨幼林对N、P、K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和积累量及不同N施肥梯度对107杨幼林(2、3 a)生长的影响, 以确定107杨人工幼林(2、3 a)的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1)107杨13年生幼林单株养分吸收量逐年加大, 第3年养分需求明显大于前两年, 各养分需求量的大小依次为N > K > P。(2)2年生107杨各施肥处理间生长表现无显著差异, N最小施肥量30 g·株-1即为最佳施肥量, 与其对应的P为15 g·株-1、K为20 g·株-1, 和测定的2年生107杨单株N、P、K营养元素的吸收量(N 28.3 g、P 6.2 g、K 18.9 g)结果接近。(3)3年生107杨各施肥处理间, 蓄积增长量随N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 在80 g·株-1的N施肥量下最小, 并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在200 g·株-1的N施肥下最大, 但与120、160 g·株-1的N施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120 g·株-1的N施肥量即为满足3年生107杨生长需求的最小施肥量, 与其对应的P为20 g·株-1、K为50 g·株-1, 和测定的3年生107杨单株N、P、K营养元素的吸收量(N111.8 g、P16.9 g、K43.8 g)结果接近。(4)对3年生107杨各施肥处理蓄积增长量的边际效益分析表明, 120 g·株-1的N施肥处理能取得最大边际收益863.08元·hm-2, 为最佳施肥量。
中国西南山茶科3种植物鸟类传粉研究初报
邱建生, 杨再华, 刘童童, 许杰, 谢正华, 陈晓鸣
2015, 28(3): 431-436.
摘要:
2012—2015年, 在贵州省贵阳、册亨、望谟及云南省腾冲等地研究发现, 有7科7属9种雀形目鸟类, 在山茶科的3种植物普通油茶、滇山茶、长果大头茶上访花。中国西南区一直被认为是东洋界的鸟类和山茶科植物的分化中心及生物多样性中心。但如此多的的传粉鸟集中在山茶科植物上访花, 过去少有报道。特别是鹎科、叶鹎科、卷尾科、鸦科的一些中型鸟类同时参与其中十分罕见。进一步研究表明, 3种植物的传粉鸟以"非专性嗜蜜鸟"为主, 表现出对"非专性嗜蜜鸟"的适应。3种山茶科植物的传粉系统均由昆虫传粉和鸟类传粉两个系统嵌套构成。
窄冠刺槐无性系根段扦插育苗研究
孙尚伟, 兰再平, 刘俊琴, 布日古德, 梁鹏飞, 耿军
2015, 28(3): 437-440.
摘要:
为提高窄冠刺槐无性系的育苗合格率, 在河南孟州开展了刺槐无性系根段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对平埋、斜插、直插3种扦插方法, 0.30.5、0.50.7、0.70.9 cm 3种扦插根段直径, 4、6、8、10 cm 4种扦插根段长度的出苗率、地径大于1 cm的合格苗率以及苗木生长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平埋、斜插、直插3种扦插方法对苗木径生长影响很小, 采用直插的苗高显著大于平埋和斜插, 分别增加11.5%和4.5%, 平埋的出苗率比直埋和斜插低10.45%11.23%, 且差异极显著(P < 0.01);扦插根段的长度和直径对苗木的径生长和高生长均无显著影响, 但对出苗率和地径大于1 cm的合格苗率有显著影响, 根段直径越大、根长越长, 出苗率和合格苗率越高;根段长度为10 cm, 根段直径大于0.5 cm, 其合格苗率最高, 为60%左右, 根段长度为8 cm, 根段直径大于0.5 cm, 合格苗率次之, 为50%左右, 根段长度小于6 cm, 直径小于0.5 cm的合格苗率小于40%。因此, 窄冠刺槐无性系进行根段扦插育苗时, 应采用直插法扦插, 根段长度选择0.8 cm以上, 根段直径选择0.5 cm以上, 可使合格苗可达50%以上。
龙丹竹新品种‘花龙丹’
史军义, 王道云, 易同培, 马丽莎, 张学利, 姚俊
2015, 28(3): 441-442.
摘要:
‘花龙丹'竹Dendrocalamus rongchengensis 'Hualongdan'是由人工栽培的龙丹竹D. rongchengensis Yi et C. Y. Sia的变异植株经进一步分离、移栽、培育而成的竹类新品种。与龙丹竹的关键区别在于其秆笋、基部节间和部分叶片具有宽窄不等的黄白色纵条纹, 因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温度、补充营养和体型大小对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寿命的影响
邱燕, 李保平, 孟玲, 闫家河, 杨启萌, 刘芹, 徐福元
2015, 28(3): 443-446.
摘要:
为室内大规模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提供依据, 本研究采用因子设计, 观察了雌蜂体型大小(2水平)、补充营养(2水平)和温度(3水平)等三因素是否通过互作影响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的寿命。生存分析发现, 雌蜂体型大小、补充营养和温度等三因素互作显著影响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随时间的存活概率, 在不同雌蜂体型大小与补充营养组合处理下, 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存活概率随时间的变化受温度的显著影响, 温度越高, 存活概率下降越早。周氏啮小蜂成虫寿命在不同体型与补充营养因素组合处理下的不同温度处理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 20℃下的成蜂寿命显著大于25℃处理, 后者又显著大于30℃处理。本研究结果说明, 温度、补充营养和雌蜂体型大小等3因素之间互作影响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的寿命。
高节竹与毛竹鞭笋品质和适口性比较
郭子武, 江志标, 陈双林, 许波, 叶生月, 李明良
2015, 28(3): 447-450.
摘要:
高节竹是优良的笋材兼用竹种, 竹鞭延伸生长能力强, 具有较高的鞭笋生产潜力。为评价高节竹鞭笋品质和适口性, 以毛竹鞭笋为对照, 比较两者外观形态和营养物质、呈味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毛竹鞭笋相比, 高节竹鞭笋略长, 个体质量、基径和蛋白质、纤维素、木质素、单宁、草酸、总酸含量明显较低, 而可食率、糖酸比和脂肪、可溶性糖含量明显较高。高节竹、毛竹鞭笋除鲜味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明显外, 高节竹鞭笋的氨基酸总量及其它氨基酸组分的含量显著低于毛竹鞭笋, 但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芳香类氨基酸组分比例显著高于毛竹鞭笋, 苦味氨基酸组分比例明显低于毛竹鞭笋。研究表明, 高节竹鞭笋较为粗大、可食率高、粗糙度低、适口性好, 质量总体优于毛竹鞭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