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32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论文
不同品种核桃叶片含水量与高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差异分析
潘庆梅, 张劲松, 张俊佩, 孟平, 汪贵斌, 杨洪国, 王鑫梅, 原文文, 周宇
2019, 32(6): 1-6.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6.001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品种核桃(Juglans regia L.)叶片含水量与叶片高光谱反射特征的相关性,分析品种间差异,为核桃叶片水分的准确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 本研究以5个不同品种的核桃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脱水过程中叶片水分含量及其同步反射光谱响应曲线,分析并对比了不同品种核桃叶片含水量与光谱反射率的相关关系,探讨了核桃叶片水分敏感波段的品种间差异。 结果 表明:(1)不同品种核桃叶片的构成物质与叶片结构相似,在叶绿素和水分含量上存在差异;(2)核桃叶片含水量与叶片反射率的相关关系不受水分表征量的影响,在621703、1 2442 500 nm范围内各品种核桃叶片含水量与反射率均呈显著相关关系(p < 0.05);(3)在7041 243 nm范围内,不同品种核桃叶片具有不同的水分敏感波段,各品种间差异明显。 结论 不同品种核桃叶片含水量与高光谱反射率的相关关系在7041 243 nm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品种间差异。
长期施氮与灌溉对毛白杨人工林土壤硝态氮分布与积累的影响
张润哲, 朱嘉磊, 王江, 聂浩亮, 黄梦遥, 宋连君, 聂立水
2019, 32(6): 7-13.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6.002
摘要:
目的 研究灌溉和施氮对硝态氮在毛白杨林地土壤中积累与分布的影响,为毛白杨速生丰产林科学精准施肥和减少硝态氮淋失提供依据。 方法 在华北平原毛白杨适生地河北威县,利用"十二五"毛白杨大径材培育研究长期试验地,研究了通过灌溉保持不同土壤水分状况(田间持水量45%、60%、75%)和施氮量(0.0、101.6、203.2、304.8 kg·hm-2)对土壤硝态氮分布与积累的影响。 结果 土壤硝态氮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在0200 cm土层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S"型变化趋势,且施氮量越大,硝态氮在60100 cm土层累积的趋势越明显。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土壤硝态氮的淋洗峰所在土层深度分别在4060、6080、801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灌水量的增加则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水氮交互作用对硝态氮的分布与积累影响显著。林地不同水氮组合土壤硝态氮积累量为86.11259.29 kg·hm-2 结论 施氮量与土壤水分含量对毛白杨林地土壤硝态氮的分布与积累影响显著,在0200 cm土层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硝态氮的积累量呈上升趋势;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硝态氮积累峰所在的土层呈逐渐下移的趋势。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试验林地0200 cm土层内硝态氮积累量较低,林地生态系统庞大林木根系对硝态氮吸收作用值得重视。同时,为了减少硝态氮的淋失,建议减少氮肥的施用,并将田间持水量控制在60% 75%。
中华紫胶虫FAD基因RNA干扰载体构建与功能初步分析
王伟伟, 凌晓霏, 陆沁, 柳鹏飞, 张金稳, 陈航
2019, 32(6): 14-2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6.003
摘要:
目的 引入细菌表达dsRNA干扰系统对中华紫胶虫FAD基因进行RNA干扰,通过检测干扰后FAD基因表达量与个体泌胶量动态变化,对FAD基因功能进行初步分析,为验证紫胶合成相关基因功能提供科学基础。 方法 中华紫胶虫FAD基因和L4440载体经双酶切之后,利用T4连接酶连接,构建FAD-L4440重组质粒,并转入HT115感受态细胞中,IPTG诱导表达dsRNA后,通过虫体涂抹法将dsRNA转染到紫胶虫体内。用RT-qPCR检测干扰后FAD基因的表达量并测定干扰后个体泌胶量的变化。 结果 RNA干扰后FAD基因表达量明显降低,其中,以低浓度菌液处理后12 h和中浓度菌液处理后24 h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分别降低了90.90%和86.52%,中浓度在72 h时干扰效率高于其他两个组,个体泌胶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下降。 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中华紫胶虫FAD基因的RNA干扰载体,在基因功能验证中引入了细菌表达dsRNA的RNAi系统,使用虫体涂抹法将其导入虫体内引起FAD基因表达量与紫胶虫个体泌胶量显著下降,为RNAi转染过程中不适用注射法、喂食等转染方法的昆虫提供技术参考,为后续解析紫胶合成的分子机理提供技术基础与科学依据。
新疆野苹果林中疫霉菌种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程元, 赵文霞, 哈米提, 林若竹, 姚艳霞, 薛寒, 淮稳霞
2019, 32(6): 21-3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6.004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新源县和巩留县野苹果林中疫霉菌的种类和致病性差异,为探讨新疆野苹果林衰亡原因提供基本资料,为野苹果林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疑似疫霉病害样品采集、土壤诱捕、林间溪流诱捕等方法对新疆野苹果林中的疫霉菌进行了调查采样和监测诱捕,并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获得疫霉纯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所获得的疫霉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通过离体叶片接种试验对所鉴定的疫霉菌进行致病性测定。 结果 依据形态学特征和序列分析,鉴定得到5个种共计88株疫霉,分别为65株湖沼疫霉Phytophthora lacustris Brasier,Cacciola,Nechwatal,Jung & Bakonyi、16株节水霉状疫霉Phytophthora gonapodyides(Petersen)Buisman、3株多寄主疫霉Phytophthora plurivora T. Jung & T. I. Burgess、2株聚疫霉Phytophthora gregata T. Jung,M. J. C. Stukely & T. I. Burgess和2株Phytophthora sp. 1。将前4种疫霉接种离体野苹果叶片后,发现它们均产生病斑,其中湖沼疫霉在离体叶片上产生的病症最为明显。 结论 新疆野苹果林中具有多种疫霉菌,且所鉴定的4种疫霉菌均对野苹果叶片有一定的致病性。
毛竹比叶质量时空变化及对截雨干旱的响应
曹永慧, 周本智, 葛晓改, 倪霞, 王小明
2019, 32(6): 31-39.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6.005
摘要:
目的 定量分析毛竹叶片比叶质量随生长季节、冠层部位和竹龄的变化及其对截雨干旱的响应,为全球气候变化下毛竹人工林可持续高效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毛竹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截雨干旱试验,对毛竹叶片比叶质量时空特性进行测定分析。 结果 (1)截雨干旱与自然生长下,毛竹叶片比叶质量存在显著季节差异和年龄差异;不同生长季节,毛竹叶片比叶质量均随竹龄增加而增加;各龄竹比叶质量随生长季节的变化趋势均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2)截雨干旱与自然生长下,各龄竹比叶质量冠层差异不显著;自然生长下,比叶质量随冠层高度的垂直变化在不同生长季节均为冠层上部>冠层中部>冠层下部;截雨干旱下,比叶质量随冠层高度的变化因生长季节变化而不同。(3)截雨干旱下,各龄竹不同季节的比叶质量均高于自然生长下的比叶质量。干旱缓解了各冠层比叶质量的季节差异。截雨干旱与自然生长间比叶质量差异显著性受竹龄影响。(4)不同处理下各季节毛竹叶片比叶质量与土壤含水量、竹龄呈线性正相关。 结论 毛竹属于低比叶质量物种,生长季节显著影响其比叶质量变化;与光照相比,土壤水分条件对毛竹比叶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对抚育间伐的响应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商添雄, 韩海荣, 程小琴, 蔡锰柯, 李斌, 张雯雯
2019, 32(6): 40-4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6.006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间伐强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并找出影响林分生长的关键土壤因子。 方法 在山西省沁源县好地方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设置12块抚育间伐试验样地,开展轻度(间伐强度15%)、中度(间伐强度35%)、重度(间伐强度50%)抚育间伐并设置对照样地,以树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枝下高、平均冠幅、乔木层生物量与生产力为林木生长指标,利用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分析不同间伐强度林分生长特征,结合土壤因子运用相关性分析研究林木生长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结果 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经中度、重度间伐2年与4年后,各树木生长指标与对照样地相比均显著增加;间伐在减少林分内乔木层生物量的同时能显著提高乔木层生产力,各时间段及间伐强度下乔木层生产力均表现为重度>中度>轻度>对照;间伐可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全氮(TN)、土壤全磷(TP)含量,减缓土壤养分的流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平均胸径生长量与SOC、TN呈显著正相关,平均冠幅生长量与土壤含水率(MC)、SOC、TN、TP显著正相关。 结论 间伐可促进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单株林木胸径和冠幅生长,增大林木单株冠径比与生产力,在本研究的3个间伐强度中,50%的重度间伐是最适间伐强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全氮含量较为丰富,土壤全磷含量较少,土壤pH为弱酸性,SOC、TN、TP是影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重要土壤因子。
鄂中地区马尾松人工林群落演替特征研究
戴冬, 彭楚才, 黄鑫, 郑夔荣, 滕明君, 周志翔, 孙林山, 刘小宇
2019, 32(6): 48-55.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6.007
摘要:
目的 以鄂中地区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马尾松人工林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演替趋势以及天然更新展开研究,为马尾松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提供依据。 方法 对研究区不同林龄(9 a、18 a、28 a和48 a)和不同林分密度(1 0882 644株·hm-2)的马尾松人工林样地林下植物进行调查,并测量林内透光率,分析了乔木树种的演替趋势和多样性影响因素。 结果 表明,马尾松人工林中的主要演替树种为樟树、冬青、杉木、苦楝和短柄枹栎5种。马尾松人工林的主林层与演替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随龄级组增加表现为逐渐上升趋势。林内透光率对更新层(P < 0.01)和演替层(P < 0.05)的多样性均有显著的影响,在本研究的密度范围内,林分密度与乔木树种的幼树幼苗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与更新层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 < 0.05)。 结论 鄂中地区马尾松人工林群落的顶级群落为冬青+樟树+短柄枹栎混交林。研究区的人工林总体更新能力偏弱,在天然更新弱的区域可以采取补植阔叶树种幼树等方式来进行人工辅助更新。
施氮水平对核桃细根呼吸速率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李春萍, 王世伟, 丁俊杰, 潘存德, 马彬, 努尔夏提·克里木江, 米热丁·艾海提, 祖力皮卡尔·吐松
2019, 32(6): 56-62.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6.008
摘要:
目的 以新疆南疆盆地核桃主栽品种‘新温185’(Juglans regia ‘Xinwen185’)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核桃生长发育过程中细根呼吸速率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旨在进一步加深氮素对根系呼吸调控机理的认识。 方法 通过设置田间施肥试验,采用离体根测定法,分析核桃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细根基础呼吸速率(Q)和糖酵解途径(EMP)、三羧酸循环途径(TCA)、磷酸戊糖途径(PPP)呼吸速率的动态变化及磷酸果糖激酶(PFK)、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细根呼吸速率与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随着花后时间的变化,核桃细根Q和TCA、PPP呼吸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EMP呼吸速率呈先升后降趋势;细根TCA、EMP、PPP呼吸速率分别占Q呼吸速率的40.23%、33.02%、20.47%;N2水平的细根Q和TCA、PPP、EMP呼吸速率以及MDH、G-6-PDH和PFK活性高于其它施氮水平。 结论 TCA途径呼吸速率在基础呼吸速率中占比高于EMP和PPP途径呼吸速率,适量施用氮肥能够提高细根MDH和PFK活性,促进核桃细根呼吸,有利于核桃的生长,施氮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会抑制细根呼吸速率,对核桃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不同氮素供给水平对84K杨幼苗碳氮代谢的影响
刘奇峰, 李卓蓉, 吴江婷, 罗志斌
2019, 32(6): 63-72.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6.009
摘要:
目的 解析不同氮素供给水平下杨树幼苗的生长与碳氮代谢特征,对提高木材产量和品质以及科学制定人工林养分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分别以高氮、正常氮和低氮供给处理84K杨(Populus alba×P. glandulosa),分析其生长特征与碳氮代谢变化特征。 结果 高氮处理增加了净光合速率、根中的蔗糖含量以及叶中的淀粉含量和生物量,促进84K杨的碳代谢;高氮处理促进了84K杨根中NH4+和NO3-吸收和积累,提高了谷氨酸合成酶的活性,增加了大多数氨基酸含量以及总氮含量,促进了84K杨的氮代谢。低氮处理降低了净光合速率、叶中的大多数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抑制84K杨的碳代谢;低氮处理会降低植物体内NH4+、NO3-含量,降低根中的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降低氨基酸含量以及总氮含量,抑制84K杨的氮代谢。 结论 这些结果表明84K杨中的碳代谢与氮代谢响应环境中的氮素的盈亏变化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即外界环境中氮素充足时,碳代谢随着氮代谢的增加而增加;而外界环境中氮素亏缺时,碳代谢随着氮代谢的降低而降低。
榧树种内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原雅楠, 李正才, 王斌, 张雨洁, 黄盛怡
2019, 32(6): 73-79.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6.010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种、雌雄异株对榧树化学计量的影响,为榧树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浙江省诸暨市香榧国家森林公园树龄300 a左右的不同品种雌榧树(实生雌榧树圆榧、嫁接良种香榧)和实生雄榧树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集不同品种榧树植物样品和土壤样品,分析不同品种榧树不同器官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变化。 结果 研究表明:(1)实生雌雄榧树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无显著差异,雌雄异株对榧树化学计量特征无显著影响;(2)圆榧和雄榧树与香榧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存在差异,其中,香榧叶C含量(533.0 g·kg-1)显著高于圆榧(502.8 g·kg-1)和雄榧树(502.7 g·kg-1),香榧根P含量(1.5 g·kg-1)显著高于圆榧(0.9 g·kg-1)和雄榧树(0.9 g·kg-1)。整体上香榧C:N比高于圆榧和雄榧树,而C:P和N:P比低于二者;(3)榧树不同器官C、N、P含量有一致的变化趋势,C、P含量表现为叶>枝>根,叶N含量显著高于根和枝。圆榧和雄榧树不同器官C:N和C:P比表现为根>枝>叶,N:P比表现为根>叶>枝;而香榧C:N比表现为枝>根>叶,C:P比表现为根>枝>叶,N:P比表现为叶>根>枝。 结论 雌雄异株对实生榧树化学计量特征无显著影响,对实生榧树管理时可以不考虑雌雄差异,人为经营显著影响榧树化学计量特征。
甲基磺酸甲醛(MMS)处理对太白杨抗锈性的影响
PHONGSAVATHSitthixay, 沈阔程, 余仲东, 郑伟, 于丹, 曹支敏
2019, 32(6): 80-89.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6.011
摘要:
目的 太白杨是松杨栅锈菌的天然寄主,DNA甲基化有可能改变太白杨抗锈性表观遗传特征,从而为揭示杨树抗锈病机理和抗病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不同浓度甲基磺酸甲醛(MMS)处理太白杨1年生幼苗和人工接种相同浓度的夏孢子悬液,统计各处理条件下,松杨栅锈菌潜育期和发病期夏孢子密度、植株的死亡率、叶片黑斑率、叶卷曲率等表观性状,分析甲基化处理对太白杨抗锈性影响;同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量各处理在病程不同时期太白杨SOD、POD、CAT、PPO等防御酶活性,分析甲基化处理对太白杨生理的影响。 结果 叶片卷曲或叶边缘内收率、叶片黑斑率、植株死亡率与MMS浓度具有正相关性,但MMS同时对长势较好的植株也起到了炼苗的效果,经MMS处理后叶片颜色加深、革质增强。MMS处理能改变太白杨对松杨栅锈菌的抗性,病菌潜育期较对照延长1~2天,夏孢子堆密度随MMS浓度显著降低,寄主太白杨防御酶活性发生相应改变。MMS诱导杨树生长情况下,SOD与POD较对照组总体趋于下调、CAT与PPO较对照组总体趋于上调,且POD与PPO活性受MMS影响最大。接种锈菌后,在锈菌侵染过程中所测定的4种生物酶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相对趋势,其中PPO与抗锈病能力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24)。 结论 甲基化处理可以提高太白杨的抗锈病能力的数量性状,通过延长病菌的潜育期、降低夏孢子堆密度和改变自身防御酶活性等特征,提高抗病能力。
新疆天山云杉林群落分布格局及环境解释
刘梦婷, 王振锡, 王雅佩, 李擎, 师玉霞
2019, 32(6): 90-98.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6.012
摘要:
目的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20周年之际,划分新疆天山云杉林群落类型,定量分析天山云杉林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及采伐干扰因子之间的关系,为新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资源恢复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新疆典型天山云杉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方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法(TWINSPAN)对天山云杉林群落进行群落划分,采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方法对其群落类型进行排序,定量分析森林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和采伐干扰因子的关系。 结果 (1)TWINSPAN将47个森林群落调查样方划分为14个群落类型;(2)RDA排序结果表明海拔、坡度环境因子及森林采伐干扰因子是影响天山云杉群落格局的主要环境因素;(3)因子分离显示出环境变量对森林群落格局解释率达33.9%,采伐强度对森林群落格局解释率占5%,两者共同解释率为17.9%,未解释的部分占43.2%。未能解释的部分主要包括群落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他干扰等因素造成。 结论 新疆典型天山云杉林林区新疆农业大学实习林场有14个森林群落类型,其分布格局受环境因子和采伐干扰因子的共同控制,并且二者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森林采伐干扰的强弱是新疆天山云杉林可持续经营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桉树PAL基因克隆及焦枯病菌诱导下的表达分析
叶小真, 杨婕, 冯丽贞, 江仲鹏, 陆芝, 刘雨菁, 李丽红, 陈全助
2019, 32(6): 99-105.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6.013
摘要:
目的 克隆桉树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分析其序列特征及在焦枯病菌诱导下的表达特征,为探究桉树抗焦枯病机理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通过SOE-PCR技术从尾细桉M1中克隆PAL基因,利用real-time PCR分析其在焦枯病菌诱导下的表达特性。 结果 克隆得到尾细桉M1 PAL基因,其ORF序列长2 142 bp,编码713个氨基酸,与其他已发表的桉树PAL相似性均在99%以上。序列分析发现,其编码蛋白是一类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含有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3个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β-折叠为主,具有典型的苯丙氨酸和组氨酸解氨酶保守结构域。进一步分析桉树不同品系PAL基因的表达趋势,结果发现,不同品系PAL基因在焦枯病菌诱导下均表现为明显的上调表达,且抗性越强,PAL基因越早上调,上调表达量越大。 结论 从尾细桉M1中克隆得到的PAL基因具有典型的PAL家族成员特征,推测该基因可能通过参与酚类防御性物质或者信号分子SA等物质的合成,进而在桉树抵抗焦枯病菌侵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梓树6个种源耐盐性差异的生物测定
李媛, 李志辉, 苗晓娟, 王智, 王军辉, 麻文俊
2019, 32(6): 106-114.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6.014
摘要:
目的 为选择出抗盐性强的梓树种源作为楸树的嫁接砧木,拓展楸树的适生范围,旨在为选择耐盐梓树种源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6个梓树种源的种子为材料,设置4个NaCl浓度梯度(0.0%、0.3%、0.6%、1.0%)开展种子萌发试验,观察其种子萌发状况,测定各胁迫处理20 d后芽苗生长表现、酶活性以及脯氨酸、MDA等可溶性物质的变化规律,计算各指标的相关指数选择评价指标,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法结合权重综合评价各梓树种源的耐NaCl能力。 结果 6个梓树种源种子的长度、宽度、长宽比、种翅长、千粒质量以及在盐胁迫下的芽苗中的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POD、CAT活性均差异极显著,胚根、胚轴、幼苗的长度差异显著;各种源种子发芽的盐胁迫临界浓度(NaCl浓度)为0.6%;运用临界NaCl浓度下的指标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梓树抗盐性排名,其耐NaCl性由大到小为辽宁桓仁、甘肃正宁、湖北襄阳、湖南吉首、贵州兴仁和河南洛阳。 结论 在盐渍土进行楸树嫁接苗繁育时,适宜选择辽宁恒仁种源梓树苗木作为其嫁接砧木。
杜仲胶颗粒提取纯化及胶颗粒显微观察研究
杨正伟, 秦利军, 赵德刚
2019, 32(6): 115-121.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6.015
摘要:
目的 建立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得率高的杜仲胶颗粒提取技术,为进一步分析胶颗粒膜蛋白、脂肪酸、糖脂等组成及杜仲橡胶分子量奠定基础。 方法 以杜仲叶片和翅果为材料,利用不同离心条件及研磨次数探究杜仲胶颗粒得率,并结合光镜与电镜观察结果,探讨适合从不同杜仲组织器官中提取胶颗粒的最优条件。 结果 杜仲组织(叶片或翅果)液氮经速冻、反复研磨捣碎6次过滤10次,在4℃条件下以5 000 g离心力,45度定角离心10 min,并反复漂洗8次得到的杜仲胶颗粒含量最高。在此条件下,以10月采摘的杜仲叶和翅果为材料,提取的杜仲胶颗粒含量可分别达3.70 g·kg-1叶片、5.37 g·kg-1翅果。进一步观察发现,不论是杜仲叶片或翅果随着其发育的成熟,组织中胶颗粒粒径大小和积累量均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变化趋势。杜仲胶颗粒在光镜和电镜下呈球形,胶颗粒间粒径大小差异较大。以10月杜仲叶、翅果及树皮为例,小胶颗粒(1~4 μm)分别占39%,53%,98.38%,中等胶颗粒(4~7 μm)分别占38%,34%,0.12%,大胶颗粒(7~11 μm)分别占23%,13%,0.05%。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杜仲胶颗粒提取技术较为快捷,得率高,可快速对不同时期不同组织器官的杜仲胶颗粒进行提取。
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油脂和矿质养分动态变化分析
常君, 任华东, 姚小华, 杨水平, 王开良
2019, 32(6): 122-129.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6.016
摘要:
目的 研究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油脂积累与果实矿质元素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开展薄壳山核桃油脂转化与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薄壳山核桃‘马罕’、‘28号’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果实发育后期取样测定果实大小与质量、粗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和果实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含量,分析油脂积累和矿质元素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 结果 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种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断增加,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种仁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含量随果实发育变化品种间表现出差异,‘28号’品种种仁粗脂肪含量不断提高,而‘马罕’品种粗脂肪含量却表现出先不断提高后出现小幅下降;‘28号’品种油酸、硬脂酸含量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花生酸和棕榈酸含量逐步降低,‘马罕’品种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先增加后又逐渐降低,‘28号’品种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则逐步降低;薄壳山核桃果实种仁粗脂肪累积与矿质元素氮、磷、钾和钙含量成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结论 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种仁脂肪含量随果实发育而提高,油脂中脂肪酸组成比例随果实发育而变化,存在饱和脂肪酸向不饱和脂肪酸转化趋势;种仁粗脂肪含量及油脂中脂肪酸含量随果实发育变化品种间存在差异;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矿质元素氮、磷、钾和钙含量与油脂积累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些矿质元素可能在薄壳山核桃种仁油脂累积和脂肪酸转化中发挥作用。
综述
碳氢氧稳定同位素在草地生态系统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徐庆, 王婷, 高德强
2019, 32(6): 130-136.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6.017
摘要:
碳氢氧稳定同位素是存在于天然水体和植物组织中的良好的示踪剂,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准确性,可系统和定量地阐明草地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及各水体的转化关系、植物水分利用策略以及植被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等。本文概述了稳定同位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总结和分析了草地生态系统水循环的研究方法和现状,重点探讨和综述了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在草地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植物水、蒸发水等)以及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为我国草地资源保护、合理利用及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等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简报
高节竹笋出土后外观、营养和食味品质的时序变化
时俊帅, 章超, 陈双林, 谷瑞, 郭子武, 叶洪, 孙鹏峰, 江志标
2019, 32(6): 137-143.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6.018
摘要:
目的 分析高节竹笋出土后外观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品质的时序变化规律,为高节竹高品质竹笋培育和生产提供参考。 方法 在高节竹出笋盛期采集刚出土和出土后1 d、出土后2 d、出土后3 d的竹笋,对竹笋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指标进行测定。 结果 高节竹笋出土后生长时间对竹笋长度、笋个体质量和脂肪、维生素C、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以及木质素、草酸、单宁、总黄酮含量、芳香味氨基酸比例有明显影响,但对竹笋蛋白质、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及纤维素含量影响并不明显,对其它种类游离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及人体必需氨基酸比例、呈味氨基酸比例影响也不明显。 结论 高节竹笋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存在明显的出土后时序变化,食味品质主要影响成分为木质素、草酸、单宁和总黄酮等,呈味氨基酸影响较小,营养品质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从高品质竹笋生产出发,宜及时采挖出土后1 d内的竹笋。
馥郁滇丁香‘香妃’成花过程的主要内源物质变化特点
万友名, 马宏, 刘雄芳, 张序, 安静, 刘秀贤, 李正红
2019, 32(6): 144-15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6.019
摘要:
目的 研究‘香妃’成花过程中主要内源物质的变化特点,为人工调控花期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了非诱导光周期下营养生长期(S1)以及诱导光周期下未分化期(S2)、总苞原基分化期(S3)、花序原基分化期(S4)、小花原基分化期(S5)5个时期的顶芽,分别测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生长素(IAA)、玉米素(ZT)、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的含量,并且以非诱导光周期为对照,分析诱导光周期下各种内源物质在成花过程中的作用。 结果 GA3因含量极低,在5个时期中都未能检测出;可溶性糖、ZT的含量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比值在非诱导光周期的营养生长期均达最高,并且随发育进程的推进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在营养生长期处于中等水平,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达最高,总苞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达最低;IAA含量在非诱导光周期的营养生长期达最高,虽在诱导光周期的花序原基分化期有所回升,但其水平仍低于营养生长期;ABA含量以及ABA/ZT在非诱导光周期的营养生长期达最低,随发育进程的推进持续升高,并在小花原基分化期降低;ABA/IAA随发育进程推进持续升高;ZT/IAA在总苞原基分花期之前急剧升高,之后,又急剧下降并维持在低于营养生长期的水平之下。 结论 相对于非诱导光周期,‘香妃’在诱导光周期下内源ABA、ABA/IAA、ABA/ZT维持在较高水平,以及可溶性糖、IAA、ZT、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持在较低水平有利于成花;ZT/IAA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成花的生理分化,而维持在较低水平则有利于成花的形态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