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  19卷  第5期

显示方式:
德国北部挪威云杉林可持续经营中期计划的实例分析
陈伯望, Klaus.von Gadow, Frantiek Vil ko, Sofía Sánchez Orois
2006, 19(5): 541-546.
摘要:
可持续森林经营理论为中期林业计划和收获调整提供了丰富的模型选择,其不同的方法可应用于各种特定的场合和不同经营类型。本文简要回顾了传统的森林计划方法,一种称为“多林分发展”的概念可以用于任意的经营系统,这个概念把森林看作由一系列林分组成,在每一个林分中可以预先制定多种经营措施的选项,每种选项都可以通过木材或其它产品以及消耗的资源计算出一个目标值。这种简单的概念可以应用到大量的不同森林经营场合,它为森林经营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森林措施和评价森林经营计划提供方法。在本研究中,以德国北部一片包括21个小班的挪威云杉林班的一个中期计划为例,说明“多林分发展”这一经营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每个小班具有不同的初始状态,每个小班预设了若干经营选项,根据小班的初始状态、生长模型为各种选项计算各时期的木材产出。在林班的水平上,经营目标方程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净现值和均衡木材收获值。用模拟退火的方法来优化总体目标方程值。优化的总体解决方案在为每个小班选定合适的经营选项的同时,在全林的水平上获得最优的经济和均衡产出组合。
六盘山北侧叠叠沟小流域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变异的研究
杜阿朋, 于澎涛, 王彦辉, 袁玉欣, 郭明春, 何常清, 管伟
2006, 19(5): 547-554.
摘要:
2005年6—10月,在宁夏六盘山北侧叠叠沟小流域的不同坡面设置了93个调查样点,研究了土壤物理性质随土层深度、坡向、坡位及植被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 ( 1)随土深增加,土壤密度和石砾含量逐渐增大,而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却逐渐减小,但非毛管孔隙度在100cm以下土层时因石砾含量加大却随土深增加而增大; (2)各项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基本上均是阴坡优于半阴半阳坡和阳坡,半阴半阳坡与阳坡差别不大; (3)随着坡位下降,土壤厚度、土壤密度、石砾含量、非毛管孔隙度逐渐增大,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逐渐减小,各种持水量指标基本上也是程度不同地减小,但上坡的持水量指标大于阴坡坡顶; (4) 4种植被类型0~30 cm土层的土壤密度为天然灌丛天然草地>乔木林地>退耕地;非毛管孔隙度则是退耕地>乔木林地>天然灌丛>天然草地。其次,还建立了土壤物理性质与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土壤深度、地表植被覆盖度等之间的回归方程。
中国伊犁天山野果林区系表征地理成分及区系发生的研究
崔大方, 廖文波, 羊海军, 张宏达
2006, 19(5): 555-560.
摘要:
对中国伊犁天山野果林表征植物的组成、特点及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野果林的来源和发展,结果表明:野果林区系成分是多元的,各类成分在此相互渗透,分布区重叠,使野果林区系没有绝对的本地特色。其中温带成分占有最高的比例(33.33%);西伯利亚-天山过渡成分(17.54%)是野果林植物区系连接北方安加拉(西伯利亚)植物区系的桥梁;天山-沿喜马拉雅成分(10.53%)又把野果林与华夏植物区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新疆的大部分地区过去曾是特提斯海(Tethys)的一部分,所以现代野果林植被仍保留有古地中海成分的残迹(5.25%);天山是新疆境内植物属种最为丰富的地区,天山成分在各分布区类型中的比值也最高(33.33%),尤其是东天山特有的成分,则代表着野果林的土著部分,这一成分无疑是本地发生的适生种。野果林的区系发生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安加拉成分、古北极成分、古地中海成分、华夏区系成分和新疆本土成分。
江西省优质速生杉木无性系选育研究
曾志光, 肖复明, 沈彩周, 邵锦峰, 谢双兰, 叶金山, 聂煜
2006, 19(5): 561-566.
摘要:
在种源、林分和个体选择的基础上,选育出一批杉木无性系,通过13 a的测定表明,各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差异极显著,且具有较大的广义遗传力。根据杉木无性系培育目标,选择出一批生长、材性兼优的杉木无性系以供生产上应用。12年生入选杉木无性系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分别为16.8 cm、11.0 m、0.133 1 m3、0.319 3 g.cm-3和331 7μm,遗传增益分别为27.99%、8.09%、94.29%、6.72%和4.53%。
香榧早实丰产的栽培模式及主要技术措施
韩宁林, 王东辉, 韦金辉, 厉锋, 胡文翠, 蔡国尧
2006, 19(5): 567-573.
摘要:
对浙江东阳市30年来香榧早实丰产栽培生产实践的调查表明:香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早实丰产。当地已经形成5种模式:野生砧就地嫁接模式,野生砧异地嫁接模式,实生大苗多头嫁接模式,嫁接大苗工程造林模式和嫁接壮苗加强管理模式;提出了获得早实丰产的9项技术措施:坚持适地适树;选用早实品种;坚持壮苗浅栽;摘顶修枝整形;间种抚育管理;合理正确施肥;年年深挖促根;及时防治病虫;适时调控结实。该市现已建成约75 hm2早实丰产香榧试验园,年产榧蒲103 t,产生高达1 5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元谋干热河谷不同人工林土壤肥力比较研究
李昆, 张昌顺, 马姜明, 郑志新
2006, 19(5): 574-579.
摘要:
分析测定元谋干热河谷3个试验点8种不同人工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变化,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人工造林后的林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地的土壤肥力均有提高,尤其小叶型豆科树种及其与非豆科树种的混交林,对干热河谷退化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呈现出造林时间越长,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效果越明显的趋势。但应加强林地土壤管理,减少和杜绝人为干扰。
四倍体刺槐不同生长时期和部位的叶片的饲料营养价值分析
李云, 张国君, 路超, 刘书文
2006, 19(5): 580-584.
摘要:
对廊坊地区饲料型四倍体刺槐不同生长时期及不同部位叶片的粗蛋白质、Ca、P等常规营养成分和不同生长时期叶片的氨基酸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叶片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成分中,粗蛋白含量在生长时期极显著高于叶片变色期,中性洗涤纤维在7月15日显著低于10月5日;7月15日不同部位叶片的营养成分中,上部叶片的粗蛋白、粗脂肪及P含量均高于下部叶片,而粗纤维、粗灰分及Ca含量则是下部叶片高于上部叶片;不同生长时期叶片均含18种氨基酸,其含量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且在生长时期较苜蓿草粉高或与之相当。
米老排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郭文福, 蔡道雄, 贾宏炎, 李运兴, 卢志芳
2006, 19(5): 585-589.
摘要:
应用广西大青山2~26年生米老排人工林试验样地数据和树干解析木资料,研究其幼林生长节律及与气候的关系,以及成熟林的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米老排幼林生长的季节变化呈双峰曲线,5月和9月生长量最大,月生长量与月均气温相关性显著;(2)早期速生特性明显,胸径、树高连年生长和年均生长高峰均在34年生时出现,且高速生长期持续较长;(3)材积生长伴随树高和胸径的快速生长后,于6年生时出现第1次生长高峰,连年生长量达0.023 4 m3;615年生材积年生长量最大,1517年生平均生长量达最高峰,并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相交,因此确定此林龄为材积生长的数量成熟龄。
印楝素含量与种子形态及成熟期关系的初步研究
吴疆翀, 彭兴民, 郑益兴, 张燕平
2006, 19(5): 590-594.
摘要:
对印楝素含量与种子形态表征及成熟期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种子的长宽比与印楝素含量相关,并且认为它是能反映印楝素含量的主要表征,得出种子长宽比(X)与印楝素含量(Y)的关系为:Y=0.295+0.134X-0.028X2。种子长宽比接近2.39时,种仁的印楝素含量出现峰值,可将印楝种子的形态表征作为初步估测印楝素含量的指示参数,而种子的成熟期与印楝素含量无关。在印楝原料林良种优良母树筛选中应尽量选择各个种源中生长良好、结实量大、种子饱满且长宽比接近2.39的植株。
华北落叶松枯落物覆盖对地表径流的拦阻效应
何常清, 于澎涛, 管伟, 王彦辉, 袁玉欣, 郭明春, 杜阿朋, 董晓红
2006, 19(5): 595-599.
摘要:
在宁夏固原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坡面径流小区(长0.9 m、宽0.5 m)内进行了10种枯落物覆盖量(0.0、0.5、1.0、3.0、5.0、7.0、10.0、15.0、20.0、25.0 t.hm-2)、5个入口流量(10、20、30、40、60 mL.s-1)的地表径流试验。结果表明:当枯落物覆盖量从0.0 t.hm-2增加到25.0 t.hm-2时,地表径流流速与无枯落物覆盖相比减小了57.50%72.27%;地表径流流速随入口流量增加而明显加大,尤其是无枯落物覆盖时增加最快;在坡度为14°的条件下,枯落物覆盖对地表径流流速的阻延值△V(cm.s-1)与单宽流量q(mL.s-1.cm-1)、枯落物覆盖量G(t.hm-2)的关系为:△V=3.617 7q0.507 5G0.431 5(R2=0.910 2);枯落物覆盖量增加使地表曼宁阻力系数n值加大,在枯落物覆盖量小于10.0 t.hm-2时,n值随枯落物量增加而急剧加大;当枯落物覆盖量在10.025.0 t.hm-2范围内增加时,n值的加大趋势逐渐变缓;n值与枯落物覆盖量之间呈较好的二项式关系。
海岸沙地木麻黄人工林凋落物归还量及其热值动态研究
张清海, 叶功富, 林益明
2006, 19(5): 600-605.
摘要:
2002年11月至2003年10月在福建沿海中部惠安县崇武镇赤湖林场用收集筐法收集木麻黄凋落物,分析了凋落物各组分的归还量;应用GR-3500型氧弹式热值仪测定木麻黄凋落物的热值,并测定分析了凋落物各组分的灰分含量。结果表明:木麻黄人工林的凋落物归还量为14.18 t.hm-2.a-1,其中小枝占72.21%,枝条占23.41%,球果占2.68%,其余部分占1.69%。归还分布情况是:4—9月为归还高峰期,占总归还量的68.48%,其它月份占总归还量的31.52%。凋落物各组分灰分含量平均值顺序为:花(5.32%)>小枝(4.90%)>枝(4.69%)>球果(3.20%);凋落物干物质热值平均值顺序为:小枝>(21.11 kJ.g-1)>花(20.96 kJ.g-1)>球果(19.91 kJ.g-1)>枝条(19.89 kJ.g-1);凋落物去灰分热值的顺序为:小枝(22.19 kJ.g-1)>花(22.18 kJ.g-1)>枝条(20.87 kJ.g-1)>球果(20.63 kJ.g-1)。整个林分的能量归还量为294.55 G J.hm-2.a-1,其中小枝占主体,归还量为215.79 G J.hm-2.a-1,其次是枝条66.07 G J.hm-2.a-1,再次是果7.66 G J.hm-2.a-1,花最小5.02 G J.hm-2.a-1,各月的能流变化与凋落物生物量相似。
文心兰规模化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研究
欧阳彤, 陈胜, 汪凤珍
2006, 19(5): 606-611.
摘要:
通过基本培养基(改良MS、改良KC、V&W及自制ZW系列)、植物激素(6-BA、KT、NAA、IBA)、培养条件(香蕉泥、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糖、活性炭)等关键因子对文心兰组培各阶段影响的试验,探索了文心兰规模化组培育苗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1)当6-BA 0.1~2 mg.L-1,NAA 0.1~1.0 mg.L-1时,可诱导拟原球茎形成与增殖;6-BA0.05~0.1 mg.L-1或附加NAA 0.1 mg.L-1就可满足拟原球茎的分化;6-BA 0.01 mg.L-1协同NAA或IBA 0.1mg.L-1处理,诱导生根快而粗壮;(2)添加活性炭1 000 mg.L-1和维生素C 30 mg.L-1对减轻外植体褐化是必要的;添加500~1 000 mg.L-1蛋白胨或酵母提取物可促进诱导拟原球茎;香蕉泥100 g.L-1有助于拟原球茎分化和瓶苗健化;(3)MS高盐类培养基在每个培养阶段都有较高的致畸率,自制中盐ZW培养基,N∶P∶K为3∶1∶2.9,文心兰在其中生长健壮;(4)文心兰在无糖培养基中自养生长基本正常。
杭州满陇桂雨公园4个桂花品种香气组分的研究
金荷仙, 郑华, 金幼菊, 陈俊愉, 王雁
2006, 19(5): 612-615.
摘要:
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与TCT-GC/MS联用分析技术相结合,采集分析了杭州满陇桂雨公园4个不同桂花品种的香气组分,通过与周围空气对照的比较,确定氧化芳樟醇、芳樟醇、β-紫罗兰酮、2H-β-紫罗兰酮、α-紫罗兰酮、香叶醇、罗勒烯等为桂花香气的主要挥发性有机成分;但不同桂花品种群的品种之间释放的挥发物在组分和相对含量上都存在差异。四季桂品种群的‘佛顶珠’含芳樟醇和β-紫罗兰酮较高,检测不到香叶醇;银桂品种群的‘玉玲珑’桂中含β-紫罗兰酮和顺式氧化芳樟醇较高;金桂品种群的‘小叶金’桂中含较多的芳樟醇、罗勒烯和β-紫罗兰酮;丹桂品种群的‘朱砂丹’桂中含较多的芳樟醇、氧化芳樟醇和反式香叶醇。
广东江门地区雷林1号桉的自然更新与扩散
刘宁, 郑勇奇, 张川红, 宗亦臣, 茹广欣
2006, 19(5): 616-620.
摘要:
调查了雷林1号桉单株的扩散情况及雷林1号桉林缘在广东江门地区主要植被类型(杉木人工林、红花荷人工林和灌木丛)中的扩散情况,采用小样方法调查了雷林1号桉林下乡土乔木树种的自然更新情况。调查发现:15年生雷林1号桉单株在45°扇形样地单向扩散的最大距离为17.82 m,扩散苗最多22株,平均树高4.72 m;雷林1号桉不能扩散进入20年生杉木人工林,可以扩散进入红花荷幼林,但实生苗数量很少,还可以扩散进入地被物较少的灌木丛,且更新苗数量较多。分析表明:雷林1号桉在引种栽培地能自然更新;雷林1号桉种子落地接触土壤、光照充足是其更新的主要条件;有5种乡土树种能在雷林1号桉林下自然更新且正常生长,因此,目前雷林1号桉对乡土树种的自然更新没有影响。
大木竹竹材力学性质的研究
苏文会, 顾小平, 马灵飞, 官凤英, 岳晋军
2006, 19(5): 621-624.
摘要:
在浙江平阳竹木混交林内,采集3年生大木竹,按标准制成试样,测定了丛生竹种大木竹竹材的各力学性质,并以材性优良的毛竹为参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大木竹竹材的顺纹抗拉、顺纹抗压、抗劈力和抗弯弹性模量分别为238.0 MPa、75.1 MPa、45.6 N.mm-1和12.6 GPa,比毛竹材的相应值大或与毛竹相当,顺纹抗剪和抗弯强度较毛竹材为低。大木竹的各力学性质间有较密切的相关性,顺拉强度∶顺压强度∶顺剪强度∶抗劈力∶抗弯强度为3.2∶1.0∶0.2∶0.6∶1.8。该研究结果可为大木竹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长白落叶松对叶部病虫危害的补偿与超补偿效应的研究
王志明, 刘国荣
2006, 19(5): 625-628.
摘要:
通过对6~12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主要叶部病虫不同程度危害的模拟试验和对试验木进行树干解析,确定了不同失叶量与材积生长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受叶部病虫危害后具有补偿和超补偿效应。在5、6、7月份失叶,其补偿点在失叶率30% ~35%之间,超补偿点在失叶率20%左右。8月份失叶,补偿点在失叶率23%~25%之间,超补偿点为失叶率10%左右。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失叶率和病情指数(虫口密度)的关系,将补偿点和超补偿点换算为病情指数或虫口密度,具有更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使落叶松叶部病虫害防治指标大大提高,为合理制定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水杨酸诱导油茶抗炭疽病的研究
王军, 陈绍红, 黄永芳, 孙思
2006, 19(5): 629-632.
摘要:
应用水杨酸溶液喷洒油茶叶片可有效诱导植株产生对炭疽病的局部性和系统性抗性。浓度150 mg.L-1诱导抗性效果最好,其对嫩叶的局部诱导病斑减小率为54.15%,对老叶的病斑减小率为61.55%。该浓度的水杨酸溶液喷洒对油茶炭疽病的系统性诱导抗性可使病斑减小率达46.7%;田间试验防治效果达到45.32%。水杨酸诱导油茶产生的局部性抗性可持续20 d而抗性水平无明显下降。扫描电镜显示在诱导处理的油茶叶片上,分生孢子能够萌发,但是芽管的生长受抑制,甚至异常变形卷曲。
车前和紫花地丁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
马武昌, 王雁, 彭镇华
2006, 19(5): 633-637.
摘要:
在不同浓度的PEG6000的1/2Hoagland营养液水分胁迫条件下,对处理3 d的车前和紫花地丁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细胞电解质外渗率、相对含水量和丙二醛含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随营养液水势的降低,车前和紫花地丁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气孔限制是车前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导因素,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共同导致了紫花地丁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两种植物均具有较好的抗旱性;水分胁迫对两种植物PSⅡ的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和潜在活性均产生了影响;车前和紫花地丁的细胞电解质外渗率均随着培养液水势的降低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车前的质膜稳定性高于紫花地丁。从水分胁迫条件下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质膜透性、相对含水量和长势等方面分析,车前比紫花地丁具有更好的对水分胁迫的适应能力。
高温干旱胁迫下香根草光合特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刘艳, 黄乔乔, 马博英, 徐礼根
2006, 19(5): 638-642.
摘要:
研究了持续高温干旱胁迫条件下禾本科C4植物香根草的光合特性和几种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高温干旱胁迫过程中土壤相对含水量、香根草叶片相对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丙二醛(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持续增加,抗氧化物酶类(SOD、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胁迫初期香根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细胞间CO2浓度(C i)显著下降。随着胁迫程度加剧,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II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猝灭(qP)、非光化学猝灭(qN)、电子传递速率(ETR)下降。表明高温干旱胁迫初期光合速率的下降是由于气孔关闭引起,胁迫后期指标变化是由于叶片PSII光合系统受损引起。
中国南方松树枯梢病地域分布的气候分区
廖太林, 叶建仁
2006, 19(5): 643-646.
摘要:
通过对福建、江西和江苏等省17个县(市)的松树枯梢病的危害程度及发病特点调查,把松树枯梢病的发生区域归纳为:轻(无)度病害区、中度病害区和重度病害区三大类。感病程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4、5月份的月平均湿度、月降水量和月降水天数,以及年平均湿度与病害发生关系较为密切。以上述气象因子为自变量,发病程度为因变量,建立了病害的回归预测模型:y=98.60+13.54x1-9.33x2-3.62x3+0.07x4+0.07x5-11.97x6+3.26x7(R=0.933 3)。利用该模型对我国南方主要县(市)的病害进行了预测和划分,并提出了该病害的综合治理措施。
喜树幼苗的叶悬挂角和叶柄角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和适应
郭志华, 胡启鹏, 王荣, 肖文发, 马履一
2006, 19(5): 647-652.
摘要:
对比研究了旷地、林窗及林下3种光环境下喜树幼苗叶悬挂角和叶柄角的光响应与适应性,结果表明: (1)在旷地、林窗和林下,光、热等生态因子的差异显著; (2)对于不同的光环境,喜树幼苗的叶悬挂角和叶柄角在旷地的变化幅度最大,林窗下次之,林下最小; ( 3)夏季晴天,在旷地、林窗和林下,喜树幼苗的叶悬挂角与叶柄角分别在16: 00、14: 00和12: 00左右达到“峰”值,叶悬挂角分别约为140°、128°和112°,叶柄角分别约为67°、59°和55°;同时,在3种光环境下,夏季晴天喜树幼苗的叶悬挂角与叶柄角的日变化还表现出一定的协同互作关系,以叶悬挂角和叶柄角同时增大或减小来避开或捕获光辐射,这样即保证了喜树叶片有效避开强光,也确保喜树叶片对适度光辐射的最大利用。以上都是喜树叶片对光的捕获或避开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效应。
中国城市森林生物灾害的发生现状及控制展望
靳爱仙, 田呈明, 赵鹏
2006, 19(5): 653-659.
摘要:
城市林业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都市环境的非自然化及其环境胁迫的日趋严重,导致城市林木灾害的成因复杂,严重威胁城市景观和人居环境的安全。同时,城市作为物流的主要集散地,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非常高。本文从城市林业的特点、功能出发,依据生态学原理阐述了生物灾害在城市环境植物中的发生特点、原因及其影响。从城市森林生物灾害的防治现状出发,指出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预防、监测、治理的对策,并对城市森林健康的管理及研究方向作了展望,以促进城市林业的健康发展,从而使城市生态系统稳定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生长季节中泡桐叶形态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
李素艳, 胡昊, 孙向阳, 王保平, 乔杰
2006, 19(5): 660-664.
摘要:
香樟扦插繁殖试验研究
张建忠, 姚小华, 任华东, 王开良, 李生, 徐永勤
2006, 19(5): 665-668.
摘要:
中国锈革孔菌科一新记录种
袁海生, 孙向前, 刘义
2006, 19(5): 669-671.
摘要:
宁夏濒危野生植物灰叶铁线莲播种及扦插繁育技术研究
郭玉琴, 石建宁, 刘冰, 纳卫华, 郭军, 邵锋
2006, 19(5): 672-675.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