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纬英. 杨树[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8
[2] 郭树平. 黑龙江省杨树速生丰产林的发展前景及新品种资源[J]. 林业科技, 2004, 29 (5) : 13~14
[3] 管根柱. 杨树综合开发利用前景[J]. 林业科技开发, 2006, 20 (3) : 1~4
[4] 王欣,王强,徐国钧,等. 杨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9, 11 (1) : 65~74
[5] 魏小宁,刘霞,武水仙,等. 青杨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2, 14 (4) : 16~19
[6] 原国辉,郑启伟,马继盛,等. 杨树枝把诱虫谱及诱虫机理的初步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33 (2) : 147~165
[7] 萧刚柔. 中国森林昆虫(第二版) [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
[8] 周茂建,杜文胜,李跃,等. 青杨脊虎天牛风险评估[J]. 植物检疫, 2006, 20 (3) : 165~167
[9] 孟祥志. 青杨虎天牛化学防治技术研究[J]. 长春大学学报,2002, 12 (6) : 12~13
[10] 杜家纬. 植物—昆虫间的化学通讯及其行为控制[J]. 植物生理学报, 2001, 27 (3) : 193~200
[11] 郭线茹,原国辉,蒋金炜,等. 不同季节黑杨萎蔫叶片挥发物的化学成分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6 (10) : 1 822~1 825
[12] 韩宝瑜,周成松. 茶梢和茶花主要挥发物对门氏食蚜蝇和大草蛉引诱效应[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5 (4) : 623~626
[13] 刘芳,娄永根,程家安.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植物与植事性昆虫及其天敌相互作用的进化产物[J]. 昆虫知识, 2003, 40(6) : 481~486
[14] 娄永根,程家安.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基本特性、生态学功能及释放机制[J]. 生态学报, 2000, 20 (6) : 1 097~1 106
[15] 杨振德,朱麟,赵博光. 昆虫化学生态与植物保护[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3, 27 (5) : 93~98
[16] 周强,徐涛,骆世明. 水稻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对昆虫的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5 (2) : 345~348
[17] 赵晓红,严善春,迟德富,等. 小青×黑杨树皮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2, 30 (6) : 18~20
[18] 郝德君,马凤林,王焱,等. 松墨天牛对不同生理状态黑松挥发物的触角生理和行为反应[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7 ( 6) : 1070~1 074
[19] 严善春,程红,杨慧,等. 青杨脊虎天牛对植物源挥发物的EAG和行为反应[J]. 昆虫学报, 2006, 49 (5) : 759~767
[20] CH IDe-fu, RafaelOcete Rubio, YAN Shan-chun, et al. Foraging behavior of parasitoid chalcid to the essential oil from bark of Populuspseudo-sim onii ×P. nigra and Quadraspidiotus gigas[J]. Journal ofForestry Research, 2002, 13 (4) : 255~259
[21] 程红,严善春,隋祥,等. 黑龙江省主栽杨树品系干部丹宁含量与青杨脊虎天牛危害的关系[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6, 34(2) : 32~34
[22] 张宝玉,李金国,安垄,等. 不同杨树品系还原糖含量与青杨脊虎天牛危害的关系[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6, 34 (2) : 35~37
[23] 严善春,李金国,温爱亭,等. 青杨脊虎天牛的危害与杨树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相关性[J]. 昆虫学报, 2006, 49 (1) : 9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