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大庄,闫浚杰,胡隐月. 桑天牛在我国的地理分布区研究[J].河北林学院学报, 1996, 11 (3~4) : 263~269
[2] 刘会梅,孙绪艮,王向军. 桑天牛研究进展[J]. 中国森林病虫,2002 (5) : 30~33
[3] 北京林学院. 森林昆虫学[M]. 北京, 林业出版社, 1991: 333~334
[4] 刘随存,赵瑞良,吕小红. 桑天牛发生规律的研究[J]. 山西林业科技, 1996 (1) : 23~25
[5] 高秀美,冯冠华,曹长余. 桑天牛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01, 17 (2) : 75~76
[6] 吴仲祥,印志祥,汤爱平,等. 金丝垂柳桑天牛防治研究[J]. 江苏林业科技, 2003, 30 (6) : 31~33
[7] 李兴敏,葛武伟,杨雪萍. 桑天牛的防治方法[J]. 河北果树, 2003(4) : 52
[8] 郭本明. 桑天牛及其防治[J]. 安徽林业, 1998 (6) : 15
[9] 李国元,秦仲麒. 苹果桑天牛和星天牛的发生及防治[J]. 植物医生, 1997, 10 (5) : 12~13
[10] 柴承佑. 五种常见杨树天牛生物学特性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 1996, 24 ( S1) : 31~33
[11] 嵇保中,钱范俊. 云斑天牛生殖系统的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5, 19 (4) : 14~20
[12] 嵇保中,严敖金,钱范俊,等. 桑天牛成虫内分泌器官形态及其与卵发育的关系[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8, 22 (1) : 79~81
[13] 嵇保中,钱范俊,严敖金,等. 桑天牛成虫神经系统解剖[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8, 22 (2) : 89~93
[14] 张彦焯,黄大庄,武国强. 桑天牛对白杨派树种的选择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J]. 河北林果研究, 2005, 20 (3) : 276~279
[15] 王志刚,黄大庄,阎浚杰. 桑天牛在不同树种或品种间产卵选择性试验[J]. 河北林学院学报, 1994, 9 (1) : 65~69
[16] 刘惠霞,张克斌,黄刚,等. 黄斑星天牛生殖系统的形态解剖[J].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2, 7 (3) : 80~84
[17] 张执中. 森林昆虫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
[18] 喻泽懿,余顺华. 蓝墨天牛的发生为害及防治对策[J]. 植物医生, 2004, 17 (5) : 21
[19] 蒋芝云,唐志祥,邵生富. 碎斑簇天牛生物学特性初报[J]. 中国森林病虫, 2004, 23 (5) : 26~27
[20] 王筱宁,史玉梅,刘芬红. 中墨筒天牛生物学特性的观察[J]. 山东林业科技, 2003 (2) : 14
[21] 嵇保中,魏勇,黄振裕. 天牛成虫行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2, 26 (2) : 79~83
[22] 陆群,张玉凤. 光肩星天牛求偶、交尾及产卵行为的研究[J]. 内蒙古林业科技, 1998 (3) : 7~9
[23] Hisashi Anbutsu, Katsumi Togashi. Oviposition deterrent by femalerep roductive gland secretion in Japanese p ine sawyer,M onocham usalternatus[J]. J C Ecology, 2001, 27 (6) : 1 151~1 161
[24] 张永惠,郝德君,王焱. 松墨天牛成虫交配与产卵行为的观察[J]. 昆虫知识, 2006, 43 (1) : 47~50
[25] 钱范俊,袁俊杰,杜夕生. 云斑天牛产卵刻槽在杨树树干上的分布规律[J]. 中南林学院学报, 1997, 17 (3) : 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