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祁述雄,欧阳权,张荣贵,等. 中国桉树[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2] 李志辉,柏方敏,陈晓萍,等. 湖南桉树[M].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3] 徐建民,李光友,陆钊华,等. 南方桉树人工林雨雪冰冻灾害调查分析[J]. 林业科学,2008, 44(7):103-110.
[4] 曾炳山,张 剑,李建娟,等. 桉树人工林冰雪灾害恢复的调查[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 30(6):60-74,91.
[5] 胡天宇,李晓清. 巨桉引种栽培及适生区域的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1999, 20(4):9-13.
[6] 李志辉,杨民胜,陈少雄,等. 桉树引种栽培区区划研究[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0, 20(3):1-10.
[7] 陈健波,项东云,张建明,等. 广西耐寒桉树育种研究现状与对策[J]. 广西林业科学,2003, 32(1) :7-11.
[8] 李志辉,黄晓光,汪晓萍. 湖南省巨桉育种策略[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0, 20(3):90-92.
[9] 施仲美,奚福生,韦颖文,等. 测定桉树品(种)系对青枯病菌抗性的技术研究[J]. 广西林业科学,1998, 27(4):165-169.
[10] 施恭明,陈信旺,陈绍玲,等. 福建省沿海地区桉树造林应对台风危害主要技术措施[J]. 林业勘察设计,2009, 19(1):1-4.
[11] 陈少雄,周国福,林义辉. 尾巨桉纸浆材人工林轮伐期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2, 15(4):394-398.
[12] 王豁然. 桉树生物学概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3] 徐家雄,任 辉,赵丹阳,等. 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发生规律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 广东林业科技,2008, 37(6):50-57.
[14] 裘珍飞,曾炳山,刘 英,等. 应用电导法评价5个桉树抗寒性[J]. 广东林业科技, 2011, 27(3):27-31.
[15] 郭祥泉,洪 伟,吴承祯,等. 电导率与极端低温分布在闽中桉树引种决策上的研究[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8, 16(4): 328-333.
[16] 朱宇林,温远光,曹福亮,等. 短周期尾巨桉连栽林分生产力的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 28(1):90-94.
[17] 洪长福,薛瑞山,韩金发. 巨尾桉萌芽更新最佳伐根高度的确定[J]. 森林工程,2003, 19(1):11-13.
[18] 李宝福,蒋家淡,洪长福,等.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的林地清理方式的研究[J]. 林业科学,2003, 39(1):117-121.
[19] 林星华.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林分密度调控技术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1, 14(3):283-287.
[20] 杨曾奖,徐大平,江松远,等. 尾叶桉萌芽林留条数量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林业科学研究,2002, 15(5):582-587.
[21] 姚 珍, 何普林, 苏 斌, 等. 桉树油桐尺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策略[J]. 桉树科技,2007, 24(2):41-43.
[22] 黄乃秀,吴介放,朱海波,等. 广西桉树林中油桐尺蠖的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建议[J]. 广西植保,2010, 23(2):19-21.
[23] 陈 静,刘建锋,赵丹阳. 2%阿维·苏可湿性粉剂对桉树尺蠖的防治效果[J]. 广东林业科技,2011, 27(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