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俞德浚. 中国植物志. 第三十八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6: 24-31.
[2] 曹扬. 内蒙古自治区山杏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分析[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4: 37(3): 103-105. doi: 10.3969/j.issn.1006-6993.2014.03.046
[3] 包文泉. 内蒙古地区山杏重要性状遗传变异评价及优株选择[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
[4] 包文泉, 乌云塔娜, 尹明宇. 内蒙古野生山杏优良单株果核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J]. 经济林研究, 2014, 32(4): 13-17.
[5] 刘梦培, 杜红岩, 傅建敏, 等. 内蒙古居群抗寒山杏繁殖生态学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14, 34(6): 1143-1151.
[6] 马玉花, 赵忠, 李科友, 等.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杏仁油工艺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23(4): 272-275. doi: 10.3321/j.issn:1002-6819.2007.04.054
[7] 薛蕾, 李大文, 尉芹, 等. 苦杏仁蛋白的功能特性[J]. 食品科学, 2013, 34(7): 70-75.
[8] 张睿, 魏安智, 杨恒, 等. 甜山杏优株幼果抗寒性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25(12): 2510-2513. doi: 10.3321/j.issn:1000-4025.2005.12.024
[9] 韩玉芬, 赵桂玲, 董胜君, 等. 山杏优良单株性状的观测[J]. 辽宁林业科技, 2007(3): 39-40. doi: 10.3969/j.issn.1001-1714.2007.03.014
[10] 王三英, 王继林, 张宝琳, 等. 山杏优良单株的选择初报[J]. 甘肃林业科技, 2012, 37(4): 23-25. doi: 10.3969/j.issn.1006-0960.2012.04.007
[11] 李因刚, 柳新红, 马俊伟, 等. 浙江楠种群表型变异[J].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12): 1315-1324.
[12] 刘宁, 刘威生. 杏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13] 张加延, 张钊. 中国果树志, 杏卷[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93-559.
[14] 刁松锋, 邵文豪, 姜景民, 等. 基于种实性状的无患子优良单株选择[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4, 42(4): 6-10. doi: 10.3969/j.issn.1000-5382.2014.04.002
[15] 赵桂玲, 刘明国, 刘立新, 等. 辽西高产山杏间接选种数量性状指标的确定[J]. 辽宁林业科技, 2004(2): 5-8. doi: 10.3969/j.issn.1001-1714.2004.02.002
[16] 刘娟, 廖康, 刘欢, 等. 新疆野杏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15, 35(5): 1021-1030.
[17] 王金星, 潘刚, 王滑, 等. 西藏核桃叶片和坚果表型多样性及其相关关系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2): 236-240. doi: 10.3969/j.issn.1001-1498.2012.02.022
[18] 马玉敏, 陈学森, 何天明, 等. 中国板栗3个野生居群部分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J]. 园艺学报, 2008, 35(12): 1717-1726. doi: 10.3321/j.issn:0513-353X.2008.12.001
[19] 刁松锋, 邵文豪, 姜景民, 等. 基于种实性状的无患子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J]. 生态学报, 2014, 34(6): 1451-1460.
[20] 张翠琴, 姬志峰, 林丽丽. 五角枫种群表型多样性[J]. 生态学报, 2015, 35(16): 5343-5352.
[21] 吴志庄, 鲜宏利, 尚忠海, 等. 黄连木天然群体果实含油率的地理变异[J]. 林业科学, 2009, 45(5): 69-73. doi: 10.3321/j.issn:1001-7488.2009.05.010
[22] 邵文豪, 刁松锋, 董汝湘, 等. 无患子种实形态及经济性状的地理变异[J].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5): 603-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