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杨树集约栽培的新方式——木草生产系统

赵天锡

引用本文:
Citation:

杨树集约栽培的新方式——木草生产系统

  • 摘要: 60年代末,在西方能源危机的影响下,欧美一些学者提出了“短轮伐期”和“超短轮伐期”经营的概念。其主要内容是:选用早期速生和萌蘖力强的杨树无性系,实行密植(株行距0.6m×0.6m到1.2m×1.2m),把轮伐期缩至5年,平茬后继续培养萌蘖林,使每公顷每年生物量(干重)达到40~44t。但由于在产品(主要是小径材)的综合利用方面还存在问题,所以仍一直处于试验阶段,尚未在生产中正式推广使用。8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提出“木草生产系统”的新概念。这是一个为克服林业生产经营周期长和产品利用率低的成功尝试。
  • [1] 陈章水赵天锡徐宏远杨志敏 . 杨树栽培区划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6): 635-642.
    [2] 柴修武黄洛华陆熙娴谢国恩 . 集约栽培13种白杨无性系幼龄材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2, 5(1): 39-46.
    [3] 骆土寿李意德陈德祥许涵林明献 . 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皆伐后不同更新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及恢复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2): 227-234.
    [4] 戴玉成范少辉魏玉莲徐梅卿 . 中国东北杨树上的木腐菌.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1): 13-18.
    [5] 廖宝文郑德璋郑松发 . 木榄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1): 22-29.
    [6] 詹有生敖向阳林飞邵锦锋黄晓凤 . 江西次生栲树、木荷林生产力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11(6): 618-622.
    [7] 孙永玉昝少军徐永艳罗长维李昆 . 齿瓣石斛栽培基质筛选及其栽培方式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4): 506-509.
    [8] 曾大鹏刘春静 . 两种栽培技术防治杨树溃疡病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1): 27-32.
    [9] 孙翠玲佟超然徐兰成 . 杨树不同栽培模式生长量、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3): 336-339.
    [10] 赵玲梁成杰 . 人工饲养春尺蠖的新方法.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5): 589-591.
    [11] 彭镇华郄光发 . 城市林业是林业建设的新方向.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6): 677-683.
    [12] 何春霞张劲松黄辉孟平樊巍 . 豫东平原3种模式杨树-小麦复合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5): 660-668.
    [13] 侯伯鑫林峰李午平王晓明余格非宋庆安 . 红花檵木品种分类系统.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4): 430-433.
    [14] 徐梅卿周旭东朴春根 . 中国不同栽培区杨树品系及其病害种类.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5): 705-714.
    [15] 赵宪文包盈智 . 应用航天遥感资料估测森林蓄积量的一个新方法. 林业科学研究, 1988, 1(2): 148-152.
    [16] 张弓乔惠刚盈 . 基于林分状态特征的森林经营试验样地设计新方法.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2): 145-151.
    [17] 费成煜唐培瑜 . 快速生产白僵菌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6): 701-703.
    [18] 张俊卫包满珠孙振元 . 草坪草的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1): 87-94.
    [19] 吴德东袁春良吕明海石素英 . 草牧场防护林对积雪厚度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3): 328-332.
    [20] 王丽丽郭晶华 . 江西大岗山植被类型及其自然度与经营集约度的划分和评价*.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3): 286-29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17
  • HTML全文浏览量:  141
  • PDF下载量:  85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0-02-09
  • 刊出日期:  2012-12-04

杨树集约栽培的新方式——木草生产系统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摘要: 60年代末,在西方能源危机的影响下,欧美一些学者提出了“短轮伐期”和“超短轮伐期”经营的概念。其主要内容是:选用早期速生和萌蘖力强的杨树无性系,实行密植(株行距0.6m×0.6m到1.2m×1.2m),把轮伐期缩至5年,平茬后继续培养萌蘖林,使每公顷每年生物量(干重)达到40~44t。但由于在产品(主要是小径材)的综合利用方面还存在问题,所以仍一直处于试验阶段,尚未在生产中正式推广使用。8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提出“木草生产系统”的新概念。这是一个为克服林业生产经营周期长和产品利用率低的成功尝试。

English Abstract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