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人工培养角倍蚜的生物学基础*

赖永祺 张燕平 李正洪 陈宝珊 方英

引用本文:
Citation:

人工培养角倍蚜的生物学基础*

  • 基金项目:

    *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资助

Biological Basis for Rearing Horned Gall Aphid, 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

  • 摘要: 角倍约占五倍子总量的70%~80%,单产很低。角倍生产的绝大部分工作是培养角倍蚜。把角倍蚜的生物学特性和角倍生产技术结合起来研究,发现角倍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角倍蚜瘿外时期生活力弱、生殖量小及倍蚜种群自然增长率低。欲获得角倍高产稳产,必须合理地增加冬寄主藓量和接种到藓上的虫量,并选择和创造适宜角倍蚜越冬和迁飞的环境,以增加致瘿虫型——干母的数量。
  • [1] 赖永祺彭兴民李正洪 . 角倍蚜瘿内世代生物学及角倍生长的初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88, 1(3): 309-314.
    [2] 王超陈晓鸣杨子祥陈航刘娟陆沁亓倩任维宾 . 两种接种方式下角倍蚜虫瘿对寄主盐肤木枝叶生长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1): 78-84.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1.010
    [3] 杨子祥马琳陈晓鸣李杨 . 角倍蚜干母分批上树对虫瘿数量和分布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6): 781-785.
    [4] 张燕平赖永祺李坚强袁天树 . 角倍蚜虫袋的挂放方法与结倍效果.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4): 388-393.
    [5] 李志国杨文云夏定久 . 中国五倍子研究现状.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6): 760-767.
    [6] 李正洪赖永祺 . 角倍蚜及其寄主数量与角倍产量关系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6): 581-583.
    [7] 王健傅小川 . 角倍蚜人工繁殖技术的效益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1): 87-91.
    [8] 赖永祺张燕平李正洪彭兴民陈宝珊 . 角倍蚜越冬期间的生物学特性和数量变动.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3): 256-262.
    [9] 夏定久李志国吴昊 . 发展五倍子生产必须建立种培林.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4): 467-469.
    [10] 倪冰冰刘宏于立洋张国昀何彩云张建国 . 基于UHPLC–QTOF–MS技术的五倍子单宁成分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1): 11-21. doi: 10.12403/j.1001-1498.20210511
    [11] 刘平杨子祥陈晓鸣李杨 . 角倍蚜不同蚜型形态特征的比较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5): 720-724.
    [12] 唐翊峰杨子祥马琳刘平 . 角倍蚜干母发生期和数量变化及秋迁蚜生殖能力.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3): 393-399.
    [13] 苏建荣张燕平杨力真刘娟 . 盐肤木施肥效应及角倍蚜营养环境初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5): 542-546.
    [14] 张燕平苏建荣赖永祺周开华 . 角倍蚜干母发生期预测及应用.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2): 192-196.
    [15] 王超陈晓鸣杨子祥陈航邵淑霞吴海霞 . 角倍蚜及其寄主植物盐肤木游离氨基酸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3): 114-119.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3.015
    [16] 张燕平廖声熙赖永祺苏建荣 . 角倍蚜干母致瘿率与盐肤木复叶序数的相关性.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5): 530-534.
    [17] 赖永祺张燕平李正洪方英陈宝珊 . 肚倍蚜生物学研究Ⅰ.生活史*. 林业科学研究, 1992, 5(5): 554-558.
    [18] 赖永祺方英焦懿李正洪张燕平陈宝珊 . 肚倍蚜生物学研究Ⅱ.生殖*. 林业科学研究, 1992, 5(6): 675-680.
    [19] 邵淑霞杨子祥陈晓鸣 . 角倍中一种炭疽菌病害初报.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3): 351-354.
    [20] 赖永祺张燕平方英焦懿李正洪陈宝珊 . 肚倍蚜的生物学研究 Ⅲ.种群数量变动*. 林业科学研究, 1993, 6(2): 151-15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925
  • HTML全文浏览量:  275
  • PDF下载量:  99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2-01-04
  • 刊出日期:  2012-12-04

人工培养角倍蚜的生物学基础*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基金项目:  *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资助

摘要: 角倍约占五倍子总量的70%~80%,单产很低。角倍生产的绝大部分工作是培养角倍蚜。把角倍蚜的生物学特性和角倍生产技术结合起来研究,发现角倍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角倍蚜瘿外时期生活力弱、生殖量小及倍蚜种群自然增长率低。欲获得角倍高产稳产,必须合理地增加冬寄主藓量和接种到藓上的虫量,并选择和创造适宜角倍蚜越冬和迁飞的环境,以增加致瘿虫型——干母的数量。

English Abstract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