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闽南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现存生物量的研究

周本智 吴良如 邹跃国

引用本文:
Citation:

闽南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现存生物量的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795.02,S718.556

Aboveground Biomass of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Plantation in South Fujian

  • CLC number: S795.02,S718.556

  • 摘要: 对闽南地区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及现存生物量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模型m=a·(D2H)b对麻竹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和秆生物量进行估计较为可靠,而对枝、叶生物量的估计需引进枝下高因子h及模型m=a·Db·(H-h)C或m=a·Db·[(H-h)/h]C.闽南地区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平均现存生物量为39.518t·hm-2,按年龄分配为:3年生生物量最高,占59.17%,其次为2年生、4年生、5年生;按器官分配为:秆生物量最高,占62.81%,其次为枝、叶。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与秆生物量随竹秆高度增加而递减,枝、叶生物量自6~8m区分段分别向秆基及秆梢递减。
  • [1] 谢锦忠傅懋毅马占兴肖贤坦黄品华 . 麻竹人工林水文生态效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6): 682-687.
    [2] 洪奕丰陈东升申佳朋孙晓梅张守攻 .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单木和林分水平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4): 33-4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4.005
    [3] 郭耆赵厚本周光益隆卫革甘谷列吴尚勇蒙敏燕陈金兰 . 南亚热带4个树种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1): 182-189.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1.021
    [4] 顾大形陈双林郭子武杨清平李迎春 . 四季竹立竹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及其与构件因子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4): 495-499.
    [5] 邱尔发陈卓梅郑郁善洪伟黄宝龙 . 麻竹山地笋用林施用有机肥和生长调节剂的产量效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1): 84-91.
    [6] 郑路蔡道雄卢立华明安刚于浩龙李忠国 . 南亚热带不同树种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4): 454-458.
    [7] 陈德祥李意德骆土寿林明献孙云霄 . 海南岛尖峰岭鸡毛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5): 598-604.
    [8] 邢新婷傅懋毅 . 麻竹RAPD反应条件的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5): 554-559.
    [9] 丁贵杰王鹏程 . 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变化规律研究Ⅱ.不同林龄生物量及生产力.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1): 47-53.
    [10] 罗云建张小全 . 多代连栽人工林碳贮量的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6): 791-798.
    [11] 丁波丁贵杰赵熙州杨永彰 .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6): 1059-1065.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6.025
    [12] 周本智 . 麻竹出笋和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5): 461-466.
    [13] 乔桂荣蒋 晶李海营陈 银孙宗修卓仁英 . 麻竹花粉发育过程观察及其分期.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3): 430-434.
    [14] 童龙王玲谢锦忠陈丽洁张玮耿养会 . 麻竹枝叶生长对钩梢的响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2): 236-242.
    [15] 曾伟生唐守正 . 非线性模型对数回归的偏差校正及与加权回归的对比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2): 137-143.
    [16] 仲崇禄弓明钦陈羽王凤珍 . 木麻黄人工林中蛹虫草的发现及开发利用潜力.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6): 698-698.
    [17] 李希菲王明亮 . 全林蓄积模型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3): 265-270.
    [18] 孙宝刚陈飞王健敏陈晓鸣杨子祥蔡学勇李彬 . 不同径级云南松各部位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1): 71-76.
    [19] 吴建国张小全徐德应朱高 . 六盘山林区几种土地利用方式植被活体生物量C贮量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3): 277-283.
    [20] 何艺玲傅懋毅 . 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研究现状.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6): 727-73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859
  • HTML全文浏览量:  216
  • PDF下载量:  116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8-05-15
  • 刊出日期:  2012-03-17

闽南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现存生物量的研究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311400, 浙江富阳
  • 2. 福建省华安县林业局, 363800, 福建华安

摘要: 对闽南地区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及现存生物量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模型m=a·(D2H)b对麻竹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和秆生物量进行估计较为可靠,而对枝、叶生物量的估计需引进枝下高因子h及模型m=a·Db·(H-h)C或m=a·Db·[(H-h)/h]C.闽南地区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平均现存生物量为39.518t·hm-2,按年龄分配为:3年生生物量最高,占59.17%,其次为2年生、4年生、5年生;按器官分配为:秆生物量最高,占62.81%,其次为枝、叶。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与秆生物量随竹秆高度增加而递减,枝、叶生物量自6~8m区分段分别向秆基及秆梢递减。

English Abstract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