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蓝桉和尾叶桉混合菌根研究 Ⅰ.菌根合成及真菌间的相互作用

陈应龙 弓明钦 Mark Brundrett Bernie Dell

引用本文:
Citation:

蓝桉和尾叶桉混合菌根研究 Ⅰ.菌根合成及真菌间的相互作用

  • 基金项目:

    中澳合作ACIAR9425项目

  • 中图分类号: S718.81

Studies on Dual Mycorrhizas of Eucalyptus globulus and E.urophylla Ⅰ.Fungal Colonization and Interactions

  • CLC number: S718.81

  • 摘要: 采用蜡磨菌与VA菌根真菌分别对蓝桉和尾叶桉进行单接种或混合接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菌根类型的真菌均能在桉树苗木根系上成功地定殖,分别合成了外生菌根、VA菌根和混合菌根,证实了桉树不仅是菌根营养型树种,而且能形成多种菌根类型。VA菌根感染率在接种初期较高,但随时间的推移有降低的趋势;而外生菌根菌初期合成菌根的速度较慢,但单位长度根段内菌根根尖数目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与单接种VA菌根真菌苗木相比,外生菌根真菌抑制了VA菌根菌在根系上的进一步侵染,体现在较低的VA菌根感染率;而外生菌根菌显示出了较强的竞争能力,并能在接种后9周时开始形成子实体。在混合菌根中,外生菌根有逐步替代VA菌根的发展趋势,两种类型的菌根真菌间存在一定的竞争性作用关系。基质磷(P)素水平对菌根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 [1] 陈应龙弓明钦M. BrundrettB. Dell . 蓝桉和尾叶桉混合菌根研究 Ⅱ.混合菌根的接种效应.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6): 591-598.
    [2] 弓明钦陈羽王凤珍陈应龙 . 外生菌根对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效应.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4): 339-345.
    [3] 弓明钦王凤珍陈羽陈应龙 . 相思菌根的菌种筛选及其接种效应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3): 268-273.
    [4] 弓明钦王凤珍陈羽陈应龙 . 西南桦对菌根的依赖性及其接种效应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1): 8-14.
    [5] 弓明钦陈羽王凤珍 . 棕榈藤的VA菌根接种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3): 247-251.
    [6] 弓明钦陈羽 . 华南地区松、桉树种外生菌根调查*.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3): 323-327.
    [7] 弓明钦王凤珍陈羽 . 棕榈藤VA菌根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4): 359-363.
    [8] 郭秀珍赵志鹏毕国昌 . 泡桐组培苗VA菌根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1): 9-14.
    [9] 弓明钦Nicholas Malajczuk王凤珍陈羽 . 西澳粘滑菇在尾叶桉上的菌根合成*.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1): 11-13.
    [10] 弓明钦陈羽王凤珍 . 桉树幼苗菌根接种及其生长效应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2, 5(6): 639-645.
    [11] 仲崇禄弓明钦徐大平陈羽王凤珍Nicholas Malajczuk . 接种菌根菌对桉树生长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2): 181-187.
    [12] 陈应龙弓明钦王凤珍陈羽 . 混合接种Glomus与Pisolithus菌株对尾叶桉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3): 262-267.
    [13] 王艺丁贵杰 . 水分胁迫下外生菌根对马尾松幼苗养分吸收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2): 227-233.
    [14] 赵志鹏郭秀珍 . 外生菌根真菌纯培养的生态学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89, 2(2): 136-141.
    [15] 张文泉刁松锋孙晓薇罗国涛徐睿苏胜荣 .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种棉革菌外生菌根形态描述和分子鉴定.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5): 176-184.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5.024
    [16] 吕全雷增普 . 外生菌根提高板栗苗木抗旱性能及其机理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3): 249-256.
    [17] 弓明钦陈羽王凤珍 . 三种桉树菌根菌培养条件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1): 1-5.
    [18] 仲崇禄弓明钦徐大平陈羽王凤珍陈霞 . 巨尾桉瓶内菌根化组培苗的造林效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2): 190-196.
    [19] 梁佳芳任鑫华夏蕾刘碧桃 . 种植方式和菌根类型对吸收根性状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24, 37(1): 92-101. doi: 10.12403/j.1001-1498.20230125
    [20] 陆钊华徐建民陈儒香李光友白嘉雨陈德祥 . 桉树无性系苗期光合作用特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5): 575-58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955
  • HTML全文浏览量:  221
  • PDF下载量:  120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8-04-23
  • 刊出日期:  2012-03-17

蓝桉和尾叶桉混合菌根研究 Ⅰ.菌根合成及真菌间的相互作用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520
  • 2. CSIRO Forestry &, Forest Products, Perth, WA 6014, Australia
  • 3. Murdoch University, Perth, WA 6150, Australia
基金项目:  中澳合作ACIAR9425项目

摘要: 采用蜡磨菌与VA菌根真菌分别对蓝桉和尾叶桉进行单接种或混合接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菌根类型的真菌均能在桉树苗木根系上成功地定殖,分别合成了外生菌根、VA菌根和混合菌根,证实了桉树不仅是菌根营养型树种,而且能形成多种菌根类型。VA菌根感染率在接种初期较高,但随时间的推移有降低的趋势;而外生菌根菌初期合成菌根的速度较慢,但单位长度根段内菌根根尖数目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与单接种VA菌根真菌苗木相比,外生菌根真菌抑制了VA菌根菌在根系上的进一步侵染,体现在较低的VA菌根感染率;而外生菌根菌显示出了较强的竞争能力,并能在接种后9周时开始形成子实体。在混合菌根中,外生菌根有逐步替代VA菌根的发展趋势,两种类型的菌根真菌间存在一定的竞争性作用关系。基质磷(P)素水平对菌根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English Abstract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