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鞭角华扁叶蜂自然种群消长规律初步研究

崔相富 郑永祥 陈绘画 杨胜利

引用本文:
Citation:

鞭角华扁叶蜂自然种群消长规律初步研究

  • 基金项目:

    浙江省仙居县科委“八五”攻关项目“鞭角华扁叶蜂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内容之一

  • 中图分类号: S763.430.2

A Study on the Regularity of the Fluctuation of the Natural Population of Chinolyda flagellicornis

  • CLC number: S763.430.2

  • 摘要: 鞭角华扁叶蜂是柏木、柳杉林中的重要食叶害虫,自1998年以来在浙江、四川、湖北、福建等省柏木、柳杉产区成灾,导致中幼林乃至上百年大树被害致死。自1991~1997年间进行了鞭角华扁叶蜂自然种群消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林间幼虫期逐期残存率占其总和的60.4%,回归系数r值0.9629,b值0.6559,其中,危害期幼虫回归系数b值0.5673,滞育幼虫b值0.3409;卵期b值0.3027,r值0.7989.幼虫期和卵期分别为第1、第2关键消亡因子;经野猪拱掘的滞育幼虫林地,其虫口减少量与对照比为1v1.94~3.0,其它种群天敌种寡量低,抑制能力弱。冬季-2℃霜冻天气,3cm内土层滞育幼虫死亡率43.8%~97.1%,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对发生期各虫态影响明显。该虫自然种群消长指数I=10.22,明显大于1,表明种群呈现现快速上升与发展趋势。
  • [1] 郑永祥崔相富吴道圣杨胜利陈绘画 . 鞭角华扁叶蜂滞育期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5): 552-556.
    [2] 王满囷庞辉李周直 . 鞭角华扁叶蜂预蛹呼吸代谢的特点.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6): 616-620.
    [3] 陈绘画张建薇杨胜利 . 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空间格局的生物地理统计学分析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5): 593-598.
    [4] 崔相富陶华齐王于荣郑永祥 . 鞭角华扇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2, 5(3): 321-327.
    [5] 李国平黄群策秦广雍 . 油杉花粉个体发育中淀粉粒消长变化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4): 416-420.
    [6] 李大乱张翠疃苏海峰徐国良 . 中国梨木虱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2, 5(3): 278-283.
    [7] 陈绘画崔相富郑永祥 . 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空间数量分布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5): 503-508.
    [8] 陈炳章 . 不同物候期油桐各器官生物量消长规律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4): 428-434.
    [9] 黄小波李帅锋苏建荣刘万德郎学东 . 云龙天池云南松自然种群分布格局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4): 47-52.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4.007
    [10] 谌红辉方升佐丁贵杰许基煌温恒辉 . 马尾松人工同龄纯林自然稀疏规律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1): 13-17.
    [11] 李国宏高瑞桐MichaelT.Smith孔令才 . 光肩星天牛种群扩散规律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5): 678-684.
    [12] 张真周淑芷王鸿斌 . 祥云新松叶蜂种群动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5): 481-485.
    [13] 赵杰军王自力叶寿德王绍云陈勇陈晓鸣 . 昆明地区白蜡虫自然种群天敌种类及其危害调查.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1): 32-38.
    [14] 柳新红李因刚沈国春翁东明张宏伟张方钢 .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木荷种群结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1): 28-32.
    [15] 胡尔查王晓江刘永宏海龙张胜利张雷 . 乌拉山自然保护区油松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3): 363-369.
    [16] 费学谦周立红王劲凤 . 柿自然脱涩能力与单宁细胞发育规律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1): 27-31.
    [17] 高瑞桐李国宏王克东孙金钟 . 光肩星天牛成虫发生期及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6): 619-623.
    [18] 王晓渭陈鹏王艺璇袁瑞玲冯丹李丽莎叶辉潘悦吕军周益锋杜春花 . 云南省切梢小蠹种群结构及其演替规律.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3): 167-172.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3.022
    [19] . 古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马尾松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3): -.
    [20] 萧刚柔陈天林 . 中国纽扁叶蜂属一新纪录种(膜翅目,扁叶蜂科).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1): 84-8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864
  • HTML全文浏览量:  206
  • PDF下载量:  108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9-01-22
  • 刊出日期:  2012-03-17

鞭角华扁叶蜂自然种群消长规律初步研究

  • 1. 浙江省仙居县林业局 浙江仙居317300
基金项目:  浙江省仙居县科委“八五”攻关项目“鞭角华扁叶蜂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内容之一

摘要: 鞭角华扁叶蜂是柏木、柳杉林中的重要食叶害虫,自1998年以来在浙江、四川、湖北、福建等省柏木、柳杉产区成灾,导致中幼林乃至上百年大树被害致死。自1991~1997年间进行了鞭角华扁叶蜂自然种群消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林间幼虫期逐期残存率占其总和的60.4%,回归系数r值0.9629,b值0.6559,其中,危害期幼虫回归系数b值0.5673,滞育幼虫b值0.3409;卵期b值0.3027,r值0.7989.幼虫期和卵期分别为第1、第2关键消亡因子;经野猪拱掘的滞育幼虫林地,其虫口减少量与对照比为1v1.94~3.0,其它种群天敌种寡量低,抑制能力弱。冬季-2℃霜冻天气,3cm内土层滞育幼虫死亡率43.8%~97.1%,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对发生期各虫态影响明显。该虫自然种群消长指数I=10.22,明显大于1,表明种群呈现现快速上升与发展趋势。

English Abstract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