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美国黄松的生长特性和抗寒性研究

周永学 樊军锋 龚月桦

引用本文:
Citation:

美国黄松的生长特性和抗寒性研究

  • 基金项目:

    国家林业局“奥地利黑松、花旗松种质与栽培技术引进”项目( 99-4-22 ), 陕西省林业厅“美国黄松引种及扩大栽培试验”项目

Grow th Characteristics and Cold Resistance of P inus ponderosa

  • 摘要: 采用大量野外调查数据, 对美国黄松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 并通过实验手段测定了其抗寒性相关指标, 对抗寒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 美国黄松苗木根系发达, 垂直根生长能力强, 植苗成活率高, 地径生长量明显大于油松。幼树生长进程与油松基本一致, 造林后第7年进入速生期, 树高年均生长量45 cm, 而且仍处于上升阶段。美国黄松胸径年生长量和总生长量都大于油松, 而树高小于油松, 18年生单株材积0. 0177 m3, 比油松大10%。不同引种地美国黄松胸径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 年均生长量介于0. 30~ 0. 94 cm。气象因素对生长有一定影响, 随着活动积温、日照时数的增加生长量明显增大。树高与胸径、新梢长、冠幅存在显著相关性, 与胸径的相关系数随着树龄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胸径与冠幅的相关系数随树龄的增大而变小。抗寒性测定结果表明, 各个低温阶段美国黄松的电解质渗出率都大于油松, LT50为- 10. 7℃, 油松为- 17. 9℃。美国黄松针叶组织中束缚水、可溶性糖、K+ 、类胡萝卜素和ABA 含量较低是其抗寒性弱的内在原因。
  • [1] 吴中伦. 国外树种引种概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3: 50 ~52, 135~ 136

    [2] 潘志刚, 游应天. 中国主要外来树种引种栽培[M] .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6~ 10

    [3] 樊军锋, 周永学. 美国黄松介绍(译文) [J] . 陕西林业科技, 1998( 4 ): 70~ 73

    [4] 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延安树木园. 黄土高原树木资源收集与引种的研究[J]. 陕西林业科技, 1987 ( 1) : 1~ 8

    [5] 唐季林, 徐化成. 油松抗寒性与种源关系的研究[J]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89, 11( 1 ) : 53~ 60

    [6] 高俊风.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 . 西安: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0

    [7] 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8] 汤章成.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9] 周永学, 樊军锋, 杨培华, 等. 陕西陇县引种美国黄松生长调查[J]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5, 20 ( 3) : 74 ~ 77

    [10] 周永学, 樊军锋, 高建社, 等. 美国黄松在陕西黄土丘陵引种效果分析[J]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版), 2005, 33 ( 4) : 83~ 86

    [11] 周永学, 樊军锋, 高建社, 等. 引种美国黄松与油松生长特性的比较研究[J] . 林业科技, 2005 ( 5) : 41~ 43

    [12] 侯琳, 唐德瑞. 美国黄松个体高生长过程研究[J] .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3, 23( 1) : 10~ 12

    [13] 张立功, 王喜武, 张仁慈, 等. 美国黄松引种研究[J]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7, 25( 2 ) : 9~ 12

    [14] 潘晓云, 王根轩, 曹琴东. 兰州地区引种的美国扁桃的越冬伤害与临界致死低温[J]. 园艺学报, 2002, 29( 1) : 63 ~ 65

    [15] 杨敏生, 王春荣, 裴保华. 白杨杂种无性系的抗寒性[J]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7, 25( 4 ) : 21~ 24

    [16] 史清华, 高建社, 王军, 等. 5 个杨树无性系抗寒性的测定与评价[J] .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23 ( 11) : 1 937~ 1 941

    [17] 王荣富. 植物抗寒指标的种类及其应用[J] . 植物生理学通讯,1987 ( 3) : 49 ~ 55

    [18]

    Gusta L V, Fow ler D B. E ffects of tem perature on deh arden ing andreharden ing ofw in ter cereals [J] . C anada Jou rnal P lan t Science,1976, 56: 673~ 678
    [19] 龚月桦, 周永学, 樊军锋, 等. 美国黄松、班克松和油松的抗寒性研究[J]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7 ( 8) : 1 389~ 1 392

    [20]

    G illies S L, V idaverW. Resistance to photo dam age in evergreencon ifers[J] . Phys iology Plant, 1990, 80: 148~ 153
  • [1] 马常耕张云跃安定国 . 华山松抗寒性的地理变异.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2): 113-118.
    [2] 荣文琛秦国峰吴天林王明庚骆启斌 . 马尾松种源苗期抗寒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5): 534-538.
    [3] 韩恩贤韩刚薄颖生 . 黄土高原沟壑区油松侧柏与沙棘混交的人工林的水文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6): 761-766.
    [4] 徐小牛李宏开 . 杉木、黄山松人工混交林的生长特性.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3): 278-283.
    [5] 张华新 . 油松雌球果发育对枝条生长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5): 505-511.
    [6] 国红雷相东刁军 . 油松当年生小枝异速生长规律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6): 698-703.
    [7] 刘勇李国雷 . 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叶凋落物分解特性.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4): 500-505.
    [8] 张万儒许本彤杨玲李彬屠星南李桂兰 . 北京西郊白皮松、油松、柏树林下土壤动态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6): 602-607.
    [9] 兰再平 . 北京九龙山油松人工林地位指数表的编制及油松林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1989, 2(5): 505-511.
    [10] 杨自湘王守宗韩玉兰 . 不同产地青杨抗寒性变异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5): 475-480.
    [11] 朱湘渝王瑞玲佟永昌黄东森 . 欧美杨新品种抗寒性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5): 487-490.
    [12] 徐红张崎纹陈一山解荷峰 . 基因库中21个美洲黑杨无性系的抗寒性*.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2): 234-237.
    [13] 何贵平陈益泰李恭学 . 杉木苗期抗寒性的遗传变异和家系选择.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6): 642-648.
    [14] 梁军丁明明贾秀贞吕全张星耀 . 三种细菌制剂及其复合肥对草坪草抗寒性效应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3): 340-345.
    [15] 姜兴林吕荣江张雪松苏晓华张绮纹 . 九个不同产地的大青杨抗寒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5): 574-577.
    [16] 李丹春付作霖徐红霞曹秀文刘锦乾 . 白龙江林区油松林分因子对中华松针蚧危害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3): 180-186.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3.021
    [17] 李意德张振才 . 海南粗榧早期生长特性及栽培前景. 林业科学研究, 1992, 5(2): 163-169.
    [18] 陈连庆裴致达韩宁林张守英 . 石斛菌根真菌液培生长特性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2): 207-211.
    [19] 荣秀兰雷朝亮薛东杨艳红牛长缨 . 肚倍蚜冬寄主移植产地外生长特性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1): 107-110.
    [20] 解荷锋于中奎陈一山张绮纹徐红 . 黑杨派基因库内无性系生长特性的遗传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2): 226-22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586
  • HTML全文浏览量:  172
  • PDF下载量:  168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6-12-20

美国黄松的生长特性和抗寒性研究

  •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陕西杨凌?? 712100
  •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陕西杨凌?? 712100
基金项目:  国家林业局“奥地利黑松、花旗松种质与栽培技术引进”项目( 99-4-22 ), 陕西省林业厅“美国黄松引种及扩大栽培试验”项目

摘要: 采用大量野外调查数据, 对美国黄松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 并通过实验手段测定了其抗寒性相关指标, 对抗寒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 美国黄松苗木根系发达, 垂直根生长能力强, 植苗成活率高, 地径生长量明显大于油松。幼树生长进程与油松基本一致, 造林后第7年进入速生期, 树高年均生长量45 cm, 而且仍处于上升阶段。美国黄松胸径年生长量和总生长量都大于油松, 而树高小于油松, 18年生单株材积0. 0177 m3, 比油松大10%。不同引种地美国黄松胸径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 年均生长量介于0. 30~ 0. 94 cm。气象因素对生长有一定影响, 随着活动积温、日照时数的增加生长量明显增大。树高与胸径、新梢长、冠幅存在显著相关性, 与胸径的相关系数随着树龄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胸径与冠幅的相关系数随树龄的增大而变小。抗寒性测定结果表明, 各个低温阶段美国黄松的电解质渗出率都大于油松, LT50为- 10. 7℃, 油松为- 17. 9℃。美国黄松针叶组织中束缚水、可溶性糖、K+ 、类胡萝卜素和ABA 含量较低是其抗寒性弱的内在原因。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