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自然封育灌丛群落特征

张炜银 陶建平

引用本文:
Citation: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自然封育灌丛群落特征

  •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111505)

Community Character istics of Shrub Vegetation by Forest Closing inDagou Catchment, Upper Reaches of Minjiang River

  • 摘要: 在岷江上游大沟流域,以受干扰而退化,经封育后自然恢复至灌丛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恢复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在1 hm2的灌丛群落样地中,共调查到木本和草本植物43科, 88个属, 135种,其中:草本21科44属49种、木本34科47属86种。木本物种数和个体密度都随着基径级、高度级而递减;不同高度级和不同基径级的个体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恢复后的灌丛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岷江上游自然恢复灌丛阶段的植物群落其外貌虽然呈现灌丛状,但其组成成分却相当丰富,其中本研究区域的顶级乔木树种如辽东栎等已在群落中出现并占有较大的优势。对于该区的退化群落而言,封育为一种有效的植被恢复和物种多样性保育方式。
  • [1] 王伯荪. 植物群落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55~180

    [2] 彭少麟.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动态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6: 80~92

    [3] 赵平,彭少麟,张经炜.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退化生态系统[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8, 6 (3) : 179~186

    [4] 包维楷,乔永康,钱能斌. 坡地清带造林评价研究[J]. 生态农业研究, 1998, 6 (2) : 44~47

    [5] 包维楷,刘照光.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驱动植被退化的人为干扰体研究[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9, 5 (3) : 233~239

    [6] 包维楷,陈庆恒,刘照光. 退化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物种组成在人为干扰梯度上的响应[J]. 云南植物研究, 2000, 22 (3) : 307~316

    [7] 四川森林编辑委员会. 四川森林[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630~633

    [8] 崔丽娟, 张曼胤. 人类干扰对安庆沿江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 (4) : 441~445

    [9] 刘云, 侯世全, 李明辉,等. 天山云杉林林冠干扰前后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J].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 ( 4 ) : 430~435

    [10] 周本智, 傅懋毅, 李正才,等. 浙西北天然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 (4) : 406~411

    [11] 吴征镒.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 云南植物研究,1991, (增刊) : 1~139

    [12]

    Jon ü Agren, Olle Zackrisson. Age and size structure of Pinus sylvestris populations on mires in central and northern Sweden[J]. Journal of Ecology, 1990, 78: 1 049~1 062
    [13] 臧润国,杨彦承,蒋有绪.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群落结构及树种多样性特征的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 ( 3) :270~275

    [14] 彭少麟,方炜,曹洪麟,等. 人类干扰对人工桉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J]. 生态学报, 1995, 15 (增A) : 31~37

    [15] 包维楷,陈庆恒,刘照光. 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恢复与重建对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5, 4 ( 3 ) : 277~282

    [16] 彭少麟. 热带亚热带恢复生态学研究与实践[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 [1] 程瑞梅肖文发马娟李建文 . 三峡库区灌丛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2): 129-133.
    [2] 刘 军陈益泰罗阳富姜景民邵文豪岳华峰 . 毛红椿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1): 93-97.
    [3] . 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粉叶柿群落的结构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3): -.
    [4] 彭文成熊梦辉龙文兴康勇王茜茜林灯 . 海南尖峰岭两类人工林中天然更新群落特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5): 739-743.
    [5] 杨彦承张炜银林瑞昌杨秀森 . 海南霸王岭陆均松类热带山地雨林伐后林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1): 37-43.
    [6] 陈勇孙冰廖绍波罗水兴刘东蔚杜鹏珍李芳东 . 深圳市主要植被群落类型划分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5): 636-642.
    [7] 刘创民李昌哲苏云良张满屯焦桐林金铃 . 北京九龙山灌丛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2): 143-148.
    [8] 周本智傅懋毅李正才谢锦忠Manuel Ruiz PerezBrian Belcher杨校生吴明 . 浙西北天然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4): 406-411.
    [9] 杨振寅苏建荣王云李正红 . 元谋干热河谷主要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2): 200-205.
    [10] 王健敏刘娟陈晓鸣温庆忠段兆尧赖兴会 . 云南松天然林及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比较.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4): 515-522.
    [11] 丁易路兴慧臧润国黄继红杨秀森周亚东黄勇冯业洲 . 抚育措施对热带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4): 480-486.
    [12] 何友均崔国发邹大林郑杰董建生李永波 .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2): 241-245.
    [13] 刘怀赵志模徐学勤李映平 . 毛竹林竹冠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6): 841-846.
    [14] 司彬姚小华任华东李生何丙辉 . 黔中喀斯特植被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研究———以贵州省普定县为例.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5): 669-674.
    [15] 曾祥谓谢锦忠朱春玲孙海菁王 锐 . 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森林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植物多样性.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3): 375-381.
    [16] 何振赵琴李迪强李密 . 八大公山土壤跳虫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季节动态.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3): 68-7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3.010
    [17] 王国严罗建徐阿生鲁闯 . 藏东南川滇高山栎群落物种多样性格局.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6): 703-711.
    [18] 何志华柏明娥高立旦刘本同洪利兴 . 浙江海宁鼠尾山露采废弃矿山植被修复的群落结构和持水效应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4): 576-581.
    [19] 程真周光益吴仲民王旭谢国光邱治军赵厚本 . 南岭南坡中段不同群落林下幼树的生物多样性及分布.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4): 543-550.
    [20] 王学全尹书乐杨占武卢琦杨恒华陈琦 . 共和盆地塔拉滩不同类型草地群落组成与土壤特性.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3): 346-35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310
  • HTML全文浏览量:  225
  • PDF下载量:  135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6-12-19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自然封育灌丛群落特征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1
  • 2.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三峡库区植物生态与资源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111505)

摘要: 在岷江上游大沟流域,以受干扰而退化,经封育后自然恢复至灌丛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恢复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在1 hm2的灌丛群落样地中,共调查到木本和草本植物43科, 88个属, 135种,其中:草本21科44属49种、木本34科47属86种。木本物种数和个体密度都随着基径级、高度级而递减;不同高度级和不同基径级的个体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恢复后的灌丛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岷江上游自然恢复灌丛阶段的植物群落其外貌虽然呈现灌丛状,但其组成成分却相当丰富,其中本研究区域的顶级乔木树种如辽东栎等已在群落中出现并占有较大的优势。对于该区的退化群落而言,封育为一种有效的植被恢复和物种多样性保育方式。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1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