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云南印楝区域试验寒害调查分析

张燕平 彭兴民 赖永祺

引用本文:
Citation:

云南印楝区域试验寒害调查分析

  •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18B03) 、国家林业局引进创新项目(2003-C01)和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05YX20)

A Study on the Cold In jury of Azadirach ta indica in theReg iona l Testing Area s of Yunnan Prov ince

  • 摘要: 据印楝区域种植试验的常年观察,尤其是对苗木遭遇偶然低温寒害后的调查结果表明,极端低温是能否造成寒害或冻害的主要因素:极端低温≥2 ℃,不出现危害; > 0 ℃而 0 ℃的地方种植印楝,不会受到低温影响;极端低温< 0 ℃,而出现概率极低的地方也可种植印楝,虽幼树可能会出现轻度寒害,但对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仍能发挥印楝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
  • [1]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eem-A Tree for Solving Global Problems[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92
    [2]

    Schmutterer H. The tre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A]. In: SchmuttererH. The Neem Tree: Azadirachta indica A. Juss. And OtherMeliaceous Plants[M]. VCH, Weinheim. 1995: 1~34
    [3] 赵善欢,张业光,蔡德智,等. 印楝引种试验初报[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89, 10 (2) : 34~39

    [4] 张燕平,赖永祺,彭兴民,等. 印楝的世界地理分布与引种栽培概况[J]. 林业调查规划, 2002, 27 (3) : 98~101

    [5] 彭兴民,张燕平,赖永祺,等. 印楝生物学特性及引种栽培[J].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 (1) : 75~80

    [6] 张燕平,赵粉侠,刘秀贤,等. 干热河谷印楝生长与立地条件关系[J].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 (1) : 74~79

    [7] 赖永祺. 印楝栽培[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3

    [8] 赵元藩. 政府的有效组织与云南印楝产业的快速发展[J]. 林业调查规划, 2006, 31 (6) : 71~73

  • [1] 张燕平赵粉侠刘秀贤郑益兴贺斌韦宇 . 干热河谷印楝生长与立地条件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1): 74-79.
    [2] 郑益兴刘秀贤杨朝风郑国荣张燕平 . 元谋干热河谷印楝幼林施肥效应初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2): 137-142.
    [3] 廖声熙张春华李立李文良赵培仙 . 印楝种源间抗寒能力比较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2): 172-177.
    [4] 张昌顺李昆马姜明郑志新 . 施肥对印楝幼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调控土壤肥力的作用.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6): 750-755.
    [5] 王克胜卞学瑜李淑梅佟永昌韩一凡 . 欧美杨无性系区域试验的效应分析与稳定性测定.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1): 92-96.
    [6] 张留恩廖宝文管伟 . 淇澳岛寒害致死海桑林迹地恢复早期植被特征的初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1): 33-38.
    [7] 杨振寅苏建荣罗栋李正红陈晓鸣 . 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进展与展望.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4): 563-568.
    [8] 江业根康丽华马海宾陈应龙 . 金沙江干热河谷适生树种的引种和早期适应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3): 423-427.
    [9] 彭兴民赖永祺张燕平赵保荣赵培仙 . 印楝人工幼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4): 469-473.
    [10] 郑益兴彭兴民赵保荣张燕平 . 印楝实生苗年生长规律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2): 182-187.
    [11] 吴疆翀彭兴民郑益兴张燕平 . 印楝异交率和基因流的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5): 593-598.
    [12] 陈玉德张志钧惠雅雯郑德蓉谭保邦丁维安 . 云南干热河谷的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6): 638-641.
    [13] 喻赞仁 . 干热河谷区滇刺枣生物学特性.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2): 220-223.
    [14] 马焕成JackA.McConchie陈德强 . 元谋干热河谷相思树种和桉树类抗旱能力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1): 96-100.
    [15] 李昆张春华崔永忠赵一鹤施永泽 .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退耕还林适宜造林树种筛选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5): 555-563.
    [16] 杨振寅苏建荣王云李正红 . 元谋干热河谷主要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2): 200-205.
    [17] 马姜明李昆 . 元谋干热河谷人工林的土壤养分效应及其评价.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4): 467-471.
    [18] 唐国勇李昆孙永玉张春华 . 干热河谷4种固氮植物根瘤固氮潜力及其影响因素.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4): 432-437.
    [19] 欧朝蓉朱清科孙永玉 . 元谋干热河谷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5): 831-84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17
    [20] 廖声熙刘娟和菊张燕平赖永祺 . 印楝叶解剖结构与抗旱性关系初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4): 435-44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971
  • HTML全文浏览量:  157
  • PDF下载量:  141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6-09-10

云南印楝区域试验寒害调查分析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云南昆明 650224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18B03) 、国家林业局引进创新项目(2003-C01)和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05YX20)

摘要: 据印楝区域种植试验的常年观察,尤其是对苗木遭遇偶然低温寒害后的调查结果表明,极端低温是能否造成寒害或冻害的主要因素:极端低温≥2 ℃,不出现危害; > 0 ℃而 0 ℃的地方种植印楝,不会受到低温影响;极端低温< 0 ℃,而出现概率极低的地方也可种植印楝,虽幼树可能会出现轻度寒害,但对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仍能发挥印楝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