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珍稀濒危植物杏黄兜兰的生境调查和栽培试验

董艳莉 阎洪 郭泉水 王祥福 巴哈尔古丽

引用本文:
Citation:

珍稀濒危植物杏黄兜兰的生境调查和栽培试验

  • 基金项目: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专项研究课题(200507)

The Na tura l D istr ibution Investiga tion and Cultiva tionTr ia l of Paph iopedilum a rm en iacum

  • 摘要: 2005年对野生的杏黄兜兰进行了温室栽培试验,并于2006年4月用典型抽样法对杏黄兜兰的生境进行了调查研究。杏黄兜兰天然分布集中在怒江流域,垂直分布范围超过现有资料记载的海拔2 100 m。杏黄兜兰分布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山地气候,在以石灰岩为基质发育的土壤上,杏黄兜兰丛生于高山栎- 杜鹃次生灌木群落内腐殖质丰富的林下,杏黄兜兰易栽培成活。不同遮荫和施肥处理的杏黄兜兰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存在随着遮荫强度增加而增加的变化趋势;不遮荫和单层遮荫处理下,叶绿素含量随着N肥中的含N量增加而增加;不同遮荫和施肥处理对杏黄兜兰的叶片长度和叶片宽度影响不大,但不同遮荫强度对杏黄兜兰叶片的厚度有较大影响。
  • [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003

    [2] 陈心启,吉占和,罗毅波. 中国野生兰科植物彩色图鉴[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3] 陈心启, 吉占和. 中国兰花全书[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4] 何正清,朱根发. 商品洋兰[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4

    [5] 陈心启,吉占和. 麻栗坡兜兰——— 兜兰属与杓兰属的一个中间类型(兼论兜兰属的地理起源问题) [J]. 植物分类学报, 1984,22 (2) : 119 - 124

    [6] 陈心启,刘芳媛. 云南几种兜兰属植物[J]. 云南植物研究, 1982,4 (2) : 163 - 167

    [7] 陈之林,叶秀粦,梁承邺,等. 杏黄兜兰和硬叶兜兰的种子试管培养[J]. 园艺学报, 2004, 31 (4) : 540 - 542

    [8] 丁长春,虞泓,刘芳媛,等. 影响杏黄兜兰种子萌发的因素[J].云南植物研究, 2004, 26 (6) : 673 - 677

    [9] 李明,张灼. 杏黄兜兰菌根研究与应用[J]. 生物学杂志,2001, 18 (6) : 17 - 18

    [10] 丁长春,张铁,刘芳媛. 文山红柱兰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8 (3) : 225 - 226

    [11] 沈渊如, 沈荫椿. 杜鹃花[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12] 泸水县志编辑委员会. 泸水县志[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5

    [13] 北京林学院. 数理统计[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0

    [14] 张耀栋,徐光璧,曹翠玉. 肥料施用知识[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

    [15] 侯嫦英. 水分胁迫对青檀等树种生长与生理的影响

    [16] 崔淑芬,张中鹤. 遮光处理对辣椒产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 2003, 9 (2) : 28 - 30

    [17] 侯国强,陈端生,刘步洲. 遮光和整枝对甜椒小气候和生态生理的影响[J]. 园艺学报, 1987, 14 (4) : 251 - 256

    [18] 蔡仕珍,陈其兵,潘远志,等. 遮光对花叶细辛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2 (4) : 326 - 331

    [19] 张治安,徐克章,任跃英,等. 人参“最佳叶片”光照条件和光合特性的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4, 16 ( l) : 62 - 64

    [20]

    OaksA,Aslam M,Boesel Z. Ammonium and amino arid as regulators of nitrate reductase in corn roots[J]. Plant Physiology, 1977,59: 391 - 394
    [21] 王萝萍,丁金玲,罗艳林,等. 不同N素用量对烤烟几个生理指标的影响[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19 (5) : 469 - 571

  • [1] 许煌灿尹光天李意德傅精钢张伟良 . 我国棕榈藤天然分布及其利用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3, 6(4): 380-389.
    [2] 赵敏陈晓鸣孙龙冯颖叶寿德 . 云南省喙尾琵琶甲分布及生态环境调查.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3): 356-362.
    [3] 弓明钦曹嘉相苏联军王凤珍陈羽陈应龙 . 滇西保山地区的假松茸产量与生境关系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1): 31-36.
    [4] 苏建荣刘万德郎学东张炜银罗建汪书丽 . 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与生境地群落特征的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4): 487-492.
    [5] . 青檀光合作用和荧光特性对岩溶区不同生境的响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4): -.
    [6] 楚秀丽刘青华范辉华王生华陈柳英周志春 . 不同生境、造林模式闽楠人工林生长及林分分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4): 445-453.
    [7] 李斌顾万春 . 白皮松分布特点与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2): 225-232.
    [8] 马涛冯颖吴兴平张翼鸿马艳王自力 . 蛹虫草的一种寄主昆虫初步调查和主要成分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1): 63-67.
    [9] 许煌灿尹光天曾炳山傅精纲张伟良张国 . 黄藤生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1): 20-26.
    [10] 杨海龙李迪强朵海瑞马 剑 .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与黔金丝猴生境选择.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3): 393-398.
    [11] 于卫平张广才时新宁黄利江李蔓芝董志刚 . 沙地节能温室建造及设施栽培技术.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s1): 114-118.
    [12] 班勇徐化成 . 兴安落叶松老龄林分幼苗天然更新及微生境特点.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6): 660-664.
    [13] 郑德璋廖宝文郑松发许达桂韩智 . 海南岛清澜港红树树种适应生境能力与水平分布*.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1): 67-72.
    [14] 汪国海潘扬覃国乐谭卫宁鲁长虎 . 喀斯特生境中濒危植物单性木兰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3): 81-8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3.009
    [15] 许玉兰蔡年辉徐杨何承忠王大玮陈诗段安安 . 云南松主分布区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保护单元的构建.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6): 883-891.
    [16] 陈超熊忠平徐正会刘霞钱昱含祁彪钱怡顺郭宁妍 . 青藏高原东北坡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3): 131-14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3.015
    [17] 周本智傅懋毅李正才谢锦忠Manuel Ruiz PerezBrian Belcher杨校生吴明 . 浙西北天然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4): 406-411.
    [18] 薛卫星郭秋菊艾训儒姚兰朱江黄阳祥李玮宜罗西刘毅 . 鹅掌楸天然林物种组成与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2): 166-173.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2.018
    [19] 骆丹王春胜刀保辉赵志刚郭俊杰曾杰 . 云南德宏州西南桦天然林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5): 159-16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05.019
    [20] 陆云峰杨安娜王豪刘伟张俊红楼炉焕童再康 . 紫楠天然群落优势物种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 林业科学研究, 2024, 37(): 1-7. doi: 10.12403/j.1001-1498.2023024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475
  • HTML全文浏览量:  243
  • PDF下载量:  155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6-03-10
  • 录用日期:  2007-10-18

珍稀濒危植物杏黄兜兰的生境调查和栽培试验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 100091
  •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
  •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新疆分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基金项目: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专项研究课题(200507)

摘要: 2005年对野生的杏黄兜兰进行了温室栽培试验,并于2006年4月用典型抽样法对杏黄兜兰的生境进行了调查研究。杏黄兜兰天然分布集中在怒江流域,垂直分布范围超过现有资料记载的海拔2 100 m。杏黄兜兰分布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山地气候,在以石灰岩为基质发育的土壤上,杏黄兜兰丛生于高山栎- 杜鹃次生灌木群落内腐殖质丰富的林下,杏黄兜兰易栽培成活。不同遮荫和施肥处理的杏黄兜兰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存在随着遮荫强度增加而增加的变化趋势;不遮荫和单层遮荫处理下,叶绿素含量随着N肥中的含N量增加而增加;不同遮荫和施肥处理对杏黄兜兰的叶片长度和叶片宽度影响不大,但不同遮荫强度对杏黄兜兰叶片的厚度有较大影响。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2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