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EoNPV)的PCR检测方法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张永安 仲国立 侯玉霞 贡玉梅 曲良建 王玉珠

引用本文:
Citation: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EoNPV)的PCR检测方法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2006BAD08A1202) ;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2005 - 09)

Application of PCR Method for Detecting of the EoNPV in Ectropis oblique and Its Biological Activity

  • 摘要: 根据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多角体蛋白基因建立了PCR检测方法,在茶尺蠖子代卵和蛹内检测到EoNPV存在,灵敏度达到1 fg,此方法可用于田间施用EoNPV后茶尺蠖种群带毒检测。PCR方法由于操作简单、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重复性好等优点,值得应用。利用EoNPV感染茶尺蠖2龄幼虫,幼虫对EoNPV的敏感性很高,测得LC50为2. 2 ×104 P IB·mL-l , EoNPV感染浓度越高,则幼虫死亡越快,幼虫死亡时间与感染浓度呈正相关。
  • [1] 殷坤山,陈华才,唐美君,等. 茶尺蠖病毒杀虫剂田间使用技术的研究[J]. 中国病毒学, 2003, 18 (5) : 492 - 495

    [2] 殷坤山,陈华才. 喷施茶尺蠖病毒杀虫剂对茶叶品质的影响[J]. 中国茶叶, 2002, 24 (4) : 5

    [3] 曾明森,王庆森,吴光远. 高效氯氟氰菊酯、苦参总碱和高效Bt防治茶尺蠖田间药效试验结果[J]. 茶叶科学技术, 2005 ( 2) :13 - 14

    [4] 吴晓晶,胡 萃.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大量增殖研究[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87, 13 (2) : 150 - 157

    [5] 叶恭银, 朱俊庆. 高温条件下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尺蠖繁殖的影响[J]. 中国病毒学, 1992, 7 (3) : 283 - 288

    [6] 叶恭银, 朱俊庆,胡 萃.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幼虫食物摄取与利用的影响[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5, 21 ( 1) :77 - 80

    [7] 叶恭银,朱俊庆,胡 萃.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的控制作用[J]. 植物保护学报, 1994, 21 (3) : 231 - 237

    [8] 胡 萃, 朱俊庆,叶恭银. 茶尺蠖NPV对茶尺蠖幼虫取食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0, 16 (2) : 113 - 118

    [9] 孔庆瑚,何 玲,陈云英.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毒性试验[J].科技通报, 1990, 6 (1) : 32 - 35

    [10] 陈棣华,洪北边,赵烨烽.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研究[J]. 生物防治通报, 1989, 5 (4) : 168 - 172

    [11] 陈棣华,孙继山. 茶尺蠖多角体病毒的精细结构及发生[J]. 电子显微学报, 1992, 5: 373 - 374

    [12] 谭业平, 陶 涛. 昆虫病毒学[M]. 武汉: 武汉出版社, 1991

    [13] 陈棣华,赵怀宇,张立人. 三种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分析[J]. 病毒学报, 1987, 3 (1) : 69 - 75

    [14] 张益民. 三种茶树害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蛋白性质的初步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 1986, 13 (5) : 198 - 200

    [15] 赵怀宇, 陈棣华,张立人.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血清学研究[J]. 病毒学杂志, 1986, 1 (3) : 52 - 59

    [16]

    Ma X C, Xu H J, Mei J T, et al. Genome sequence and organization of a nucleopolyhedrovirus that infects the tea looper caterp illar,Ectropis oblique [J]. Microbiol, 2006, 44 (1) : 77 - 82
    [17]

    HughesD S, Possee R D, Ling IA. Activation and detection of alatent baculovirus resemblingM am estra brassicae nuclearpolyhedrosis virus in M. brassicae insect [J]. Virology, 1993, 194:608 - 615
    [18] 曲良建, 张永安,王玉珠,等. PCR法证实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棉铃虫经卵和蛹的垂直传播[J]. 中国生物防治, 2005,21 (1) : 45 - 48

    [19] 贾春生. 利用sp ss软件计算杀虫剂的LC50 [J]. 昆虫知识,2006, 43 (3) : 414 - 417

    [20] 郭 郛, 忻介六. 昆虫学实验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359 - 360

    [21] 叶恭银,胡 萃. 温度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动态的影响[J]. 病毒学杂志, 1990, 4 (4) : 397 - 403

    [22] 陈亦根,黄明度. 茶尺蠖生物防治进展[J]. 昆虫天敌, 2001, 23(4) : 181 - 184

    [23] 肖能文,谭济才. 无公害杀虫剂防治茶尺蠖试验[J]. 茶叶通讯, 2001 (4) : 17 - 19

    [24] 雷元胜,夏良胜,石 涛. 4 000 IV /mg Bt颗粒剂防治茶尺蠖药效对比试验[J]. 茶业通报, 2002, 24 (2) : 26

    [25] 张益民,王学兰,张世敏. 茶尺蠖核型多体病毒超微结构的初步研究[J]. 科学通报, 1985, (24) : 1918 - 1920

    [26] 刘 军, 兰萍章. 用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安全性[J]. 生物防治通报, 1988, 4 (1) : 38 - 44

    [27] 叶恭银,胡 萃. 茶尺蠖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病死时间分布的数学模拟[J]. 生态学报, 1994, 14 (2) : 196 - 200

    [28] 陈棣华, 钟卫洲,栗陶生. 灰茶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精细结构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 1991, 18 ( 6 ) : 321- 323

    [29] 叶恭银,胡 萃. 适用于高温季节的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的筛选[J]. 植物保护学报, 1991, 18 (3) : 215 - 220

    [30] 叶恭银,胡 萃, 洪 健. 温度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形态发生的影响[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1, 17 (2) : 185 - 191

    [31] 周晓峰,李 劲,陈海雷. 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毒力的生物测定[J]. 植物保护, 1990, 16 (4) : 25 - 26

    [32] 甘运凯,刘年翠,黎国强. 应用混合病毒防治茶园害虫[J]. 湖南微生物学通讯, 1990 (1) : 16 - 17

  • [1] 刘克忠张永安朱长进王登元王玉珠曲良建 . 合成蜂毒PhTX类杀虫剂杀虫活性的初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2): 264-266.
    [2] 陈川张永安王玉珠曲良建林思诚柯沛强 . 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usuNPV)生物学与检测技术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3): 410-414.
    [3] 王克日庞辉 . 泡桐组培苗丛枝病原体PCR检测*.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2): 215-218.
    [4] 刘瑞霞谢丹洁刘锦山王青华张永安段立清 . 杨小舟蛾新病毒的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2): 140-14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2.016
    [5] 廖周瑜叶辉 . 纵坑切梢小蠹伴生菌云南半帚孢毒素活性的生物检测.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1): 102-105.
    [6] 陶婧韩崇选张永安王玉珠曲良建王青华 . 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CR检测技术的建立.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5): 616-619.
    [7] 刘海涛周静张川红冯锦霞郑勇奇 . 抗虫转基因欧洲黑杨多重PCR技术检测体系构建.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3): 334-339.
    [8] 陈帅康王彩霞施万斌鲁海龙董安昊刘楚丽马荣 . 嗜果刀孢菌寄主范围的测定及PCR快速检测.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6): 162-171. doi: 10.12403/j.1001-1498.20230029
    [9] 王贵成王志贤崔士英于在林 . 杨尺蠖核多角体病毒的研究——Ⅴ.AciNPV杀虫剂的研制及产品检测. 林业科学研究, 1988, 1(5): 508-515.
    [10] 张翠疃李大乱苏海峰徐国良 . 茶翅蝽和黄斑蝽生物学特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3, 6(3): 271-275.
    [11] 格日乐图吴志民杨校生傅懋毅冯志龙 . 广宁茶秆竹地上生物量分布特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1): 127-131.
    [12] 徐冬丽刘魏魏胡艳红杨璞陈晓鸣 . 白蜡虫肠道微生物分析及立克次氏体分子检测.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6): 780-783.
    [13] 吕全贾秀贞梁军汪跃张星耀 . 狼毒根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测定.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4): 447-452.
    [14] 朱文旭丁昌俊张伟溪张冰玉黄秦军褚延广苏晓华 . 8年生转基因库安托杨外源基因转移及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的检测.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2): 349-353.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2.023
    [15] 孙翠玲佟超然徐兰成 . 杨树不同栽培模式生长量、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3): 336-339.
    [16] . 竹黄的系统学、生物学及活性成分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2): -.
    [17] 徐秋芳姜培坤 . 毛竹竹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6): 648-652.
    [18] 张蕾倪穗李纪元范正琪蒋昌杰陈德龙 . 金花茶不同时期花瓣营养与生物活性成分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2): 32-38.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2.005
    [19] 曾平生厉月桥周新华姚甲宝潘文婷熊光康 . 不同种源华重楼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地理变异及其相关性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1): 114-12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1.014
    [20] 王景燕胡庭兴龚伟宫渊波 . 川南坡地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微生物和酶活性对退耕模式的响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5): 750-75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915
  • HTML全文浏览量:  204
  • PDF下载量:  164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8-03-19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EoNPV)的PCR检测方法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 1.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北京 100094
  •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1
  • 3. 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北京 100714
  • 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1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2006BAD08A1202) ;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2005 - 09)

摘要: 根据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多角体蛋白基因建立了PCR检测方法,在茶尺蠖子代卵和蛹内检测到EoNPV存在,灵敏度达到1 fg,此方法可用于田间施用EoNPV后茶尺蠖种群带毒检测。PCR方法由于操作简单、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重复性好等优点,值得应用。利用EoNPV感染茶尺蠖2龄幼虫,幼虫对EoNPV的敏感性很高,测得LC50为2. 2 ×104 P IB·mL-l , EoNPV感染浓度越高,则幼虫死亡越快,幼虫死亡时间与感染浓度呈正相关。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3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