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巨尾桉大径材间伐试验研究

张金文

引用本文:
Citation:

巨尾桉大径材间伐试验研究

  • 基金项目:

    福建省林业厅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闽林科[ 2002 ]10号)

Thinning Trial on Eucalyptus grandis × E. urophylla Stand for Large-Diameter Timber Production

  • 摘要: 为培育巨尾桉大径材,对造林密度为1 650株·hm-2的10年生巨尾桉,开展二次间伐试验,首次间伐在造林后3 a进行,第二次间伐在第1次间伐后3 a进行,分别设置间伐株数2 /3、1 /2、1 /3及不间伐(对照) 4种间伐强度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巨尾桉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第2次间伐保留密度为645株·hm-2的林分,其平均胸径23. 6 cm、立木单株材积0. 552 5 m3、林分蓄积356. 379 m3 ·hm-2、经济效益为293 385元·hm-2 ,分别比对照增加21. 2%、54. 2%、5. 2%、28. 4% ,均优于其他不同处理。表明间伐强度以株数1 /3为宜,保留密度为645株·hm-2的巨尾桉大径材林分,其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和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值。
  • [1] 佘超凡,陈健波,骆栋卿. 广西桉树大径材培育前景[J]. 广西林业科学, 2006, 35 (3) : 168 - 170

    [2] 黄宝灵,吕成群,蒙钰钗,等. 不同造林密度对尾叶桉生长、产量及材性影响的研究[J]. 林业科学, 2000, 36 (1) : 81 - 90

    [3] 冯文博,钟慕尧,黄树才,等. 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及其经济效益. 桉树科技[J] , 2006, 23 (2) : 30 - 32

    [4] 黄黎敏,陈少雄. 尾巨桉速生大径材培育[J]. 桉树科技, 2005, 22(1) : 14 - 22

    [5] 张金文. 巨尾桉无性系山地引种造林效果的研究[J]. 林业科技通讯, 1998 (9) : 13 - 14

    [6] 潘 辉,张金文,王光华,等. 巨尾桉优良无性系优化造林模式的研究[C] / /北京:中国林学会. 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2006: 99 - 102

    [7] 洪长福. 速生桉树间伐技术探讨与间伐效果分析[J]. 福建林业科技, 2001, 28 (1) : 28 - 30

    [8] 潘 辉,张金文,林顺德,等. 不同间伐强度对巨尾桉林分生产力的影响研究[J]. 林业科学, 2003, 39 (专刊1) : 106 - 111

    [9] 陈少雄. 桉树大径材培育[J]. 桉树科技, 2002 (2) : 6 - 10

    [10] 洪 伟,吴承祯. 试验设计与分析[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86 - 90

    [11] 张水松,陈长发,吴克选,等. 杉木林间伐强度试验20年生长效应的研究[J]. 林业科学, 2005, 41 (5) : 56 - 65

    [12] 董福生. 皖东南低丘岗地杉木间伐强度的探树[J]. 安徽林业科技, 2000 (5) : 7 - 8

    [13] 赖宝乾. 巨尾桉抚育间伐技术措施及其效果分析[J]. 林业建设, 2007 (2) : 25 - 26

    [14] 石忠强,蒋云东,余文辉,等. 直干桉人工林幼中龄不同间伐量及施肥的对比试验[J]. 西部林业科学, 2004, 33 (4) : 41 - 44

  • [1] 陈少雄王观明修贵金罗建中罗林文杨瑶青 . 广西丘陵台地巨尾桉、尾叶桉(实生)地位指数表的编制*.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2): 177-181.
    [2] 杨志敏陈章水赵天锡 . 北京杨间伐试验及其效益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5): 499-504.
    [3] 林星华 .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林分密度调控技术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3): 283-287.
    [4] 仲崇禄弓明钦徐大平陈羽王凤珍陈霞 . 巨尾桉瓶内菌根化组培苗的造林效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2): 190-196.
    [5] 徐大平何其轩杨曾奖龙友深简新华 . 巨尾桉人工林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及养分循环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4): 365-372.
    [6] 陈少雄周国福林义辉 . 尾巨桉纸浆材人工林轮伐期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4): 394-398.
    [7] 张士韬欧阳林男陈少雄杨嘉麒 . 尾巨桉林分生长对间伐和修枝响应的分析与预测. 林业科学研究, 2024, 37(2): 48-59. doi: 10.12403/j.1001-1498.20230161
    [8] 仲崇禄 . 巨桉苗期矿质营养试验.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5): 538-543.
    [9] 周文龙梁坤南 . 尾叶桉种源试验*.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2): 172-177.
    [10] 王豁然柴修武郑勇奇臧道群方玉霖王维辉 . 不同种源巨桉生长与材性变异*.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2): 199-202.
    [11] 曹月华刘文明 . 巨尾桉种质胶丸常温保存条件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4): 367-372.
    [12] 曹月华 . 巨尾桉种质胶丸常温保存生理生化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2): 130-136.
    [13] 梁坤南周文龙李贻铨 . 尾叶桉实生林施肥6a试验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6): 644-653.
    [14] 王豁然阎洪周文龙 . 巨桉种源试验及其在我国适生范围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89, 2(5): 411-419.
    [15] 仲崇禄Paul Reddell . 六种土壤类型上巨桉苗缺素试验*.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6): 704-708.
    [16] 徐金良毛玉明郑成忠范荣德周世水陈永辉成向荣虞木奎 . 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出材量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1): 99-107.
    [17] 陈应龙弓明钦Mark BrundrettBernie Dell . 蓝桉和尾叶桉混合菌根研究 Ⅰ.菌根合成及真菌间的相互作用.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5): 452-460.
    [18] 曹光球费裕翀路锦黄樱郑宏林开敏季春杉曹世江 . 林下植被不同管理措施培育杉木大径材林分土壤酶活性差异及质量评价.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3): 76-84.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3.010
    [19] 陈少雄杨建林周国福 . 不同栽培措施对尾巨桉生长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4): 357-362.
    [20] 陈荷美 . “巨尾桉种质胶丸常温保存研究”成果通过鉴定.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4): 454-45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450
  • HTML全文浏览量:  227
  • PDF下载量:  157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8-01-20

巨尾桉大径材间伐试验研究

  • 1. 福建省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漳州 363005
基金项目:  福建省林业厅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闽林科[ 2002 ]10号)

摘要: 为培育巨尾桉大径材,对造林密度为1 650株·hm-2的10年生巨尾桉,开展二次间伐试验,首次间伐在造林后3 a进行,第二次间伐在第1次间伐后3 a进行,分别设置间伐株数2 /3、1 /2、1 /3及不间伐(对照) 4种间伐强度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巨尾桉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第2次间伐保留密度为645株·hm-2的林分,其平均胸径23. 6 cm、立木单株材积0. 552 5 m3、林分蓄积356. 379 m3 ·hm-2、经济效益为293 385元·hm-2 ,分别比对照增加21. 2%、54. 2%、5. 2%、28. 4% ,均优于其他不同处理。表明间伐强度以株数1 /3为宜,保留密度为645株·hm-2的巨尾桉大径材林分,其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和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值。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