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长江滩地I-72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张群 范少辉 刘广路 冯慧想 宗亦尘 费本华

引用本文:
Citation:

长江滩地I-72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230420)部分研究内容

A Study on Biomass and Productivity of Populus×euramericana cv. 'San Martino' (I-72/58) Plantation on Beach Land of Yangtze River

  • 摘要: 应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和相对生长法,测定了长江滩地4种密度14年生I - 72杨人工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发现在密度250~370株·hm-2的范围内, I - 72杨林分生物量从102. 40 t·hm-2增加到147. 20 t·hm-2 ,生产力从7.31 t·hm-2 ·a- 1增加到10. 52 t·hm-2·a-1。在所调查的林分中,地上部分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0% ,其中干54%、枝28%、皮7%、叶1%;地下部分生物量仅占总生物量10%。在4种密度的林分中, I - 72杨人工林生物量的径级分布表现为波浪形,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生物量高峰出现时的径阶有减小的趋势。
  • [1]

    Romain Monclus, Erwin Dreyer, Marc Villar, et al. Impact ofdrought on p roductivity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29 genotypes ofPopulus deltoides ×Populus nigra [J]. New Phytologist, 2006,169: 765 - 777
    [2] 刘杏娥. 基于遥感技术预测小黑杨人工林木材性质的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5

    [3]

    Baldwin J R, Burkhart H E, Westfall J M. , et al. Linking growthand yield and p rocess models to estimat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changes on growth of loblolly p ine [J]. For Sci, 2001, 47 ( 1) : 77- 82
    [4]

    KurzW A , App sM J. A 702yea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arbonfluxes in the Canadian forest sector [J]. EcolApp l, 1999, 9 (2) :526 - 547
    [5] 孙启祥,於凤安,彭镇华. 长江滩地杨树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J]. 林业科技通讯, 1998 (3) : 4 - 6

    [6] 徐宏远,卢永农. I - 72杨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J]. 林业科学,1990, 26 (1) : 22 - 29

    [7] 彭镇华. 长江中下游滩地杨树栽培与利用[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8] 温达志,魏 平,孔国辉,等. 鼎湖山锥栗+黄果厚壳桂+荷木群落生物量及其特征[J]. 生态学报, 1997, 17 (5) : 497 - 504

    [9]

    Fournier R A, Luther J E, Guindon L, et al. Mapp ing abovegroundtree biomass at the stand level from inventory information: test casesin Newfoundland and Quebec [J]. 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2003, 33 (10) : 1846 - 1863
    [10]

    Ammer C, Wagner S. Problems and op tions inmodeling fine root biomass single mature Norway sp ruce trees at giver points from standdata[J]. Can J For Res, 2002, 32 (3) : 581 - 590
    [11] 冯宗炜,王效科,吴 刚.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13 - 14

    [12] 彭培好,彭俊生,王成善,等. 川西高原光果西南杨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J]. 林业科技, 2003, 28 (4) : 14 - 18

    [13] 王孟本. 河北杨林的生物量[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 14 (1) : 103 - 107

    [14] 房 用,蹇兆忠,房 堃,等. 杨树生物量结构与模型的研究[J]. 辽宁林业科技, 2002 (5) : 5 - 7

    [15]

    Herschbach C, Mult S, Kreuzwieser J, et al. Influence of anoxiawhole p lant sulphur nutrition of flooding-tolerant pop lar ( Populustrem ula ×P. alba) [J].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2005, 28,167 - 175
    [16] 曲仲湘,吴玉树. 植物生态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

    [17]

    Kellomaki S. A model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nch numberand biomass in Pinus sylvetris crowns and the effect of crown shapeand stand density on branch and stem biomass [J]. Scandinavian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 1986, 1: 455 - 472
    [18] 杨宗武,谭芳林,肖祥希,等. 福建柏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J].林业科学, 2001, 36 (专刊1) : 120 - 124

  • [1] 丁贵杰王鹏程 . 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变化规律研究Ⅱ.不同林龄生物量及生产力.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1): 47-53.
    [2] 陈德祥李意德骆土寿林明献孙云霄 . 海南岛尖峰岭鸡毛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5): 598-604.
    [3] 邱尔发陈卓梅郑郁善洪伟黄宝龙杨主泉 . 山地麻竹笋用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生产力及能量结构.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6): 726-730.
    [4] 漆良华张旭东周金星李志辉黄玲玲杨模华 . 马尾松飞播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变化规律与结构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3): 344-349.
    [5] 周政贤谢双喜 . 杜仲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6): 646-651.
    [6] 刘广路范少辉张群冯慧想宗亦尘费本华 . 长江滩地I-72杨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2): 243-247.
    [7] 聂道平 . 不同立地条件的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和养分循环*. 林业科学研究, 1993, 6(6): 643-649.
    [8] 陈遐林马钦彦康峰峰曹文强张国华陈宗伟 . 山西太岳山典型灌木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3): 304-309.
    [9] 方江平 . 西藏南伊沟林芝云杉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5): 582-589.
    [10] 朱可峰廖宝文章家恩 . 广州市南沙红树植物无瓣海桑、木榄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4): 531-536.
    [11] 张家城盛炜彤聂道平白秀兰 . 江西分宜地区杉木人工林不同代数间生产力与生物量构成的比较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2): 160-167.
    [12] 廖宝文郑德璋郑松发 . 木榄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1): 22-29.
    [13] 高升华汤玉喜唐洁唐学君田甜易洪波陈筑衢张旭东 . 滩地杨树人工林皆伐后蒸发散与产流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3): 486-493.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3.017.03.018
    [14] 李善淇 .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林分生产力的探讨. 林业科学研究, 1988, 1(3): 301-308.
    [15] 孙长忠沈国舫 . 我国主要树种人工林生产力现状及潜力的调查研究Ⅰ.杉木、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6): 613-621.
    [16] 孙长忠沈国舫李吉跃贾黎明 . 我国主要树种人工林生产力现状及潜力的调查研究Ⅱ.桉树、落叶松及樟子松人工林生产力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6): 657-667.
    [17] 范少辉盛炜彤马祥庆林开敏卓仕安张小泉 . 多代连栽对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5): 560-567.
    [18] 童书振叶芬张建国詹有生盛炜彤 . 丝栗栲林生长与生产力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6): 612-618.
    [19] 刘再清陈国海孟永庆李建国刘命荣 . 五台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生产力与营养元素的积累*.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1): 88-93.
    [20] 郭耆赵厚本周光益隆卫革甘谷列吴尚勇蒙敏燕陈金兰 . 南亚热带4个树种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1): 182-189.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1.02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338
  • HTML全文浏览量:  176
  • PDF下载量:  125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6-10-21

长江滩地I-72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
  • 2. 国际竹藤网络中心,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2
  •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北京 10009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230420)部分研究内容

摘要: 应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和相对生长法,测定了长江滩地4种密度14年生I - 72杨人工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发现在密度250~370株·hm-2的范围内, I - 72杨林分生物量从102. 40 t·hm-2增加到147. 20 t·hm-2 ,生产力从7.31 t·hm-2 ·a- 1增加到10. 52 t·hm-2·a-1。在所调查的林分中,地上部分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0% ,其中干54%、枝28%、皮7%、叶1%;地下部分生物量仅占总生物量10%。在4种密度的林分中, I - 72杨人工林生物量的径级分布表现为波浪形,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生物量高峰出现时的径阶有减小的趋势。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1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