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北亚热带6种森林类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动态变化

李正才 徐德应 杨校生 傅懋毅 孙雪忠 奚金荣

引用本文:
Citation:

北亚热带6种森林类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动态变化

  • 基金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507684)和国际合作项目(CPR /00 /G33 /A /1G/99)部分研究内容

Carbon Dynam ics of L itter Decomposition in Six Forest Standsof Subtropica l China

  • 摘要: 运用凋落物野外分解模拟实验的方法,对北亚热带地区6种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6种土地利用类型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相对含量在分解初始阶段都呈现增加的趋势,表现为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的积累过程;分解开始的第3~4个月后,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下降;经过1 a的分解周期以后,粗放经营毛竹林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变化最大,下降11. 7%; (2)集约经营毛竹林凋落物有机碳数量从分解开始就减少,而其它几种类型分解初期有机碳数量都表现一个净积累的过程,然后才逐步释放;经过1 a分解周期以后,粗放经营毛竹林凋落物53. 8%的有机碳净释放;凋落物有机碳释放速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粗放经营毛竹林、早竹林、杉木林、天然次生林、集约经营毛竹林、马尾松林; (3) 6种土地利用类型森林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剩余率随时间变化的模型都极其显著地符合分解指数模型,因此都可以用指数方程表达; ( 4)影响凋落物分解的环境因子所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温度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1]

    McFeeW W, Stone E L. The persistence of decayingwood in humuslayers of northern forests[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1966, 30: 513 - 516
    [2] 林 波,刘庆一,吴 彦,等. 森林凋落物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04, 23 (1) : 60 - 64

    [3] 王希华,黄建军,闫恩荣.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见植物凋落叶分解的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28 (4) : 457 - 467

    [4] 刘增文. 森林生态系统中枯落物分解速率研究方法[J]. 生态学报, 2002, 22 (6) : 954 - 956

    [5] 吴承祯,洪 伟,姜志林,等. 我国森林凋落物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0, 22 (3) : 405 - 410

    [6]

    Raich J W, SchlesingerW H. The global carbon dioxide flux in soilresp ir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vegetation and climate[J]. Tellus,1992, 44: 81 - 89
    [7] 马祥庆,刘爱琴,何智英,等. 杉木幼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及其分解作用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 (6) : 564 - 570

    [8] 郝占庆,吕 航. 木质物残体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评述[J].生态学进展, 1989, 6 (3) : 179 - 183

    [9] 杨细明. 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规律[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2, 22 (1) : 1 - 3

    [10] 黄 耀,刘世梁,沈其荣,等. 环境因子对农业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 (6) : 709 - 714

    [11]

    Aerts R, Caluwe H D. Nutritional and p lantOmediated controls onleaf litter decomposition of Carex species [J]. Ecology, 1997, 78(4) : 244 - 260
    [12]

    Ritter E.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in newlyformed gap s in a Danish beech ( Fagus sylvatica) forest [J]. SoilBiology & Biochemistry, 2005, 37 (7) : 1237 - 1247
    [13]

    Singh K P, Singh P K, Tripathi S K. Litterfall,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release patterns in four native tree species raisedon coalmine spoil at Singrauli, India[J]. Biol Fertile Soils, 1999,29 (4) : 371 - 378
    [14]

    XulucOTolosa F J, Vester H FM, RamírezOMarcial N, et al. Leaflitter decomposition of tree species in three successional phases oftrop ical dry secondary forest in Campeche, Mexico [J]. Forest Ecology andManagement, 2003, 174: 401 - 412
    [15]

    Lupwayi N Z, Haque I. Leucaena hedgerow intercropp ing and cattle manure app lication in the Ethiop ian highlands: I. Depositionand nutrient release[J]. Boil Fertile Soils, 1999, 28: 182 - 195
    [16] 孙 辉,唐 亚,赵其国,等. 植物篱枝叶有机碳分解研究[J].土壤学报, 2002, 39 (3) : 361 - 367

    [17]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8

    [18]

    Antonov G, Antonov I. A mathematicalmodel of the rate of decomposition of the forest residue litter[J]. NaukaOzaOGorata, 1995, 32(4) : 43 - 47
    [19] 刘 强,彭少麟,毕 华,等. 热带亚热带森林凋落物交互分解的养分动态[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27 (1) : 24 - 32

  • [1] 唐国勇李昆孙永玉张春华 .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6): 754-759.
    [2] 林英华杨德付张夫道王建修白秀兰王兵 . 栎林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在凋落物分解中的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3): 331-336.
    [3] 任立宁刘世荣王一蔡春菊栾军伟陈琛 . 毛竹和林下植被芒箕凋落物分解特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5): 91-9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5.012
    [4] 施妍陈芳清 . 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日本落叶松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3): 430-435.
    [5] 潘禹宋娅丽王克勤张雨鉴郑兴蕊 . 模拟N沉降对滇中亚高山典型森林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3): 88-9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3.010
    [6] 林大雪赵厚本黄春华许伟华李兆佳周志平 . 不同林内环境下苦竹新鲜残体的分解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24, 37(): 1-10. doi: 10.12403/j.1001-1498.20230342
    [7] 郭春兰方向民李佩擎张扬杨光耀陈伏生LI Jian-wei . 毛竹原状和粉状叶片分解特征对施氮和温度的响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5): 719-725.
    [8] 邓承佳袁访卜通达梁红宋理洪 . 土壤动物对黔中地区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3): 72-81.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3.009
    [9] 傅懋毅方敏瑜谢锦忠陈艳芳王惠雄 . 竹林养分循环Ⅰ.毛竹纯林的叶凋落物及其分解. 林业科学研究, 1989, 2(3): 207-213.
    [10] 张清海叶功富林益明 . 滨海沙地木麻黄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热值的动态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4): 455-549.
    [11] 刘勇李国雷 . 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叶凋落物分解特性.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4): 500-505.
    [12] 张芸香张晋明郭晋平 . 文峪河上游河岸林凋落物及其分解过程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5): 634-640.
    [13] 秦倩倩王海燕李翔解雅麟雷相东郑永林杨丹丹 .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半分解层凋落物生态功能.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1): 147-152.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1.020
    [14] 李正才徐德应傅懋毅孙雪忠奚金荣 . 北亚热带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及储量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6): 744-749.
    [15] 黄宗胜符裕红喻理飞 . 喀斯特森林植被自然恢复中凋落物现存量 及其碳库特征演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1): 8-14.
    [16] 陈立新李刚刘云超段文标孙双红李帆帆李少博毛弘宇 . 外源有机物与温度耦合作用对红松阔叶混交林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5): 797-804.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13
    [17] 李翔王海燕秦倩倩解雅麟王福增郑永林杨丹丹 . 采伐对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含水率及林分郁闭度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6): 114-12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6.016
    [18] 张恒金森邸雪颖 . 大兴安岭森林凋落物含水率的季节动态与预测.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5): 683-688.
    [19] 魏强凌雷王多锋柴春山陶继新张广忠戚建莉 . 甘肃兴隆山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累积量及其影响因子.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6): 818-825.
    [20] 张乃木王克勤宋娅丽张雨鉴杜云祥 . 滇中亚高山森林林下植被和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4): 127-134.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4.01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34
  • HTML全文浏览量:  260
  • PDF下载量:  171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7-05-11

北亚热带6种森林类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动态变化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 311400
  •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1
  • 3. 浙江省富阳市林业局,浙江富阳 311400
基金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507684)和国际合作项目(CPR /00 /G33 /A /1G/99)部分研究内容

摘要: 运用凋落物野外分解模拟实验的方法,对北亚热带地区6种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6种土地利用类型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相对含量在分解初始阶段都呈现增加的趋势,表现为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的积累过程;分解开始的第3~4个月后,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下降;经过1 a的分解周期以后,粗放经营毛竹林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变化最大,下降11. 7%; (2)集约经营毛竹林凋落物有机碳数量从分解开始就减少,而其它几种类型分解初期有机碳数量都表现一个净积累的过程,然后才逐步释放;经过1 a分解周期以后,粗放经营毛竹林凋落物53. 8%的有机碳净释放;凋落物有机碳释放速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粗放经营毛竹林、早竹林、杉木林、天然次生林、集约经营毛竹林、马尾松林; (3) 6种土地利用类型森林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剩余率随时间变化的模型都极其显著地符合分解指数模型,因此都可以用指数方程表达; ( 4)影响凋落物分解的环境因子所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温度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1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