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林隙地被物变化特征研究

引用本文:
Citation:

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林隙地被物变化特征研究

  • 基金项目: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基金,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项目?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Change in Gaps of Larix gmelinii Natural Forest in Daxinganling

  • 摘要: 根据在大兴安岭调查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林隙结构,阐述了林隙地被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林隙中心向外随着距林隙中心距离的增加,灌木高度和盖度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林隙内,随着离林隙中心距离增加,灌木高度和盖度逐渐增加.越过林隙边缘进人林内后,灌木高度和盖度随着距离增加,又逐渐减小.灌木种数呈少一多一少的变化过程.在林隙边缘地带,灌木盖度最大、种类最多;从林隙中心到林内随着距离增加,草本高度、盖度、种数逐渐变小;随着林隙内枯倒木腐烂程度增加,林隙更新株数有增多趋势.更新株数随着林隙面积增加,总体上趋于减少,呈现单峰型变化;林隙内死地被物厚度比林内小.从林隙中心到林内,随着距离增加,藓类高度和盖度、死地被物厚度和盖度趋于增加.
  • [1] 张恒金森邸雪颖 . 大兴安岭森林凋落物含水率的季节动态与预测.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5): 683-688.
    [2] 玉宝张秋良王立明 . 兴安落叶松过伐林枯立木分布格局特征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1): 81-87.
    [3] 玉 宝乌吉斯古楞王百田王立明达布希拉图 .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不同林分结构林木水平分布格局特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1): 83-88.
    [4] 刘家霖满秀玲胡悦 .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不同分化等级林木树干液流对综合环境因子的响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5): 726-734.
    [5] . 大兴安岭雷击火时空分布及预报模型.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1): -.
    [6] 董灵波刘兆刚李凤日蒋蕾 . 大兴安岭主要森林类型林分空间结构及最优树种组成.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6): 734-740.
    [7] 张晓玉田晓瑞 . 厄尔尼诺/拉尼娜对大兴安岭森林火险天气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6): 55-62.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6.008
    [8] 卢慧翠牟长城王彪包旭崔巍 . 采伐对大兴安岭落叶松-苔草沼泽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4): 459-466.
    [9] 吴波石培礼井学辉李晓松 . 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植被蓄水潜力与价值的评估.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6): 706-712.
    [10] 刘镜婷姜立春 . 大兴安岭不同区域落叶松相容性材积方程及异方差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3): 317-323.
    [11] 吕沅杭伊利启王儒林刘兆刚董灵波 . 基于空间结构参数的大兴安岭天然落叶松单木直径生长模型.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2): 81-91.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2.009
    [12] 张宇魏曦梁文俊刘子琦李福明赵怡冯泳翰 . 林隙大小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更新动态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4): 84-92.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04.009
    [13] 王建宇胡海清邢亚娟闫国永王庆贵 . 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树木生物量对氮沉降的响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3): 88-94.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3.012
    [14] 张更新张明铁 . 兴安落叶松合理经营密度表的编制. 林业科学研究, 1992, 5(2): 243-248.
    [15] 班勇徐化成 . 兴安落叶松老龄林分幼苗天然更新及微生境特点.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6): 660-664.
    [16] 玉宝王立明 .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分级木生长特性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4): 452-457.
    [17] 姜立春杜书立 . 基于非线性混合模型的东北兴安落叶松树高和直径生长模拟.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1): 11-16.
    [18] 李菁骆有庆石娟马凌云陈超 . 阿尔山地区兴安落叶松林下植物种群生态位.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5): 651-658.
    [19] 曲凌昊赵秀海张春雨 . 3-PG模型在天然兴安落叶松林生长因子预测中的应用.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1): 158-165.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1.018
    [20] 张春雨赵秀海郑景明 .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与林下土壤性质对比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3): 347-35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62
  • HTML全文浏览量:  314
  • PDF下载量:  136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林隙地被物变化特征研究

基金项目: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基金,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项目?

摘要: 根据在大兴安岭调查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林隙结构,阐述了林隙地被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林隙中心向外随着距林隙中心距离的增加,灌木高度和盖度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林隙内,随着离林隙中心距离增加,灌木高度和盖度逐渐增加.越过林隙边缘进人林内后,灌木高度和盖度随着距离增加,又逐渐减小.灌木种数呈少一多一少的变化过程.在林隙边缘地带,灌木盖度最大、种类最多;从林隙中心到林内随着距离增加,草本高度、盖度、种数逐渐变小;随着林隙内枯倒木腐烂程度增加,林隙更新株数有增多趋势.更新株数随着林隙面积增加,总体上趋于减少,呈现单峰型变化;林隙内死地被物厚度比林内小.从林隙中心到林内,随着距离增加,藓类高度和盖度、死地被物厚度和盖度趋于增加.

English Abstract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