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我国杨树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对策

苏晓华 丁昌俊 马常耕

引用本文:
Citation:

我国杨树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对策

  • 基金项目: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高产优质杨树、桉树等速生材树种新品种选育"(2006BAD01A15)

Research Progress and Strategies of Poplar Breeding in China

  • 摘要: 简要介绍了我国杨树育种研究的发展历程、进展状况及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制约我国杨树良种选育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今后我国杨树育种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长短目标结合的系统育种计划,大力丰富并创新杨树种质,重视亲本选择,加强生态育种和低耗高效型品种选育,在不断革新的育种理论和技术基础上,探索建立现代杨树育种体系,从而促使我国杨树育种获得新突破。
  • [1] 何承忠, 张志毅, 安新民, 等. 我国杨树育种现状及其展望[J].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6, 26(4): 86-89

    [2] 方升佐. 中国杨树人工林培育技术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10): 2308-2316

    [3] 马常耕. 从世界杨树杂交育种的发展和成就看我国杨树育种研究[J]. 世界林业研究, 1994, 7(3): 23-29

    [4] 张绮纹, 苏晓华, 李金花, 等. 美洲黑杨基因资源收存及遗传评价的研究[J]. 林业科学, 1999, 35(2): 31-37

    [5] 马常耕. 我国杨树杂交育种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 林业科学, 1995, 31(1): 60-68

    [6] 苏晓华, 丁明明, 黄秦军. 外来杨树遗传资源及其存在的问题[J].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6): 743-748

    [7] 张忠涛, 孙乐智. 我国的杨树资源与开发利用[J]. 林业建设, 2001 (5): 21-24

    [8] 刘 闯. 国内外杨树发展现状与趋势[J]. 辽宁林业科技, 1993 (1): 47-50

    [9] 苏晓华, 黄秦军, 张冰玉, 等. 中国杨树良种选育成就及发展对策[J]. 世界林业研究, 2004, 17(1): 46-49

    [10] 韩一凡. 美洲黑杨南抗1号、2号新品种选育[J]. 林业科技开发, 1997 (3) :18-20

    [11] 黄东森. 中林46 等12个杨树新品种杂交育种——不同气候带杨树育种研究[M]//杨树遗传改良. 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1: 8-38

    [12] 潘惠新. 杨树新品种选育研究[J]. 林业科技开发, 2002 (3): 3-4

    [13] 朱之悌, 林惠斌, 康向阳. 毛白杨异源三倍体B301 等无性系选育的研究[J]. 林业科学, 1995, 31(6): 499-505

    [14] 陈鸿雕, 刘志成, 潘成良, 等. 抗病速生新杂交种辽宁杨、辽河杨、盖杨的选育[J]. 辽宁林业科技, 1995(5): 1-6

    [15] 董 雁, 王丽钧, 王玉华, 等. 耐寒、速生杨树新无性系研究[J]. 辽宁林业科技, 1999(2): 6-10

    [16] 温宝阳, 周丽君, 李 晶, 等. 杨树新品种——中黑防1、2 号杨[J]. 林业科技通讯, 2000(4): 13-14

    [17] 王福森. 杨树新品种——拟青杨×山海关杨选育成功[J]. 防护林科技, 2000(1): 30

    [18] 杨自湘, 苏晓华, 黄秦军, 等. 西丰杨系列无性系育种报告[J] 青海农林科技, 2004(S1): 11-13

    [19] 王敏杰, 卢孟柱. 林木基因工程育种现状与发展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 2002, 15(3): 7-13

    [20] 王学聘, 韩一凡, 戴连韵, 等. 抗虫转基因欧洲美杨的培育[J]. 林业科学, 1997, 33(1): 69-74

    [21] 郝贵霞, 朱 祯, 朱之悌. 转CpTI基因毛白杨的获得[J]. 林业科学, 2000, 36(专刊1): 116-119

    [22] 饶红宇, 陈 英, 黄敏仁, 等. 杨树NL-80106转Bt基因植物的获得及抗虫性[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0, 9(2): 1-5

    [23] 杨传平, 刘桂丰, 梁宏伟, 等. 耐盐基因Bet-1转化小黑杨的研究[J]. 林业科学, 2001, 37(6): 34-38

    [24] 刘 斌, 李红双, 王其会, 等. 反义磷脂酶Dr基因转化毛白杨的研究[J].遗传, 2002, 24(1): 40-44

    [25] 诸葛强, 王婕琛, 陈 英, 等. 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抗虫转基因新疆杨的获得[J]. 分子植物育种, 2003, l(4): 491-496

    [26] 张冰玉, 苏晓华, 李义良, 等. 转双价抗蛀干害虫基因杨树的获得及其抗虫性鉴定[J].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3): 364-368

    [27] 张冰玉, 苏晓华, 李义良, 等. 转抗鞘翅目害虫银腺杨的获得及其抗虫性的初步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 28(2): 102-105

    [28]

    Lin T, Wang Z Y, Liu K Y,et al. Transformation of spider neurotoxin gene with prospective insectficidal properties into hybrid poplar Populus simonii ×P. nigra[J]. Acta Entomologica Sinica, 2006, 49(4): 593-598
    [29] 卢孟柱,胡建军.我国转基因杨树的研究及应用现状[J].林业科技开发, 2006, 20(6): 1-4

    [30]

    Wang J G, Su X H, Ji L L. Multiple transgenes Populus × euramericana 'Guariento’ plants obtained by biolistic bombardment[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7, 52(2): 224-230
    [31] 丁明明, 黄秦军, 苏晓华. 欧洲黑杨基因资源材性关联基因的SNP分析[J]. 遗传, 2008, 30(6): 795-800

    [32] 黄秦军, 丁明明 , 张香华, 等. SSR标记与欧洲黑杨材性性状的关联分析[J]. 林业科学, 2007, 43(2): 43-47

    [33] 黄烈健, 苏晓华, 张香华, 等. 与杨树木材密度、纤维性状相关的SSR分子标记[J]. 遗传学报, 2004, 31(3):299-304

    [34] 李金花, 苏晓华, 张绮纹. 用RAPD标记检测与杨树生长和物候期有关的QTLs[J].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2): 111-117

    [35] 苏晓华, 李金花, 陈伯望, 等. 杨树叶片数量性状相关联标记及其图谱定位研究[J]. 林业科学, 2000, 36(1): 33-40

    [36] 黄秦军, 苏晓华, 黄烈健, 等. 美洲黑杨 × 青杨木材性状QTLs定位研究[J]. 林业科学, 2004, 40(2): 55-60

    [37] 黄秦军, 苏晓华, 张香华. 利用AFLP和SSR标记构建美洲黑杨 × 青杨遗传图谱[J].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3): 291-299

    [38]

    Tuskan G A, Difazio S, Jansson S, et al. The genome of black cottonwood, Populus trichocarpa (Tort. &Gray)[J]. Science, 2006, 313 (5793): 1596-1604
    [39] 胥 猛, 潘惠新, 张 博, 等. 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林业科学, 2009, 45(1): 136-143

    [40] 徐纬英. 杨树[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8: 14-15

    [41] 苏晓华, 张绮纹. 世界杨树杂交育种亲本利用的进展及对策[J]. 世界林业研究, 1992(2): 29-33

    [42] 李善文, 张志毅, 何承忠, 等. 中国杨树杂交育种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04, 17(2): 37-41

    [43] 马常耕. 我国杨树育种中的若干问题商榷[J]. 青海农林科技, 2004(S1): 1-8

    [44]

    Riemenschneider D E, Stanton B J, Vallee G, et al. Poplar breeding strategies. In: Poplar Culture in North America[M]. Ottawa: NRC CNRC, 2001: 43-76
    [45]

    Mohrdiek O. Discussion: future possibilities for Poplar breeding[J]. Can J For Res, 1983, 13: 465-471
    [46]

    Stettler R F, Brdshaw H D, Heilman P E, et al. Biology of Populus[M]. Ottawa: NRC CNRC, 1996: 139-155
    [47]

    Bisoffi S, Gulberg U. Poplar breeding and selection strategies. In: Biology of Populu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M]. Ottawa: NRC CNRC, 1996: 139-158
    [48]

    Stanton B J. The effect of reciprocal hybridization on reproduction of the intersectional cross, Populus × generosa[J]. Forest Genetics, 2005, 12: 131-140
    [49]

    Wheeler N, Payne P, Hipkins V, et al. Polymix breeding with paternity analysis in Populus: a test for differential reproductive success (DRS) among pollen donors[J]. Tree Genetics and Genomes, 2006, 2: 53-60
    [50]

    Dungey H S. Pine hybrids-a review of their use performance and genetics[J]. For. Ecol and Manag, 2001, 148: 243-258
    [51]

    Kerr R J, Dieters M J, Tier B. Simulation of the comparative gains from four different hybrid tree breeding strategies[J]. Can For Res, 2004, 34: 209-220
    [52]

    Dario G.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in Eucalyptus. In: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in crops, livestock, forestry and fish[M]. Rom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2007: 252-281
    [53] 郭龙彪, 程式华, 钱 前. 水稻基因设计育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6): 650-657

    [54] 钱 前, 郭龙彪, 杨长登. 水稻基因设计育种[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55]

    Grattapaglia D, Plomion C, Kirst M, et al. Genomics of growth traits in forest trees[J]. Curr Opin Plant Biol, 2009, 12:148-156
  • [1] 邢新婷傅懋毅 . 竹类植物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3): 358-365.
    [2] 罗志斌马焕成饶龙兵 . 保水剂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5): 620-626.
    [3] 罗建勋顾万春 . 云杉表型与同工酶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2): 255-262.
    [4] 郭泉水谭德远刘玉军王春玲 . 梭梭对干旱的适应及抗旱机理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6): 796-803.
    [5] 罗辑周国英朱积余 . 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4): 551-556.
    [6] 黄烈健王鸿 . 林木植物组织培养及存在问题的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3): 464-471.
    [7] 何东进何小娟洪伟刘勇生卞莉莉覃德华游惠明 . 森林生态系统粗死木质残体的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5): 715-721.
    [8] 陈光才马乃训 . 竹子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6): 749-754.
    [9] 郑勇奇 . 加勒比松杂交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探讨.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1): 110-116.
    [10] 黄少伟 . 松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6): 799-806.
    [11] 丁莉萍王宏芝魏建华 . 杨树转基因研究进展及展望.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1): 124-132.
    [12] 苏晓华张绮纹姜兴林 . 不同个体(基因型)差异在杨树杂交育种中的效应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6): 613-617.
    [13] 范少辉刘广路苏文会蔡春菊官凤英 . 竹林培育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1): 137-144.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1.017
    [14] 甘四明施季森白嘉雨徐建民 . 林木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11(4): 428-434.
    [15] 张强孙向阳张广才 . 土壤水分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s1): 105-108.
    [16] 王雁苏雪痕彭镇华 . 植物耐荫性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3): 349-355.
    [17] 苏晓华张冰玉黄烈健黄秦军张香华 . 转基因林木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1): 95-103.
    [18] 宋德伟马艳冯颖陈晓鸣 . 昆虫细胞工程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1): 116-124.
    [19] 贾志清卢琦郭保贵赵明梁远强 . 沙生植物——梭梭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1): 125-132.
    [20] 王性炎杜香莉 . 我国经济林产品的发展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2): 199-20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462
  • HTML全文浏览量:  213
  • PDF下载量:  200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我国杨树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对策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
  • 3.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高产优质杨树、桉树等速生材树种新品种选育"(2006BAD01A15)

摘要: 简要介绍了我国杨树育种研究的发展历程、进展状况及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制约我国杨树良种选育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今后我国杨树育种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长短目标结合的系统育种计划,大力丰富并创新杨树种质,重视亲本选择,加强生态育种和低耗高效型品种选育,在不断革新的育种理论和技术基础上,探索建立现代杨树育种体系,从而促使我国杨树育种获得新突破。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5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