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连栽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肥力比较研究

何佩云 丁贵杰 谌红辉

引用本文:
Citation:

连栽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肥力比较研究

  •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2006BAD24B0301);贵州省特助人才计划(TZJF-2007年20号)及重大专项(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086010)课题资助

  • 中图分类号: S791.248

Comparison on Soil Fertilities of Masson Pine Plantations of Different Generations

  • CLC number: S791.248

  • 摘要: 采用配对样地法,以不同栽植代数(1、2 代)、不同发育阶段(8、15、18、20 a)的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连栽幼龄林、中龄林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连栽后,无论是幼龄林还是中龄林,林地土壤密度趋于下降,土壤总孔隙度和含水率则呈上升趋势,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且中龄林20~40 cm层土壤密度和总孔隙度在1、2代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连栽后,林地土壤全K、全Mg及pH值趋于下降,而有机质、全N、全P、全Ca及速效N、P、K养分均呈上升趋势,且幼龄林0~20 cm层土壤有效P含量以及土壤pH值、中龄林0~20 cm层土壤水解N含量以及土壤全N、有效P、速效K、全K含量在1、2代间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连栽后,幼龄林和中龄林土壤全Fe、Al、Cu、Zn、Mn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Mn含量在1、2代幼龄林和中龄林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 [1] 林开敏,俞新妥.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与可持续经营[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 9(4) :39-42

    [2] 盛炜彤. 我国人工林地力衰退及防治对策. 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15-19

    [3] 黄玉梅. 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及其成因评述[J]. 西部林业科学, 2004, 33 (4) :21-26

    [4] 杨承栋,张小泉,焦如珍,等. 杉木连栽地土壤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对杉木生长的影响[J]. 林业科学,1996,32 (2) :175-181

    [5] 周政贤. 中国马尾松[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6] 谌红辉,丁贵杰. 马尾松造林密度效应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4,17(1):92-98

    [7] 温佐吾,孟永庆. 造林技术措施对10年生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1999,12(5):493-499

    [8] 丁贵杰. 贵州马尾松人工建筑材林合理采伐年龄研究[J]. 林业科学,1998,34(3):40-46

    [9] 丁贵杰,吴协保,王鹏程. 马尾松纸浆材林经营模型系统及优化栽培模式研究[J]. 林业科学,2002,38(5):7-13

    [10] 蔡 琼,丁贵杰. 黔中地区连栽马尾松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0(3):131-133

    [11] 温佐吾.不同密度2代连栽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水平比较[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4, 21(1):22-27

    [12] 何佩云,丁贵杰. 猴樟、鹅掌楸对马尾松苗木生理活性的他感效应[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8, 25(5): 604-608

    [13] 杨承栋,王少元,卢立华,等. 中国主要造林树种土壤质量演化与调控机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83-353

    [14] 杨承栋,孙启武,焦如珍. 大青山一二代马尾松土壤性质变化与地力衰退关系的研究[J]. 土壤学报,2003,40(2):267-273

    [15] 史瑞和. 土壤农化分析[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

    [16] 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

    [17] 刘凤枝. 农业环境监测实用手册[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104-109

    [18] 史东梅,吕 刚,蒋光毅,等.马尾松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及抗蚀性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5,19(6):35-39

    [19] 林伯群,蒋毓蘅,彭志途,等.土壤学(上册)[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

    [20] 马祥庆, 范少辉, 刘爱琴,等. 不同栽植代数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比较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0,13(6) :577-582

    [21] 盛炜彤,范少辉,马祥庆,等. 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机制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5:144-148

    [22] 郭 峰,周运超. 不同密度马尾松林针叶养分含量及其转移特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4(4): 93-96

  • [1] 孙启武杨承栋焦如珍 . 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变化的主分量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6): 689-693.
    [2] 马祥庆范少辉刘爱琴陈绍栓林上杰 . 不同栽植代数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比较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6): 577-582.
    [3] 罗云建张小全 . 多代连栽人工林碳贮量的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6): 791-798.
    [4] 简尊吉倪妍妍徐瑾曾立雄雷蕾朱建华肖文发 . 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纬度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2): 1-8.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2.001
    [5] 何贵平陈益泰胡炳堂封剑文刘化桐蔡宏明 . 杉木与马褂木、檫树混交林及其纯林生物量和土壤肥力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5): 540-547.
    [6] 李惠通张芸魏志超贾代东刘雨晖刘爱琴 .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2): 322-328.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2.019
    [7] 张虹于姣妲李海洋张燕林潘菲周垂帆刘爱琴 . 不同栽植代数杉木人工林土壤磷素特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1): 10-18.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1.002
    [8] 戴冬彭楚才黄鑫郑夔荣滕明君周志翔孙林山刘小宇 . 鄂中地区马尾松人工林群落演替特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6): 48-55.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6.007
    [9] 赖焕林王章荣 . 马尾松种子园及其附近人工林的亲子代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5): 490-494.
    [10] 孙翠玲郭玉文郭泉水 .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重茬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3): 321-324.
    [11] 范少辉盛炜彤马祥庆林开敏卓仕安张小泉 . 多代连栽对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5): 560-567.
    [12] 丁贵杰王鹏程 . 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变化规律研究Ⅱ.不同林龄生物量及生产力.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1): 47-53.
    [13] 孙长忠沈国舫 . 我国主要树种人工林生产力现状及潜力的调查研究Ⅰ.杉木、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6): 613-621.
    [14] . 海南4种典型林分土壤化学性质比较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1): -.
    [15] 李帅锋苏建荣刘万德郎学东黄小波贾呈鑫卓童清唐红燕 . 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氮储量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6): 810-817.
    [16] 赵雪梅王海燕孙向阳邹妍康向阳 . 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人工林林地土壤养分消耗与林木生长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3): 419-423.
    [17] 王宏星孙晓梅陈东升沈亚洲马建伟 . 甘肃小陇山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3): 294-301.
    [18] 马雪华杨光滢 . 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及水分含量变化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1): 63-69.
    [19] 盛炜彤杨承栋范少辉 . 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性质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4): 377-385.
    [20] 蔡琼丁贵杰 . 黔中地区一、二代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生物活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2): 247-25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62
  • HTML全文浏览量:  228
  • PDF下载量:  144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0-05-31

连栽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肥力比较研究

  • 1. 贵州大学造林生态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25
  • 2.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广西 凭祥 532600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2006BAD24B0301);贵州省特助人才计划(TZJF-2007年20号)及重大专项(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086010)课题资助

摘要: 采用配对样地法,以不同栽植代数(1、2 代)、不同发育阶段(8、15、18、20 a)的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连栽幼龄林、中龄林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连栽后,无论是幼龄林还是中龄林,林地土壤密度趋于下降,土壤总孔隙度和含水率则呈上升趋势,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且中龄林20~40 cm层土壤密度和总孔隙度在1、2代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连栽后,林地土壤全K、全Mg及pH值趋于下降,而有机质、全N、全P、全Ca及速效N、P、K养分均呈上升趋势,且幼龄林0~20 cm层土壤有效P含量以及土壤pH值、中龄林0~20 cm层土壤水解N含量以及土壤全N、有效P、速效K、全K含量在1、2代间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连栽后,幼龄林和中龄林土壤全Fe、Al、Cu、Zn、Mn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Mn含量在1、2代幼龄林和中龄林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2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