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甘肃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生物量的研究

沈亚洲 孙晓梅 张江涛 杜彦昌 马建伟

引用本文:
Citation:

甘肃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生物量的研究

  • 基金项目: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2006BAD24B06)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基金重点项目

  • 中图分类号: S791.223

Study on the Individual Tree Biomass of Larix kaempferi Plantation in Xiaolong Mountain, Gansu Province

  • CLC number: S791.223

  • 摘要: 对甘肃小陇山林区不同年龄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木各器官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并运用回归分析和模型选优的方法建立了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生物量估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单株的平均总生物量分别为3.617、29.846、123.954、177.482 kg,各林龄段干、根、枝、皮、叶各器官生物量比值分别为32∶ 17∶ 23∶ 11∶ 17(幼龄林);50∶ 20∶ 15∶ 10∶ 5(中龄林);62∶ 15∶ 10∶ 9∶ 4(近熟林);58∶ 23∶ 9∶ 8∶ 2(成熟林);树高、胸径与各组分生物量之间、各组分生物量与根和叶生物量之间以及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量之间相关性显著;最终确立的单株生物量预测模型为lnW总=-1.916 4+0.768 1ln(D2H),模型R2为0.986。
  • [1] 郑景明,张育红.林分生物量研究综述[J].辽宁林业科技,1984(4):43-45

    [2] 沈作奎,鲁胜平,艾训儒.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5,23(3):289-292

    [3] 张光灿,周泽福,刘 霞,等.黄土丘陵区油松水土保持林生长过程与直径结构[J].应用生态学报, 2007,18(4):728-734

    [4] 潘维俦,李利村,高正衡.2个不同地域类型杉木林的生物产量和营养元素分布[J].中南林业科技,1979(4):1-14

    [5] 冯宗炜,陈楚莹,张家武.湖南会同地区马尾松林生物量的测定[J].林业科学,1982, 18(2):127-134

    [6] 杨金明,范文义. 小兴安岭主要树种生物量的理论模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 39(3):46-48

    [7] 薛 鹏.雷州林业局6年生尾叶桉人工林生长量及生物量研究[J].桉树科技, 2009, 26(1): 18-21

    [8] 周群英,陈少雄,韩斐扬,等. 不同林龄尾细桉人工林的生物量和能量分配[J].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1):16-22

    [9] 周群英,陈少雄,韩斐扬,等. 尾细桉等5种桉树无性系生物量和能量的比较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10,23(1):18-24

    [10] 潘维俦,田大伦.森林生态系统第一生产量的测定技术方法[J],湖南林业科学,1981(2):1-12

    [11] 木村允(姜恕等译).陆地植物群落的生产量测定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12] 王 超,高红真,臧永琪. 白桦林木单株生物量的研究[J],林业科技,2010,35(1):7-9

  • [1] 黄兴召孙晓梅张守攻陈东升 . 辽东山区日本落叶松生物量相容性模型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2): 142-148.
    [2] 吴涛张俊红韩素英杨文华李万峰齐力旺 . 日本落叶松小RNA文库构建及其microRNA鉴定.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6): 677-684.
    [3] 王宏星孙晓梅陈东升沈亚洲马建伟 . 甘肃小陇山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3): 294-301.
    [4] 王云霓邓秀秀王彦辉曹恭祥于澎涛熊伟徐丽宏 . 宁夏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的坡面变化和尺度效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5): 701-707.
    [5] 丁贵杰王鹏程 . 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变化规律研究Ⅱ.不同林龄生物量及生产力.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1): 47-53.
    [6] 孙宝刚陈飞王健敏陈晓鸣杨子祥蔡学勇李彬 . 不同径级云南松各部位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1): 71-76.
    [7] 李帅锋贾呈鑫卓杨利华钟华黄小波郎学东刘万德苏建荣 . 林龄对思茅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2): 26-33.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2.004
    [8] 王建宇胡海清邢亚娟闫国永王庆贵 . 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树木生物量对氮沉降的响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3): 88-94.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3.012
    [9] 陈德祥李意德骆土寿林明献孙云霄 . 海南岛尖峰岭鸡毛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5): 598-604.
    [10] 漆良华张旭东周金星李志辉黄玲玲杨模华 . 马尾松飞播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变化规律与结构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3): 344-349.
    [11] 刘文桢赵中华惠刚盈张宋智 . 小陇山油松天然林结构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4): 437-442.
    [12] 李录林刘文桢赵中华王鹏石小龙 . 应用π值法则评价小陇山林区林分状态.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6): 1-6.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6.001
    [13] 赵中华惠刚盈袁士云刘文桢 . 小陇山锐齿栎天然林的树种多样性和结构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5): 605-610.
    [14] 袁士云赵中华惠刚盈刘文桢 . 甘肃小陇山灌木林不同改造模式天然更新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6): 828-832.
    [15] 张岗岗王得祥柴宗政张丛珊刘文桢张宋智 . 小陇山2种典型天然林空间结构参数分布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4): 531-537.
    [16] 赵中华刘文桢石小龙李安民郭小龙张弓乔惠刚盈 . 小陇山锐齿栎天然林结构动态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6): 759-766.
    [17] 张国强巨天珍刘文桢裴洁张永佳马超 . 天水小陇山红豆杉群落特征的生态学意义.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5): 184-19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5.023
    [18] 赵中华白登忠惠刚盈袁士云 . 小陇山不同经营措施下次生锐齿栎天然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3): 326-331.
    [19] 蒋孟多马映栋蒋睿李平英包永平 . 不同密度下小陇山蒙古栎次生混交林树冠结构与密集度的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2024, 37(1): 110-118. doi: 10.12403/j.1001-1498.20230140
    [20] 欧光龙王俊峰肖义发胥辉 . 思茅松天然林单木生物量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构建.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2): 213-21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37
  • HTML全文浏览量:  218
  • PDF下载量:  155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0-11-08

甘肃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生物量的研究

  • 1.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 天水 741022
  •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
基金项目: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2006BAD24B06)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基金重点项目

摘要: 对甘肃小陇山林区不同年龄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木各器官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并运用回归分析和模型选优的方法建立了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生物量估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单株的平均总生物量分别为3.617、29.846、123.954、177.482 kg,各林龄段干、根、枝、皮、叶各器官生物量比值分别为32∶ 17∶ 23∶ 11∶ 17(幼龄林);50∶ 20∶ 15∶ 10∶ 5(中龄林);62∶ 15∶ 10∶ 9∶ 4(近熟林);58∶ 23∶ 9∶ 8∶ 2(成熟林);树高、胸径与各组分生物量之间、各组分生物量与根和叶生物量之间以及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量之间相关性显著;最终确立的单株生物量预测模型为lnW总=-1.916 4+0.768 1ln(D2H),模型R2为0.986。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1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