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国沙棘(♀)×蒙古沙棘(♂)杂种F1重要选种性状表型多样性与选优研究

段爱国 张建国 罗红梅 李健雄

引用本文:
Citation:

中国沙棘(♀)×蒙古沙棘(♂)杂种F1重要选种性状表型多样性与选优研究

  • 基金项目: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重点项目"沙棘生态经济型优良杂种选育与示范"(ZD200904);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大果沙棘优良引进品种产业化示范(2009GB24320470)"资助

  • 中图分类号: S793.6

Phenotypic Diversity of Hybrids Progenies of Seabuckthorn and Selection

  • CLC number: S793.6

  • 摘要: 基于远缘杂交技术路线,以中国沙棘优良单株MK-88-01、HF-88-05为母本,俄罗斯栽培种阿列依及蒙古大果沙棘乌兰格木子代优良雄株为父本,开展了中国沙棘与蒙古沙棘2个亚种间杂交育种研究。结果发现:杂种子代性状分化严重,棘刺数、百果质量、果实产量等最重要的几项经济指标的遗传分化程度最大。选育出3个优良杂种单株,其树高均显著高于父本,2年生枝棘刺数均为3个,与母本中国沙棘相比,棘刺数大量减少。优良杂种单株百果质量与单株产量分别达26.33~29.33 g、2.00~2.50 kg,比母本中国沙棘分别提高31.34%~46.30%、66.67%~108.33%。杂交子代具有单株生长量越大,其果实与种子表型指标就越小的变化规律,与母本中国沙棘体大果小、父本蒙古沙棘体小果大的表型特征相吻合。
  • [1]

    Rousi A.The genus Hippophae L.A taxonomic study[J].Annales Biotanici Fennici,1971,8:l77-227
    [2] 廉永善,陈学林.沙棘属植物的系统分类[J].沙棘,1996,9(1):15-24

    [3] 赵汉章,朱长进,徐 永,等.沙棘种源试验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2,5(1):14-20

    [4] 陈学林,廉永善. 沙棘属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成因[J]. 西北植物学报,1994,14(6): 105-110

    [5] 黄 铨,佟金权. 中国沙棘的表型结构与种群变异[J].林业科学研究,1993,6(2):175-181

    [6] 张建国,段爱国,黄 铨,等.大果沙棘品种适应性及其综合评价[J].林业科学研究,2007,20(1):10-14

    [7] 张建国.大果沙棘优良品种引进及适应性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8] 黄 铨.沙棘的杂种优势及其利用[J].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04,2(3):27-32

    [9] 张建国,黄 铨,罗红梅.沙棘优良杂种选育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 2005,18(4):381-386

    [10] 张建国.沙棘生态经济型优良杂种选育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1] 史玲芳,罗红梅,李运学.丘依斯克与中国沙棘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J].沙棘,2000,13(1):6-9

    [12] 张虎林,江承敬,杨丽萍.沙棘杂交后代的早期选择初报[J].沙棘,1997,10(2):13-16

    [13] 单金友.大果沙棘杂交后代主要遗传变异性状研究[J].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08,6(4):14-17

    [14] 金争平,邰源临,温秀凤."俄×中"沙棘杂交子代优良雌株选择[J].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10,8(2):3-6

    [15] 张建国.沙棘属植物育种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 [1] 韩恩贤韩刚薄颖生 . 黄土高原沟壑区油松侧柏与沙棘混交的人工林的水文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6): 761-766.
    [2] 方周江锡兵龚榜初赖俊声吴剑李煜 . 锥栗杂交F1代果实表型性状变异分析及单株综合选择.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5): 21-31. doi: 10.12403/j.1001-1498.20230024
    [3] 郑勇奇 . 加勒比松杂交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探讨.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1): 110-116.
    [4] 栾启福姜景民张建忠沈凤强刘昭息 . 国外松种间杂交育种及其F1 代早期生长评价.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3): 314-319.
    [5] 陈益泰李桂英王惠雄 . 桤木自然分布区内表型变异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4): 379-385.
    [6] 李珊甘小洪憨宏艳许宁侯正扬陈杨邓晓娟 . 濒危植物水青树叶的表型性状变异.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5): 687-697.
    [7] 李长喜 . 林木天然群体表型变异研究概述. 林业科学研究, 1988, 1(6): 657-664.
    [8] 吕锋解孝满韩彪乔婕董昕吴丹陆璐李文清 . 麻栎天然群体种子表型变异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2): 174-179.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2.019
    [9] . 马尾松1代育种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6): 772-778.
    [10] 赵奋成李宪政张应中李福明刘宏杰蔡坚 . 湿地松与洪都拉斯加勒比松的杂交效果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4): 409-415.
    [11] 张建国黄铨罗红梅 . 沙棘优良杂种选育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4): 381-386.
    [12] 赵汉章朱长进徐永昶高成德李鸿启曹满刘英徐爱文王忠 . 沙棘种源试验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2, 5(1): 14-21.
    [13] 张深梅奚建伟洪俊彦夏国华李岩黄兴召朱先富黄坚钦 . 大别山山核桃果实与叶片性状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1): 152-161.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1.020
    [14] 邵文豪汤庚国姜景民 . 山东泰山、蒙山地区湖北海棠花果性状变异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4): 555-560.
    [15] 徐梅卿戴玉成 . 沙棘木腐病菌的新记录种——沙棘针层孔菌.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4): 380-382.
    [16] 赵斌苏智李莎莎门金程态明魏建荣 . 沙棘绕实蝇的生物学习性.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4): 576-581.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4.006
    [17] 周银莲阮大津杨炳才王守宗 . 中国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3): 345-349.
    [18] 阮成江李代琼 . 黄土丘陵区沙棘林几个水分生理生态特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1): 41-46.
    [19] 张彤吕中睿魏继华张国昀罗红梅何彩云 . 不同沙棘品种种子中α-亚麻酸含量差异及相关基因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4): 1-8.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4.001
    [20] 陈道国张国昀张彤张建国何彩云 . 沙棘浆果中酚类物质含量与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关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5): 27-33.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5.00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91
  • HTML全文浏览量:  212
  • PDF下载量:  148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1-02-20
  • 刊出日期:  2012-02-16

中国沙棘(♀)×蒙古沙棘(♂)杂种F1重要选种性状表型多样性与选优研究

  • 1.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 100091
  •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磴口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内蒙古 磴口 015200
基金项目: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重点项目"沙棘生态经济型优良杂种选育与示范"(ZD200904);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大果沙棘优良引进品种产业化示范(2009GB24320470)"资助

摘要: 基于远缘杂交技术路线,以中国沙棘优良单株MK-88-01、HF-88-05为母本,俄罗斯栽培种阿列依及蒙古大果沙棘乌兰格木子代优良雄株为父本,开展了中国沙棘与蒙古沙棘2个亚种间杂交育种研究。结果发现:杂种子代性状分化严重,棘刺数、百果质量、果实产量等最重要的几项经济指标的遗传分化程度最大。选育出3个优良杂种单株,其树高均显著高于父本,2年生枝棘刺数均为3个,与母本中国沙棘相比,棘刺数大量减少。优良杂种单株百果质量与单株产量分别达26.33~29.33 g、2.00~2.50 kg,比母本中国沙棘分别提高31.34%~46.30%、66.67%~108.33%。杂交子代具有单株生长量越大,其果实与种子表型指标就越小的变化规律,与母本中国沙棘体大果小、父本蒙古沙棘体小果大的表型特征相吻合。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1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