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不同径级云南松各部位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

孙宝刚 陈飞 王健敏 陈晓鸣 杨子祥 蔡学勇 李彬

引用本文:
Citation:

不同径级云南松各部位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

  • 基金项目: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09-4-37);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20090452)

  • 中图分类号: S791.257

Biomass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Different Parts of Pinus Yunnanensis with Different Diameter Class

  • CLC number: S791.257

  • 摘要: 利用标准木法测定了不同径级云南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物量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云南松生物量随径级的增大而增大,5~7.5 cm径级云南松生物量为(6.642±1.129)×103 g·株-1;7.6~12.5 cm径级为(2.533±0.387)×104 g·株-1;12.6~17.5 cm径级为(5.897±1.331)×104 g·株-1;17.6~22.5 cm径级为(1.063±0.211)×105 g·株-1;≥22.6 cm径级为(2.208±0.409)×105 g·株-1。在不同径级组成中云南松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存在一定的变化:随着径级的增大,主干和根部生物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枝和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为先升高后降低,而树皮的比例则一直下降。主干生物量在0~2 m高度层最大,占总生物量的27.62%。6~8 m高度层枝、叶生物量最大,分别占各自总生物量的35.85%、38.34%。云南松根系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层深度内,占总根系生物量的65.49%。
  • [1] 何 英.森林固碳估算方法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05,18(1):22-27

    [2] 方精云,刘国华,朱 彪,等.北京东灵山三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J].中国科学 D辑:地球科学,2006,36(6):533-543

    [3] 方精云,郭兆迪,朴世龙,等.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J]. 中国科学 D辑:地球科学,2007,37(6):804-812

    [4]

    Lehtonen A,Makipaa R,Heikkinen J,et al. Biomass expansion factors (BEFs) for Scots pine,Norway spruce and birch according to stand age for boreal forests[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3,188(2004):211-224
    [5]

    Baker T R, Phillips O L, Malhi Y, et al. Increasing biomass in Amazonian forest plots[J].The Royal Society,2004,359:353-365
    [6]

    Whittaker R H,Likens G E.The biosphere and man. [M]// Lieth H, Whittaker R H. Primary Production of the Biosphere. Heidelberg:Springer Verlag, 1975:305-328
    [7]

    Brown S,Lugo A E.The storage and produc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tropical forests and their role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J].Biotropica,1982,14:161-187
    [8]

    Dixon R X,Brown S B,Houghton R A,et al.Carbon pools and flux of golbal forest ecosystem[J].Science,1994,263:185-190
    [9] 潘维俦,李利村,高正衡.2个不同地域类型杉木林的生物产量和营养元素分布[J].中南林业科技,1979(4):12-14

    [10] 康蕙宁,马彦钦,袁嘉祖.中国森林碳汇功能基本估计[J].应用生态学报,1996,7(3):230-234

    [11] 罗天祥,李文华,冷允法,等.青藏高原自然植被总生物量的估算与净初级生产力的潜在分析[J].地理研究,1998,17(4):337-344

    [12] 方精云.中国森林生产力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00,24(5):635-638

    [13] 宋熙龙,毕 君,刘 峰,等. 木兰林管局白桦次生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2(6):33-36

    [14] 党承林,吴兆录.云南松林的生物量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1,13(1):59-64

    [15] 党承林,吴兆录.云南松林的净第一性生产量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1,13(2):161-166

    [16] 党承林,虞 泓,李 尹.云南松林上层木生物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1992,14(2):146-151

    [17] 邓坤枚,罗天祥,张 林,等.云南松林的根系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21-24

    [18] 曲仲湘,文振旺,朱克贵.南京灵谷寺森林现状分析[J].植物学报,1952,1(1):18-49

    [19]

    Schenk H J,Jackson R B. The global biogeography of roots.Ecol Mono[J]. Ecol Monogr,2002,72(3):311-328
    [20] 张会儒,唐守正,王奉瑜.与材积兼容的生物量模型的建立及其估计方法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9,12(1):53-59

    [21] 唐守正,张会儒,胥 辉.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建立及其估计方法研究[J].林业科学,2000,36(专刊1):19-27

    [22] 汪家社.杉木生态系统生物量与固碳能力的分析与评价[J].福建林业科技,2008,35(2):1-4

    [23] 王健敏,刘 娟,陈晓鸣,等.昆明金殿林区云南松次生林健康状况与土壤相关性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09,22(6):865-871

  • [1] 丁贵杰王鹏程 . 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变化规律研究Ⅱ.不同林龄生物量及生产力.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1): 47-53.
    [2] 陈德祥李意德骆土寿林明献孙云霄 . 海南岛尖峰岭鸡毛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5): 598-604.
    [3] 王健敏刘娟陈晓鸣温庆忠段兆尧赖兴会 . 云南松天然林及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比较.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4): 515-522.
    [4] 方江平 . 西藏南伊沟林芝云杉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5): 582-589.
    [5] 漆良华张旭东周金星李志辉黄玲玲杨模华 . 马尾松飞播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变化规律与结构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3): 344-349.
    [6] 郑路蔡道雄卢立华明安刚于浩龙李忠国 . 南亚热带不同树种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4): 454-458.
    [7] 高尚坤唐艳龙张彦龙杨忠岐王小艺路纪芳王健司徒春南付甫永 . 松褐天牛在马尾松树干上的分布规律.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5): 708-712.
    [8] 李帅锋贾呈鑫卓杨利华钟华黄小波郎学东刘万德苏建荣 . 林龄对思茅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2): 26-33.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2.004
    [9] 罗云建张小全 . 多代连栽人工林碳贮量的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6): 791-798.
    [10] 沈亚洲孙晓梅张江涛杜彦昌马建伟 . 甘肃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生物量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4): 517-522.
    [11] 闫文德田大伦焦秀梅 . 会同第二代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分布及动态.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3): 323-327.
    [12] 卢琦赵体顺罗天祥金烈谊阴三军 . 黄山松天然林与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生长规律的比较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3): 273-277.
    [13] 段爱国张建国何彩云童书振 .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2): 125-132.
    [14] 黄小波李帅锋苏建荣刘万德郎学东 . 云龙天池云南松自然种群分布格局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4): 47-52.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4.007
    [15] 林雁叶辉 . 云南三地区云南松泌脂量初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6): 734-737.
    [16] 杨子祥王健敏陈晓鸣段兆尧叶寿德 . 松墨天牛在云南松树干的垂直分布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4): 607-611.
    [17] 黄小波刘万德苏建荣李帅锋郎学东 . 云南松天然林的种内和种间竞争.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2): 209-215.
    [18] 高成杰唐国勇刘方炎张春华孙永玉李昆 . 林分结构调整对云南松次生林生长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5): 841-84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18
    [19] 王云霓邓秀秀王彦辉曹恭祥于澎涛熊伟徐丽宏 . 宁夏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的坡面变化和尺度效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5): 701-707.
    [20] . 云南松与华山松人工混交林针叶光合速率对光及CO2浓度的响应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1): -.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442
  • HTML全文浏览量:  294
  • PDF下载量:  182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1-09-02
  • 刊出日期:  2012-02-16

不同径级云南松各部位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 2.  国家林业局资源昆虫培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24
  • 3. 南华县林业局天子庙坡国有林场,云南 南华 675202
基金项目: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09-4-37);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20090452)

摘要: 利用标准木法测定了不同径级云南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物量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云南松生物量随径级的增大而增大,5~7.5 cm径级云南松生物量为(6.642±1.129)×103 g·株-1;7.6~12.5 cm径级为(2.533±0.387)×104 g·株-1;12.6~17.5 cm径级为(5.897±1.331)×104 g·株-1;17.6~22.5 cm径级为(1.063±0.211)×105 g·株-1;≥22.6 cm径级为(2.208±0.409)×105 g·株-1。在不同径级组成中云南松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存在一定的变化:随着径级的增大,主干和根部生物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枝和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为先升高后降低,而树皮的比例则一直下降。主干生物量在0~2 m高度层最大,占总生物量的27.62%。6~8 m高度层枝、叶生物量最大,分别占各自总生物量的35.85%、38.34%。云南松根系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层深度内,占总根系生物量的65.49%。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2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