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云南松的地理分布与气候关系

陈飞 王健敏 孙宝刚 陈晓鸣 杨子祥 段兆尧

引用本文:
Citation:

云南松的地理分布与气候关系

  • 基金项目: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09-4-37);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200904052,200804001)

  • 中图分类号: S791.257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Pinus yunnanensis and Climate

  • CLC number: S791.257

  • 摘要: 广泛收集云南松地理分布资料,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制作云南松物种的分布现状图,并根据Climate China预测模型确定云南松分布区间的气候参数,利用Kira的温暖指数(WI)、寒冷指数(CI)、干燥度指数(K)、徐文铎湿度指数(HI)、holdridge生物温度(BT)、可能蒸散量(PET)、可能蒸散率(PER)以及单一气候因子如年平均气温(MAT)、1月平均气温(TAV01)、7月平均气温(TAV07)、年降水量(MAP)、>5 ℃积温(DD5)、>18 ℃积温(DD18)、极端最高气温(MWMT)、极端最低气温(MCMT)、气温年较差(TD)、年热湿比(AHM)等指标,研究云南松的地理分布与气候关系,讨论了云南松垂直分布上下限以及北界的热量状况。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云南松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温度、湿度、气温年较差。
  • [1] 贺庆棠,袁嘉祖,陈志泊. 气候变化对马尾松和云南松分布的可能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6,18(1):22-28

    [2] 金振洲, 彭 鉴. 云南松[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4:5-13

    [3] 吴鹏举,张恩迪. 西藏慈巴沟自然保护区鬣羚生境选择的季节性变化[J]. 兽类学报, 2004,24(1):6-12

    [4] 吕 梅,聂 义,周 健. 威宁县人工云南松林存在问题浅析[J]. 现代科技, 2010,9(5):107-108

    [5] 戴开结,何 方,沈有信,等. 云南松研究综述[J].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6,26(2):138-142

    [6] 罗方书,万国华,皮文林. 云南松地理种源研究[J]. 云南植物研究, 1987,9(4):427-435

    [7]

    Daly C, Gibson W P, Taylor G H,et al. A knowledge-based approach to the statistical mapping of climate[J]. Climate Research, 2002(22):99-113
    [8]

    Daly C, Halbleib M, Smith J I, et al,. Physiographically-sensitive mapping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cross the conterminous United Stat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 2008(28):2031-2064
    [9]

    Wang T, Hamann A, Spittlehouse D L, et al. Development of scale-free climate data for western Canada for use in resource manage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2006(26):383-397
    [10]

    Kira T. Forest ecosystems of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in global perspective[J]. Ecological Research, 1991(6):185-200
    [11] 徐文铎. 吉良的热量指数及其在中国植被中的应用[J]. 生态学杂志, 1985,4(3):35-39

    [12]

    Holdridge L R. Life zone ecology[M]. San Jose, Costa Rice: Tropical Science Center, 1967
    [13] 范泽孟,岳天祥. 中国Holdridge生命地带及其多样性的时空变化分析[J]. 地理研究, 2005,24(1):121-129

    [14]

    Yim Y J. Distribution of forest vegetation and climate in the Korean peninsula.Ⅲ.Distribution of tree species along the thermal gradient[J]. Jap J Ecol, 1977,24:177-189
    [15] 洪必恭,李绍珠. 江苏主要常绿阔叶树种的分布与热量关系的初步研究[J]. 生态学报, 1981,1:105-111

    [16]

    Kira T. A climat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Japanese vegetation zones. [M]//Miyawaki A, Tuxen R. Vegetation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kyo: Maruzen, 1997:21-30
    [17]

    Fang J Y, Yoda K. Climate and vegetation in China(V). Effect of climatic factors on the upper limit of distribution of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J]. Ecological Research,1991,6:113-125
    [18] 苏建荣,张志钧,邓 疆,等. 云南红豆杉的地理分布与气候关系[J]. 林业科学研究, 2005,18(5):510-515

    [19] 孙 凡,钟章成,李旭光. 四川大头茶地理分布与环境水热状况的关系[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8,69(4):315-322

    [20] 刘春迎. KIRA指标在中国植被与气候关系研究中的应用[J]. 植物生态学报, 1999,23(2):125-138

    [21] 倪 健,宋永昌. 中国青冈的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J]. 植物学报, 1997,39(5):451-460

  • [1] 苏建荣张志钧邓疆李国松 . 云南红豆杉的地理分布与气候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5): 510-515.
    [2] 刘世荣徐德应王兵 . 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Ⅰ.中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 林业科学研究, 1993, 6(6): 633-642.
    [3] 黄小波李帅锋苏建荣刘万德郎学东 . 云龙天池云南松自然种群分布格局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4): 47-52.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4.007
    [4] 杨子祥王健敏陈晓鸣段兆尧叶寿德 . 松墨天牛在云南松树干的垂直分布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4): 607-611.
    [5] 孙宝刚陈飞王健敏陈晓鸣杨子祥蔡学勇李彬 . 不同径级云南松各部位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1): 71-76.
    [6] 陈飞王健敏陈晓鸣孙宝刚杨子祥段兆尧 . 基于Kira指标的云南松气候适宜性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5): 576-581.
    [7] 许玉兰蔡年辉徐杨何承忠王大玮陈诗段安安 . 云南松主分布区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保护单元的构建.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6): 883-891.
    [8] 胡炳堂王舟莲洪顺山 . 浙闽毛竹林土壤有效硅含量与地理分布*.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4): 364-370.
    [9] 王利兵 . 我国3种杏的地理分布及其植物学性状.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3): 435-439.
    [10] 姜景民 . 中国桦木属植物地理分布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1): 55-62.
    [11] 张长海 . 白蜡虫在我国的地理分布.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2): 192-196.
    [12] 曾杰郑海水翁启杰 . 我国西南桦的地理分布与适生条件.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5): 479-484.
    [13] 姜景民 . 浙江省槭属植物区系与分布的初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6): 623-628.
    [14] 林雁叶辉 . 云南三地区云南松泌脂量初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6): 734-737.
    [15] 王健敏陈晓鸣刘娟杨子祥段兆尧和玉华陈飞 . 松墨天牛对云南松的分解作用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6): 756-760.
    [16] . 受小蠹虫不同阶段为害的云南松光合生理反应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3): -.
    [17] 黄小波刘万德苏建荣李帅锋郎学东 . 云南松天然林的种内和种间竞争.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2): 209-215.
    [18] 高成杰唐国勇刘方炎张春华孙永玉李昆 . 林分结构调整对云南松次生林生长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5): 841-84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18
    [19] 王健敏刘娟陈晓鸣温庆忠段兆尧赖兴会 . 云南松天然林及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比较.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4): 515-522.
    [20] . 昆明金殿林区云南松次生林健康状况与\n土壤相关性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6): 865-87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550
  • HTML全文浏览量:  279
  • PDF下载量:  218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1-11-15
  • 刊出日期:  2012-04-13

云南松的地理分布与气候关系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224
  • 2.  国家林业局资源昆虫培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云南 昆明 650224
  • 3. 云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云南 昆明 650204
基金项目: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09-4-37);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200904052,200804001)

摘要: 广泛收集云南松地理分布资料,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制作云南松物种的分布现状图,并根据Climate China预测模型确定云南松分布区间的气候参数,利用Kira的温暖指数(WI)、寒冷指数(CI)、干燥度指数(K)、徐文铎湿度指数(HI)、holdridge生物温度(BT)、可能蒸散量(PET)、可能蒸散率(PER)以及单一气候因子如年平均气温(MAT)、1月平均气温(TAV01)、7月平均气温(TAV07)、年降水量(MAP)、>5 ℃积温(DD5)、>18 ℃积温(DD18)、极端最高气温(MWMT)、极端最低气温(MCMT)、气温年较差(TD)、年热湿比(AHM)等指标,研究云南松的地理分布与气候关系,讨论了云南松垂直分布上下限以及北界的热量状况。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云南松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温度、湿度、气温年较差。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2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