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黑龙江大小兴安岭红皮云杉种群更新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赵丽玲 孙龙 王庆贵

引用本文:
Citation:

黑龙江大小兴安岭红皮云杉种群更新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487,31070406)、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C200919)资助

  • 中图分类号: S718.54

Population Regeneration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Spruce (Picea koraiensis) in Heilongjiang Eastern Mountain Area

  • CLC number: S718.54

  • 摘要: 在大、小兴安岭地区12个红皮云杉种源分布区内,分别选取调查样方,进行红皮云杉种群更新研究,同时以12个种源的144个样本为材料,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在种群更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最终为谷地红皮云杉衰退机制研究提供种群水平及分子水平的相关证据。结果表明:红皮云杉在DNA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多态位点百分率达到98.81%;红皮云杉种源总的Nei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363 2,Shannon指数(I)为0.540 5;种源间和种源内遗传分化分别为27.72%和72.28%,12个红皮云杉种源间的基因分化指数Gst=0.277 2,基因流系数Nm为1.304 0;各种源间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一致度,变化范围为0.751 1~0.948 1。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明,12个种源可聚为3大类:新青、乌伊岭、红星种源为第1类;五营、友好、美溪、乌马河、带岭、南岔、双丰种源为第2类;蒙克山、塔林为第3类。种群更新数据表明: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新青、乌伊岭、红星种源为进展种群,小兴安岭五营、友好、美溪、乌马河、带岭、南岔、双丰种源为衰退种群,与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结果一致。这一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寻找谷地云冷杉林衰退机制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也可为红皮云杉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以及种群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 [1] 张含国.红皮云杉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00

    [2] 《黑龙江森林》编辑委员会.黑龙江森林[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3

    [3] 陈 辉,范源洪,蔡 青.RAPD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甘蔗育种上的应用[J].中国糖料,2004(1):46-48

    [4] 王庆贵,邢压娟,周晓峰,等.黑龙江省东部山区谷地红皮云杉生态学与生物学特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7,35(3):4-6

    [5] 王秋玉,吴月亮,蔡宝明,等. 15年生红皮云杉种源的地理变异及种源选择[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7,25(3):6-8

    [6] 汪小全,邹喻苹,张大明,等.银杉遗传多样性的RADP分析[J].中国科学, 1996,26(5):436-441

    [7] 刘德利.天然红松遗传多样性在时间尺度上变化的RAPD和ISSR分析 .辽宁师范大学,2004

    [8] 王秋玉,任旭琴,姜 静,等.红皮云杉地理种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4,32(6):1-3

    [9]

    King L M , Schaal B A. Ribosomal-DNA vari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Rudbeckia missouriensis[J].Evolution, 1989,43(5): 1117-1119
    [10]

    Nei M. Analysis of gene diversity in subdivided populations[J].Proc Natl Acad Sci,USA, 1973,70: 3321-3323
    [11] 刘 蕤,杨际双.菊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33(1): 60-65

    [12]

    Wright S. Evolution in Mendelian populations[J].Genetics, 1931,16:97-159
    [13]

    Hamrick J L,Godt M J W.Allozyme diversity in plant systematic[M]//Soltis P S,Soltis D E,Doyle J J.Molecular Systematic of Plants,New York:Chapman and Hill, 1992,54
    [14]

    Brown A H D. Enzyme polymorphism in plant populations[J].Theor Pop Biol,1979,15:1-2
    [15]

    Endler J A.Geographic Variation,Speciation and Clines[M].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7
    [16]

    Levi D A, Kerster H W. Gene flow in seed plants [J].Evol Biol,1974,7:139-20
    [17]

    Bradshaw A D. Some of the evolutionary consequences of being a plant[J]. Evol Biol,1972,5:25-47
    [18]

    Slatkin M. Gene flow in natural populations[J].Ann Rev Ecol Syst, 1985,16:393-430
    [19] 周飞梅,樊军锋,侯万伟.陕西地区油松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36(12):1-3

  • [1] 宋丛文包满珠 . 利用RAPD标记对珙桐地理种群遗传分化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5): 605-609.
    [2] 潘庆杰李正红王雁田杰谷勇刘秀贤 . 地涌金莲野生与栽培种群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5): 668-672.
    [3] 邢新婷傅懋毅费学谦姜景民 . 撑篙竹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6): 655-660.
    [4] 杨华尹光天甘四明白嘉雨李荣生杨锦昌陈和明 . 黄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5): 505-509.
    [5] 姜景民滕花景袁金玲栾启福谭梓峰 . 乐昌含笑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2): 109-113.
    [6] 李梅施季森甘四明何祯祥李力易能君 . 杉木杂交亲本分子遗传变异与子代生长相关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1): 35-40.
    [7] 邢新婷傅懋毅 . 麻竹RAPD反应条件的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5): 554-559.
    [8] 李发根杨华尹光天许煌灿甘四明 . 棕榈藤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反应条件探索.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6): 824-828.
    [9] 潘远智庞博孙振元陈强 . 川西南13种报春花属植物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3): 391-396.
    [10] 解庆刘志红李周岐原忠林王忠钰 . 基于RAPD分子标记与表型标记的柴松分类地位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2): 151-155.
    [11] 杨时宇何承忠赵一鹤刘娟王兵益 . 引进泰国甜角基因资源多样性的RAPD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1): 60-63.
    [12] 李振张勇魏永成孟景祥仲崇禄 . 短枝木麻黄种子散布模式及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5): 24-31.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05.003
    [13] 郭廷举杜亚琴郭思琪陈文颜银静华 . 红皮云杉叶锈病病原菌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5): 533-535.
    [14] 吴疆翀彭兴民郑益兴张燕平 . 印楝异交率和基因流的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5): 593-598.
    [15] 欧阳芳群祁生秀蔡启山范国霞陈海庆高万里杨桂娟贾子瑞王军辉 . 青海云杉自由授粉家系遗传评价与选择.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6): 26-32.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6.004
    [16] 何贵平陈益泰支济伟封剑文蔡宏明张新法 . 杉木干基萌芽能力的遗传变异.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4): 413-417.
    [17] 李斌顾万春夏良放李锡泉干少雄 . 鹅掌楸种源遗传变异和选择评价.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3): 237-243.
    [18] 应叶青吴家胜周国模孙伟琴陈有全 . 喜树种源苗期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6): 751-756.
    [19] 刘梦培傅大立李芳东傅建敏田敏梁臣 . 华仁杏杂种鉴定及遗传变异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1): 88-92.
    [20] 陈越李纪元倪穗林立 . 杜鹃花花色苷遗传变异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1): 81-8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27
  • HTML全文浏览量:  214
  • PDF下载量:  10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1-08-20
  • 刊出日期:  2012-06-13

黑龙江大小兴安岭红皮云杉种群更新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1.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 2.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487,31070406)、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C200919)资助

摘要: 在大、小兴安岭地区12个红皮云杉种源分布区内,分别选取调查样方,进行红皮云杉种群更新研究,同时以12个种源的144个样本为材料,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在种群更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最终为谷地红皮云杉衰退机制研究提供种群水平及分子水平的相关证据。结果表明:红皮云杉在DNA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多态位点百分率达到98.81%;红皮云杉种源总的Nei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363 2,Shannon指数(I)为0.540 5;种源间和种源内遗传分化分别为27.72%和72.28%,12个红皮云杉种源间的基因分化指数Gst=0.277 2,基因流系数Nm为1.304 0;各种源间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一致度,变化范围为0.751 1~0.948 1。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明,12个种源可聚为3大类:新青、乌伊岭、红星种源为第1类;五营、友好、美溪、乌马河、带岭、南岔、双丰种源为第2类;蒙克山、塔林为第3类。种群更新数据表明: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新青、乌伊岭、红星种源为进展种群,小兴安岭五营、友好、美溪、乌马河、带岭、南岔、双丰种源为衰退种群,与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结果一致。这一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寻找谷地云冷杉林衰退机制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也可为红皮云杉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以及种群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1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