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木麻黄生长与收获模型系统的研究

张连金 惠刚盈 孙长忠 何楚林

引用本文:
Citation:

木麻黄生长与收获模型系统的研究

  • 基金项目: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22B03)

  • 中图分类号: S711

Growth and Yield Model System for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 CLC number: S711

  • 摘要: 利用海南文昌200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木麻黄工业原料林样地资料,通过参数置换法,构建了以优势高模型为基础,以断面积预估为中心,将蓄积量作为目标变量的生长与收获模型系统。结果表明:组成模型系统的各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各模型的预估值与观测值差异不显著,适应性较好,能对木麻黄的优势高、断面积和蓄积量生长进行正确预估,可用于研究区木麻黄工业原料林的生长与收获预估。研究方法为一次性调查数据生长模型及类似模型的研建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并为当前缺少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和大量解析木数据的森林经营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 [1] 仲崇禄, 白嘉雨, 张 勇. 我国木麻黄种质资源引种与保存[J].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3):345-350

    [2] 张水松, 叶功富, 徐俊森, 等. 木麻黄基干林带类型划分和更新造林关键技术研究[J]. 林业科学, 2002, 38(2):44-53

    [3] 张水松, 谭芳林, 林武星, 等. 海岸带风口沙地木麻黄无性系造林与根系生长特性[J]. 林业科学, 2005, 41(1):85-90

    [4]

    Rajendran K, Devaraj P. Biomass and nutrient distribution and their return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inoculated with biofertilizers in farm land[J]. Biomass and Bioenergy, 2004, 26(3): 235-249
    [5] 张清海, 叶功富, 林益明. 海岸退化沙地木麻黄人工林能量的研究[J]. 林业科学, 2006, 42(8):1-7

    [6]

    Goel V L, Behl H M.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assessment of Casuarina glauca Sieb.ex.Spreng on sodic soil site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5, 96(12): 1399-1404
    [7] 张连金, 惠刚盈, 何楚林.木麻黄工业原料林多形地位指数模型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2):218-222

    [8] 黄义雄, 郑达贤, 方祖光, 等. 福建滨海木麻黄防护林带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J]. 林业科学, 2003, 39(1):31-35

    [9]

    Barthwal S, Nautiyal R, Ganesan M, et al. Effects of salt stress on rooting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cuttings[J]. Journal of Tropical Forest Science, 2005, 17(2): 312-314
    [10] 刘清浪, 黄金水, 陈炳铨, 等.应用生物防治棉蝗及星天牛——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研究报告[J]. 昆虫天敌, 1999, 21(3):97-106

    [11]

    Athar M, Iqbal M. Seasonal fluctuations in nitrogen-fixing ability (C2H2 reduction) and hydrogen uptake by actinorhizal nodules of Casuarina glauca[J]. Angewandte Botanik, 1997, 71(1): 1-4
    [12]

    Zhang L H, Ye G F, Lin Y M, et al. Seasonal changes in tannin and nitrogen contents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branchlets[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2009, 10(2): 103-111
    [13]

    Zhang L H, Lin Y M, Ye G F, et al. Changes in the N and P concentrations, N:P ratios and tannin content in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branchlets during development and senescence[J].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2008, 13(5):302-311
    [14] 惠刚盈, 张连金, 胡艳波, 等. Richards多形地位指数模型研建新方法——参数置换法[J].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4):481-486

    [15]

    Richards F J. A flexible growth function for empirical use[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1959, 10(2): 290-300
    [16] 李希菲, 唐守正, 王松龄. 大岗山实验局杉木人工林可变密度收获表的编制[J]. 林业科学研究, 1988, 1(4):382-389

    [17] 杜纪山, 唐守正. 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预估模型及其应用[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8, 20(4):1-5

    [18] 刘金福, 王笃志. 福建杉木人工林可变密度收获表编制方法的研究[J]. 林业勘察设计, 1995(2):1-5

    [19]

    Buckman R E. Growth and yield of red pine in Minnesota[M].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 Service Technical Bulletin, 1962:1272
    [20] 唐守正, 郎奎建, 李海奎.统计与生物数学模型计算[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174-176

  • [1] 张连金惠刚盈何楚林 . 木麻黄工业原料林多形地位指数模型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2): 218-222.
    [2] 惠刚盈盛纬彤Gadow K. V.罗云伍张校林黄冬青 . 杉木人工林收获模型系统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4): 353-358.
    [3] 洪顺山庄珍珍黄平江徐文辉薛万华郑玉阳 . 福建滨海地带土壤含盐量、养分状况与木麻黄生长的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1993, 6(6): 691-698.
    [4] 张清海叶功富林益明 . 海岸沙地木麻黄人工林凋落物归还量及其热值动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5): 600-605.
    [5] 李炎香吴英标 . 木麻黄小枝繁殖试验*.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3): 297-302.
    [6] 潘一峰李炎香谭天泳 . 木麻黄种源试验.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2): 138-145.
    [7] 徐起 . 木麻黄害虫星天牛生活习性及防治.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5): 551-555.
    [8] 魏素梅谭天泳 . 木麻黄地理种源的苗期试验.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2): 119-126.
    [9] 康丽华曹月华吴英标 . 木麻黄根瘤内生菌的分离、培养和回接*.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5): 483-486.
    [10] 康丽华 . 木麻黄苗期接种弗兰克氏菌效应及其与营养元素的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2): 129-132.
    [11] 李炎香吴英标 . 木麻黄根瘤内生菌纯培养接种效果试验*.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5): 550-555.
    [12] 仲崇禄弓明钦康丽华 . 土壤元素与木麻黄生长和VA菌根菌侵染率的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11(2): 135-141.
    [13] 仲崇禄 . 木麻黄苗期最佳固氮基因型组合体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3, 6(6): 654-660.
    [14] 康丽华 . 木麻黄弗兰克氏菌接种技术与接种效果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4): 341-347.
    [15] 康丽华李素翠彭耀强刘玉粼陈华成罗成就 . 木麻黄接种弗兰克氏菌海藻酸钙菌剂大田试验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1): 39-43.
    [16] 仲崇禄弓明钦白嘉雨陈羽王凤珍K-Pinyopusarerk . 接种菌根菌的木麻黄种源/家系苗的变异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5): 588-594.
    [17] 张清海叶功富林益明 . 滨海沙地木麻黄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热值的动态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4): 455-549.
    [18] 仲崇禄弓明钦林什全陈羽王凤珍 . 木麻黄人工林AM菌资源调查与苗木接种试验.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4): 427-431.
    [19] 仲崇禄白嘉雨张勇 . 我国木麻黄种质资源引种与保存.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3): 345-350.
    [20] 许秀玉王明怀魏龙徐斌 . 51个木麻黄无性系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6): 691-69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363
  • HTML全文浏览量:  229
  • PDF下载量:  118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2-09-11

木麻黄生长与收获模型系统的研究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 北京 102300
  •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1
  • 3. 海南省林业局, 海南 海口 570203
基金项目: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22B03)

摘要: 利用海南文昌200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木麻黄工业原料林样地资料,通过参数置换法,构建了以优势高模型为基础,以断面积预估为中心,将蓄积量作为目标变量的生长与收获模型系统。结果表明:组成模型系统的各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各模型的预估值与观测值差异不显著,适应性较好,能对木麻黄的优势高、断面积和蓄积量生长进行正确预估,可用于研究区木麻黄工业原料林的生长与收获预估。研究方法为一次性调查数据生长模型及类似模型的研建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并为当前缺少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和大量解析木数据的森林经营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