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黄牡丹研究现状与展望

李奎 王雁 郑宝强 郭欣

引用本文:
Citation:

黄牡丹研究现状与展望

  • 基金项目:

    “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2011AA10020701)

  • 中图分类号: S685.11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Paeonia lutea

  • CLC number: S685.11

  • 摘要: 系统总结了我国珍稀资源黄牡丹的研究现状,概括分析了其染色体核型与系统分类地位、在栽培品种起源中的作用以及亲缘关系、生理特性与育种应用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 [1] 洪德元,潘开玉.芍药属牡丹组的分类历史和分类处理[J].植物分类学报,1999,37(4):351-368

    [2] 王莲英.中国牡丹品种图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2-7

    [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第27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37-59

    [4] 冯国楣.黄牡丹.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1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530-531

    [5] 李 奎,王 雁,郑宝强,等.滇牡丹自然种群数量动态[J].植物生态学报,2012,36(6):522-529

    [6]

    Sax K. Chromosome inversions in Paeonia suffruticosa [J]. CYTOLOGIA,1937(1):108-114
    [7]

    Stebbins G L,Ledyard G.Cytogenetic studies in Paeonia [J].Genetics,1938,23 :83-110
    [8]

    Stern F C.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genus Paeonia [J].Proc Linn Soc London Bot,1944,155 (2):76-80
    [9] 于兆英,李忍泽,周俊彦.珍稀植物—紫斑牡丹和矮牡丹核型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1987:7(1):12-16

    [10] 杨涤清,朱燮稃.草芍药,野牡丹和黄牡丹的核型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89,11(2):139-144

    [11] 李思锋,于兆英,周俊彦.黄牡丹的核型分析[J].武汉植物学研究,1989,7(2):107-111

    [12]

    Stebbins G L.Chromosomal evolution in highter plants[M].London:Edward Arnold,1971:87-90
    [13] 龚 洵,顾志建,武全安.黄牡丹七个居群的细胞学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1,13 (4):402-410

    [14] 洪德元,张志宪,先相云.芍药属的研究—国产几个野生种核型的报道[J].植物分类学报,1988,26(1):33-43

    [15] 肖调江,龚 洵,夏丽芳,等.滇牡丹复合群的Giemsa C-带比较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7,19(4):395-401

    [16] 龚 洵,肖调江,顾志建,等.黄牡丹八个居群的Giemsa C-带比较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9,21(4):477-482

    [17]

    Franchet A. Plantae Yunnanensis Paeonia[J].Bull Soc Bot France,1886,33:382-383
    [18]

    Finet F C,Gagnepain F.Contributions a La Flore de I'Asie Orientale [J].Bull Soc Bot France,1904,51:524
    [19]

    Komarov V L. Plantae novae chinenses [J]. Bot Mater Gerb Glavn Bot Sada RSFSR,1921,2:5-8
    [20]

    Stern F C.Paeony species[J].Journ Roy Hort Soc, 1931,56:71-77
    [21]

    Stern F C.A Study of the genus Paeonia[M].London:The Royal Horticulture Society,Vincrnt Squar,S W I, 1946:46-47
    [22]

    Stern F C,Taylor G.Paeonia lutea var.ludlowii[J].Curtis Bot Mag,1953,169:209
    [23] 方文培.中国芍药属植物的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1958,7(4):297-323

    [24] 潘开玉.芍药属,中国植物志第二十七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25] 吴征镒.云南植物名录第一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9

    [26] 洪 涛,张家勋,李嘉珏,等.李明瑞中国野生牡丹研究-芍药属牡丹组新分类群[J].植物研究,1992,12(3):223-234

    [27]

    Hong D Y,Pan K Y,Yu H.Taxonomy of the Paeonia delavayi complex (Paeoniaceae)[J].Annals of the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1998,85:554-564
    [28] 李嘉珏.中国牡丹分类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牡丹与芍药,1992,2:4-7

    [29] 赵 宣,周志钦,林启冰,等.芍药属牡丹组(Paeonia sect.Moutan)种间关系的分子证据:GPAT 基因的PCR-RFLP 和序列分析[J].植物分类学报,2004,42(3):236-244

    [30] 李 奎,王 雁,郑宝强,等.滇牡丹系统分类的形态学与RAPD研究[M]//张启翔.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237-243

    [31]

    Vavilov N I.Studies on the origin of the cultivated plants[J].Trudy Byuro Prikl Bot, 1926,16:139-245
    [32] 王莲英,袁 涛.中国牡丹与芍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1-20

    [33] 李嘉珏.中国牡丹起源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0(2):22-26

    [34] 龚 询,潘跃芝,杨志云.滇牡丹多样性和现状评估[J].西北植物学报,2003,23(2):218-223

    [35] 喻 衡,杨念慈.中国牡丹品种的演化与形成[J].园艺学报,1962,1(2):175-186

    [36] 裴颜龙.牡丹复合体的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93:1-80

    [37] 成仿云.紫斑牡丹有性生殖过程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1996:1-82

    [38] 孟 丽,郑国生.部分野生与栽培牡丹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RAPD研究[J].林业科学,2004,40(5):110-114

    [39] 周志钦,潘开玉,洪德元.牡丹组野生种间亲缘关系和栽培牡丹起源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2003,30(6):751-757

    [40] 于 玲,何丽霞,李嘉珏.甘肃紫斑牡丹与中原牡丹类群染色体的比较研究[J].园艺学报,1997,24(1):79-83

    [41] 邹喻苹,蔡美琳,王子平.芍药属牡丹组的系统学研究-基于RAPD分析[J].植物分类学报,1999,37(3):220-227

    [42] 杨淑达,施苏华,龚 洵,等.滇牡丹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生物多样性,2005,13(2):105-111

    [43] 张艳丽,李正红,马 宏,等.滇牡丹花色类群性状变异分析[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1,33(2):183-190

    [44] 袁 涛,王莲英.几个牡丹野生种的花粉形态及其演化、分类的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1(1):17-21

    [45] 成仿云,李嘉珏.中国野生牡丹自然繁殖特性研究[J].园艺学报,1997,24(2):180-184

    [46] 李 奎,王 雁,郑宝强,等.滇牡丹开花特征及繁育系统的初步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41(1):63-67

    [47] 李嘉珏.中国牡丹与芍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1-28

    [48] 龚 洵,潘跃之,杨志云.滇牡丹的多样性和现状评估[J].西北植物学报,2003,23(2):218-223

    [49] 郑相穆,周阮宝,谷丽萍,等.凤丹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特性[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5,31(4):260-262

    [50] 李秀珍,李学强,马慧丽,等.不同处理对牡丹和芍药种子发根及发芽的影响[J].种子,2004,23(3):59-60

    [51]

    Jing X M,Zheng G H.The characteristics in seed germination and dormancy of four wild species of tree peonies and their bearing on endangerment[J].Acta Phytophysiologica Sinica,1999,25(3):214-224
    [52] 龚 洵,武全安.渐危植物黄牡丹受威因素初探[J].植物引种驯化集刊,1993(第8集):141-146

    [53] 王志芳.黄牡丹种子萌发及其营养物质和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1-37

    [54] 娄方芳,赵林森,李宗艳.昆明西山野生黄牡丹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初步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7(5):34-37

    [55] 李宗艳,万晓敏,唐 岱,等.黄牡丹花粉萌发特性的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 ,21(3):285-289

    [56] 刘开庆,丁开宇. 滇牡丹开花特性的观察[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79-5880

    [57] 何丽霞,李 睿,李嘉珏,等.黄牡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细胞遗传学观察[J].兰州大学学报,2007,40(6):78-82

    [58] 王 雁,李艳华,彭镇华.黄牡丹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5):62-65

    [59]

    Li K,Zheng B Q,Wang Y,et al. Study on pollination biology of Paeonia delavayi(Peaoniaceae)[J].Acta Horticulturae, 2013,977:175-181
    [60] 李嘉珏.中国牡丹品种图志(西北·西南·江南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63-197

    [61] 袁 涛,赵弟轩,王莲英.浅议我国牡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园林,2003(1):75-77

    [62] 江泽慧.中国牡丹—培育与鉴赏及文化渊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4-42

    [63] 王莲英,袁 涛,王 福,等.中国芍药科野生种迁地保护与新品种培育[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1-65

    [64] 袁 涛,王莲英.根据花粉形态探讨中国栽培牡丹的起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1):5-11

    [65] 周兴文,张运兴,赵国栋.牡丹组植物亲缘关系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91-393

    [66] 王钦丽,卢龙斗,吴小琴,等.花粉的保存及其生活力测定[J].植物学通报,2002,19(3):365-373

  • [1] . 黄牡丹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2): 272-277.
    [2] 解庆刘志红李周岐原忠林王忠钰 . 基于RAPD分子标记与表型标记的柴松分类地位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2): 151-155.
    [3] 王贵禧 . 中国榛属植物资源培育与利用研究(Ⅲ)——育种、育苗与栽培.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1): 122-129.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1.015
    [4] 史倩倩周琳李奎王雁 . 云南野生黄牡丹PlbHLH3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4): 488-496.
    [5] 贾继文王军辉张金凤张守攻张建国赵 鲲 . 楸树与滇楸种间杂交的初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3): 382-386.
    [6] 董文渊 . 竹类无性系种群生态学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2): 235-241.
    [7] 盛炜彤范少辉 . 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机制研究的背景、现状和趋势.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1): 106-115.
    [8] 徐梅卿戴玉成范少辉金立新吕全田国忠汪来发 . 中国竹类病害记述及其病原物分类地位(下).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1): 45-52.
    [9] 徐梅卿戴玉成范少辉金立新吕全田国忠汪来发 . 中国竹类病害记述及其病原物分类地位(上).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6): 692-699.
    [10] 张荣沭王慧杨传平 . 成花调节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S1): 109-114.
    [11] 潘远智庞博孙振元陈强 . 川西南13种报春花属植物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3): 391-396.
    [12] 程蓓蓓于雪丹郑勇奇 . 中国广义金合欢属植物亲缘关系的分子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2): 158-165.
    [13] 马庆国王治军徐慧敏李明昆李慧民张俊佩张建国 . 金丝楸优良无性系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5): 145-153.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5.018
    [14] 何旭东郑纪伟田雪瑶教忠意窦全琴 . 薄壳山核桃品种亲缘关系分析与指纹图谱构建.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4): 95-102.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4.011
    [15] 郭丽琴李友丽饶国栋张建国 . 利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杨属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3): 88-96.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3.012
    [16] 韩长志祝友朋王韵晴 .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4): 184-19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4.022
    [17] 易鹏侯开卫周家齐马显达张建云王芳 . 外源DNA导入木豆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5): 530-533.
    [18] 肖政李纪元李志辉黄连冬范正琪蒋昌杰 . 金花茶组物种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1): 71-76.
    [19] 李鸿博黄耀华康定旭伍建榕马焕成陈诗 . 横断山脉亚高山带几种高山栎林下丛枝菌根菌(AMF)调查.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1): 79-90. doi: 10.12403/j.1001-1498.20220168
    [20] 陈航陈晓鸣冯颖叶寿德 . 紫胶虫主要生产种的RAPD分子标记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4): 423-43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017
  • HTML全文浏览量:  192
  • PDF下载量:  109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3-07-30

黄牡丹研究现状与展望

  • 1. 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 100091
基金项目:  “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2011AA10020701)

摘要: 系统总结了我国珍稀资源黄牡丹的研究现状,概括分析了其染色体核型与系统分类地位、在栽培品种起源中的作用以及亲缘关系、生理特性与育种应用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6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